抗战爆发时,日本海军军费是中国的115倍,吨位是中国的20倍
国民政府的海军舰船主要继承自清朝、北洋政府,极为落后。海军“以地域言之,分为东北舰队、渤海舰队、粤海舰队、江阴电雷队;以学系分之,有青岛、福建马尾、广东黄埔、江阴电雷等海军学校,中国由于内战,故海军派系复杂,意见分歧。”① 国民政府建立后,即设海军部,在名义上统一指挥权。
陈绍宽就任海军部长,屡次要求中央扩建海军,皆未获准。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海军部又制定计划,指出“吾国海军欲求其与日本在海上作战,至少须有其海军之七成”,如果不如此,则“中国海海上之制海权将为日本所独占”。在海军部看来,中国海军需“先建设日本海军之四成兵力,以保持中国海近海之自由,以濡滞日本海军及其陆军之行动”。②
以上计划虽获政府同意,但因经费问题,迟迟未能落实。1929年7月1931年3月,海军按规定应得经费1050万元,实际只领到98万多元。1936年下半年,海军申报经费1203万元,实际领到362万。1937年,在国民政府的国防建设费中,有1.197亿元给了陆军,7000万元给了空军,海军只得到228.9万元,相当于陆军军费的1.8%。相比之下,日本海军在前一年的军费是55.1亿日元,为中国的115倍。③因此直至战前,海军部的情况还是“迭次所拟海军建设计划,均限于财力未获实施”;而“惟因经费限制,所造飞机得数甚微,只以供海军航空员生训练之用。”
抗战爆发时,中国海军有各类舰艇74艘,主要为一些轻巡洋舰、炮舰和鱼雷艇。其中排水量最大的3000吨,小的仅300吨,总排水量约5.9万吨。④而同时,日军海军有舰艇285艘,包括9艘战列舰、4艘航空母舰、12艘重巡洋舰、13艘轻巡洋舰、70艘驱逐舰等,总排水量约115.3万吨。作为辅助,日本海军配有飞机811架。⑤
1945年,时任海军司令的陈绍宽赴欧美考查。
海军在长江以水雷抗敌,至少“炸沉敌舰艇船只一百五十六艘”
中国海军处此绝对劣势之下,在历次战役中,也以舰队作战、要塞作战、水雷作战和阻塞港道四种战术,打击了日军。1937年8月,海军奉命将12艘老旧军舰、23艘商船和8艘码头船沉入江阴水道,另以民船、盐船185艘和大量石料填补空隙,建起一道江防阻塞线。随后淞沪会战爆发,中国海军又在黄浦江构筑了三道阻塞线,同时布置水雷,堵住了日军海军溯江进犯的通道。
淞沪会战期间,中国海军还多次主动出击日军,炸毁了日军登陆的三井码头和储存汽油的趸船,炸毁铁驳船4艘、小火轮2艘,炸伤日军在上海的旗舰“出云号”。但在保卫上海、南京、武汉的战斗后,中国海军损失了主力舰“平海”、“宁海”、“应瑞”、“逸仙”、“建康”与其它数十艘舰船。海军众多官兵在战斗中牺牲,他们“至殉职或负伤之地点均在炮座之下, 即未受伤者, 亦未寸步离开其战时职守之处所”。⑥
中国海军损失严重,加之日军封锁中国沿海,残存的舰船主要被用于保卫川江、荆河、湘江等河段,拱卫陪都重庆。这一时期,中国海军主要以敌后的漂雷游击队,打击日军。1943年,陈绍宽撰文回答“海军到哪里去了”,历数其战绩,“单就长江方面之芜湖至湖口,九江至汉口,汉口至岳阳这三个地区中,已经出击过九十三次,布放漂雷一千六百具。”“经调查属实者,业已炸沉敌舰艇船只一百五十六艘”这其中“包括有中型舰、运输舰、商船、汽艇等,其物质损失的价值,至为重大。”⑦
敌军方面的记述,证实陈绍宽所言不虚。日本随军记者回忆,中国海军“在江面上布下了无数的水雷,南京和汉口之间成了可怕的水雷区。”“以近藤英次郎中将为司令官的海军十一战队,一边同两岸的敌军作战,一边排雷前进。这就是后来有名的长江溯江舰队。这支舰队派出十几艘扫雷艇,每二艘之间拉上钢缆进行扫雷,但是由于水雷太多,好多扫雷艇都触雷沉没了。炮舰、运输船也相继触雷,损失惨重。”一支执行登陆任务的舰船触雷后,“江水升起了巨大的水柱,船被炸成两截。船上的若月(记者),同盟通讯社的下津久男以及六十多名陆战队员全被抛入江中,被江水吞没了……一旦落水,连尸体都浮不上来。”⑧
在长江以外,海军还在闽厦、浙江、粤桂三地抗敌。闽厦方面,中国海军“加强防务,增设临时炮台,封锁闽江港口,闽厦各役血战,收复马长失地,筹划闽江防御”;浙江方面,“浙东各江防务配备,瓯江炮台屡挫敌舰”;粤桂方面,“协防珠江,雷队布防西江”。⑨中国海军以巨大牺牲,为赢取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
1932年,航行在黄浦江上的日军“出云号”巡洋舰。
注释:
①《白崇禧口述自传(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第256页;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件,第七八七全宗,第2080卷。转引自苏小东《中国海军抗战评述》,《军事历史研究》1996年第2期;③高晓星:《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海军的经费问题》,《军事历史研究》1992年第1期;④蒋纬国总编:《抗日御侮》第3卷,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8年,第90页;⑤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中国方面海军作战》,朝云新闻社1974年,第230页;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国民党政府海军抗战纪事》,《民国档案》1986年第1期;⑦陈绍宽:《抗战六年来的海军》,《陈绍宽文集》,海潮出版社1994年,第322页;⑧《郑天杰先生访问纪录》九州出版社2012年。第184、185页;⑨陈绍宽:《中国海军与国民革命》,《陈绍宽文集》,海潮出版社1994年,第360页。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新大陆,哥伦布,揭秘,真实,航海,目的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出色的航海家之一,他发现新大陆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为哥伦布节,用以纪念他到达美洲的历史之旅。然而一直以来,人们对他的功过是非褒贬不一。若是将他死后编就的传奇,以及他出于个人目的的记录打些折扣,还是有可能重建哥伦布海上探险之旅的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朝代,历史,经济,原因
历史上每个朝代在行将灭亡时,都好像有个经济原因:那就是通货膨胀。其实,那不是一个朝代灭亡的经济原因,而是伴随着朝代灭亡的一种经济现象。真正能维持朝代长治久安的最有效的经济手段就是适度的通货膨胀。在私有制的社会主体经济制度下,整个的经济活动更多的导致财富的高度集中。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阶段,最明显的利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美国,中国,揭秘,二战
1944年7月,罗斯福强迫蒋介石将中国军事指挥权全交给史迪威众所周知,二战期间,中美乃是盟国,美援对中国抗战之胜利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当日对中国战场的漫不经心,亦曾给中国抗战制造过相当多的麻烦。这些麻烦里,以两宗为最大。其一是“租借法案&rdquo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揭秘,王莽
上文我们扒了王莽成功篡汉之事, 那么,王莽是如何实现权力和平过渡的呢?这个还挺考验政治智商和情商的,他却做到了。话说王莽制造了“市无二贾、官无狱讼、邑无盗贼、野无饥民、道不拾遗、男女异路”的古代太平盛世之后,公元 6 年才 14 岁的汉平帝又适时地死了(病死或被王莽毒死),当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内战,军队,揭秘,真实
内战爆发初期,国军约430万,中共军队约127万“国民党800万大军美式装备,军官皆是军校毕业,然而短短几年却被共产党小米加步枪打的灰飞烟灭”,这是网上流传甚广的一个说法。这个说法容易给人一种误导,即内战爆发时,国民党军与解放军无论在人数,还是装备上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女皇,四川,武则天
四川广元市,多年来在人文旅游上宣传的是三国重镇和女皇故里两大标签。2017年,四川省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经过专家学者会议讨论,官方公布的第一批十大历史名人中,武则天被列入其中,除一代女皇外,还有大禹、李白等同样争议较大的人物,甚至杜甫这样绝对不是四川出生的也列入“四川历史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陆军,日本,武器,探秘,大清
单论武器,甲午清军装备与日军装备相差不大,甚至略有优势如前期所述,据日方统计资料,甲午陆战,日军人均只消耗了8发子弹,即击溃了清朝陆军。可资对比的是:甲午战争前,清军有大炮和机关炮1733门;日军有大炮294门。清军装备有洋枪23万支,旧式鸟枪等4万支,12万参战部队有85%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揭秘,西游记
白龙马,蹄儿朝西,驮着唐玄奘还有三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在86版《西游记》中,有一位没有名字的主演。不是扮演三太子的演员,而是取经路上,那匹驮了唐僧一路的白马。据说,为了找到合适的白马,导演花尽了心思。起初剧组只借到了一匹黑马,刷上白漆就冒充白马了,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延安,抗战,武器,解密,苏联
为维护与国民政府的关系,苏联始终不愿意公开给延安武器援助众所周知,抗战期间,苏联在援助国民政府的同时,也曾给予延安相当数量的财政援助。如1938年,王稼祥自莫斯科回国,曾带回30万美元经费。延安方面向共产国际寻求资金支援的材料也比较多,如1937年9月,潘汉年曾致信王明,请其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潘仁美
小时候,看电视剧《杨家将》,最恨的就是潘仁美。他不仅陷害老令公杨继业,同时还杀害了我们最喜欢的杨七郎和杨三郎。然而电视剧只是艺术作品,是在民间传说基础上进行加工改编而成的,真实性极低。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潘仁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真的是一个大奸大恶之徒么?他又是在替谁背黑锅呢?民间传说中的潘仁美,其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