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玄奘齐名的高僧鸠摩罗什,虽娶妻生子,却得无数信徒膜拜,肉身所化的舍利令世人瞻仰千年,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一生经历了多少坎坷。
鸠摩罗什是我国汉传佛教中,四大佛经的译师之一。
当初,鸠摩罗什的父亲鸠摩罗炎为传播佛教远走他乡,当身处龟兹时,在国王威逼下,被迫娶了国王妹妹耆婆,成了龟兹国的驸马。婚后,二人很快有了孩子,这便是鸠摩罗什。
有长者说,天生不凡的孩子,在娘胎里就可以影响母亲的所作所为。
怀孕期间的耆婆,无师自通喜欢上了佛法,能读懂丈夫无法完全参透的经书,还可以用天竺语与丈夫交流。
而她怀孕期间的这些变化,影响了她以后的人生,更影响了鸠摩罗什。
据说,鸠摩罗什天赋异禀,他半岁能言,3岁开始认字读书,5岁便已遍览群书。
当他7岁时,母亲耆婆在教化顿悟下出家为尼,年幼的鸠摩罗什开始跟着母亲在西域众国之间苦修。
在苦修中,他极高的佛法悟性与远超常人的记忆力便显现了出来,小小年纪便已参悟透普通人需要修行一生的小乘佛教。
12岁时,鸠摩罗什登坛讲经说法。那时,才思敏捷的他吸引了众多的信徒,连西域君主都跪伏在他的脚下。一时间,他名声大噪,成为佛学界的奇才。
有一位三果罗汉曾说:如果不破戒,鸠摩罗什势必会在佛教界大放异彩,甚至成为佛陀一样的存在。反之,则只能泯然众法师矣。
但上天给予修身修心的劫数,是如何都逃不掉的。
公元383年,痴迷佛学的皇帝苻坚派吕光率大军前往龟兹,邀鸠摩罗什到长安弘扬佛法。遭拒后,龟兹城破,鸠摩罗什成为阶下囚。
吕光对长途跋涉来找一个和尚这件事满怀怨气。他时常作弄鸠摩罗什,为了一己私欲更是将鸠摩罗什灌醉,与龟兹公主关在一起,破了他坚守35年的清规戒律。
吕光欲回长安复命时,却意外知晓苻坚政权被人推翻。他再三思量后驻留当地建立了后凉,鸠摩罗什也被迫随之滞留在此一十七载。
吕光父子粗鲁难教化,被严格看管的鸠摩罗什郁结难解之下,便开始向看守他的士兵传授佛法,同时慢慢学习汉族语言。
当他充分掌握汉语言读写能力后,便开始翻译梵文写就的经书,希望可以将佛法传播到中原各地。
后来,吕光政权被后秦新的统治者姚兴推翻,鸠摩罗什于是被请到长安,只是被奉为国师的他依然不得自由。
在姚兴的命令下,鸠摩罗什开始翻译《妙法莲华经》等经书,继续着传播佛法的大业。只是声望越来越高的他,受到了统治者的深深忌惮。
姚兴的做法和吕光大同小异,用词却更为冠冕堂皇:“万一大师坐化,后继无人,可如何是好?还是赶紧留下‘法种’才是。”
面对相同的套路,鸠摩罗什没有拒绝,甚至在明了姚兴的意图后,主动向他索要妇人,并生下二子,过上了世俗人眼中妻妾成群的生活。
在鸠摩罗什看来,他是强权下的被迫低头。凡此种种,只是经历,不入佛心。
但世人愚昧,在姚兴的翻云覆雨下,这些消息又被蒙上了其他不堪的色彩,使得鸠摩罗什的声望大降。
一些僧人开始愤怒,觉得他们也有娶妻生子的权力。
鸠摩罗什再三思虑后,在草堂寺所有人的见证下,吞下了满盆的铁针。平安无事的他这时告诫众人:“如果没有这样的本事,还是莫要痴心妄想了。”
众僧惊叹,深知自己吞下铁针绝无活路,从此便断了娶妻生子的念头。
对于鸠摩罗什而言,这是佛祖给他出的题,是他想要成功必需的苦修。所以,哪怕日子再困苦,他依然日复一日地翻译佛经,弘扬佛法。
在他的坚持下,《妙法莲华经》《佛说阿弥陀经》《金刚般若经》等译作相继问世,为佛学的传播立下了不世之功。经他翻译的经书,比玄奘的更容易引起佛教徒和普通民众的共鸣。
公元413年4月13日,鸠摩罗什在长安圆寂,享年70岁。
弥留之际,他对弟子说:“如果我的翻译没有问题,是一定会留下舍利的,反之便是我白走了这一生。”
火化之后出现舍利,是生前经历过苦修的人才有的荣誉,鸠摩罗什衷心期盼自己没白来人世一遭。
果然,在熊熊大火后,鸠摩罗什的舌头化作了舍利子,这是对他一生坚持佛法最好的见证。
鸠摩罗什一生奉献于佛法,他虽然命运坎坷又两次破戒,但依然坚持弘扬佛法的大业从不松懈。
《金刚经》《妙法莲华经》等汉经的问世,是他苦修的结果;舍利子的出现,是他坚持佛法的见证。
无论命运给予的是什么,鸠摩罗什从未放弃自己的信仰和忘掉自己的初心,高僧大德实至名归。
你喜欢这样的高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