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出自西藏活佛仓央嘉措的一首诗“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随着电视剧《宫锁心玉》而火遍大江南北,当时这首诗几乎成为了“全民爱情诗句”。
出家人要杜绝七情六欲是普遍的认知,可他却将这些挂在嘴边,然而却并未影响人们将他奉为得道高僧。在古代西域地区也有个一位与仓央嘉措有着相似经历的高僧,他就是鸠摩罗什。
游历四方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句出自仓央嘉措的经典名句刚好概括了鸠摩罗什的一生。当你找不到两全其美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只能不辜负佛祖也不辜负你。
鸠摩罗什出生在印度,这是古代佛教的发源地之一,他从小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对自身的修养和目标都有着清晰的认识,那就是要成为得道高僧。他的母亲耆婆也把这个当成目标来培养自己的儿子。
据说鸠摩罗什的父亲鸠摩炎不仅长得高大英俊,而且谈吐优雅。他对权力和地位都不上心,但出身贵族的他要承担继承者的任务,因此在他即将要承接这项重任的时候,他连夜收拾包袱跑了。
后来他来到龟兹国,这是西域地区的大国之一。鸠摩炎得到了龟兹国王的热情招待,甚至还被国王的妹妹耆婆给看上了。但鸠摩炎对谈恋爱不感兴趣直接拒绝了公主的示爱。
但耆婆还不死心,利用国王的权力和公主的身份逼迫他就范了。两人婚后便生下了儿子鸠摩罗什。他一出生,当地的高僧们就断定“这个孩子不同凡响”。
耆婆也这么觉得,于是在高僧的示意下带着儿子走上了一条通往大乘佛法的道路。鸠摩炎想拦着,但耆婆以绝食抗议来逼迫他的同意,最终鸠摩炎害怕她伤了自己,只能答应她皈依佛门。
受到耆婆的影响,鸠摩罗什七岁的时候便开始出家了。龟兹国有着浓烈的佛教信仰,公主带着儿子出家这个大新闻在当地引起了剧烈的反响。
本来耆婆想着青灯古佛一辈子,没想到百姓怕她们吃不饱,于是经常送来好吃好喝的给他们。耆婆害怕耽误孩子的前程,于是索性带上儿子逃到了罽宾。
鸠摩罗什的到来轰动了整个罽宾城,在这里求学的两年中,他获得了大量的佛学知识。但因为国王太热情,总是锦衣玉食的招待他,使得耆婆又害怕他不思进取,于是决定返回龟兹。
被迫破戒
那一年鸠摩罗什刚满12岁,却已经成为西域地区名扬内外的高僧了。曾经有一位罗汉告诫他:“若在35之前不破戒,你一定能成为像舍利佛一样的高僧,如果破了,一辈子只能当过普通和尚”。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罗汉好心地告诫话竟然一语成谶。回到龟兹国后,在鸠摩罗什20岁生日那天,国王帮他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法会。他在这场法会中安排了鸠摩罗什与盘头达多进行辩论赛。
国王此举意在打响鸠摩罗什的知名度,奠定他在国内宗教的地位,为此他特意选了鸠摩罗什曾经的老师作为对手。经过一个月的精彩辩论之后,鸠摩罗什不负众望地赢得了比赛,也成为了国师。
鸠摩罗什在龟兹国混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中原正在经历十六国的战乱时期。公元383年,苻坚在灭掉前凉政权之后听闻了鸠摩罗什的名气,于是便想得到他,因此派吕光前去攻打西域地区。
吕光打下西域之后,立即派人把鸠摩罗什给抓了起来。此时他已经40岁,却仍然气度不凡。后来吕光有了将龟兹国公主嫁给他的想法,但鸠摩罗什拼死抵抗。
无奈之下吕光便给他灌下有迷药的酒,并将他跟公主关到了一起。迷迷糊糊之下,鸠摩罗什破戒了,最后迫不得已要跟公主结婚。吕光为何要逼迫他娶妻,而他是以怎样的心情面对这场婚姻的已经无从得知。
只是这件事成为了鸠摩罗什一生中难以抹去的黑点,他想过自杀,但最终因为夙愿未了而放弃了。他的心中还有着弘扬佛法、普度众生的佛家道义。
初心不改
就在吕光攻下西域后不久,苻坚便死了,随后他顺势在此地建立了后梁政权。鸠摩罗什在他逼迫下娶了妻、破了戒之外,还被他给软禁了起来。
吕光本不信奉佛教,鸠摩罗什对他的作用也仅是占卜吉凶。在此期间他沉下心来研读中原文化,为他日后成为“佛学翻译大师”奠定了基础。
鸠摩罗什58岁那年,他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伯乐——后秦政权君主姚兴。他崇尚佛法,对鸠摩罗什更是久仰大名,后来他以国师的礼节将鸠摩罗什请到了长安,由此开启了他的翻译经书之路。
为了让鸠摩罗什静下心来翻译经书,姚兴在人力物力上为他提供了种种方便,还甄选了800名僧侣帮鸠摩罗什打下手,有时候他还会亲自上阵翻译经书。
鸠摩罗什知道自己破过戒,再也不可能成为集大成的得道高僧,即使一生平庸他也为了心中的佛法理想而不懈努力,他始终初心不改,为中原和西域地区的佛教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在长安的十二年,鸠摩罗什带着弟子们翻译了大量的经书,其中包括《大品般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金刚经》等,翻译的经律论传共计94部、425卷。
据《高僧传》中记载,鸠摩罗什在长安期间曾在姚兴的逼迫下破过一次戒。当时姚兴给他送去了十名美女,此举是希望他能留下后代,以承继这么优良的基因。
当然这无从考证,不过破戒确实是鸠摩罗什心中过不去的一道坎。在他临终之前曾黯然地说道:“如果我所翻译的经书能被佛祖认可,那么我火化的时候舌根不会坏”。
鸠摩罗什70岁的时候在长安圆寂,他的尸身整整火化了两个多小时,当时肉体已经成灰,但唯独舌头没有被焚毁,这也许正是佛祖对他所持的一种善念。
这样的结果也是鸠摩罗什一生的努力所换来的,是人哪有不犯错的,高僧也如此。但他也用自己的所学的知识来进行赎罪了,因此在世人眼里犯过错的他依然拥有大师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