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千古高僧鸠摩罗什:7岁出家游历,2次破戒娶妻,逝后化作舍利子

千古高僧鸠摩罗什:7岁出家游历,2次破戒娶妻,逝后化作舍利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独立寒秋舞芳香 访问量:4517 更新时间:2024/1/17 10:09:58

佛教是一个汉化程度很高的外来宗教,尽管并非产于中国,但是通过成功的本土化成为了一个在中国流传千年的宗教,拥有无数信徒。佛教徒要遵守着中国的戒律,如果破戒一般就修为尽失了。也许有人会举出济公修缘的例子,可是他那句著名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后面两句是“世人若学我,如同入魔道”,这说明这种修行方式不具有参考性。不过,也的确有人在2次破戒后还是成为了高僧。千古一僧鸠摩罗什就是如此,他7岁就出家游历,学习了高深的佛法。这之后他却不走寻常路,2次破戒,还都是色戒,娶了妻子。然而,他的修为依旧深厚,在逝世后还被瞻仰供奉。

传奇的身世鸠摩罗什的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具有异域风情,他也的确算是个混血儿。他的母亲是龟兹公主,龟兹国是现在的新疆库车地区,他的父亲则是天竺国人,天竺就是古印度。母亲是公主,父亲的身份也不同寻常他的父亲名叫鸠摩罗炎,鸠摩罗炎的父亲是天竺国的国师。国师一职是世袭的,可以说在未来等待着鸠摩罗炎的是权势和富贵。然而这都不能打动他,他自幼就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追求的不是俗世的荣华富贵,而是信仰。所以,鸠摩罗炎离开了天竺,前往异国,通过游历和讲说佛法精进修为。他的历程在龟兹结束了,彼时鸠摩罗炎英俊潇洒,气质出众,在龟兹国讲法期间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连龟兹国都很看重他,强行把他留下和自己的女儿耆婆成亲,让他成为了国师。

势不如人,鸠摩罗炎只能听命。他和公主耆婆成亲了,耆婆怀上了鸠摩罗什。这时,神迹出现了。公主在怀孕后突然精通佛法,而之前的她对佛法可以说是一问三不知。在此之前,公主从没去过天竺,也就不会那里的语言,可是她在怀孕期间却无师自通了天竺语。这一切都和鸠摩罗什有关,鸠摩罗什呱呱坠地后,耆婆就失去了这些能力。鸠摩罗什一出生就显示出了不凡之处,他6个月是就会说话,5岁时已经才高八斗。就这样,年纪尚小的鸠摩罗什获得了众多支持者,他们期待鸠摩罗什日后成为龟兹的国师。然而,鸠摩罗什的命运轨迹发生了变化。鸠摩罗什的弟弟早夭,母亲耆婆因为丧子之痛而选择了遁世出家,而鸠摩罗什和鸠摩罗炎也都追随她出家了。一家三口都遁入空门,这样的奇事实在少见。

2次破戒在外游历数载的公主耆婆,见鸠摩罗什已然学有所成,便带着鸠摩罗什回到了龟兹国。鸠摩罗什回国后,就在珈蓝寺讲经,无数民众去瞻仰他的风采和佛法修为。鸠摩罗什的名气越来越大,不只局限于龟兹国内,整个西域地区都知道了这么一位高僧。然而,就算是已经脱离俗世的鸠摩罗什,也逃不过树大招风这条规律。前秦建元十八年,前秦的统治者苻坚派遣吕光攻打焉耆,他们的目标其实是龟兹,更准确地说是龟兹的鸠摩罗什。苻坚计划得到鸠摩罗什,把他带到中原,继而获得佛教徒的支持,也能平息民议。吕光一路打过去,成功把鸠摩罗什从龟兹劫出来了。可是,前秦此时已经灭国,苻坚也没了。吕光回不去了,就索性留下,占据了凉州。而凉州百姓听说鸠摩罗什来了,就都过来想要听他布道。

鸠摩罗什成了百姓们关注的焦点,吕光很不愿意看到他抢了自己的风头,就想出了一个卑鄙的手段。吕光迫使鸠摩罗什和一个宫女成亲,还威胁他如果不破戒的话,那个宫女就性命不保。鸠摩罗什无可奈,只能照办。不过,鸠摩罗什就像济公一样,他们修为高深,即使破戒也不影响修行。鸠摩罗什没有忘记初心,尽管破戒了,但他本心未变,所以他并没有就此放弃佛法修行。

鸠摩罗什留在凉州,为当地百姓宣扬佛法。百姓们也知道鸠摩罗什是被奸人逼迫破戒的,所以仍然愿意追随他,吕光的企图没有成功。鸠摩罗什在凉州待了将近二十载,门生无数。后秦弘始三年,姚兴来到了凉州,他把鸠摩罗什尊为国师。然而,姚兴看到了鸠摩罗什的巨大影响力,对他生出了忌惮。为了破坏鸠摩罗什的形象,他选择了和吕光一样的手法,他逼迫鸠摩罗什娶亲破戒。鸠摩罗什这次和一名女子生下了2个孩子,身边还有姚兴派过来的十几个女子。

瞻仰供奉鸠摩罗什第二次破戒,这次民众对他的态度变了,很多人指责他心口不一。鸠摩罗什面对指责,当众喝下了一碗飘着银针的水,他对民众说想要破戒的,就要做到这个。这使他的声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鸠摩罗什是四大译僧之一,他的确对翻译佛家经典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和弟子译出了《大品般若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金刚经》等经和《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成实论》等,促进了佛法传承。

鸠摩罗什还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他的弟子中佛法大成得很多,有着后世所称的“什门四圣”、“八俊”、“十哲”。后秦十五年四月十三日,鸠摩罗什圆寂。鸠摩罗什在临终前交代弟子将自己火化。鸠摩罗什的遗体火化后留下了舍利,据说这代表他修为大成。这颗舍利后来被供奉在了鸠摩罗什寺庙,保存至今,有着旺盛的香火,无数人来瞻仰供奉。

小结:鸠摩罗什两次娶亲破戒,却依旧佛法精深,成为得道高僧。他的事件并非鼓励佛教徒也抛弃戒律,放纵欲望。鸠摩罗什和济公一样,他们能成为高僧,主要还是自己修为了得,外物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如果都像他们这么做,就只会误入歧途了,毕竟这么长的岁月里也就只有一个鸠摩罗什和一个济公。

标签: 罗什高僧出家佛法国师

更多文章

  • 宏圆法师:鸠摩罗什大师对佛教的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无去无来亦无住标签:佛法,三藏,法华经,宏圆法师,妙法莲华经,鸠摩罗什大师

    《法华经》有三个译本,一是在西晋武帝太康七年,由月支三藏竺法护译,经名是《正法华经》,总共十卷二十七品。第二个是东晋安帝隆安六年,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名《妙法莲华经》,总共七卷二十八品,我们现在大多都是用这个版本。第三是隋文帝仁寿元年,北天竺沙门闍那崛多与达摩笈多共同翻译,名为《添品妙法莲华经》

  • 千古高僧鸠摩罗什:破戒娶妻生两子,圆寂后舌头化为舍利子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佛法,佛祖,僧人,佛教,舍利子,草堂寺,鸠摩罗什,千古高僧

    鸠摩罗什,作为中国佛教的八宗之祖、四大译经家之首,传道讲经的几十年生涯中,他两次破戒娶妻生子。虽是被逼无奈,但他的声望、名节因此受损。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他对于中国佛教的贡献,更不影响他在佛教方面的造诣。圆寂火化之后,鸠摩罗什的舌根化作舍利子,就是最好的证明。7岁跟随母亲出家鸠摩罗什,公元343年出生

  • 千古一僧鸠摩罗什:被逼破戒生子,两次引发战争,去世化为舍利子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罗什,佛经,佛法,僧人,高僧,龟兹

    公元356年的一个夜晚,一队从月氏国出发前往龟兹的人马,被一位老僧拦住去路。老僧走到队伍中间一位少年面前,一边轻抚他的额头,一边说:“你如果35岁还没破戒,肯定能像优波掘多一样大兴佛法,渡人无数……”所有人惊呼地转向少年,他们知道,优波掘多是天竺阿育王时期最杰出的圣僧。少年名叫鸠摩罗什,这一年12岁

  • 翻译《金刚经》的鸠摩罗什大师,究竟有多少传奇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国学杂谈标签:出家,唐僧,三藏,翻译,金刚经,鸠摩罗什,星云大师

    提起《金刚经》,大家都很熟悉,但它的翻译者——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大家可能就不太熟悉了。其实这位大师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实在让人赞叹不已。鸠摩罗什的父亲,是天竺人,天竺是古人对古印度的称呼。他的家族世代都是宰相,在将要继承宰相之位的时候,他父亲却辞掉宰相之位,向东渡过葱岭,躲避出家了。龟兹国王听

  • 千古一僧鸠摩罗什:7岁出家游历,2次破戒娶妻,逝后被瞻仰供奉

    历史解密编辑:星姐分享故事标签:罗什,高僧,僧人,佛法,出家,佛门

    鸠摩罗什曾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红尘万丈的人间,有人成为诗人,有人成为疯子,有人选择及时行乐,有人遁入空门,四大皆空。世间万物原本并没有不同,人们的追求不同,便产生了不同,大梦一场,皆幻化为泡影。鸠摩罗什,一个传奇而神秘的名字,一个人们在心中默念了千百遍的名字。人们

  •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龟兹高僧鸠摩罗什的大美佛经汉译

    历史解密编辑:国家民委标签:罗什,龟兹,佛经,宣昭皇帝,张骞,佛教

    点蓝色字关注“道中华”本 文 约 4300 字阅 读 需 要 11 min后秦(十六国之一)弘始三年(401)十二月二十日,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五十八岁的鸠摩罗什(344-413)。后秦国君姚兴见到他来,如获至宝,还将其尊为国师。不久,鸠摩罗什就先后在西明阁、澄玄堂、逍遥园、

  • 高僧鸠摩罗什:7岁随母亲出家,2次被逼破色戒,圆寂后化为舍利子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罗什,高僧,出家,佛法,僧人,舍利子

    泰戈尔有句名言:“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夏天,是鲜花盛开的季节。此时的花总是十分的绚烂夺目。我们的生命也要像盛开的花朵一样,永远积极向上、永远朝气蓬勃,不要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世人常说:“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确实,人生在世,时常会发生许多难以提前预料到的事情,有的是惊喜,有的

  • 高僧鸠摩罗什:身边却拥有众人女性,圆寂火化时舌根烧不烂?

    历史解密编辑:半夏微澜史标签:罗什,佛法,高僧,出家,摩罗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经》修佛法,修到根源处就是一个空。悟了这个空字,就能战胜内心的心猿意马,得到根本上的解脱。可是这个“空”很难悟,因为空不能是全然的空,所谓“真空非空”。当年佛祖往生极乐时,也因不忍见众生而甘愿入尘世与众生同行。正因如此,才成为了佛祖。在东晋

  • 东晋高僧鸠摩罗什, 四大佛经翻译家之首, 屡犯色戒为人诟病(上)

    历史解密编辑:菁菁分享标签:高僧,佛法,僧人,佛经,佛学,出家,道安,东晋,色戒,鸠摩罗什,星云大师

    在一些影视剧中,我们知道佛门清规戒律很是严格,一旦僧人犯戒,轻则被扫地出门,重则名誉扫地受尽世人冷眼,僧人犯戒屡见不鲜,但很少有僧人在犯戒之后还能成为得道高僧。在东晋时,有这样一位僧人,屡犯色戒之后依旧被奉为宗师。他就是东晋时期有名的高僧,鸠摩罗什。鸠摩罗什将大乘佛法从西域带到了中原,翻译了许多来自

  • 鸠摩罗什在历史上究竟是高僧还是淫僧?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罗什,高僧,佛法,出家,法华经,维摩诘经

    当年出自西藏活佛仓央嘉措的一首诗“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随着电视剧《宫锁心玉》而火遍大江南北,当时这首诗几乎成为了“全民爱情诗句”。出家人要杜绝七情六欲是普遍的认知,可他却将这些挂在嘴边,然而却并未影响人们将他奉为得道高僧。在古代西域地区也有个一位与仓央嘉措有着相似经历的高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