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唐“杠精”魏征,敢跟李世民对着干,死后却被皇帝推了坟墓

大唐“杠精”魏征,敢跟李世民对着干,死后却被皇帝推了坟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东觀叙史 访问量:3955 更新时间:2023/12/12 15:09:22

有胆子和唐太宗李世民抬杠,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李世民视他为“明镜”

后世盛赞的贤臣魏征。为何在死后被皇帝推倒了坟墓,这对堪称典范的明君贤臣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一聊大唐第一“杠精”魏征

魏征,字玄成,下曲阳县人。少时的魏征家境潦倒,故而出家做了道士。

虽说遁入道门可在魏征始终心怀大志。

在做道士的那几年他博览群书,尤其喜欢鬼谷纵横之学说。

公元617年,不想一身所学无用武之地的魏征毅然下山。在武阳郡丞元宝藏的身边寻了一差事,同年9月,元宝藏起兵投靠了瓦岗军的首领李密,而魏征也因为一本奏疏得到了李密的赏识,被李密提拔为元帅府文学参军。

刚上任的魏征意气风发,一口气写下来十条壮大瓦岗的计策,不过均未被李密采纳。公元618年李密败于王世充之手,魏征便随李密一起归降了李唐。后在黎阳被窦建德所擒,直到公元621年5月秦王李世民击败窦建德,魏徵才得以再次入唐。

太子李建成在听说魏征的才名后,便将其召入自己的麾下。请魏征担任太子洗马一职,并对其礼遇有加。而此时的李建成虽说是储君但处境却十分尴尬。因为不论是在军威还是名望上,他都远远不及为大唐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的二弟李世民。

魏征知道后便力劝李建成自请出征讨伐窦建德旧部,李建成听从了魏征的建议

后果然擒获窦建德旧部平定了山东。

平定山东以后,李建成尴尬的处境并未改变多少。魏征提议李世民的实力不容小觑,若是硬碰硬李建成并无十足的把握,还不如设法将其调离长安,也好过兄弟相残。

可李建成并未采纳魏征的建议,誓要与李世民一决高下。但在玄武门事变上

李建成终究棋差一招,反被李世民所杀。

大唐的历史也因此而发生改变,而对于此前魏征建议李建成,设法将自己调出长安的事情。李世民也是有所耳闻,于是便质问魏征为何要离间他们兄弟。

对此,魏征并无畏惧。只说,倘若先太子听从了我的建议便不会引来今日杀身之祸。

李世民见他行事坦荡,再加上看重其才能。不但不计前嫌赦免了魏征,反而授予他詹事府主簿的职位。唐高祖李渊退位后,李世民成了大唐江山新的掌舵人,魏征的身份也水涨船高。

因性情耿直不屈,李世民又志在千秋。特意升任魏征为谏议大夫。魏征也没有辜负李世民的期望,对于朝政弊端直切要害。即便是李世民犯了错,他也依旧是直言不讳地指出。

但当着满朝文武批评皇帝这事儿一次两次的还行,次数多了李世民也很是气恼。

自己好歹也是一国之君,被臣子指着鼻子骂是怎么回事儿?我这帝王的颜面往哪儿搁?

领导的脸色已经很臭了偏偏作为下属的魏征却半点也没察觉到,依旧一丝不苟的履行着自己谏官的职责。

唐太宗忍无可忍便扬言总有一天要杀了这个给自己难堪的乡巴佬!长孙皇后得知后以朝服觐见,对丈夫剖析利弊。直言有魏征是君王之福,大唐之幸。但让人奇怪的是在魏征死后,李世民前脚还在为自己失去了一位好臣子而伤心欲绝,为何后脚就一反常态将魏征的坟墓推倒呢?

贞观17年,64岁的魏征积劳成疾倒在了病榻之上。太医对此无力回天,听闻此消息的唐太宗亲自去了魏府探望,期望魏征能够康复如初。

可天不遂人愿即便是李世民下旨将衡山公主许配给了魏征之长子魏叔玉,也未能留住魏征离开的脚步。魏征死后,李世民亲临丧礼伤心痛哭直言自己失去了一面镜子。后又下诏追封魏征为司空,赐谥号“文贞”并亲自撰写了碑文,以表哀思之情。只是朝政之事变幻无常,魏征死后不久便发生了太子李承乾谋反一案,而此时的魏征已不在人世。

按理说,这案子牵扯不到他才是可是偏偏魏征曾向唐太宗举荐的侯君集杜正伦皆参与了太子谋反一案,这让李世民不禁怀疑魏征是否早就进了李承乾的阵营

在朝中结党营私。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便再难以消除,再加上此时李世民又得知魏征曾将对自己的谏言全部都记录下来,交给了起居郎褚遂良。当然,若只是一些建议这自然不算什么大事可魏征却很实诚,将李世民所犯的错误不分大小都给写了进去这让李世民勃然大怒。试问,又有哪个帝王能允许自己的“黑料”流传于后世呢?

魏征此举,显然犯了李世民的心头大忌。故而,李世民在一怒之下不仅解除了衡山公主与魏叔玉的婚约。还命人砸了魏征的墓碑毁掉了自己亲手撰写的碑文。

这一砸,李世民自己倒是解气了。可是经此一事,朝中再也没能出现像魏征那样刚正不阿的谏官了,以至于李世民在贞观十九年亲征高句丽时,朝野上下无人反对。但结果却是无功而返。至此,李世民才幡然醒悟并为魏征重立了墓碑。

倘若魏征地下知晓自己几经起落,不知会作何感想?好了,我们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了,感谢您的观看我们下期再见!

标签: 魏征李世民李建成李密窦建德

更多文章

  • 魏征:大唐第一杠精是怎样炼成的?原来他有这样离奇的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魏征,李世民,李密,窦建德,李渊,王世充

    历史上真实的魏征,其实是一个很正直但又很复杂的人。他的性格一直十分正直,但他的经历却太过坎坷复杂。魏征最早当过道士,也当过隋朝底层官员,后来在瓦岗军中担任谋士,而后又归降李唐,再之后又被窦建德抓了俘虏,服务于窦建德。窦建德被击败后,魏征再次投降唐朝,服务于李建成,玄武门事变后又成了李世民的臣子。这样

  • ​魏征死前留下一册子,李世民看后勃然大怒:给我挖了此贼的坟

    历史解密编辑:汉江忆史标签:李世民,魏征,李承乾,长孙皇后,李建成

    在封建社会,文人最推崇的君主便是善于纳谏的明君,最为称赞的便是“明君贤臣”的盛世组合。在历朝历代的明君贤臣之中,最出名的一定是唐朝时期的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谏臣魏征,这两位君臣相得的佳话可谓是名垂千古。魏征铁骨铮铮刚正不阿,对于所有不满之事都敢于上谏,唐太宗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君臣两相处和谐,唐太宗也

  • 魏征诗歌欣赏:一首诗,写尽他的半生时光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魏征,李勣,李密,李世民,李渊,窦建德

    魏征的这首诗,可以称为初唐名篇的代表,盛唐诗风的源头。公元619年,瓦岗军兵败,瓦岗军首领李密逃到长安,投奔了唐高祖李渊,跟随他的魏征和他一同归降了唐朝。魏征一向很有韬略,之前跟随李密的时候,他曾经对李密提过不少建议,可惜李密虽然当时夸奖说好,可是却一直都没能实行。现在魏征投奔了大唐,李渊很赏识他的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问魏征:你可知罪?魏征:只怪太子不听我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魏征,李渊,李密,隋朝,李世民,唐太宗,书法家,历史学家,玄武门之变,女皇武则天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太子李建成,绑来其心腹魏征问罪,魏征毫无惧色:“若太子早听我的话,现在你就是刀下鬼。”昔日风光无限的太子洗马,此时正囚首丧面的跪在地上。李世民俯下身子,厉声斥道:“听说你经常唆使太子杀我,为何离间我们兄弟,是何居心?”魏征把身子跪得笔直,不卑不亢地回道:“我乃太子洗马,为太子分

  • 唐太宗在朝堂上连放几个屁,其余大臣都忍着,魏征:这是病,得治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魏征,皇上,太医,李世民,唐太宗,书法家,科学家,长孙皇后,历史学家,女皇武则天

    628年,唐太宗匆匆来到长孙皇后寝宫,进门便急着让皇后帮他更衣,皇后羞红了脸,娇嗔道:皇上,这才几更?急什么!太宗连连摆手:唉,朕被鹰抓伤了!01 魏征故意拖延时间,唐太宗被鹰抓伤唐太宗喜欢养鸟,还专门整了个养鸟的机构——五坊。他最喜欢一只性情温顺的瑶鹰,个头比苍鹰小,能站在他的胳膊上,挥动双翅为他

  • 她是李世民疼爱的公主,嫁给了房玄龄的儿子,为何皇帝要让她死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李世民,房玄龄,皇帝,高阳公主,李治,辩机

    高阳公主在历史上很有名气,主要原因是他父亲是李世民,另外她还嫁给了当时的宰相房玄龄的儿子,不过她的结局并不好,被李治一杯毒酒而赐死,那么她犯了什么样的错误,皇帝要让她死哪?李世民对高阳公主十分宠爱,这就养成了她专横跋扈的性格,因生于帝王家,虽为女儿身,但也是想啥就能得到啥,得不到的就要抢过来或毁掉,

  • 唐太宗以毒酒逼迫卢氏,接受房玄龄纳妾,卢氏拿起酒坛就喝光了

    历史解密编辑:咫尺的梦想载标签:房玄龄,李世民,长孙皇后,欧阳修,宰相

    唐太宗年间,群臣在酒宴上调侃宰相房玄龄怕老婆不敢纳妾,太宗赏他美人一探究竟,谁知亲测后,直言“朕也惧之”。说起房玄龄的老婆卢氏,那是出了名的“悍妇”。欧阳修曾在书里记录过这样一件事:早年,房玄龄得了一场重病,每况愈下,以为自己很快要挂了。善良的小房看着抽泣的卢氏年纪尚轻,实在不忍心耽误她青春,握着她

  • 成龙是唐朝宰相房玄龄的后代,祖籍安徽和县

    历史解密编辑:言雾由终标签:成龙,宰相,和县,编剧,房玄龄,李世民,杜如晦,安徽省

    #大有学问#香港功夫巨星成龙原名房仕龙,是唐朝宰相房玄龄的后代。房玄龄在渭北投靠秦王李世民,后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赫赫之功。后又参加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登上皇位有功。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任中书令,即宰相之位。他与杜如晦史称“房谋杜断”,是唐太宗的重臣。房玄龄因善出谋划策,被誉为“房谋”

  • 邓攸“丢儿子留侄子”感天动地,房玄龄评价说他活该断子绝孙

    历史解密编辑:竟无语凝嘢标签:邓攸,石勒,太守,邓绥,房玄龄,司马睿,科学家,艺术家,历史学家

    “赵氏孤儿”的感人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程婴“害死”自己儿子保全忠烈血脉的美名也是流芳千秋。在我国两晋时期,也有一个“弃子保侄”的感人故事,但主人公却被有些史家骂为“活该”断子绝孙......《赵氏孤儿》影视剧照西晋末年,平阳有个人叫邓攸,字伯道,从小就孝顺父母,闻名周边。邓攸七八岁时父母相继离世。好

  • 唐太宗拥有至上皇权,却还要亲自为此人赎罪,房玄龄等人都劝不住

    历史解密编辑:寄寄流年标签:李世民,房玄龄,李渊,皇权,唐太宗,唐朝,历史学家,艺术家

    唐太宗时期,广州都督党仁弘素有才略,所任之处,皆有名声,唯一一点不太好的就是喜欢贪污。贞观十六年(642年),党仁弘终因贪赃百余万,被人告发下狱,其官职被免,依法被判处死刑,还未执行。这个党仁弘是唐朝功臣,他原是隋朝的一名武将,李渊起兵反隋后,他率二千多人投唐,为唐朝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唐太宗为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