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农历十月初五 恭迎达摩祖师圣诞

农历十月初五 恭迎达摩祖师圣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十方丛林 访问量:3303 更新时间:2024/1/16 15:51:29

农历十月初五(2022年10月29日)是菩提达摩祖师圣诞日!

达摩祖师,原印度人,原名菩提多罗,后改名菩提达摩,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主要宣扬二入四行禅法,达摩祖师的思想,对中华化起了很大的影响。

菩提达摩(梵文:Bodhidharma)通称达摩,又称初祖达摩或初祖菩提达摩,是大乘佛教中国禅宗的始祖。他生于南天竺(印度),刹帝利种姓,传说他是南天竺国香至的第三子,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出家后从般若多罗大师。

南朝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说南朝末),他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从这里北行至北魏,到处以禅法教人。据说他在洛阳看见永宁寺宝塔建筑的精美,自言年已一百五十岁,历游各国都不曾见过,于是“口唱南无,合掌连日”(《洛阳伽蓝记》卷一)。

他的名字原本叫菩提多罗,成年之后依照习俗更名为达摩多罗,是印度禅宗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尊者的大弟子,成为印度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菩提达摩自小就聪明过人,因为香至王对佛法十分虔诚,因此从小菩提达摩就能够遍览佛经,而且在交谈中会有精辟的见解。

禅宗六代祖师图

般若多尊者在游历天竺国时,一路弘扬佛法教化众生。菩提达摩被般若多尊者普度众生的理想,以及丰富的佛学智慧所吸引,就拜在般若多尊者的门下,成为禅宗的门徒,而且发愿要将当时印度分裂的佛法思想统一起来,使佛法在印度重新兴。

后来菩提达摩继承了师父的衣钵,在天竺国内弘扬佛法。有一天,他听到自己的侄子,继承南天竺王位的异见王,为了自己的国家不受外邦的欺凌,要采取禁止信仰的法令。于是,菩提达摩便派弟子婆罗提前往劝谏,波罗提不辱师命,成功地扭转了异见王的禁教政策,并且使异见王成为虔诚的佛教徒。

达摩至中国后,成为求那跋陀罗的弟子,属于南天竺一乘宗(又称楞伽宗)。求那跋陀罗 (Gunabhadra),义译为功德贤,中天竺人。于南朝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译出《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后菩提达摩以此四卷本《楞伽经》传授徒众。

达摩在中国始传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佛陀拈花微笑,迦叶会意,被认为是禅宗的开始。不立文字的意思是禅是脱离文字的,语言和文字只是描述万事万物的代号而已。这也是为什么慧能大字不认识一个,但是却通晓佛经的原因,只要明心见性,了解自己的心性,就可以成佛。

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扬,终于一花五叶,盛开秘苑,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门,后人便尊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尊少林寺为中国禅宗祖庭。

据清朝和民国的《陕州志》记载,佛教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陕州时,就修建了空相寺,距今已1900多年,是与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同一时期的佛门圣地。空相寺是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葬地,它以达摩舍身求法、开创佛教禅宗而闻名天下。

据史籍记载,达摩初祖在少林寺传法慧可之后,即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5年,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十二月圆寂,终年一百五十岁。

众僧徒悲痛之极,依佛礼将初祖大师葬于定林寺内,并修建了达摩灵塔和达摩殿。梁武帝萧衍亲自撰写了"南朝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的碑文,以示对达摩大师创立禅宗的纪念。

后来东魏使臣于元象元年自西域取经返回途中,遇见达摩大师杖挑只履西归,立即报于皇帝。

皇帝闻之,命人挖开达摩墓葬,只见只履空棺,方知大师已脱化成佛,遂将定林寺更名为"空相寺"。

达摩的弟子有慧可、道育、僧(一作”道“)副和昙林等。

道育,一作慧育,他和慧可一同亲事达摩四、五年,是达摩最初及门弟子之一。他从达摩学了禅法,专重个人内心修持而少对人讲说。他的事迹已不明,只有《景德传灯录》卷三等记达摩临终时自许慧可得髓、道育得骨、尼总持得肉、道副(即僧副)得皮的传说,可以想见其禅学程度之一斑。

僧副,俗姓王,太原祁县人,是达摩剃度的弟子。南齐·建武(494~497)年间住钟山(今南京)定林下寺。他忻慕岷岭峨眉的胜景,趁萧渊藻出镇蜀部(今四川)时随从入蜀,因而使禅法流行四川。后来又回金陵(今南京),普通五年(524)寂于金陵开善寺,年六十一岁。

昙林自称是达摩的弟子,曾记录过达摩的‘二入四行说’。〈慧可传〉中称他为林法师。北魏·永平元年至东魏·武定元年(508~543)之间,他在洛阳和邺都参与译经事业,在菩提流支、佛陀扇多、瞿昙般若流支、毗目智仙等译场任笔受,是当时参加译经的重要人物。他博学善讲,在邺都讲《胜鬘经》。

周武灭法期间,他与慧可共同护持经典,被砍掉一臂,人称‘无臂林’。昙林早年虽曾亲近达摩,但他以禅法与义学并重,因此后世所传达摩临终对在侧弟子们分别印可得皮、肉、骨、髓的说法,没有提及昙林。昙林在传承达摩禅法上所记的《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于中国禅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业绩。

▍版权声明:

○ 本文为网络采集文章,由玉泉寺编校发布,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 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图文 | 玉泉寺数据中心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当阳玉泉寺

© 公众号:dy-yuquanchansi

标签: 佛法菩提佛陀般若慧可佛教

更多文章

  • 旭辉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历史解密编辑:征探财经标签:达摩克利斯,旭辉地产,旭辉集团,旭辉控股,房地产,物业

    图片来源:Pixabay2022年11月1日,旭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00884.HK,以下简称“旭辉”)董事局主席林中在朋友圈写到:“蹲下意味着我们拒绝躺平,蹲下意味着重心更稳,蹲下意味着为了来日更好的站起来!”那天,旭辉公开表示,暂停支付境外融资安排项下所有应付的本金和利息,以确保公平对待所有

  • 少室山达摩洞疯和尚教我无为安心法,拯救我修行中的焦虑情绪

    历史解密编辑:老段世界观标签:僧人,安心,和尚,达摩洞,少林寺,少室山达摩

    有一年我去少林寺游玩,因为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看少林寺这个电影,很喜欢少林功夫,后来学佛了,更加对达摩祖师很崇敬,因此一直想去少林寺看看。有一次终于有机会去嵩山,于是满怀希望,想去少林寺找到高僧问道。到了少林寺,参观了很多期望中的古迹,看了电影拍摄的那些地方。也接触了很多僧人,感觉非常不错。虽然这个地方

  • 本报首发原创散文《泥光》斩获“刘勰散文奖”

    历史解密编辑:江西工人报标签:刘勰,泥光,作家,散文集,原创散文,文学作品

    日前,从山东传来喜讯,我省散文作家石红许发表在《江西工人报》“鄱阳湖副刊”上(2022年9月1日)的散文《泥光》荣获“刘勰散文奖”。2022第四届中国(日照)散文季刘勰散文奖日前揭晓,江西作家石红许凭在本报发表的作品《泥光》获得二等奖。据了解,中国(日照)散文季刘勰散文奖由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山东省

  • 《典籍里的中国2》邀你共赴刘勰的“文学之梦”

    历史解密编辑:央广网标签:刘勰,文学,序志,风骨,记者,南北朝,科学家,文心雕龙,典籍里的中国2

    2003年,隐没千年的南朝古刹——定林寺在江苏南京重见天日,那里埋藏的不仅是一座古迹,更有一脉文思。因为在一千五百年前,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就是在定林寺创作了一部纵览古今、历久弥新的中国文章学元典《文心雕龙》,留下了一把打开中国文学宝库的钥匙。一座古刹,时隔千年重现;一部典籍,让古今“文心”相通

  • 走进刘勰《文心雕龙》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刘勰,原道,辨骚,宗经,徵圣,杨慎,南北朝,艺术家,科学家,文心雕龙

    山东莒县有一座山名曰“浮来山”,此处有一棵生长3000年之久的银杏树。莒县更是先秦时期莒国所在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顾栋高《春秋大事表》记载:由此可见,先秦时期的莒国在众多诸侯国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年,公子齐桓公正是现在莒国避难,得以成就将来的霸主之业,所以有个成语叫“勿忘在莒”。这些历史

  • 刘勰《文心雕龙》里的言对、事对、反对、正对,有何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刘勰,文心雕龙,沈约,陈蕃,滕王阁序

    前言对仗,是诗词对联中常见的语言形式。早期的对仗,在诗经中就已经可以看到了。另外,在散文中,也经常能见到对仗,特别是在赋中。一般来说,我们把诗词对联中的对偶称为对仗,对偶,更像广义的对仗。他们都简称“对”。早在近体诗出现之前,南朝梁刘勰就在《文心雕龙·丽辞》中,就提到了对的4种类别:言对、事对、反对

  • 鸑鷟栖瀫 ——刘勰留给龙游的文化遗产

    历史解密编辑:端礼标签:刘勰,文心雕龙,沈约,梁武帝,水经注,梁书

    日前,沪上召开了“《文心雕龙》在龙游”学术研讨会,蒙钱君汉东先生抬爱,私询意见,现特撰小文,从刘勰入仕太末、躬亲治水、兴修塔寺等,作公开回应。 心存魏阙 入仕太末 李建中在《文心雕龙讲演录》中说过:“中国古代文学有两大显学,一是红学,一是龙学。《红楼梦》讲情,《文心雕龙》讲理;红学研究曹雪芹,龙学研

  • 刘勰为推销《文心雕龙》,挡路拦沈约之车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刘勰,沈约,张衡,诗人,三都赋,扬都赋,二京赋,科学家,文心雕龙,历史学家

    01、三都赋成,洛阳纸贵左思少年时,学无所成,父亲左雍为此曾对朋友们说:“左思所知道的,还不如我少年时代的多。”左思听后,开始发奋读书,进步很大。他在完成《齐都赋》后,又想为三国时的魏、蜀、吴三都作赋,恰巧这时妹妹被选进宫,全家也随着迁居京师洛阳。到洛阳后,他去拜访中书著作郎张载,询问有关四川的风土

  • 乙弗皇后在15年间为元宝炬生下12子,为何最后被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元宝炬,北魏,宇文泰,皇后,吐谷浑,北魏孝文帝

    在一个混乱的历史时期,有太多不幸的人,他们的人生往往被他人左右,甚至没法决定自己的生死。乙弗皇后可以说是一个不幸的人,他在位期间受到皇帝的极度宠爱,15年间为元宝炬生下12子。虽然当时很多孩子都不幸夭折,但是她还生下了太子元钦。按道理说,母以子贵,作为太子的母亲,她又贵为皇后,为何最后却被轻易赐死?

  • 史海钩沉:为何说西魏乙弗皇后是史上最悲情的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西魏,皇后,元宝炬,宇文泰,北魏,高欢

    作者:李大奎(一组《麦积圣歌》图片)南北朝时期,西魏文帝元宝炬与所册封的乙弗皇后,二人原本恩爱有加,还育下十二个子女,皇太子元钦后来还继位称西魏废帝。然,乙弗皇后仅与魏文帝生活了十五年,三十一岁时,就被他诏令自尽而死,成为史上最悲情的皇后。这是何故?一、乙弗皇后显赫的皇室背景先从乙弗皇后显赫的皇室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