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自汉帝国末期,佛教就已传入中国,但当时中国的社会秩序完全是按照儒家的规范来建立的。这里的帝王和人民觉得孔子已经非常深入和全面的思考过现实世界的运行方法,外来的宗教或其他思想,就没有必要再来指手画脚。直到东晋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的帝王入主中原,这一状况才被完全改变。
对老百姓来说,长期战乱居无定所,使他们感到痛苦不明白这样的现实世界究竟意味着什么?而对北方民族的君主来说,从小到大的生活就是弱肉强食胜者为王,要让他们接受讲究等级秩序,忠孝观念的儒家学说十分困难。这时候一个关于寻找生命意义的答案,一种解脱痛苦的方法,一套令社会平稳安定的价值体系,自然就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向往。
在后秦的都城长安皇帝姚兴在城北大兴土木为鸠摩罗什盖起了说法的场地。“逍遥园”,广阔的庭院里有数座高大的楼台,中间布置有假山花草,奇珍异兽。每到鸠摩罗什说法的时候,就有数千人到来听讲鸠摩罗什见姚兴愿意为佛教如此投入,趁机向姚兴提出自己在凉州的时候,就开始酝酿的一个宏大计划,重新译经让佛祖的真知灼见,可以准确无物地传达。姚兴十分赞赏鸠摩罗什的建议,他立即为鸠摩罗什开辟了译经场,还特地选派了800名僧人来配合他的工作。长安译经场,由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国家组织的大规模译视场,为了还原佛经的本来面目。鸠摩罗什在弟子们的配合下,首次对佛教全部关键词汇都给出了详细准确,深入浅出的解释,鸠摩罗什的译经几乎触及佛教浩繁经文的各个方面,他的译著大部分成为中国佛教各宗派历宗的经典依据“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的名句,就出自鸠摩罗什翻译的《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