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荣荣
编辑:钟毓
说到中国古代封建君主统治时期历朝历代的皇帝,如果要说“一代贤君”,我们不得不提到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早在十几岁的时候就随着父亲李渊征战沙场。随着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的错误执政,不仅让百姓苦不堪言,也让朝廷内部混乱不堪。而李渊发动的政变可以说是众望所归,也可以说是历史进程使然,总之,在李渊成功发动政变,并建立了唐朝。李渊在皇位上还有坐几天,因为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的内斗,最终以李建成被杀,李渊被迫退位,而李世民继承皇位而告终。
关于李世民为何要发动“玄武门之变”,历史上也有不同的记载,而太子李建成因忌惮李世民的能力和威信,怕自己的太子之位被抢,于是咄咄逼人,想要致李世民于死地,这种解释是很多史文所记载的解释。但无论原因是什么,李世民的执政成绩配得上他皇帝的身份,或者说李世民的政绩配得上他皇帝的身份。而李世民之所以在执政不久就实现了“贞观之治”,除了自身的能力和魄力之外,还必须把感谢他重用贤才的能力。
比如李世民身边最重要的一个大臣魏征,在李世民的执政生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其实魏征最早是辅佐太子李建成的,当时为了稳固李建成太子之位,魏征还曾建议李建成把李世民杀掉。而当李建成在事变中丧生之后,魏征又转投了李世民,而且还一心一意的为李世民服务,这不得不让人产生疑问,李建成死后,魏征辅佐李世民,是对先主不忠还是“识时务为俊杰”。
1,效力于李建成
大业十三年,魏徵在武阳郡丞元宝藏帐下为官,后来瓦岗寨的首领李密发现魏征是个人才,于是就收在身边。武德元年,李密被王世充击败,魏徵随李密归降李唐。魏征凭借着英雄善战和卓越的智慧被太子李建成赏识,于是请魏征担任太子洗马,礼遇甚厚。魏征跟随了李建成,但是从战绩到能力,魏征发现李建成都不如李世民,但自己的主子是李建成,于是魏征就建议李建成平定山东。李建成照做后,果然收获了不错的成绩。后来,随着李世民的威信越来越高,李建成知道李世民是自己的威胁,但只是心里生闷气,后来魏征建议他将李世民杀了以除后患。但还没来的及动手,李世民就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在政变中,太子李建成被杀,而魏征被带到李世民面前,面无惧色,说话直爽,外加早已在外的名声,让李世民不舍得将其杀掉,于是留在身边重用。
2,辅佐李世民
魏征是认主子的人,当年他辅佐李建成,一心一意鞠躬尽力。而如今魏征又辅佐了李世民,仍然一心一意鞠躬尽力。慢慢的,李世民越来越依仗魏征。在李世民登基后,有志建立盛世,于是经常和魏征讨论相关问题,之所以这等大事,李世民要和魏征商量,那是因为李世民早已看出来魏徵有治国的才干,性情又耿直,从不退缩屈服,这是李世民所欣赏的。而在魏征的帮助之下,李世民也终如所愿开创了唐朝的首个盛世“贞观之治”。
3,直言纳谏
魏征心直口快,因此在朝廷也得罪了不少的人,也有人找个莫须有的罪名将其告到李世民面前。一日,一个大臣告魏征滥用权力,包庇亲戚,李世民派人查查是否属实,结果官员查了半天也没有查出证据,但官员却向李世民说魏征不能够远避嫌疑,说明他自身也有问题,请求李世民治魏征的罪。听了此话后,李世民让温彦博代替自己去责备魏征,并说:“从今以后,行为不得不存痕迹。”可第二次魏征见到唐太宗时,坦言如同一个整体,置国家大事于不顾,一味追求行为显露痕迹,如果君臣上下都共同遵循这条道路,那么国家的兴衰就难以预料了,并称自己想做使自身获得美名,君主得到光耀的称号,子孙世代相传,福禄无边的贤臣,而不想做自身遭祸被杀,君主陷于愚昧、凶暴的境地,国破家亡,只得到一个忠臣的空名的忠臣。经过一番的铿锵有力的讲解,唐太宗李世民彻底被魏征折服了。
4,君臣斗
魏征特别喜欢提意见,虽然他的意见中肯在理,但是在朝堂之上,百官都在场,魏征的直言不讳经常让李世民下不来台。一次,李世民问到不知道有没有什么能够让羊鼻公动心的东西,而太监则说魏征喜欢吃醋芹,于是在第二天的酒宴上,每个人眼前的食物有三杯醋芹,魏征的很快就吃完了,于是李世民大笑道“你说自己没什么爱好,我现在终于见识到了。”而听闻此话,魏征马上回过去说到“君主喜欢无为,臣子自然不敢有什么偏好。臣执作从事,就好这一口罢了。”这句话让李世民竟然哑口无言。君臣的智慧之搏经常发生,但有时候魏征的话太过直接,甚至让李世民暴跳如雷。李世民曾有数次,气的只要杀了魏征,但是在长孙皇后的劝说之下都收了手,事后又重温魏征的话,不免感觉有些道理。
5,魏征的晚年
魏征常年操劳政事,六十四岁时患上重病,而李世民终日派人前去探望。后来在得知魏征命不久矣后,李世民带着太子李承乾和嫡女衡山公主亲自去探望,魏征拖着重病的身体穿上朝服跪拜,坦言“寡妇不愁织布的纬线少,而忧虑宗周的危亡”,李世民听后泪流满面,当时把嫡女衡山公主许配给了魏征的长子,但是这个时候的魏征已经抬不起头谢恩了。此后没过几日,魏征就去世了,李世民亲临其丧礼,痛哭流涕,为魏徵废朝五天。
参考内容:
《李世民传》
《资治通鉴》
《魏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