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甘肃出土一国宝,学者看后感叹:汉人得救并非靠冉闵,而是靠此物

甘肃出土一国宝,学者看后感叹:汉人得救并非靠冉闵,而是靠此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嫋嫋故事会 访问量:2133 更新时间:2024/1/10 4:57:50

最近几年,虽然一系列网文的炮制出炉,一向被历代学者忽略的冉闵成了新的网红。使他从一个邺城城主,被推崇为从胡人手中拯救汉民族的大英雄。有些历史发明家甚至煞有介事地说:“没有冉闵,北方汉人就要被羯胡、鲜卑灭绝了”。

读到这些网文,稍微读过些正史的朋友都会哑然失笑。诚然,冉闵在铲除羯胡暴政方面发挥过一些作用,但如果说他是“拯救汉民族的大英雄”,那就非常夸张了。首先,汉民族没有那么脆弱,也绝不会在胡人的屠刀下坐以待毙。即使没有冉闵,他们也能依靠一种特殊的手段抵挡胡人的侵袭,那便是“囤聚坞堡”。

上个世纪,甘肃省高台县红崖子乡红崖村四社曾出土了一件木质文物——彩绘木坞堡。这件文物非常珍贵,是少有的汉魏时期的木质坞堡模型,而其他坞堡模型皆为陶制品。因此,甘肃省文物局文物鉴定专家组于2002年鉴定其为国家一级文物,如今仍藏在高台县博物馆。

综观此物,该坞堡角墩垛口、女墙、马道、射口一应俱全,女墙上至今仍有一字摆开的滚石垒木;门洞正上方还留有用于攻击门洞内来敌的天井;构思可谓精巧,俨然一座屯兵城池。在平旷、无险可守的河西走廊,百姓一方面可以凭借高墙深垒的保护,却寇防贼,营田积谷,抵御外族入侵。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在高墙的保护下从事农业生产,自给自足。

事实上,从东汉开始,这种坞堡便在河西走廊乃至于中国北方地区广泛存在。到了五胡十六国,天下大乱、羯胡横行之时,这种坞堡更遍布于整个华北。

坞堡源起于东汉,当时豪族地主经济蓬勃发展,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强宗大族聚族而居,营建了大量半封闭式的田庄。庄园的劳动者是“宗族”、“宾客”、“佃客”,主要是宗族中少地或无地而沦为佃客的族人,也有外族破产前来寻求保护的依附民。

东汉中期,河西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羌乱”。为了防御羌人袭击,豪强宗族在河西、关中大量营建坞堡。据《后汉书·西羌传》记载,当时仅在河内就设坞堡33处,冯诩(今陕西大荔)北部设立坞堡更达500所之众。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盗贼横行,中原、河北的豪强地主纷纷用城墙围住自己的庄园,武装佃户、部曲、客民,防备他人掳掠。这些坞堡有多么坚固呢?当时,南匈奴属国趁汉朝大乱之际,脱离了朝廷的控制,他们在单于须卜骨都侯的带领下,在河内地区大肆抄掠。然而由于河内到处是坞堡,不仅什么都抢不到,而且还损失了大量兵力(时民皆保聚,抄掠无利,而兵遂挫伤。)

华北地区的坞堡之主,他们之所以囤聚是为了自保,大多数人都无割据之心,因此常常依附于强势的军阀。以曹操为例,他手下的大将李典许褚田畴等人,均为囤聚数千人的堡主。因为堡主有兵有粮食,因此事军阀们竞相拉拢的对象。

到了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匈奴、羯胡横行。豪强、百姓为了自保,又新建了许多坞堡,其数量令人咋舌。例如并州,垒壁(坞堡)就达三百余,藏有胡汉百姓十余万。而在冀州、青州、司州等地,也分布有大量坞堡,其保护的汉族百姓达到数百万之多。

对于这些坞堡,匈奴人刘渊、羯人石勒采取了又拉又打的战术。一方面,他们会攻击某些坞堡,获取必要的人才财力以及物力;另一方面他们会与坞主合作,承认坞壁合法身份和作为社会基层机构的地位,任命坞主为将军、都尉或当地守宰,因而大多坞壁得以继续存在下去,使堡垒中的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刘渊、石勒之所以承认坞堡的存在,并不是因为他们仁慈,而是逐个攻打坞堡,代价实在太大,得不偿失。其后,东晋祖逖与石勒交战,其要点也是在互相争夺各地堡主的忠诚。相比于石勒,作为汉人的祖逖自然要更胜一筹,最终将石勒驱逐出了河南。

因此胡人虽然在中原大肆屠害百姓,但在坞堡的保护下,汉人始终没有因战乱和饥饿而灭绝。相反,各胡人政权还会因坞堡的存在而对汉人采取善待措施。毕竟把坞主们惹急了,他们一定会和他们拼个鱼死网破,集体倒向东晋或其他政权。即使残酷如石虎,也不得不用官职和赏赐来换取各地坞堡的忠诚。

所以,北方汉人之所以在胡人屠刀下幸存,并非源于冉闵所谓的“杀胡令”,而是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没有坞堡,即使出现十个冉闵也没有用。对于坞堡的作用,大学者陈寅恪曾给予了充分肯定,他甚至考证陶渊明描述的桃花源,实际就是一座坞堡。

随着北魏的崛起,北方战事逐渐平息。其后北魏统治者锐意汉化,并采取了轻徭薄赋、均田制等政策。在这些优惠政策下,客民、佃户逐渐脱离坞堡,成为朝廷的编户齐民,而林立于黄河流域的坞堡组织也逐渐消失,成了历史的陈迹。

更多文章

  • 有人说,冉闵和吴三桂都是汉奸,这个说法站不站得住脚呢?

    历史解密编辑:啦啦萌小宠标签:冉永曾,吴三桂,石勒,石虎,汉奸

    吴三桂和冉闵本来就没有太多的可比性,有人硬生生地把他们相提并论,分明就是想向世人宣布:冉闵是一个潜伏了多年、却被大众所忽视了的大汉奸。可惜,他们的这个宣布,注定不会被认同的。吴三桂的汉奸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过去有人尝试过给他洗白,说明亡后,他作为大顺与大清之外的第三方势力,在夹缝中难以生存,只能在大顺

  • 历史打假第9集:朱元璋火烧庆功楼一个不留,冉闵杀胡令拯救汉人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徐达,冉闵,胡令,元朝,朱元璋,冉永曾,庆功楼,历史打假,北魏孝文帝,五胡十六国,金庸笔下角色

    昊童斗胆猜测,看到这个标题估计会有一大帮冉闵粉丝来喷我,不过无所谓,小编就是干这个的。大家好,我是昊童,一个专注中国古代史的90后小编今天为大家打假的历史发生在明朝和东晋,传播率很高。篇幅较长,请见谅。朱元璋火烧庆功楼谣言:朱元璋登上皇位后总是害怕那些跟随自己打江山的开国功臣们想要谋害自己,于是建了

  • “武悼天王”冉闵的后代,如今,疑似已经融入一支少数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潍水仙儿标签:冉永曾,石勒,石虎,李渊,唐高祖

    凡是熟悉南北朝历史的人,肯定对冉闵这个人不陌生。他就是曾经将北方五胡搅得天翻地覆的——武悼天王。关于对冉闵的评价,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说多了容易引起大家的争论,我在这里就不再做过多的阐述,反正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过,在看完冉闵的悲壮故事后,我对冉闵后代的去向产生了兴趣。今天就来看一看吧。

  • 冉闵到底是民族英雄还是屠夫?拨开云雾,原来真相如此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斟北斗标签:冉永曾,石勒,屠夫,石虎,冉魏

    十六国后赵末期,中原出现了一个争议很大的历史人物——冉闵,他曾颁布“杀胡令”,因而被许多“大汉主义”者视为民族英雄。但是他的所做所为又严重破坏了北方经济,因而被人称为“屠夫”。那么冉闵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回到当时的历史中来了解。一,中原大背景:石虎的残暴统治冉闵,原名石闵,是后赵皇帝石虎的养

  • 如何公正地评价冉闵?此人到底为何会引起网络上的激烈讨论?

    历史解密编辑:白日萌硕标签:冉永曾,祖逖,宣昭皇帝,石虎,石勒,冉闵,五胡十六国

    冉闵这个人被炒起来,完全是因为网络上的某些极端网民。要定义冉闵是不是民族英雄,那要看冉闵的所作所为究竟如何,以及他的所作所为是否真的拯救了一个民族。首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个人。此人一开始并不叫冉闵,而是叫石闵。石闵的父亲,本身叫做冉良,十二岁的时候被后赵皇帝石勒的儿子石虎收为养子。所以,石闵在出生的

  • 猛将与名将的对决,冉闵VS慕容恪,既分高下,也决生死

    历史解密编辑:Laosao呀标签:冉永曾,慕容恪,石虎,石勒

    十六国时期,第一猛将冉闵与第一名将慕容恪,在廉颇点将台,迎来一场火星四射的经典对决。冉闵网图01、前燕后赵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有一对武功超绝的父子,慕容博、慕容复。父子俩人为了复兴燕国,上下奔走,不遗余力,沉浸在复国称帝梦中,不可自拔。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们要复兴的燕国,其实是踩着冉闵开创的冉魏

  • 冉魏的建立者、“武悼天王”冉闵这辈子为什么有三个姓氏?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冉永曾,石虎,冉魏,石勒,苻洪,石闵

    这几年,冉魏的建立者、“武悼天王”冉闵在网上拥有极高的知名度。但大部分网友对于冉闵的了解是非常不足的(比如只知道“杀胡令”),冉闵在他们眼中只是个“符号”而不是曾活在世上的真实人物。比如很多网友都不知道,冉闵这辈子一共有三个姓氏。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两晋之交,后赵开国皇帝石勒在与流民帅陈午交战之时俘虏

  • 冉闵好面子,既然摆明了一定要死,不如死说点豪言壮语显得壮烈些

    历史解密编辑:留泽说美食标签:军队,胡人,辽民,冉闵,冉永曾,毛文龙,慕容恪,五胡十六国

    大赦问题,起因是讨论慕容隽到底是不是一开始就想杀冉闵?这个问题很重要,直接涉及到冉闵是否是功利主义者的评判。我们都知道冉闵临死前说了慷慨激昂的一大段话,直接摆明华夷立场。如果冉闵这段话是真心,那就说明他是置生死于度外的勇士,辩论的那些什么夺权,封儿子单于之类只为个人利益的论调完全不攻自破了。因为冉闵

  • 武悼天王冉闵——为何杀胡

    历史解密编辑:倔强烈阳标签:冉永曾,杀胡令,石虎,胡人,羯族

    河南省内黄县某地有一座冉闵雕像。是2021年由某冉姓后裔集资兴建。每年都会举行公祭冉闵的纪念活动。因为杀胡事件,很多人把他称为民族英雄,但是作为事件背景的冉闵生平以及冉闵杀胡的动因大多人却并不清楚。1.杀胡事件谈论一个人,至少要对其生平有大概了解,而不应仅看了一两个短视频片段得出结论。下面是网络上对

  • 一纸“杀胡令”拯救数万汉人性命,冉闵到底算不算是民族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always俊熙标签:石勒,石虎,匈奴,慕容,刘显,冉闵,冉永曾,杀胡令,五胡十六国

    公元317年,西晋这个史上最垃圾的大一统王朝正式宣告灭亡。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赵再次南下,直取西晋末代皇帝晋愍帝所在的都城长安。此时的西晋已经是千疮百孔,毫无抵抗之力,晋愍帝只得脱掉上衣,坐羊车出城投降。司马家处心积虑从曹魏手中得来的天下,仅仅存续了52年便土崩瓦解了,“五胡乱华”的血腥大幕就此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