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中,暴虐荒淫的昏君不少。
然而,除了遥远得有些模糊的桀纣外,能配得上“人神共愤”这个头衔的,似乎就只有朱温一个人了。
在史家笔下,毫无底线,反复无常,残暴杀戮,荒淫无道,这些词都可以同时集于朱温一身。
其实···朱温这个“人神共愤”,更多是被“妖魔化”的结果。
从地痞流氓到一方藩镇:反复无常的崛起之路
朱温本是砀山一草根。
其祖父、父亲,都是读书人。这个家庭出身,小朱温应当多少是有些文化的。
但朱温却以“雄武自负”,横行乡里,为乡亲所厌恶。
人们常说“就怕流氓有文化”,又常说“就怕流氓会武术”,那么,朱温,就是一个既有文化,又会武术的,更“高级”的流氓。
不曾想,风云际会之下,朱温将整个天下,都变成自己“耍流氓”的舞台。
天下大乱,黄巢起义军经过朱温家乡时,朱温与兄长朱存一起加入了起义军。
其实,不久前,王仙芝的起义军也经过附近。
当时,王仙芝的实力、名气,都远在黄巢之上,朱温不选择王仙芝而选择黄巢,足见其眼光!
果然,到了黄巢手下,“会武术”、“有文化”的朱温迅速发展了起来。
武艺高,因此“数以力战捷”,有文化,因此常常能说服对方投降(比如曾说服诸葛爽归顺),朱温一步步成为起义军最重要的将领之一。
到黄巢攻入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朱温成了最重要的“方面军将领”。
然而,当黄巢“兵势日蹙”,朱温“知其将亡”,遂决心反正,归顺大唐。
朱温降唐时,黄巢仍据长安,唐军几次收复长安的作战都失败,局势从表面上看仍不明朗。
因此,这个时候,作为起义军重要将领的朱温归唐,自然得到了格外的重视。朱温因此得到格外的奖励。
唐天子以其为左金吾大将军,并赐名“全忠”,后又以其为汴州刺史,使其成为重要的一方藩镇!
朱温的崛起之路,后来也为后世所不耻!
先叛唐,又叛黄巢,加之后来又灭唐···因此,人们说朱温既是大唐的叛徒,又是起义军的叛徒,是个毫无底线、反复无常之人。
其实,这样的评价,确实是“为了骂而骂”。
以今天的眼光看,参加黄巢起义,反抗唐朝统治,无非是官逼民反的历史潮流而已。
而后来再叛黄巢,也本非朱温本心。不过是黄巢入长安后,没有拿出任何平定天下的方略,反而听信孟楷,阻塞朱温求援的言路,“将帅离心”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黄巢退出长安后,围攻陈州。因没有军粮,掠夺附近的百姓做成军粮,制造出人间地狱!而附近藩镇除朱温外,无人敢救!最后,朱温出兵,击败黄巢军,解陈州之围后,陈州百姓为朱温立生祠感谢!
可见,朱温的举措,虽然是反复无常,但基本上符合当时人民的愿望,远不是人神共愤!
上原驿大火:恩将仇报,加剧天下纷争
朱温在入汴州之初,实力尚不足。
在解陈州之围作战期间,黄巢曾挥兵攻汴州。朱温一面派兵抵抗,一面紧急向李克用求援。
李克用二话不说,率军猛攻,大破黄巢,一直追到冤句,因粮草已尽,才暂到汴州,准备整顿粮草,以再次追击。
朱温感激李克用相救之恩,盛情款待。
喝酒时,李克用表面上还算客气,但毕竟年轻气盛,言语间流露出对朱温的轻视。
朱温大怒,当夜,趁李克用酒醉,居然放火烧上原驿,企图一举解决掉李克用。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瞬间,电闪雷鸣,倾盆大雨瓢泼而至,李克用在卫士的拼死护卫下突围而出!
由此,李克用与朱温成了死仇。晋汴争雄,成了此后天下几十年的主旋律···
从私人关系角度看,即便李克用言语有过分之处,但好歹是你朱温的救命恩人。朱温直接下死手,确实是毫无底线。
不过,群雄角逐,比的是谋略、大局,自然不能以单纯的民间道德观来评价。
我们知道,李克用虽然有功于社稷,但实际上,很长时间内,一直是唐朝廷的心腹之患。后来,唐昭宗禁军稍整,就迫不及待地发起了讨伐李克用的战争。而在晋汴争雄中,朝廷也屡屡站在“理亏”的朱温一边。
由此来看,敌视沙陀贵族,是当时大唐普遍存在的思想。
而从群雄逐鹿的角度看,当时的李克用,正是天下第一强镇,朱温如有逐鹿之心,必欲除之而后快,也是人之常情。
所以,上原驿的大火,暴露的与其说是朱温的阴狠,不如说暴露的是朱温气度的不足。
当年,曹操知刘备也是“天下英雄”,但知“不可杀一人以失天下所望”,仍不加害刘备。
所以,虽然都阴狠,但朱温的功业最终不及曹操(连北方都没有统一),也就自然了。
钓鱼:再次恩将仇报
上原驿大火之后,朱温又做了件恩将仇报的事情。
黄巢失败后,朱温最大的威胁是秦宗权。
当时,秦宗权的实力远强于朱温,因此,朱温又请了郓州朱瑄、兖州朱瑾帮忙。
“三朱”合力,一起击败了秦宗权。
秦宗权平定后,朱温决心对兖州、郓州用兵,但二朱有恩于朱温,而且,朱温还与二位本家结拜过,朱温一时不好下手。
因此,朱温遂采纳敬翔之策,开始“钓鱼”。
朱温知道,在合作过程中,他的士兵素质明显更高,“二朱”对此垂涎三尺,开始“挖墙脚”,重金引诱汴州兵。
于是,朱温将计就计,让一些精壮士兵假装受到诱惑,前去投靠。
如此,一方面,朱温在对手那里安插了“内线”,另一方面,朱温又有了与二朱翻脸的借口。
最后,朱温以此为借口,与二朱翻脸,并里应外合,顺利平定兖郓。
朱温对二朱的忘恩负义,后来也被后人多方指责。
元代学者胡三省的指责最与代表性:你受过人家恩惠,兵势稍强就反目成仇,“如斯人可与共功名哉”?
其实,群雄相争,大家都不是老实人。
“二朱”眼馋朱温的士兵,并主动去挖自己兄弟的“墙角”,因此才被朱温成功“钓鱼”呀!
就这件事而言,去指责朱温,实在没有道理。
影响深远的残酷军法
军阀混战期间,士兵逃亡、跳槽,都很频繁。
各路军阀,都对此很头疼。
敬翔投靠朱温时,曾提出建议:在士兵脸上刺字,让他无处可逃。一旦被抓获,就灭其三族,以儆效尤。
朱温大喜,称赞敬翔是“天降奇才,以佐于吾”,照此推行。
如此,士兵脸上刺字开始流行起来,并一直流行到宋末。
可以说,朱温的这个“创意”,给后来数百年的士兵都带来了深深的伤害。
然而,奇怪的是,对于这一点,后世指责却并不多。
或许,这不过是因为士兵的尊严,入不了士大夫文人的眼吧···
杀戮
朱温征战四方,杀戮甚重。
比如,战败的王师范,就举族被屠。
不过,古代乱世,杀戮之风一直很重,朱温并不算十分过分,其行为不但比同时代的秦宗权等人好得多,就是比曹操也不算多。
而朱温有残忍好杀的名声,主要还是他对统治阶级的残暴。
1、屠杀宦官。
朱温掌握朝廷,就开始对宦官集团发起屠杀。
朱温在“迎天子”回京第二天,就将来七百余宦官全部屠杀,仅仅留下30个黄门小太监扫地,“冤号之声,彻于内外”。
后来,为了加强对天子的控制,朱温又不动声色,悄悄将陪伴天子身边服侍、打球的小太监也渐渐杀害,更换成自己人,等天子察觉时,一切都晚了。
2、屠杀文人。
朱温杀文人的方法很有“创意”。
一次,朱温与一群文人在大树下乘凉。
朱温突然说:柳树的树干可以做车轮。
这些文人也跟着拍马屁:是呀,可以做车轮子!
朱温迅速翻脸:车轮只能用榆树来做,柳树怎么可能做轮子?你们这帮斯文败类,只会拍马屁!
于是,将这些文人全部杀调!
3、屠杀朝官。
905年三月,朱温将被罢免的宰相裴枢等三十余被贬朝官集中于滑州白马驿,全部杀害。
随后,将他们全部投到黄河中:你们这帮家伙,自诩清流。现在到了黄河,看你们还清不清流!
4、杀天子。
朱温先是让蒋玄晖杀了唐昭宗,然后,又甩锅蒋玄晖等人,将蒋等人也杀了。
后来,逼唐哀宗退位后,也将年仅十六的唐哀宗杀害。
权力斗争,残忍的杀戮从来是毫不留情的。
只是,像朱温这样,短时间内把天子、宦官、朝臣,整个统治集团杀个底朝天的,确实前无古人。
不过,还是那句话,朱温对百姓的杀戮并不算特别多,屠城也不多,总体上,比起古代军阀,在残忍好杀方面,他并不那么“突出”。
毁长安
朱温为了加强对天子的控制,将天子迁离了长安。
为了永绝后患,朱温彻底毁掉了长安宫殿,可谓拆得干干净净,而且,他还毁了长安的帝王风水。
后世不少学者认为:正是朱温的毁灭性破坏,使千年古都长安,此后再也没有成为国都了。
个人以为,长安(西安)后来没有再成为国都,主要是经济重心东移的结果,并不是朱温破坏的结果。
所以,朱温毁长安,确实是其罪行,与项羽毁咸阳,董卓毁洛阳其实差不多,恶是恶,但并没有到“前无古人”的地步。
荒淫至死:新境界
古代英雄,荒淫者不少,但朱温无疑是玩出了新境界。
朱温在后宫“嫔妾数百”,这个规模在历代帝王倒也只算是不大不小。
本来,朱温不是太平天子,还经常要出征,这个规模的后宫应该是“忙不过来”了。
然而,朱温却不满足,还喜欢“玩野”。
1、敌人之妻。
作为战胜者,朱温常纳战败者之妻。
比如,击败时溥后,将其妻子刘氏宠幸;击败朱瑄后,将其妻子荣氏宠幸···
不过,好像曹操也是如此,所以,仅仅这一点,还不算“新境界”。
2、下属之妻。
朱温还喜欢和下属之妻淫乱。
前面说到,击败时溥后,朱温霸占了刘氏。
然而,因为畏惧老婆张氏,朱温将刘氏赏给了第一谋士敬翔。
然而,此后,朱温还是时常与刘氏“云雨”。
如果说敬翔这个算是帮忙“藏着”的话,那朱温对张全义就彻底突破底线了。
在洛阳期间,朱温将张全义的妻子、女儿、儿媳等女眷全部“宠幸”···
张全义的儿子实在受不了这个屈辱,想要和朱温拼命,被其他父阻止···
可以说,古代荒淫者多,但像朱温这样的,确实只此一家。
难怪···他最后要死在荒淫一事上。
3、儿媳妇。
古代帝王,喜欢儿媳妇,其实也不算很少见。
比如,当年杨玉环,就是唐明皇儿媳妇,最后成了杨贵妃。
不过,朱温到底是玩出了新境界。
他不是看中了哪一个儿媳妇,而是看中了所有的儿媳妇!
“诸子在镇,皆邀其妇入侍”,全部召到身边来,轮流侍寝!
更高的境界是:因为荒淫,因为宠幸养子朱友文的妻子,朱温居然要把江山传给并没有血缘关系的朱友文!
最后,忍无可忍之下,朱友珪下手,解决了这位荒淫到新境界的梁太祖···
总的来说,朱温确实是荒淫残暴之人。
当然,说其人神共愤,则是后世“妖魔化”了。
朱温荒淫,确实已经突破了人伦底线,令人匪夷所思。
然而,朱温玩弄的,多为统治阶层,他并没有像一些其他暴君一样“广采民间女”,没有因此给百姓家带来灾难。
朱温残暴,忘恩负义、大肆杀戮、侵凌天子,确实违背了几乎所有的道德标准。
然而,他很少有屠杀百姓的记录,只此一点,胜曹操多矣!
朱温连杀两位天子,屠戮大臣、文人,灭掉了为人怀念的大唐王朝,因此,为许多人,尤其后世文人所厌恶,所妖魔化。
作为唐粉,我也很厌恶这个人。
不过,凭心而论,朱温,只是古代众多手段阴狠、残忍、荒淫的军阀之一,并不算特别"人神共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