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征死后没多久,唐太宗为何翻脸砸了他的墓碑?

魏征死后没多久,唐太宗为何翻脸砸了他的墓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大米饭故事 访问量:4509 更新时间:2023/12/19 23:18:22

魏征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谏臣,在为太宗效力的17年间,勇于指出唐太宗的错误,上奏谏言达到200多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各方面,有时候连太宗的私生活也要说上两句。

对于比自己小20岁的太宗,在国家大事上,魏征像一个元老,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仿佛在引导一个没有主见的幼主;在个人生活上,魏征又像一个长辈,苦口婆心,声泪俱下,仿佛在教育一个无知懵懂的孩子。

在魏征倾尽全力、呕心沥血的辅佐下,太宗虚心纳谏,安抚百姓,休养生息,薄赋轻徭,兴修水利,鼓励开荒生产,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丰收,国力大增,攻灭突厥,没有让魏征失望,也没有让他自己失望,终于实现了要做一个好皇帝的梦想。太宗大宴群臣,在宴会上说道:“贞观天下之治,皆魏征之力。”将大唐盛世全部归功于魏征一人,这是太宗对魏征功绩的最好肯定。

公元643年,为大唐鞠躬尽瘁的魏征病逝了,太宗失声痛哭道:“魏征去世了,朕失去了一块明镜!”下令厚葬魏征。但魏征的妻子裴氏拒绝了,因为魏征平时的生活十分简单朴素,豪华隆重的葬礼不是他的风格。最后裴氏仅用一辆小车装着魏征的灵柩,太宗便带领文武百官出城送魏征最后一程,并亲自为魏征立碑刻文。但没过多久,太宗却突然翻脸了,不仅取消了衡山公主跟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还亲手砸了魏征的墓碑,到底是什么事情,让太宗如此大动肝火,将怒气发泄在已经去世的魏征身上?

原因有二:一是荐人失察。魏征曾向太宗推荐了两个人,侯君集杜正伦,称他们两人有宰相的才能,可以重用。太宗向来对魏征很信任,于是对他们着重培养,但魏征去世后没多久,这两个人就被查出来参与了太子谋反一案。太宗勃然大怒,将太子李承乾废为庶人,将侯君集斩首示众,将杜正伦流放边远之地,连带着推举侯君集跟杜正伦的魏征,也被太宗怀疑有结党之嫌,虽然已经去世,但也没有逃过太宗的惩处。

二是谏言外流。魏征去世后,太宗发现魏征曾将写有谏辞的奏章给褚遂良看过,但奏章中有很多不便与外传的事,而褚遂良是史官,奏章中有些事如果传出去,将会让皇家大失颜面,太宗因此更加恼火。

太宗是皇帝,但他也是普通人,有普通人的情感情绪及不能轻易触碰揭开的伤疤隐私,因为皇位得来的不正,太宗登基后一直想做个好皇帝,所以魏征生前提建议,不论有多让他下不来台,但只要对国家对百姓有利的,太宗都会采纳,但到这个时候,太宗长期以来积压的情绪终于爆发了,便有了翻脸不认人的“悔婚砸墓”事件。

不过没过几年,太宗又后悔自己的冲动举动了。魏征在世时,太宗想东征高句丽,但都被魏征劝住了,魏征去世后,没有人阻拦,太宗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了,谁知道三征高句丽,皆大败而归,尝到苦果的太宗不由得感慨:“魏征若在,肯定不会让我出兵的。”又想起魏征生前的千般万般好,悔恨不已,下令让驰驿以少牢之礼祭祀魏征,且重新为魏征立了纪念碑。知错就改,不得不说也是太宗的明智之处。魏征跟太宗,终是明君诤臣的典范,成就了历史上的一段千古佳话。

更多文章

  • 李世民称魏征为“镜子”,可是他悲惨的结局,历史老师都不愿多说

    历史解密编辑:飞鱼说史标签:李世民,魏征,侯君集,长孙皇后,李承乾

    自古以来,有不少君臣相知的典范,他们相互扶持,一度成为后世褒扬的明君贤臣。李斯之于秦始皇嬴政、萧何之于汉高祖刘邦、诸葛亮之于汉昭烈帝刘备,当然还有魏征之于唐太宗李世民。魏征的真实名字为魏徵,不过后世为了书写简单,多习惯将其写成魏征,不过名字只是代号,具体哪个字也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他做了哪些可以名留青

  • 唐太宗和魏征是一对模范君臣,但唐太宗后来为何要砸魏征的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啦啦萌小宠标签:李世民,魏征,李建成

    魏征逝世之初,唐太宗亲自给他撰写碑文,在碑石上书丹,这说明君臣之间是有“真爱”,那为什么一年时间不到,就出现如此大的反差,要砸掉魏征墓碑呢?问题主要出在魏征身上——魏征太不厚道了。下面,简单把他们两人的关系捋一捋。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的次子,他上面有个大哥,李建成,也是个很有才干的人

  • 李世民称魏征为“镜子” 可是他悲惨的结局 历史老师都不愿多说!

    历史解密编辑:王艳说体育标签:李世民,魏征,侯君集,长孙皇后,李承乾

    自古以来,有不少君臣相知的典范,他们相互扶持,一度成为后世褒扬的明君贤臣。李斯之于秦始皇嬴政、萧何之于汉高祖刘邦、诸葛亮之于汉昭烈帝刘备,当然还有魏征之于唐太宗李世民。魏征的真实名字为魏徵,不过后世为了书写简单,多习惯将其写成魏征,不过名字只是代号,具体哪个字也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他做了哪些可以名留青

  • 魏征是唐太宗的重臣,为何魏征死后,唐太宗却砸了他的墓?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魏征,李世民,侯君集,李建成

    在我国提起唐太宗和魏征,恐怕连小学生都能背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人们往往用这句话,来赞扬魏征的直言进谏与唐太宗的从谏如流,正是这样一段君臣佳话,开创了贞观盛世,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可是伴君如伴虎,唐太宗和魏征的关

  • 李建成死后,魏征辅佐李世民,是对先主不忠还是“识时务为俊杰”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魏征,李世民,李建成,李渊,李密,玄武门之变

    文|荣荣编辑:钟毓说到中国古代封建君主统治时期历朝历代的皇帝,如果要说“一代贤君”,我们不得不提到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早在十几岁的时候就随着父亲李渊征战沙场。随着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的错误执政,不仅让百姓苦不堪言,也让朝廷内部混乱不堪。而李渊发动的政变可以说是众望所归,也可以说是历史进程使然,总之,在

  • 大唐“杠精”魏征,敢跟李世民对着干,死后却被皇帝推了坟墓

    历史解密编辑:东觀叙史标签:魏征,李世民,李建成,李密,窦建德

    有胆子和唐太宗李世民抬杠,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李世民视他为“明镜”后世盛赞的贤臣魏征。为何在死后被皇帝推倒了坟墓,这对堪称典范的明君贤臣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一聊大唐第一“杠精”魏征魏征,字玄成,下曲阳县人。少时的魏征家境潦倒,故而出家做了道士。虽说遁入道门可在魏征始终心怀大志。在

  • 魏征:大唐第一杠精是怎样炼成的?原来他有这样离奇的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魏征,李世民,李密,窦建德,李渊,王世充

    历史上真实的魏征,其实是一个很正直但又很复杂的人。他的性格一直十分正直,但他的经历却太过坎坷复杂。魏征最早当过道士,也当过隋朝底层官员,后来在瓦岗军中担任谋士,而后又归降李唐,再之后又被窦建德抓了俘虏,服务于窦建德。窦建德被击败后,魏征再次投降唐朝,服务于李建成,玄武门事变后又成了李世民的臣子。这样

  • ​魏征死前留下一册子,李世民看后勃然大怒:给我挖了此贼的坟

    历史解密编辑:汉江忆史标签:李世民,魏征,李承乾,长孙皇后,李建成

    在封建社会,文人最推崇的君主便是善于纳谏的明君,最为称赞的便是“明君贤臣”的盛世组合。在历朝历代的明君贤臣之中,最出名的一定是唐朝时期的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谏臣魏征,这两位君臣相得的佳话可谓是名垂千古。魏征铁骨铮铮刚正不阿,对于所有不满之事都敢于上谏,唐太宗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君臣两相处和谐,唐太宗也

  • 魏征诗歌欣赏:一首诗,写尽他的半生时光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魏征,李勣,李密,李世民,李渊,窦建德

    魏征的这首诗,可以称为初唐名篇的代表,盛唐诗风的源头。公元619年,瓦岗军兵败,瓦岗军首领李密逃到长安,投奔了唐高祖李渊,跟随他的魏征和他一同归降了唐朝。魏征一向很有韬略,之前跟随李密的时候,他曾经对李密提过不少建议,可惜李密虽然当时夸奖说好,可是却一直都没能实行。现在魏征投奔了大唐,李渊很赏识他的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问魏征:你可知罪?魏征:只怪太子不听我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魏征,李渊,李密,隋朝,李世民,唐太宗,书法家,历史学家,玄武门之变,女皇武则天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太子李建成,绑来其心腹魏征问罪,魏征毫无惧色:“若太子早听我的话,现在你就是刀下鬼。”昔日风光无限的太子洗马,此时正囚首丧面的跪在地上。李世民俯下身子,厉声斥道:“听说你经常唆使太子杀我,为何离间我们兄弟,是何居心?”魏征把身子跪得笔直,不卑不亢地回道:“我乃太子洗马,为太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