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明彻是南陈第一名将,率军北伐,为何会兵败被俘?

吴明彻是南陈第一名将,率军北伐,为何会兵败被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海的倒影 访问量:2042 更新时间:2023/12/12 18:33:32

在武庙的七十二位名将中,有一位陈朝的名将,他就是南陈的第一名将吴明彻!可是,吴明彻的结局却十分尴尬,他在人生中的最后一场大战中,不仅没能取得胜利,反而兵败被俘,最后“气疾暴增,奄然宾馆”,忧郁而死。那么,历史上的吴明彻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善于用兵的他又为何兵败被俘呢?

一、战功卓著吴明彻出生在一个武将世家,他的祖父做过南齐的南谯太守,父亲在梁朝担任右军将军。吴明彻“早见兵书,遍知剑术”,他读过书史经传,跟随汝南的周弘正学天文、孤虚、遁甲之术,“颇以英雄自许”,可是吴明彻的仕途却不太顺利。直到554年,吴明彻遇到了陈霸先,两人一见如故,陈霸先封他为戎昭将军、安州刺史。此后,吴明彻为陈霸先征战沙场。555年,他率军征讨杜龛、张彪等反对陈霸先的势力,并且取得了胜利。556年,吴明彻跟随陈霸先大破北齐的军队。陈朝建立后,吴明彻历仕四朝,先后为陈武帝、陈文帝、陈废帝、陈宣帝效力,对外与北周、北齐、西梁作战,对内平定各地的叛乱势力,可是说是一位功勋卓著的老将。

二、太建北伐太建五年(573年)三月,北齐不断爆发内乱,国力衰弱,因此陈宣帝打算派兵北伐,收复江北失地。在讨论主将人选时,尚书左仆射徐陵力荐吴明彻,并且说道:“吴明彻家在淮左,悉彼风俗,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都官尚书裴忌也支持徐陵。于是,陈宣帝下旨,“诏明彻为大都督,令忌监军事”,统率十万大军讨伐北齐。吴明彻出兵后,“缘江城镇,相续降款,军至秦郡,克其水栅”。北齐闻讯后,派大将尉破胡率领五万人马来援。吴明彻大破北齐军队,“斩获不可胜计”。之后,吴明彻向北进军,包围了重镇寿阳。此时,北齐又调来十几万援军,驻扎在距离寿春三十里远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吴明彻身先士卒,对寿阳发起进攻,最终将其攻克,“遂克淮南数十州之地”。

三、兵败吕梁通过吴明彻的“太建北伐”,陈朝一举收复了淮南地区,因此对淮北也产生了想法。577年十月,陈宣帝得知北齐遭到北周的围攻,他也想浑水摸鱼,于是让吴明彻领兵继续北伐。吴明彻抵达徐州,遭到了北周的徐州总管梁士彦的抵抗。吴明彻“环列舟舰于城下,攻之甚急”,可就在这个时候,北周的援军赶到了。北周的上大将军王轨没有直接支援徐州,而是“自清水入淮口,横流竖木,以铁锁贯车轮”。切断了陈朝军队的退路。原来,陈朝的军队大多是步兵,此次北伐是乘船而行的。于是,吴明彻决定让萧摩诃率领数千马军先行撤退,他打算“自决其堰,乘水势以退军”。但是他没想到水势甚微,“舟舰并不得渡”。就在此时,北周大军赶到,陈军溃散,吴明彻以及他麾下的三万将士全部被俘。一年后,吴明彻忧郁而死。参考资料:1.《陈书》;2.《资治通鉴》

标签: 吴明彻陈霸先陈宣帝陈朝

更多文章

  • 吴明彻:武庙七十二子中唯一的南陈名将,当他被擒,宣告南陈没落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吴明彻,陈霸先,侯景,萧绎,周文育

    宋徽宗建武庙祭祀古代七十二名将,南北朝仅有六人从祀。这六人分别是:宇文宪、韦孝宽、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不难看出,吴明彻是南陈唯一荣登七十二名将行列的人选。有人因为吴明彻晚年死得太过窝囊,认为他是徒有其表、虚有其名,其实不配。但要我说,南朝从宋文帝算起,历经宋、齐、梁、陈四代,多次兴师北伐,

  • 南梁、东魏寒山之战,慕容绍宗首次独当一面,打了一场漂亮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慕容绍宗,侯景,南梁,羊侃,高欢,梁武帝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面对侯景的叛变,梁武帝其实一开始并没有放在心上。甚至放出豪言:侯景能折腾出什么来,我随便拿个树枝就能够将他捅死。然而侯景也实在是高明了不少,他知道,他已经投靠了一次南梁了。如果这次叛变而去的话,无论是从实力还是名声来讲,都十分的不利。于

  • 两朝风云(四四)高欢临终安排慕容绍宗对付侯景,为何高澄不用?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高欢,侯景,高澄,北魏,尔朱荣,南北朝,慕容绍宗,两朝风云

    侯景虽然不是皇帝,确实对南北朝中后期局势造成极大影响的军阀。他本位北魏将领,随同高欢讨伐北魏权臣尔朱荣集团,成为了北魏数一数二的军阀。在跟随高欢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高欢麾下数一数二的强将。但是在高欢去世后,侯景却起兵反叛东魏,引发了一系列东魏和西魏、南梁的战争。从史书上看,对于侯景的背叛,高欢临

  • 高欢临死逼反侯景,慕容绍宗平定侯景,侯景转投南梁萧衍

    历史解密编辑:史唠客标签:高欢,侯景,萧衍,慕容绍宗,南梁

    晚年全心全意吃斋念佛的萧衍,没能善加利用陈庆之这把利刃,错失了在他统治期间北伐从而统一中国的最好时机。不过对他来说其实也无所谓,不统一日子还是照过。但有一个人却让他的日子过不下去了。这个人就是侯景。侯景,字万景,北魏怀朔镇,鲜卑化的羯族人。羯族早在“五胡乱华”之初,就开始祸乱中原,后来被武悼天王冉闵

  • 刘裕遗诏不到两年就被谢晦之叛所打破,政局再次陷入混乱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刘裕,谢晦,檀道济,刘义康,徐羡之,文帝

    刘裕遗诏,荆州委“诸子次第居之”,这一策略在他死后两年就被打破,这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永初三年五月刘裕病逝,太子刘义符即位,录尚书事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共为顾命大臣,辅佐少帝掌朝政。刘裕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的顾命集团,皆是与刘宋新王朝利害关系紧密相关者,其良苦用心可见

  • 不善养晦的谢晦

    历史解密编辑:素意花开标签:谢晦,檀道济,徐羡之,文帝

    宋高祖刘裕临终前,任命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太子即位后,却亲近左右小人游戏无度。不是在宮中操练兵马,便是在皇家花园华林园中设立市场,与左右侍臣和嫔妃假扮商贩和行人,自己亲自做起小买卖。大臣多次上书劝谏,这位少年天子却置若罔闻,我行我素,谢晦和徐羡之

  • 西方学者:冉闵复仇之战,才是匈奴摧毁西罗马帝国的起因!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冉永曾,罗马帝国,匈奴人,匈奴,窦宪

    作为欧亚大草原上的强悍民族,匈奴人创造了无数传奇,但也留下了无数谜团,其中一个是:摧毁西罗马帝国的匈奴人,到底有何来源?公元374年,一支自称“匈人”,不知来自何方,由剽悍、强大的骑兵部队组成的大军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欧洲东部,以雷霆万钧之力,横扫东、西哥特人,随即又击败东罗马帝国,然后屯兵中欧匈

  • 生不逢时的5位名将:庞涓、赵括、龙且、冉闵、王保保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庞涓,赵括,龙且,冉永曾,王保保

    1、庞涓VS孙膑。两人都是鬼谷子的学生,他们熟读兵书,足智多谋,是不可多得的帅才。魏惠王时,庞涓被任命为大将,率魏军击败赵国、韩国、卫国,夺取城池数十座,并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战功显赫。谁知,庞涓遇上了孙膑,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被击败。桂陵之战,庞涓中了“围魏救赵”之计,成为齐军的俘虏。马陵之战,庞涓

  • 甘肃出土一国宝,学者看后感叹:汉人得救并非靠冉闵,而是靠此物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石勒,国宝,祖逖,刘渊,北魏,胡人,冉闵,冉永曾,甘肃省,五胡十六国

    最近几年,虽然一系列网文的炮制出炉,一向被历代学者忽略的冉闵成了新的网红。使他从一个邺城城主,被推崇为从胡人手中拯救汉民族的大英雄。有些历史发明家甚至煞有介事地说:“没有冉闵,北方汉人就要被羯胡、鲜卑灭绝了”。读到这些网文,稍微读过些正史的朋友都会哑然失笑。诚然,冉闵在铲除羯胡暴政方面发挥过一些作用

  • 有人说,冉闵和吴三桂都是汉奸,这个说法站不站得住脚呢?

    历史解密编辑:啦啦萌小宠标签:冉永曾,吴三桂,石勒,石虎,汉奸

    吴三桂和冉闵本来就没有太多的可比性,有人硬生生地把他们相提并论,分明就是想向世人宣布:冉闵是一个潜伏了多年、却被大众所忽视了的大汉奸。可惜,他们的这个宣布,注定不会被认同的。吴三桂的汉奸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过去有人尝试过给他洗白,说明亡后,他作为大顺与大清之外的第三方势力,在夹缝中难以生存,只能在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