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离红尘最近的高僧——“千古一僧”鸠摩罗什

离红尘最近的高僧——“千古一僧”鸠摩罗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最爱故事 访问量:2316 更新时间:2024/1/5 1:24:25

佛法以“精妙微深”四字形容是很贴切的,有哲人曾云:“夫禅者,天地不能盖,古今不能载”、“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对于世俗之人,它可以很好地解答人世间的烦恼,人生在世,肉体凡胎,有其生、老、病、死,凡物质皆有其生、住、坏、灭的过程,而人,除了肉身的生、住、坏、灭外,亦有其贪、嗔、痴、慢、疑,人困于世间五毒而不能自知。而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位得道高僧——鸠摩罗什,曾二次破戒却被人们称为“千古一僧”,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出身显赫鸠摩罗什生于公元334年,为西域龟兹国人,他的祖先生活在天竺国,是名门望族。鸠摩罗什从小天资聪颖,半岁能说话,三岁识字,五岁能广泛浏览各类书籍,七岁出家,遍访名师,研求佛法之妙义。他既说梵语又会汉文,而且博通大乘佛法、小乘佛法,精通经、律、论三藏。不论是从悟性还是学识上讲,佛法造诣颇深,非常人所能及也。鸠摩罗什在中外佛教史上的地位是相当高的,他孜孜以求,于长安翻译佛经12年,翻译的佛家经典达74部284卷,梁超先生称他为“译界第一宗匠”,主席也称他“对中国大乘佛教的传播有功劳”。自他以后,中国的封建王朝才把佛经翻译当成一件大事来做。并且他广泛传播佛法,教化世人,道生、僧叡、道融、僧肇四圣皆为他的子弟。如此佛法造就极深之人,为何理方大师说他“是离红尘最近的高僧”呢?

乱世立身鸠摩罗什生活于我国的南北朝时期,天下纷乱,战火纷飞,动荡不已。其父弃天竺宰相之位周游各地传播学说,在龟兹遇王妹后与其结合生鸠摩罗什。鸠摩罗什少年时期就在西域及中原各地有了名声,不仅每天能背诵三万六千偈颂,并且文笔潇洒俊美,字如其人。有人说他如果没有破戒,将会成为第二个佛陀,前秦与后秦曾经发生的两次大战都与他有关,两个政权争相奉迎他为大师宣扬佛法。公元 384年,即东晋太元八年,后梁太祖、时任前秦大将军吕光攻伐焉耆,灭龟兹后掳鸠摩罗什到凉州。听说了鸠摩罗什的事迹名声后感到不屑,逼他与龟兹公主成婚而欲使其破戒,鸠摩罗什不从。于是,吕光设计灌醉鸠摩罗什,使公主衣衫不整地与他关在一起。或许是酒乱心性,或许是公主见其相貌俊朗而有意为之,总之第二天早上醒来后,鸠摩罗什发现自己破戒了。为了不对公主始乱终弃,鸠摩罗什最后与她成婚。当时局势纷杂动荡,吕光自立为帝后,鸠摩罗什随其在凉州滞留了近17年。

在此期间,他被奉为大凉国师,每年都会在位于城郊处的莲花山举行大型水陆法会。在当地,他被人们看作是汉传佛教的奠基人。到了401年,姚兴当了皇帝后,派遣将领姚硕德征伐位于其西边的后梁,攻克城池之后,姚兴把鸠摩罗什迎接到长安讲授佛法。在圭峰山下为他盖了间寺庙,名为草堂寺。这间寺庙刚开始以“茅茨筑屋,草苫屋顶”的形式建于逍遥园中的竹林里。后来扩建,楼宇巍峨,鸠摩罗什率众生在此处翻译经书。当时远近慕名而来的僧侣达三千多人,“三千僧侣共翻经”的说法由此而来。其所译的经文受到人们的喜爱,当时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其经文几乎在每家每户中都可以找得到。

文桓帝姚兴虽然很敬重鸠摩罗什,但担心他圆寂之后无人继承他的聪明才智,居然跟后梁太祖吕光一样又想让他破戒,送了他十个美姬,逼迫鸠摩罗什二次破戒。由于此时鸠摩罗什已经声名远扬,此事自然在当时引起巨大的轰动,许多僧侣纷纷蠢蠢欲动,想把佛教的清规戒律抛在一边而效仿他娶妻生子。鸠摩罗什为了表示内心的清守自持,制止这股因他而起的不正之风,当着众人的面,以钵盛水,水里布满绣花针,将针水一饮而尽,此事让众人惊叹不止,感慨大师境界非一般人可比,于是破戒之风渐渐消失了。鸠摩罗什大师圆寂前,曾对弟子说:“臭泥中生莲花,但采莲花勿取臭泥。”告诫弟子要以他的译著为学习研究的对象而不应效仿他的世俗生活经历。以“臭泥”喻其俗世而以“莲花”喻其修行,从此中我们可略微窥知大师的修行境界。鸠摩罗什大师出身境地是很多人所不能拥有的,如果本末倒置只效仿他的世俗生活经历而不从他的修行与译著中探求佛法,那么结果注定是可悲的。

慈母教诲鸠摩罗什七岁的时候,其母出游看到坟间枯骨横布,深感世间众生苦难,顿然醒悟,贪欲为世间一切苦难的根源,唯有抛弃世俗之贪欲,脱离人之贪嗔痴慢疑,才能使人真正从苦难中走出来。于是坚决地破除一切阻力后皈依佛门。她也深知凡人一旦想有所成就,就必须经受苦难的考验,因此,她有意识从小培养鸠摩罗什吃苦耐劳的意志力。虽说鸠摩罗什出身名门望族,但从小吃的便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粗布麻衣。当鸠摩罗什七岁时,她带他到高僧盘头达多学习小乘佛教经文;鸠摩罗什稍大点后,她让他到须黎耶苏摩学习大乘佛教的经书。

在对鸠摩罗什的培养上,她坚持身体力行,培养他耐心时,她跟孩子静坐大半天;为了锻炼孩子的勇敢,她不辞辛劳,带人家背井离乡,跋山涉水。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鸠摩罗什终于成长为一个聪明果敢的人。如果没有他母亲这样的培养与教导,我们很难确定鸠摩罗什能够有这样杰出的成就。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父母者,人之本也。”可见,鸠摩罗什的母亲对其培养与熏陶在他一生中是那么的重要。鸠摩罗什作为一代宗师,其佛学造诣水平之高举世闻名,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在乱世当中即使身陷囹圄也保持着修行者的初心而不动摇,始终为弘扬佛法,普渡众生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与力量。这种精神显得那么的难能可贵,从他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代大师的风采,更看到了作为一个修行者的始终如一的操守与对众生的关怀。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

标签: 罗什佛法高僧佛经僧侣

更多文章

  • 千古高僧鸠摩罗什:7岁出家游历,2次破戒娶妻,逝后化作舍利子

    历史解密编辑:独立寒秋舞芳香标签:罗什,高僧,出家,佛法,国师

    佛教是一个汉化程度很高的外来宗教,尽管并非产于中国,但是通过成功的本土化成为了一个在中国流传千年的宗教,拥有无数信徒。佛教徒要遵守着中国的戒律,如果破戒一般就修为尽失了。也许有人会举出济公李修缘的例子,可是他那句著名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后面两句是“世人若学我,如同入魔道”,这说明这种修行方

  • 宏圆法师:鸠摩罗什大师对佛教的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无去无来亦无住标签:佛法,三藏,法华经,宏圆法师,妙法莲华经,鸠摩罗什大师

    《法华经》有三个译本,一是在西晋武帝太康七年,由月支三藏竺法护译,经名是《正法华经》,总共十卷二十七品。第二个是东晋安帝隆安六年,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名《妙法莲华经》,总共七卷二十八品,我们现在大多都是用这个版本。第三是隋文帝仁寿元年,北天竺沙门闍那崛多与达摩笈多共同翻译,名为《添品妙法莲华经》

  • 千古高僧鸠摩罗什:破戒娶妻生两子,圆寂后舌头化为舍利子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佛法,佛祖,僧人,佛教,舍利子,草堂寺,鸠摩罗什,千古高僧

    鸠摩罗什,作为中国佛教的八宗之祖、四大译经家之首,传道讲经的几十年生涯中,他两次破戒娶妻生子。虽是被逼无奈,但他的声望、名节因此受损。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他对于中国佛教的贡献,更不影响他在佛教方面的造诣。圆寂火化之后,鸠摩罗什的舌根化作舍利子,就是最好的证明。7岁跟随母亲出家鸠摩罗什,公元343年出生

  • 千古一僧鸠摩罗什:被逼破戒生子,两次引发战争,去世化为舍利子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罗什,佛经,佛法,僧人,高僧,龟兹

    公元356年的一个夜晚,一队从月氏国出发前往龟兹的人马,被一位老僧拦住去路。老僧走到队伍中间一位少年面前,一边轻抚他的额头,一边说:“你如果35岁还没破戒,肯定能像优波掘多一样大兴佛法,渡人无数……”所有人惊呼地转向少年,他们知道,优波掘多是天竺阿育王时期最杰出的圣僧。少年名叫鸠摩罗什,这一年12岁

  • 翻译《金刚经》的鸠摩罗什大师,究竟有多少传奇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国学杂谈标签:出家,唐僧,三藏,翻译,金刚经,鸠摩罗什,星云大师

    提起《金刚经》,大家都很熟悉,但它的翻译者——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大家可能就不太熟悉了。其实这位大师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实在让人赞叹不已。鸠摩罗什的父亲,是天竺人,天竺是古人对古印度的称呼。他的家族世代都是宰相,在将要继承宰相之位的时候,他父亲却辞掉宰相之位,向东渡过葱岭,躲避出家了。龟兹国王听

  • 千古一僧鸠摩罗什:7岁出家游历,2次破戒娶妻,逝后被瞻仰供奉

    历史解密编辑:星姐分享故事标签:罗什,高僧,僧人,佛法,出家,佛门

    鸠摩罗什曾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红尘万丈的人间,有人成为诗人,有人成为疯子,有人选择及时行乐,有人遁入空门,四大皆空。世间万物原本并没有不同,人们的追求不同,便产生了不同,大梦一场,皆幻化为泡影。鸠摩罗什,一个传奇而神秘的名字,一个人们在心中默念了千百遍的名字。人们

  •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龟兹高僧鸠摩罗什的大美佛经汉译

    历史解密编辑:国家民委标签:罗什,龟兹,佛经,宣昭皇帝,张骞,佛教

    点蓝色字关注“道中华”本 文 约 4300 字阅 读 需 要 11 min后秦(十六国之一)弘始三年(401)十二月二十日,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五十八岁的鸠摩罗什(344-413)。后秦国君姚兴见到他来,如获至宝,还将其尊为国师。不久,鸠摩罗什就先后在西明阁、澄玄堂、逍遥园、

  • 高僧鸠摩罗什:7岁随母亲出家,2次被逼破色戒,圆寂后化为舍利子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罗什,高僧,出家,佛法,僧人,舍利子

    泰戈尔有句名言:“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夏天,是鲜花盛开的季节。此时的花总是十分的绚烂夺目。我们的生命也要像盛开的花朵一样,永远积极向上、永远朝气蓬勃,不要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世人常说:“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确实,人生在世,时常会发生许多难以提前预料到的事情,有的是惊喜,有的

  • 高僧鸠摩罗什:身边却拥有众人女性,圆寂火化时舌根烧不烂?

    历史解密编辑:半夏微澜史标签:罗什,佛法,高僧,出家,摩罗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经》修佛法,修到根源处就是一个空。悟了这个空字,就能战胜内心的心猿意马,得到根本上的解脱。可是这个“空”很难悟,因为空不能是全然的空,所谓“真空非空”。当年佛祖往生极乐时,也因不忍见众生而甘愿入尘世与众生同行。正因如此,才成为了佛祖。在东晋

  • 东晋高僧鸠摩罗什, 四大佛经翻译家之首, 屡犯色戒为人诟病(上)

    历史解密编辑:菁菁分享标签:高僧,佛法,僧人,佛经,佛学,出家,道安,东晋,色戒,鸠摩罗什,星云大师

    在一些影视剧中,我们知道佛门清规戒律很是严格,一旦僧人犯戒,轻则被扫地出门,重则名誉扫地受尽世人冷眼,僧人犯戒屡见不鲜,但很少有僧人在犯戒之后还能成为得道高僧。在东晋时,有这样一位僧人,屡犯色戒之后依旧被奉为宗师。他就是东晋时期有名的高僧,鸠摩罗什。鸠摩罗什将大乘佛法从西域带到了中原,翻译了许多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