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羲之绝美小楷,比兰亭序早五年

王羲之绝美小楷,比兰亭序早五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法临池 访问量:1144 更新时间:2024/1/20 22:37:05

王羲之小楷《乐毅论》四十四行,褚遂良《晋右军王羲之书目》列为第一。梁陶弘景说:“右军名迹,合有数首:《黄庭经》、《曹娥碑》、《乐毅论》是也。”真迹早已不存,一说真迹战乱时为咸阳老妪投于灶火;一说唐太宗所收右军书皆有真迹,惟此帖只有石刻。现存世刻本有多种,以《秘阁本》和《越州石氏本》最佳。

《乐毅论》小楷,梁模本有题款“永和四年(348)十二月廿四日书付官奴”(小编注:《兰亭序》是永和九年,也就是《乐毅论》要早了五年)。据说原石曾与唐太宗同葬昭陵,或说《乐毅论》之书在武则天当政时散人太平公主家,后被人窃去,因惧来人追捕,遂于灶内焚之。王羲之《笔势论》中对王献之说:“今书《乐毅论》一本及《笔势论》一篇,贻尔臧之,勿播于外,缄之秘之,不可示诸友。”他用自己精心创作的《乐毅论》作为范本,又以《笔势论》作为理论,从虚与实两方面发王献之的悟性,导引其进入书学的正轨。从现存的本子中还可看到笔画是灵动的,横有仰抑,竖每多变,撇捺缓急;结构上或大或小,或正或侧,或收或缩;分布则重纵行,不拘横行。从整体上言,在静穆中见气韵,显生机。

《乐毅论》墨迹本今已不传,真迹则更不待言了。据唐韦述《叙书录》称,内府所藏的《乐毅论》,“长安、神龙之际,太平安乐公主奏借出外榻写”,“因此遂失所在”。徐浩《古迹记》记载得更为具体一些,曰:后归武则天女太平公主,其后为一咸阳老妪窃去,县吏寻觉,老妪投之灶下,真迹遂永绝于世。

宋朝程大昌肯定了这一说法,其所著《考古编》卷八谓:“开元五年(717)裒大王真迹为百五十八卷,以《黄庭经》为正书第一,无《兰亭》、《乐毅》,则开元时真本不存明矣。今世传本,必是摹榻,又未必正是当时传本。

褚遂良、武平一皆言贞观中尝敕冯承素等榻本赐长孙无忌等六人,人间遂有六本,其内本之经褚河南叙录者,凡接缝及卷首、卷尾皆印‘贞观二年’以识。今传本又皆无之,知是榻非原榻不疑也。”《宣和书谱》著录的《乐毅论》,恐怕就是程大昌所指的非原榻的再榻本。

另外,宋沈括在《梦溪笔谈》卷十七中还提出一新说,他认为“王羲之书,旧传惟《乐毅论》乃羲之亲书於石,其他皆纸素所传。唐太宗裒聚二王墨迹,惟《乐毅论》石本在(小编注:这块儿石头也不知道在哪儿了...)。

其后随太宗入昭陵。朱梁时,耀州节度使温韬发昭陵得之,复传人间。或曰‘公主以伪本易之,元石曾入旷」。本朝高绅学士家,皇佑中绅之子高安世为钱塘主簿,《乐毅论》在其家,予尝见之。时石已破缺,末后独有一 ‘海’字者是也。其后十余年,安世在苏州,石已破为数片,以铁束之,后安世死,石不知所在。或云‘苏州一富家得之。’亦不复见。

今传《乐毅论》,皆摹本也。笔画无复昔之清劲。羲之小楷字於此殆绝,《遗教经》之类,皆非其比也。”沈括此说实际上是把传世的石刻榻本追认到王羲之那里,以他所见的刻石为原石。权作一说存之。

『楚王山书画院 』搜集整理

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王羲之《转佳帖》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王羲之,转佳帖,草书,绛帖

    王羲之草书拓本《转佳帖》 在王羲之诸多尺牍中,特别是问疾、自况的尺牍中,屡屡察见所陈服食之事,病害之苦。此帖所谓“不去人间,而欲求分外,此或速弊”,正是王羲之所患诸多病害肇端於服食的自状。“欲求分外”是指王羲之服食以求养生长寿的欲念。此帖亦收刻于《大观帖》、《绛帖》、《宝晋斋法帖》、《二王帖》、《澄

  • 《中国书法史》, 王羲之的行书

    历史解密编辑:弘扬讲体育标签:行书,草书,晋朝,王羲之,兰亭序,书法家,书法作品,中国书法史

    对于日常应用来说,行书是最具实用价值的书体,因此,如果钻研书法,又关注王羲之的话(学书法而不关注王羲之的人太少了),一定要关注王羲之的行书。王羲之的早期行书王羲之早期写的作品,有一件《姨母帖》传世,帖中前两行笔画粗重朴拙,虽作行书结构,笔势却并不连贯,运笔也较为迟缓,具有浓郁的隶意。如图:释文:十一

  • 唐代虞世南楷书此帖,得王羲之真传!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王羲之,虞世南,书法,薛稷,楷书,欧阳询

    虞世南(558年-638年),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书法家"。虞世南拜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为师,深得王羲之书法真传。其书法笔致圆融,外柔内刚,几无一点雕饰或火气,自成“虞体”。《宣和书谱》以为虞世南晚年正书与王羲之相后先,又以欧、虞相论曰:“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

  • 王羲之行书集字《弟子规》,不得不服!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王羲之,弟子规,集字,书法,行书

    《弟子规》中说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意思是书法是人的心理表现写字的人是以线条来表达抒发情感心绪的所以,写字先正心当书家“模范”王羲之“亲笔书写”典雅中正的《弟子规》会有怎么的火花呢?一起欣赏王羲之集字《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

  • 王铎靠这幅字打败了王羲之,被日本封为“笔神”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王铎,王羲之,董其昌,赵孟頫

    公元1592年,在河南孟津的一个耕读之家里,出生了一个男孩,取名王铎,字觉斯。此男孩虽然家境贫寒,甚至常常食不果腹,但天资卓越,读书过目成诵,尤其是钟情于书法。他13岁就开始学习《集王圣教序》,仅仅练了三年,就学到王羲之的神髓,并且书法闻名乡里,后来他考中进士,进入了翰林院,凭借自己的过人才华,在官

  • 王述当了王羲之的上司。王羲之很恼火,竟向朝廷提出:分我一个州

    历史解密编辑:杰哥侃史标签:王述,王导,晋朝,王羲之,书法家

    26岁的王羲之看不起将军王述,可王述后来竟当了他的上司。没想到,王羲之在恼火之余,竟然向朝廷提出:分我一个州!他,是东晋书法第·一人。他,是东晋元勋王导的子侄,备受王导的宠爱。可在面对比自己职位高的东晋将军王述时,他却懊恼万分。他就是王羲之,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只是你知道历史·上的王羲之,是如何评价

  • 张旭光解读王羲之手札,全是干货!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张旭光,王羲之,草书,手札,丧乱帖,姨母帖,书法家,晋朝,艺术家,书法作品

    导 读提起学习王羲之书法,当代最具话语权的应该是张旭光先生,他对王羲之学习、继承与创造、教学都有着重要意义!王羲之手札对于学习书法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下面,大家一起看看张旭光老师生动解读王羲之手札,讲得又全又好!一得示帖《得示帖》示字很楷化,“知足下”成为一组,从楷到草、再到行;“吾亦劣劣”为一

  • 王羲之为什么是“书圣”?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艺术收藏标签:王羲之,书法,兰亭序,行草书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被后世推崇为书圣。那么,作为书圣的王羲之,究竟“圣”在哪里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他是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王羲之高尚的道德品格,主要表现在:1、忠君爱国《世说新语》记载:“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

  • 此人是蔡文姬的学生,王羲之的师祖,更是楷书的创始人,看看他这件小楷作品,是不是比王羲之还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王羲之,楷书,钟繇,小楷,隶书,宣示表

    楷体作为我们日常生活最常见、常用的一种字体,以端庄秀整、美观实用著称,能写出一手精致的楷书可能是不少书法初学者的目标和梦想。当正楷写得已经得心应手时,继续练习小楷,更能提升控笔能力。当我们在练楷书时,有一人不该被忘记,他真是“楷书之祖”钟繇。钟繇,字元常,东汉元嘉元年(151年)生于河南颍川长社,他

  • 王羲之这10副对联,真是太美啦!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王羲之,对联

    王羲之书法集字对联书圣兰亭风范,体势俊逸。如清风明月,如轻舞云烟;含蓄健秀,平和自然。王羲之书法集字对联王羲之书法集字对联王羲之书法集字对联王羲之书法集字对联王羲之书法集字对联王羲之书法集字对联王羲之书法集字对联王羲之书法集字对联王羲之书法集字对联王羲之书法集字对联—版权声明—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