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通突厥南联南陈,辖下十余州兵马响应,尉迟迥反抗杨坚的底气

北通突厥南联南陈,辖下十余州兵马响应,尉迟迥反抗杨坚的底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唠客 访问量:1758 更新时间:2023/12/23 21:12:25

前边说到为反对普六茹坚掌权,尉迟迥司马消难谦三总管起兵反叛。尉迟迥这边辖下十州响应,侄子青州总管尉迟勤也带人过来听其差遣。荣州刺史宇胄、申州刺史惠、东楚州刺史费也利进、东潼州刺史曹孝达也过来凑热闹。

与此同时,尉迟迥还联系北齐皇室遗族高宝宁。此人年跟突厥人打交道,并在突厥人的扶持下成立了一个北齐流亡政府,尉迟迥自然是想获得突厥人的支持。

另外尉迟迥还派人去南陈游说,希望南边也助自己一臂之力,并答应把江淮之地割让出去。

为了得到多方援助,尉迟迥也是下了血本,自己本国的势力倒没什么,但为了上位还想引狼入室,让突厥和南陈也来分一杯羹,就有点儿饥不择食,做事情有点不计后果了。

这其实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为急躁从来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应该具有的政治素质。

如果说为了拉拢国际援助不惜下血本也还说得过去,毕竟是给自己增添了不少外部实力。但再看他给自己的政治定位就实在是一个昏招。

尉迟迥举的大旗当然不可能是谋反,他反的只是普六茹坚,所以打的旗号是匡扶北周。从政治立场来说这是没有问题的,但他错在造势的方法。

说到底,尉迟迥还是觉得自己是姓尉迟的,匡扶北周这话说起来不够分量。他看普六茹坚身边有个宇文衍很是眼馋,想在自己身边也放一个姓宇文的人来提高说服力。而他选的是刚刚命丧京城的赵王宇文招留下来的儿子。

这明眼人一看尉迟迥的政治觉悟就是有问题的,自己给自己立了一个没用的领导出来,带出去丢人不说还容易被人戳脊梁骨,明显是想立个傀儡,事成之后自己好揽权。在本国内的墙头草那里是没问题的,但对于其他位高权重政治老油条来说,这是个大忌,而且很快就出了问题。

司马消难和王谦虽然也是想跟尉迟迥起事,不过他们离得有点远了,最多只能在旁边摇旗呐喊。自与普六茹坚宣战之后,尉迟迥兵分九路遍地开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副气势汹汹、咄咄逼人的态度。

标签: 尉迟迥杨坚突厥突厥人

更多文章

  • 吴明彻的离开,最终导致王朝的灭亡,但却让宋朝世代供奉

    历史解密编辑:梦回遇景标签:吴明彻,陈霸先,宋朝,王朝,将领

    吴明彻的离开,最终导致王朝的灭亡,但却让宋朝世代供奉在中国的历史上,名人非常的多,当然在这些名人当中,有着非常突出地位的人也不在少数,今天要说的这一个人呢,则是诞生于乱世,但是也有着非常大的成就。人们常说乱世生英雄,这句话也是非常有道理的,究竟是乱世成就了英雄,还是英雄打破了实施,这些都交给了后代的

  • 吴明彻是南陈第一名将,率军北伐,为何会兵败被俘?

    历史解密编辑:海的倒影标签:吴明彻,陈霸先,陈宣帝,陈朝

    在武庙的七十二位名将中,有一位陈朝的名将,他就是南陈的第一名将吴明彻!可是,吴明彻的结局却十分尴尬,他在人生中的最后一场大战中,不仅没能取得胜利,反而兵败被俘,最后“气疾暴增,奄然宾馆”,忧郁而死。那么,历史上的吴明彻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善于用兵的他又为何兵败被俘呢?一、战功卓著吴明彻出生在一个

  • 吴明彻:武庙七十二子中唯一的南陈名将,当他被擒,宣告南陈没落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吴明彻,陈霸先,侯景,萧绎,周文育

    宋徽宗建武庙祭祀古代七十二名将,南北朝仅有六人从祀。这六人分别是:宇文宪、韦孝宽、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不难看出,吴明彻是南陈唯一荣登七十二名将行列的人选。有人因为吴明彻晚年死得太过窝囊,认为他是徒有其表、虚有其名,其实不配。但要我说,南朝从宋文帝算起,历经宋、齐、梁、陈四代,多次兴师北伐,

  • 南梁、东魏寒山之战,慕容绍宗首次独当一面,打了一场漂亮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慕容绍宗,侯景,南梁,羊侃,高欢,梁武帝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面对侯景的叛变,梁武帝其实一开始并没有放在心上。甚至放出豪言:侯景能折腾出什么来,我随便拿个树枝就能够将他捅死。然而侯景也实在是高明了不少,他知道,他已经投靠了一次南梁了。如果这次叛变而去的话,无论是从实力还是名声来讲,都十分的不利。于

  • 两朝风云(四四)高欢临终安排慕容绍宗对付侯景,为何高澄不用?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高欢,侯景,高澄,北魏,尔朱荣,南北朝,慕容绍宗,两朝风云

    侯景虽然不是皇帝,确实对南北朝中后期局势造成极大影响的军阀。他本位北魏将领,随同高欢讨伐北魏权臣尔朱荣集团,成为了北魏数一数二的军阀。在跟随高欢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高欢麾下数一数二的强将。但是在高欢去世后,侯景却起兵反叛东魏,引发了一系列东魏和西魏、南梁的战争。从史书上看,对于侯景的背叛,高欢临

  • 高欢临死逼反侯景,慕容绍宗平定侯景,侯景转投南梁萧衍

    历史解密编辑:史唠客标签:高欢,侯景,萧衍,慕容绍宗,南梁

    晚年全心全意吃斋念佛的萧衍,没能善加利用陈庆之这把利刃,错失了在他统治期间北伐从而统一中国的最好时机。不过对他来说其实也无所谓,不统一日子还是照过。但有一个人却让他的日子过不下去了。这个人就是侯景。侯景,字万景,北魏怀朔镇,鲜卑化的羯族人。羯族早在“五胡乱华”之初,就开始祸乱中原,后来被武悼天王冉闵

  • 刘裕遗诏不到两年就被谢晦之叛所打破,政局再次陷入混乱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刘裕,谢晦,檀道济,刘义康,徐羡之,文帝

    刘裕遗诏,荆州委“诸子次第居之”,这一策略在他死后两年就被打破,这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永初三年五月刘裕病逝,太子刘义符即位,录尚书事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共为顾命大臣,辅佐少帝掌朝政。刘裕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的顾命集团,皆是与刘宋新王朝利害关系紧密相关者,其良苦用心可见

  • 不善养晦的谢晦

    历史解密编辑:素意花开标签:谢晦,檀道济,徐羡之,文帝

    宋高祖刘裕临终前,任命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太子即位后,却亲近左右小人游戏无度。不是在宮中操练兵马,便是在皇家花园华林园中设立市场,与左右侍臣和嫔妃假扮商贩和行人,自己亲自做起小买卖。大臣多次上书劝谏,这位少年天子却置若罔闻,我行我素,谢晦和徐羡之

  • 西方学者:冉闵复仇之战,才是匈奴摧毁西罗马帝国的起因!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冉永曾,罗马帝国,匈奴人,匈奴,窦宪

    作为欧亚大草原上的强悍民族,匈奴人创造了无数传奇,但也留下了无数谜团,其中一个是:摧毁西罗马帝国的匈奴人,到底有何来源?公元374年,一支自称“匈人”,不知来自何方,由剽悍、强大的骑兵部队组成的大军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欧洲东部,以雷霆万钧之力,横扫东、西哥特人,随即又击败东罗马帝国,然后屯兵中欧匈

  • 生不逢时的5位名将:庞涓、赵括、龙且、冉闵、王保保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庞涓,赵括,龙且,冉永曾,王保保

    1、庞涓VS孙膑。两人都是鬼谷子的学生,他们熟读兵书,足智多谋,是不可多得的帅才。魏惠王时,庞涓被任命为大将,率魏军击败赵国、韩国、卫国,夺取城池数十座,并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战功显赫。谁知,庞涓遇上了孙膑,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被击败。桂陵之战,庞涓中了“围魏救赵”之计,成为齐军的俘虏。马陵之战,庞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