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哥伦布航海的真实目的:目标并不是发现新大陆

揭秘哥伦布航海的真实目的:目标并不是发现新大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159 更新时间:2024/1/28 13:26:49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出色的航海家之一,他发现新大陆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为哥伦布节,用以纪念他到达美洲的历史之旅。然而一直以来,人们对他的功过是非褒贬不一。

若是将他死后编就的传奇,以及他出于个人目的的记录打些折扣,还是有可能重建哥伦布海上探险之旅的一些原貌的。

以下内容,可能会推翻你对这位航海家的一贯想象。也许,传统中那个坚定不移、目标明确的哥伦布并不尽准确。

我们希望通过不同的侧面,还原那些隐藏在航海行为之下的野心,以及可能被忽视的哥伦布的“另一面”

故弄玄虚者对哥伦布着迷,他们不愿相信显而易见、无可争辩的献,出于自己的偏见,编造他们自己想象的哥伦布。把哥伦布说成了犹太人、西班牙人、波兰人、斯堪的纳维亚人,甚至是苏格兰人,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事实上,哥伦布的身份非清楚。哥伦布出生在一个闹哄哄、生活艰苦的大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热那亚纺织匠。

如果不承认这样的事实,就无法理解哥伦布。他成为探险家的原因正是在于他渴望摆脱出身限制,获得更多的社交机会。

对于像哥伦布这样雄心勃勃、渴望成为社交新贵的人来说,只有三条上的阶梯:战争、教会以及海洋

航海是一个顺理成章的选择,特别是对于他这样一个来自热那亚的航海社群的男孩更是如此。从事这一行业,工作和赚钱的机会都相当多。而且,海上的骑士浪漫主义也激励鼓舞着他。

15世纪70年代,哥伦布在为一家热那亚商人采购糖的过程中,熟悉了地中海东部和非洲大西洋的水域。

同时,哥伦布还经常会去圣港岛,收集有关亨利子世界的零星资料,那里,他遇到了他未来的妻子,前面也说过她是亨利一个老友的女儿。

在哥伦布制定穿越西部大洋计划之时,他已经了解到有关大西洋的两个关键点:在加那利群岛所在的纬度有东风,向北有西风带。这两个因素使他的环球旅行成为可能。

1486年前,除了一些不太可靠的资料外,没有任确切证据表明哥伦布有什么航行计划。他自己心里也没有什么明确的计划。

和任何一个优秀的销售员一样,哥伦布会根据受众的喜好随时进行调整。对一些人,哥伦布建议寻找新的岛屿;对另外一些人,他建议寻找某古代文学作品中猜测位于大西洋深处的“未知大陆”;而再对另外一些人,他则赞成寻找通往中国及东方富庶贸易的捷径

历史学家在解决这些矛盾之处时,陷入一团乱麻。然而,事实上解答哥伦布计划的目的地之“谜”很简单:这个目的地一直在变化之中。

传统中那个坚定不移、目标明确的哥伦布并不尽准确。事实上,对哥伦布来说,他将去向哪里远没有他是否能够到达社会更高层重要。

在哥伦布和有可能为其慷慨解囊的王室赞助人,以及采取何种方式跨越大西洋的谈判中,哥伦布对贵族地位和丰厚回报一直都是极力要求。

然而,15世纪80年代末,他一直找不到资助却也不仅仅是因为他贪得无厌的要求。在多数专家看来,他所提出的目标没有一个值得投资

新的大西洋群岛也许确实存在,但是即便开发更远的岛屿,即便在那里适合培育糖或其他有大量需求的产品,也较难获利。

找到未知大陆,即地理学家所说的对跖地的可能性似乎很小。古代地理学不认为有这样的大陆存在。即便这块大陆真的存在,和开辟一条通往亚洲和东部大洋、有大量好处的新路相比,也很难看到它有何好处。

最后,船只穿越大西洋到达亚洲的想法在当时也完全不可能实现。世界太大了。从欧洲取道西行,亚洲实在是太远了,那时没有船只能够承担那样的航行,在距亚洲还有千里万里的时候物资就会耗尽,饮用水也已发臭了。

然而,15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少数专家开始考虑,地球要比之前想象的小。马丁·贝海姆是纽伦堡的宇宙学家,他在1492年制造了现存世界上的最古老的地球仪,他是也有同样的想法的人士之一。

因此,到1492年时,哥伦布已一心一意地计划前往中国的探险,且下定决心实现这一目标。他遍读地理书籍,寻找世界并不大的证明,然后因为误读了大量数据,并曲解了另外的数据,他理解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小:至少比现实中的地球小了20%,他还争论说传统上人们对亚洲向东扩展的范围有所低估。

他得出结论:“用若干天”就能从西班牙航行至亚洲东部边缘。于是,在许多失败和一轮又一轮的推销之后,他凭借西航至中国的计划拿到了赞助。按计划中途也许在日本,也就是被人们称作“Cipangu”的地方停靠,马可·波罗有所夸张,说那里在中国之外深入海洋1500英里的地方。

最终对哥伦布委以重任的赞助人相信他吗?没有文献提到过,阿拉贡和卡斯提尔国王费迪南德和王后伊莎贝拉与哥伦布有一样的想法。

委任上说的是“洋大海中的诸岛屿和诸大陆”。两位君主给他带上的信中含含糊糊,题款上是“尊贵的君主,我最亲爱的朋友”,哥伦布一心想把这封信交给中国的统治者

当哥伦布的探险很明显不直接花国王、王后的钱时,似乎没有理由不让哥伦布出航去试试看会发生些什么(至于从前的无稽之谈,说伊莎贝拉典当自己的珠宝资助哥伦布探险,则又是另外的神话故事了)。

选择从帕洛斯出发是决定哥伦布事业成功的因素之一,但比这更为重要的是哥伦布决定经加那利群岛航行。在某种程度上,他的这个选择很简单:当时大多数世界地图都把中国的重要港口广州绘制在群岛的同一纬度上

但除此以外,还有另外一个,也许更重要的原因:风系的特点。加那利群岛横跨东北信风,在随时可用的洋流之上。

对于一个有足够胆量敢于顺风航行,或者有足够知识知道是在顺风航行的航海家来说,仍有机会能在返航时找到合适的风,找到理想的穿越群岛的西向快速航路。

穿越整个信风走廊需要过人的勇气,没人知道它究竟有多宽,也没人知道穿过它之后有些什么。这个让人跃跃欲试的空间在地图上,或是空白,或是装点着想象中的岛屿,或是被一块地理学家想象中的未知大陆占据着……

标签: 新大陆哥伦布揭秘真实航海目的

更多文章

  • 通货膨胀是历史上朝代灭亡的经济原因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朝代,历史,经济,原因

    历史上每个朝代在行将灭亡时,都好像有个经济原因:那就是通货膨胀。其实,那不是一个朝代灭亡的经济原因,而是伴随着朝代灭亡的一种经济现象。真正能维持朝代长治久安的最有效的经济手段就是适度的通货膨胀。在私有制的社会主体经济制度下,整个的经济活动更多的导致财富的高度集中。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阶段,最明显的利用

  • 揭秘二战期间美国曾逼迫中国交出全部军权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美国,中国,揭秘,二战

    1944年7月,罗斯福强迫蒋介石将中国军事指挥权全交给史迪威众所周知,二战期间,中美乃是盟国,美援对中国抗战之胜利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当日对中国战场的漫不经心,亦曾给中国抗战制造过相当多的麻烦。这些麻烦里,以两宗为最大。其一是“租借法案&rdquo

  • 揭秘王莽篡汉后如何实现权力不流血过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揭秘,王莽

    上文我们扒了王莽成功篡汉之事, 那么,王莽是如何实现权力和平过渡的呢?这个还挺考验政治智商和情商的,他却做到了。话说王莽制造了“市无二贾、官无狱讼、邑无盗贼、野无饥民、道不拾遗、男女异路”的古代太平盛世之后,公元 6 年才 14 岁的汉平帝又适时地死了(病死或被王莽毒死),当

  • 揭秘国共军队内战真实比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内战,军队,揭秘,真实

    内战爆发初期,国军约430万,中共军队约127万“国民党800万大军美式装备,军官皆是军校毕业,然而短短几年却被共产党小米加步枪打的灰飞烟灭”,这是网上流传甚广的一个说法。这个说法容易给人一种误导,即内战爆发时,国民党军与解放军无论在人数,还是装备上都

  • 皇泽寺与武则天之谜:一代女皇是出生于四川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女皇,四川,武则天

    四川广元市,多年来在人文旅游上宣传的是三国重镇和女皇故里两大标签。2017年,四川省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经过专家学者会议讨论,官方公布的第一批十大历史名人中,武则天被列入其中,除一代女皇外,还有大禹、李白等同样争议较大的人物,甚至杜甫这样绝对不是四川出生的也列入“四川历史名

  • 探秘大清与日本陆军武器差距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陆军,日本,武器,探秘,大清

    单论武器,甲午清军装备与日军装备相差不大,甚至略有优势如前期所述,据日方统计资料,甲午陆战,日军人均只消耗了8发子弹,即击溃了清朝陆军。可资对比的是:甲午战争前,清军有大炮和机关炮1733门;日军有大炮294门。清军装备有洋枪23万支,旧式鸟枪等4万支,12万参战部队有85%

  • 揭秘《西游记》中白龙马为何不积极打怪?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揭秘,西游记

    白龙马,蹄儿朝西,驮着唐玄奘还有三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在86版《西游记》中,有一位没有名字的主演。不是扮演三太子的演员,而是取经路上,那匹驮了唐僧一路的白马。据说,为了找到合适的白马,导演花尽了心思。起初剧组只借到了一匹黑马,刷上白漆就冒充白马了,结果

  • 解密抗战时苏联援助了延安多少武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延安,抗战,武器,解密,苏联

    为维护与国民政府的关系,苏联始终不愿意公开给延安武器援助众所周知,抗战期间,苏联在援助国民政府的同时,也曾给予延安相当数量的财政援助。如1938年,王稼祥自莫斯科回国,曾带回30万美元经费。延安方面向共产国际寻求资金支援的材料也比较多,如1937年9月,潘汉年曾致信王明,请其

  • 被冤枉了几百年的潘仁美 竟是在替他背黑锅?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潘仁美

    小时候,看电视剧《杨家将》,最恨的就是潘仁美。他不仅陷害老令公杨继业,同时还杀害了我们最喜欢的杨七郎和杨三郎。然而电视剧只是艺术作品,是在民间传说基础上进行加工改编而成的,真实性极低。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潘仁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真的是一个大奸大恶之徒么?他又是在替谁背黑锅呢?民间传说中的潘仁美,其原型

  • 解密国民政府在抗战中征了多少粮?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政府,抗战,解密,国民

    按粮食部长徐堪的说法,抗战共征粮2.6亿市石,60%被用作军粮抗战期间,国军人数剧增。从19411944年,国军需要补给的士兵从425万增至681万。要维持数量庞大的国军,粮饷遂成为极关键的大问题。抗战之初,粮食问题尚不严重。1938年10月,广州、武汉沦陷,致交通阻隔,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