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明彻:武庙七十二子中唯一的南陈名将,当他被擒,宣告南陈没落

吴明彻:武庙七十二子中唯一的南陈名将,当他被擒,宣告南陈没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萌心生活馆 访问量:1375 更新时间:2023/12/12 18:33:13

宋徽宗建武庙祭祀古代七十二名将,南北朝仅有六人从祀。

这六人分别是:宇文宪、韦孝宽、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

不难看出,吴明彻是南陈唯一荣登七十二名将行列的人选。

有人因为吴明彻晚年死得太过窝囊,认为他是徒有其表、虚有其名,其实不配。

但要我说,南朝从宋文帝算起,历经宋、齐、梁、陈四代,多次兴师北伐,却多以失败告终。南陈国力最弱,因为起用了吴明彻挂帅,打北齐打得有声有色,并且擒杀了一代枭雄王琳。单此一役,吴明彻就可以名垂千古,笑傲侯安都、周文育、甚至陈庆之、韦睿、檀道济等一大批震烁史册的名将于九泉之下了。

吴明彻是将门之后,他的祖父吴景安曾为北齐南谯太守,父亲吴树为南梁右军将军。

不过,吴明彻很小就失去了父母,他那些用兵打仗的才能是跟随汝南人周弘正学到的。

他的几个哥哥都以耕种为生,家境贫困,难以维系生计。

吴明彻年纪稍长,就离家投军,后来出任了南梁朝的东宫直后。

侯景祸乱江南的时候,鸿哀遍野,民不聊生。

吴明彻有粟麦三千余斛,他慨然散粮济困,与乡亲们共渡难关。

陈霸先镇守京口,听说了吴明彻这一豪举,壮之,深相结纳。

陈霸先后来受禅称帝,任命吴明彻为安南将军,跟随侯安都、周文育讨伐王琳。

这里着重介绍一下王琳。

王琳其人,果劲绝人,是个宋江式的人物,仗义疏财,爱结交朋友,能倾身下士,招揽到了很多江湖死士,史称“麾下万人,多是江淮群盗”。

在平灭侯景的过程中,王琳与杜龛的军功在王僧辩军中并列第一。

王琳的手下恃宠纵暴,王僧辩屡禁不止,惧将为乱,秘密向萧绎请诛之。

王琳很讲义气,把事情全揽了下来,去江陵向萧绎请罪。

动身之日,三军痛哭流泪。

王琳很有些感慨,对长史陆纳等人说:“吾若不返,子将安之?”

陆纳等人坚定地说:“请死相报。”

萧绎那边不知王琳的威势,等王琳来了,把他关进了大牢。

这下捅了马蜂窝了。

陆纳等据湘州起兵造反,声援王琳。

萧绎派王僧辩前往平叛,数月不能下。

由于侯景事方了,江南的局势尚未完全安定,萧绎对湘州之乱深感忧虑,只好释放王琳。

王琳一出,陆纳等人投戈俱拜,无条件投降。

王琳的威望,一至于此。

陈霸先杀王僧辩、拥立萧方智为帝,曾授王琳侍中司空。

王琳拒不从命,大营楼舰,与陈霸先分庭抗礼。

因此,陈霸先受梁禅,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王琳,派遣自己最得力的大将侯安都、周文育率军往诛王琳。

侯安都在出发前就黯然长叹说:“我其败乎,师无名矣。”

果然,两军在沌口开战,那王琳乘平肩舆,执钺于麾下指挥作战,一举擒获了侯安都、周文育。

随军出战的吴明彻见机得快,拔营回都,全身而退。

王琳得胜之后,气焰嚣张,派人向北齐请求送还作为质子的永嘉王萧庄,拥立为梁朝皇帝,挥军东下,直取扬州。

在芜湖,王琳遭到了陈朝大将侯瑱的抵挡。

王琳让士兵往侯瑱的船上扔火炬,可惜,天不遂其愿,西南风忽至,火炬为逆风而扔,大火被反刮回来,无数兵船被烧毁。

侯瑱趁机纵兵出击,大破王琳军。

王琳乘坐舴艋小船突围而出,接引萧庄,狼狈不堪地逃入北齐。

北齐孝昭帝高演任王琳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封会稽郡公,镇守寿阳。 又增发给王琳军饷,赐一班铙吹乐器。

王琳灭陈之心不死,时时谋划侵陈。

陈朝方面因此兴起了北伐之论。

补充一下,陈朝在继王琳之乱后,又有湘州刺史华皎之乱。

平定了这场变乱的人就是吴明彻。

吴明彻不但平定了华皎叛乱,还大败北周和西梁联军,夺取西梁三郡。

太建五年(573年)三月,陈宣帝计划讨伐北齐,交公卿廷议。

众大臣意见不一,吴明彻坚决支持北伐,并请缨挂帅。

尚书左仆射徐陵赞成由吴明彻挂帅,他说:“吴明彻家在淮左,悉彼风俗;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

陈宣帝于是命吴明彻都督征讨诸军事,领兵十万北击北齐。

该年四月,吴明彻分兵交都督黄法氍往攻历阳(今安徽和县),自己率军往攻秦郡(治今南京六合)。

北齐方面大惊,派尉破胡、长孙洪略率众十万援救秦州,另遣军援救历阳。

尉破胡、长孙洪略的十万之众的前部,有“苍头”、“犀角”、“大力”等等称号,部中将士,皆身长八尺,膂力绝伦,其锋甚锐。

部中又有西域胡将,妙于弓矢,弦无虚发,令人生畏。

吴明彻知道自己军中的猛将萧摩诃最能打,激励他说:“如果你能殪此胡将,则彼军夺气矣!”

又担心萧摩诃胆气不足,亲自倒酒递给他,给他壮胆,说:“君有关、张之名,定斩颜良!”

萧摩诃举杯喝酒,说:“殪此胡将易事耳!所忧虑的是不知他长什么模样,无从辨认。”

吴明彻召来北齐降兵,要他给萧摩诃详细描述胡将特征。

降兵给萧摩诃指点说:“西域胡将著绛衣,桦皮装弓,两端骨弭。”

大战开始了,吴明彻再给萧摩诃倒酒壮行。

萧摩诃饮讫,驰马直冲齐军。

西域胡将勃然大怒,挺身出阵,但其彀弓未发,却被萧摩诃掷来的铁戟击中额头,仰天倒地。

齐军“大力”部奔出十馀骑应战,萧摩诃一一将之斩落。

齐军胆落,陈军趁机发起猛攻。

北齐军犹如山倒雪崩,纷纷退走,主帅长孙洪略被阵斩,另一主帅尉破胡仓皇奔走,仅以身免。

吴明彻大获全胜,顺利拿下了秦州。

由于秦郡是吴明彻的老家,陈宣帝诏具太牢,令拜祠上冢。

吴明彻上坟当日,文武羽仪甚盛,乡里以为荣。

那边的黄法氍先于大岘(今安徽含山东北)击破北齐军,复败北齐遣发来的援军,攻克历阳,进军合肥,迫降合肥北齐守军。

六月,黄法氍克合州。

七月,吴明彻攻克仁州,再战再捷,又攻克平峡、石岸二城。进逼寿阳。

北齐镇守寿阳的就是王琳,他和刺史王贵显驻守在寿阳外城。

吴明彻亟乘夜率兵狂攻,一鼓得手,破入外城。

王琳、王贵显只好退保内城。

吴明彻加紧修治进攻器械,又逼肥水灌城。

城中苦湿,多腹疾,手足皆肿,死者十六七。

眼看假以时日,寿阳可得。

北齐右仆射皮景和却在这时候率众数十万来援,到了距离寿春三十里远的地方,驻扎了下来,声势逼人。

陈军大哗。

众将不安,纷纷向吴明彻询问:“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

吴明彻笑答道:“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

次日,他亲擐甲胄,上马誓众,挥军从四面发起疾攻。

城中震恐,陈军一鼓而克。生擒了王琳、王贵显、扶风王可朱浑孝裕、尚书庐潜、左丞李騊駼。

前来救援寿阳的皮景和在怖震之下,不战而遁,丢弃了驼马、辎重无数。

王琳有很多旧部曲都在吴明彻帐下为将,这些人看见王琳被擒,皆歔欷不能仰视。

吴明彻担心节外生枝,命人斩杀了王琳,将其首级及王贵显、可朱浑孝裕、尚书庐潜、左丞李騊駼等人一起解传回建康。

陈宣帝收到捷报,大喜过望,下诏称赞说:“寿春者古之都会,襟带淮、汝,控引河、洛,得之者安,是称要害。侍中、使持节、都督征讨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平郡开国公明彻,雄图克举,宏略盖世。”

加封吴明彻为车骑大将军,都督、豫、合、建、光、朔、北徐六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增封并前三千五百户。

吴明彻在寿阳城南登坛拜受,成礼而退,将卒莫不踊跃焉。

太建七年(公元575年)闰九月,吴明彻又率军溯泗水西进攻彭城(今江苏徐州),军至吕梁(今徐州东南),击败北齐援兵数万人。

不过,陈宣帝已满足于既占之淮河两岸地区,无意再进,这场战绩辉煌的北伐行动已经进入了尾声。

太建九年(公元577年)十月,北齐被北周灭亡,陈宣帝准备乘机争夺淮北地区,诏令吴明彻举行第二次北伐。

这次北伐的第一站,就是吕梁。

吴明彻遭遇到了北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的顽抗。

梁士彦并非吴明彻的对手,屡战屡败。

吃了亏的梁士彦最后学乖了,退守城池,当起了缩头乌龟,不肯再出城迎战。

吴明彻故技重施,把攻打寿阳那一套又使了出来,引清水灌城,自己率舟师环列于城下,日夜攻打。

北周派大将军王轨率军前来救援。

这个王轨,与救援寿阳的皮景和不同,他一上来,就给陈军施予了重大压力:他指挥士兵在水中横流竖木,以铁锁贯车轮,阻断了陈军船只来往的通道。

这么一来,王轨和梁士彦一外一里,形成了对陈军的外内夹攻。

陈军腹背受敌,人心惶惶。

诸将中有人主张缺开拦河坝,用船载马,移动军营,以脱离险境。

主管军中马匹的裴子烈反对说:“若决堰下船,船必倾倒,岂可得乎?不如前遣马出,于事为允。”

也是上天要亡吴明彻,这时候的吴明彻背疾甚笃,自顾不暇,糊里糊涂就答应了。

结果,河坝刚缺,船舰是一拥而出了,但到了清口,水势渐微,所有的船舰都搁浅了。

北周骑兵掩杀而来,没有了战马的陈军将士们心慌意乱,一哄而散。

重病在身的吴明彻走投无路,束手就擒。

北周武帝宇文邕倾慕吴明彻是一代名将,没有杀他,也没有羞辱他,封他为怀德郡公,官拜大将军。

吴明彻却忧愤遘疾,于该年死于长安,时年六十七岁。

数年之后,陈后主即位,他对吴明彻的被俘遭遇深表同情,下诏追封吴明彻为邵陵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其子吴惠觉嗣爵,下诏称:“李陵矢竭,不免请降;于禁水涨,犹且生获,固知用兵上术,世罕其人。故侍中、司空南平郡公明彻,爰初蹑足,迄届元戎,百战百胜之奇,决机决死之勇,斯亦侔于古焉。”

唐德宗于建中三年(782年) 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设庙享奠,其中就有吴明彻。

宋徽宗于至宣和五年(1123年)古代七十二位名将设庙,吴明彻也位列其中。

可以说,南陈第一名将吴明彻的被俘,基本注定了南陈的军事走向衰微,则陈被隋灭,已难以逆转。

标签: 吴明彻陈霸先侯景萧绎周文育

更多文章

  • 南梁、东魏寒山之战,慕容绍宗首次独当一面,打了一场漂亮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慕容绍宗,侯景,南梁,羊侃,高欢,梁武帝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面对侯景的叛变,梁武帝其实一开始并没有放在心上。甚至放出豪言:侯景能折腾出什么来,我随便拿个树枝就能够将他捅死。然而侯景也实在是高明了不少,他知道,他已经投靠了一次南梁了。如果这次叛变而去的话,无论是从实力还是名声来讲,都十分的不利。于

  • 两朝风云(四四)高欢临终安排慕容绍宗对付侯景,为何高澄不用?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高欢,侯景,高澄,北魏,尔朱荣,南北朝,慕容绍宗,两朝风云

    侯景虽然不是皇帝,确实对南北朝中后期局势造成极大影响的军阀。他本位北魏将领,随同高欢讨伐北魏权臣尔朱荣集团,成为了北魏数一数二的军阀。在跟随高欢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高欢麾下数一数二的强将。但是在高欢去世后,侯景却起兵反叛东魏,引发了一系列东魏和西魏、南梁的战争。从史书上看,对于侯景的背叛,高欢临

  • 高欢临死逼反侯景,慕容绍宗平定侯景,侯景转投南梁萧衍

    历史解密编辑:史唠客标签:高欢,侯景,萧衍,慕容绍宗,南梁

    晚年全心全意吃斋念佛的萧衍,没能善加利用陈庆之这把利刃,错失了在他统治期间北伐从而统一中国的最好时机。不过对他来说其实也无所谓,不统一日子还是照过。但有一个人却让他的日子过不下去了。这个人就是侯景。侯景,字万景,北魏怀朔镇,鲜卑化的羯族人。羯族早在“五胡乱华”之初,就开始祸乱中原,后来被武悼天王冉闵

  • 刘裕遗诏不到两年就被谢晦之叛所打破,政局再次陷入混乱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刘裕,谢晦,檀道济,刘义康,徐羡之,文帝

    刘裕遗诏,荆州委“诸子次第居之”,这一策略在他死后两年就被打破,这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永初三年五月刘裕病逝,太子刘义符即位,录尚书事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共为顾命大臣,辅佐少帝掌朝政。刘裕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的顾命集团,皆是与刘宋新王朝利害关系紧密相关者,其良苦用心可见

  • 不善养晦的谢晦

    历史解密编辑:素意花开标签:谢晦,檀道济,徐羡之,文帝

    宋高祖刘裕临终前,任命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太子即位后,却亲近左右小人游戏无度。不是在宮中操练兵马,便是在皇家花园华林园中设立市场,与左右侍臣和嫔妃假扮商贩和行人,自己亲自做起小买卖。大臣多次上书劝谏,这位少年天子却置若罔闻,我行我素,谢晦和徐羡之

  • 西方学者:冉闵复仇之战,才是匈奴摧毁西罗马帝国的起因!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冉永曾,罗马帝国,匈奴人,匈奴,窦宪

    作为欧亚大草原上的强悍民族,匈奴人创造了无数传奇,但也留下了无数谜团,其中一个是:摧毁西罗马帝国的匈奴人,到底有何来源?公元374年,一支自称“匈人”,不知来自何方,由剽悍、强大的骑兵部队组成的大军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欧洲东部,以雷霆万钧之力,横扫东、西哥特人,随即又击败东罗马帝国,然后屯兵中欧匈

  • 生不逢时的5位名将:庞涓、赵括、龙且、冉闵、王保保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庞涓,赵括,龙且,冉永曾,王保保

    1、庞涓VS孙膑。两人都是鬼谷子的学生,他们熟读兵书,足智多谋,是不可多得的帅才。魏惠王时,庞涓被任命为大将,率魏军击败赵国、韩国、卫国,夺取城池数十座,并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战功显赫。谁知,庞涓遇上了孙膑,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被击败。桂陵之战,庞涓中了“围魏救赵”之计,成为齐军的俘虏。马陵之战,庞涓

  • 甘肃出土一国宝,学者看后感叹:汉人得救并非靠冉闵,而是靠此物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石勒,国宝,祖逖,刘渊,北魏,胡人,冉闵,冉永曾,甘肃省,五胡十六国

    最近几年,虽然一系列网文的炮制出炉,一向被历代学者忽略的冉闵成了新的网红。使他从一个邺城城主,被推崇为从胡人手中拯救汉民族的大英雄。有些历史发明家甚至煞有介事地说:“没有冉闵,北方汉人就要被羯胡、鲜卑灭绝了”。读到这些网文,稍微读过些正史的朋友都会哑然失笑。诚然,冉闵在铲除羯胡暴政方面发挥过一些作用

  • 有人说,冉闵和吴三桂都是汉奸,这个说法站不站得住脚呢?

    历史解密编辑:啦啦萌小宠标签:冉永曾,吴三桂,石勒,石虎,汉奸

    吴三桂和冉闵本来就没有太多的可比性,有人硬生生地把他们相提并论,分明就是想向世人宣布:冉闵是一个潜伏了多年、却被大众所忽视了的大汉奸。可惜,他们的这个宣布,注定不会被认同的。吴三桂的汉奸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过去有人尝试过给他洗白,说明亡后,他作为大顺与大清之外的第三方势力,在夹缝中难以生存,只能在大顺

  • 历史打假第9集:朱元璋火烧庆功楼一个不留,冉闵杀胡令拯救汉人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徐达,冉闵,胡令,元朝,朱元璋,冉永曾,庆功楼,历史打假,北魏孝文帝,五胡十六国,金庸笔下角色

    昊童斗胆猜测,看到这个标题估计会有一大帮冉闵粉丝来喷我,不过无所谓,小编就是干这个的。大家好,我是昊童,一个专注中国古代史的90后小编今天为大家打假的历史发生在明朝和东晋,传播率很高。篇幅较长,请见谅。朱元璋火烧庆功楼谣言:朱元璋登上皇位后总是害怕那些跟随自己打江山的开国功臣们想要谋害自己,于是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