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炎之后,西晋还有三位皇帝,结果一个比一个惨!

司马炎之后,西晋还有三位皇帝,结果一个比一个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乐享盖生活 访问量:4028 更新时间:2024/1/29 7:34:33

司马炎是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曹魏后期,司马炎进封新昌乡侯,拜抚军大将军、晋国世子。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后,司马炎拜相国,袭封晋王。不久之后,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为晋,改元泰始。

司马炎在位初期,厉行节俭,颁行户调式,促进人口增长,取得了“太康之治”的成绩,并在公元280年消灭吴国,彻底了结束了三国时期。但是,司马炎在位后期骄奢淫逸,分封诸王,为“八王之乱”埋下隐患。太熙元年(290年5月16日),司马炎病逝,时年五十五岁,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安葬于峻阳陵。

值得注意的是,在晋武帝去世后,西晋虽然还有三位皇帝,但是,这三位都是傀儡皇帝,一如司马懿家族控制下的曹芳、曹髦、曹奂等。并且,西晋后三位皇帝的下场,可谓是一个比一个惨。

一、司马衷

晋惠帝司马衷是晋武帝司马炎嫡次子,母为武元皇后杨艳。泰始三年(267年),司马衷被司马炎册封为皇太子。太熙元年(290年),司马衷正式即位。不过,司马衷即位后,不能正常处理朝廷事务,所以由太傅杨骏辅政。后来,皇后贾南风谋害杨骏家族,掌握西晋朝廷的实际大权。

八王之乱时,赵王司马伦篡位。在此背景下,司马衷被尊称为太上皇,并幽禁于金墉城。在此之后,伴随着八王之乱的扩大化,司马衷受到诸王辗转挟持,沦为傀儡,受尽凌辱,被东海王司马越迎回洛阳。

到了光熙元年十一月庚午日(307年1月8日),司马衷去世,时年四十八岁,谥号为惠,安葬于太阳陵。值得注意的是,有观点认为司马衷是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杀的。不过,不管怎么样,司马衷都成为了历史上的著名傀儡皇帝,而且因为“何不食肉糜”等典故,司马衷更是饱受后世的诟病。

二、司马炽

司马炽是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十五子,晋惠帝司马衷异母弟,母为王媛姬。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司马炽天姿清劭,少著英猷。初为散骑常侍,封为豫章王。司马衷即位后,司马炽被封为镇北大将军,册为皇太弟。

光熙元年十一月十八日(307年1月8日),晋惠帝驾崩,司马炽即位为帝,太傅东海王司马越辅政。由此,对于司马炽来说,依然是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在此期间,匈奴等少数民族开始建立自己的势力,其中刘渊已经自称汉帝,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渐严重。而这,自然加快了西晋王朝的灭亡进程。

永嘉五年(311年),密诏苟晞讨伐司马越,导致东海王司马越病逝,太尉王衍为石勒败于宁平城。汉昭武帝刘聪趁势攻破洛阳,制造永嘉之乱,俘虏晋怀帝,以为仪同三司,封会稽郡公。

建兴元年(313年)正月,晋怀帝在汉赵朝廷的宴会上被命令为斟酒的仆人,有晋朝旧臣号哭,令刘聪反感。不久后的二月初一日(公历3月14日),刘聪用毒酒毒杀晋怀帝,享年三十岁,葬处不明。

三、司马邺

司马邺是晋武帝司马炎之孙,吴敬王司马晏之子,晋惠帝司马衷和晋怀帝司马炽之侄。司马邺最初过继给伯父秦献王司马柬,袭封秦王,授散骑常侍、抚军将军。永嘉之乱爆发后,晋怀帝司马炽被刘聪俘获。因为得到西晋大臣的拥戴,司马邺成为皇太子,承制行事。

永嘉七年(313年),得知晋怀帝遇害的消息,司马邺即皇位于长安,年号建兴。当时的西晋皇室、世族已从京师洛阳纷纷迁至江南,西晋中原王朝至此名存实亡。不过,年轻的司马邺没有逃避,而是联合幽州、并州、代国和段部鲜卑的力量,对抗前赵的进攻。当然,在巨大的实力差距下,司马邺的抵抗可谓螳臂当车。建兴四年(316年)八月,汉赵刘曜攻打长安。晋愍帝在食断粮绝的情况下,投降汉赵,受封怀平侯。

司马邺投降汉赵后,刘聪对他百般羞辱。建兴五年(317年)十月,刘聪外出打猎,令晋愍帝执行车骑将军的职务,穿着戎服,手执戟矛,在前面开路,百姓聚在路旁观看,看了以后抽泣流涕建兴五年十二月戊戌日(318年2月7日),受尽屈辱的晋愍帝司马邺被汉赵皇帝刘聪杀害,终年十八岁,葬处不明。

更多文章

  • 司马炎:弑父上位,荒淫好色,却是一位真正的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遂令天下父母心PLUS标签:司马炎,皇帝,司马衷,司马昭,皇位,贾南风

    历代帝国的开创者,无一不是气度恢宏、高瞻远瞩的明君,就连最没有存在感的晋王朝,其开国君主司马炎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主,即便他晚年非常荒淫无道。说起司马炎大家可能都不熟悉,但要说起他的父亲司马昭或许就能对上号了,虽然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嫡长子,可是他继承父业可谓非常艰辛。据说司马昭是被司马炎用毒药害死的,

  • 司马炎大封天下,导致地方宗室过于强大,是八王之乱的根源所在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图鉴标签:司马炎,八王之乱,曹魏,司马衷,匈奴,晋朝

    司马家族建立晋朝之后,实现了曹魏没能实现的大一统局面,但统一局面并没持续多久,内部就爆发了持续十几年的八王之乱,将西晋王朝的国力都消耗殆尽,也造成了无力抵抗胡族的入侵,最终灭亡。自八王之乱开始,的确算是黑暗时代的开启,五胡入华又让几次中国大一统局面分崩离析,造成了持续几百年的乱世局面。造成这种结果的

  • 司马炎迟迟不伐吴:示弱于外,松懈敌志,不打无准备之仗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司马炎,吴国,匈奴,陆逊,蜀汉,曹魏

    司马炎自称帝到发动伐吴战争,大约相隔14年之久。在这14年中,晋王朝的局部边境先后发生过规模不大的一些战争,但大的战争一次也未爆发。为了一次战争准备时间之长,这在中国历史上也实属罕见。我们可以简单统计一下:秦始皇嬴政登基后仅25年,相继击灭六国;汉高祖刘邦48岁于沛县起兵,连年征战,仅用7年便统一天

  • 司马炎后宫的秘密——扒一扒司马炎的私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风雨同度嘟嘟标签:司马炎,后宫,司马懿,杜预

    司马炎后宫的秘密——扒一扒司马炎的私生活南宫寒言趣谈2022-07-0114:58安徽关注今天我们按照中式骂人惯例评论下司马炎首先,司马炎同志不要太灰心,你还是很优秀的。你手下有羊祜、张华、杜预、王濬一批良臣卖力帮你干活,说明你还是有魅力的。再说了你灭吴统一了全国,你以前很多人都想这么干但是全都失败

  • 司马炎统一三国后,为什么没有对三国后主下手?

    历史解密编辑:清川知行标签:司马炎,后主,刘禅,三国,吴国

    中国的历史中总能找到成功的共同点,也都能找到每个朝代陨落的不同之处。“以史为鉴”可以让后世之人更早地了解危机,避免危机。纵观中国的千年历史,一统地朝代过后就会出现分裂之态,此时往往处在世道混乱,民不聊生的阶段。在秦朝覆灭后,就进入了长期的分裂状态,即使到后期汉朝一统,仍然逃不掉群雄争权的局势,所以才

  • 西晋“八公”:司马炎称帝时,官职最高的八位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司马炎,司马懿,曹魏,曹爽,司马孚,太尉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266年~290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的嗣父(堂伯),母为文明皇后王元姬。司马炎出身河内司马氏。初以门荫入仕,封北平亭侯。后迎立魏元帝曹奂,授中抚军,进封新昌乡侯,拜抚军

  • 从晋武帝的施政措施来正确的看待晋武帝司马炎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司马炎,贾充,司马昭,分封

    提及西晋的历史,很多人都是痛心疾首,由于其在嬗代之路上沾染了太多的血腥,以致于对于西晋总是贬多褒少,而司马昭命令贾充杀害魏帝曹髦的举动更是被世人所诟病,“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这之后成为了野心家的代名词。在以往的观点之中,由于对西晋这个朝代并无多大的好感,所以大多数人都用有色眼镜来看待晋武帝司马炎

  • 晋武帝司马炎的孙子有多厉害?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他的白痴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司马炎,贾后,司马衷,司马懿,东宫,晋武帝,三国,军事政策,国防政策,军事制度

    司马炎的这个孙子,叫做司马遹(yù),又称愍怀太子。从某种意义上说,司马炎之所以传位给白痴儿子司马衷,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司马衷有司马遹这样一个好儿子。司马遹在五六岁时,就表现出惊人的聪慧,比如有一次宫中晚上失火,司马炎登楼远望,身旁的司马遹赶紧拽着司马炎的衣襟到暗处,司马炎好奇地询问他原因,司

  • 司马柬:晋武帝司马炎第三子,备受宠爱却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三国,司马炎,司马柬,晋惠帝,司马衷,贾南风,晋武帝

    作为西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炎共有二十六个儿子,知名者十八人。按相关文献,仅知第十八、第二十、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二十六皇子早殇。对于司马炎来说,因为长子司马轨早夭,所以册立次子司马衷为太子,这就是之后的晋惠帝。至于笔者今天要说的司马柬,则是司马炎的第三子。和司马衷比起来,司马柬无疑是适合的太子人选。

  • 晋朝的开创者司马炎,为何选个痴呆儿做太子?难道他没看出来吗?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司马炎,晋朝,司马衷,贾南风,八王之乱,惠帝

    自古以来,我们对做皇帝标准的认知上,能力是作为这个人是否能做皇帝,以及能否做好皇帝位首要的评判标准。其中最重要的,应该就是智慧方面。如果皇帝没脑子的话,那是真的没救了。不过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难免会有特殊,比如晋朝的时候,就曾经出过这样一位没脑子的皇子,他就是西晋孝惠帝司马衷。这位晋孝惠帝司马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