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李世民尚且在世,就被称为“太宗”?

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李世民尚且在世,就被称为“太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宅女看史 访问量:1138 更新时间:2024/2/12 3:05:09

唐太宗是李世民的庙号,而庙号是皇帝被供奉在太庙里的称号,尽管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但通常只有在去世以后才能被后继之君追封庙号,因此,李世民不可能在活着的时候就被叫太宗。至于魏征写的这篇劝谏疏为什么叫《谏太宗十思疏》,而且称呼李世民为太宗,完全是因为后世之人在编撰史书时,重新给这篇著名的劝谏疏取的名字,而魏征给李世民上的这道劝谏疏原本就没有题目,只有内容。

魏征剧照

庙号的讲究

中华文化历来都很注重祭祀活动,尤其是祭祀祖先,庙号也与祭祀有关,古代的君主死后都会被后人立庙祭祀,而庙号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商朝规定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也就是说只有死去的君王才会被立庙祭祀,只有被立庙祭祀才能被追上庙号。

太庙

庙号形式只有四种:创基立业曰“太”(太祖汤、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祀曰“世”(世祖盘庚、世宗祖甲)、中兴者曰“中”(中宗太戊,一说祖乙)。此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再给予祖或宗的称号。

给故去的皇帝上庙号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情,起初,并非所有的皇帝都有资格拥有庙号,只有那些有大功大德的皇帝才能被上庙号,比如汉代一共有29位皇帝,拥有庙号的仅仅7位(西汉4位、东汉3位)。

西汉帝王庙号

汉代以后,庙号的评定标准开始逐渐放开,到唐代的时候,庙号正式成为皇帝标签,每位皇帝都有资格拥有庙号,人们对皇帝的称谓也由谥号转为庙号,比如唐太宗、唐高宗等,都是以庙号为称谓。

魏征写《谏太宗十思疏》的背景和内容

唐太宗贞观中期,李世民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名臣的辅佐之下,经过十几年的治理,将唐朝的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加上李世民任用李靖侯君集等一干名帅大将扫清了突厥边患,大唐帝国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呈现出一片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景象。

李世民剧照

在取得贞观盛世的成果之后,李世民逐渐开始放纵自己,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于是,他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这篇著名的《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四疏之一,因为按顺序这篇奏疏是第二道,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

魏征剧照

这道奏疏最经典的部分当属那段“人君十思”,具体内容摘录如下: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李世民剧照

李世民看了魏征的这道奏疏之后,猛然警醒,为此还特意给魏征回了一道《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并且这篇奏疏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在李世民之后的一些君主,也经常拜读这篇奏疏,用以规戒自己,由此可见这篇奏疏在封建时代的重要意义。

“太宗”出现在魏征奏疏上的真正原因

了解完庙号的讲究和魏征写《谏太宗十思疏》的背景之后,按理说李世民“太宗”的庙号,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出现在李世民尚且在世的时候,这不仅不合常理,而且非常的犯忌讳,因为按照庙号的授予标准,虽然李世民死后肯定会被追上“太宗”的庙号,但在李世民没死的时候,这样称呼李世民,绝对有诅咒他的意思,这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王朝,绝对是死罪,魏征作为朝廷重臣,不可能不明白这点。

唐太宗李世民剧照

其实,《谏太宗十思疏》这个题目跟魏征没有半点关系,他最初给李世民上这道奏疏的时候,并没有这个题目,而且古代臣子给皇帝上奏疏,都有严格的格式要求,根本就不可能像现在写文章写信一样,先写个题目。一般而言,古代臣子给皇帝上的奏折,都是以“臣”字开头,加上自己的爵位官衔,然后就是写奏疏的具体内容,最后还要写上“诚惶诚恐,微臣草上”、“叩请圣裁”之类的内容。

谏太宗十思疏

《谏太宗十思疏》这个名称的真正来历实际上是源于后世,因为李世民和魏征皆为历史名人,而且魏征的这篇奏疏也堪称经典,所以这篇经典的劝谏奏疏肯定会被记录在史书之上,后人为了方便记录,就根据这篇奏疏的内容,重新取了一个名字,而将这篇奏疏录入史籍的时候,李世民早已过世,“太宗”的庙号也已确定,史官们以庙号“太宗”来尊称李世民也符合历惯例和传统,所以这篇奏疏也就叫《谏太宗十思疏》。

更多文章

  • 都说忠臣不事二主,魏征能够辅助李世民,方孝孺却不能归顺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梦沉古道标签:魏征,朱棣,李世民,方孝孺,唐太宗,明成祖,中原王朝,黄易小说人物

    导读:魏征和方孝孺两个名字能够联系到一起,是因为他们都经历过所处朝代的一场政变。魏征是唐朝首位皇太子李建成的谋士,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中被胞弟李世民所杀。方孝孺是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的重臣,朱允炆的四叔发动靖难之役由北平攻入南京,朱允炆不知所踪。同样面对篡位者,魏征选择为新主子李世民效力,方孝孺则是宁肯被

  • 魏征死后留下一本册子,李世民看后狂怒:刨了这贼子的坟

    历史解密编辑:弗兰力艺术标签:魏征,皇帝,隋朝,唐朝,李世民,侯君集,李建成,李承乾,唐太宗,艺术家

    李世民和魏征之间,有着一段千古流芳的佳话。李世民虚怀若谷,是圣贤明君,魏征刚正不阿,敢于犯颜直谏,是千古少有的良臣。这对君臣相处的十几年间,魏征只要看到李世民任何不合适的行为,都毫无保留地指出来,而李世民从来没有因此降罪过他,反而在不断给魏征加官进爵,还好几次当众夸赞,魏征是自己的一面镜子。然而奇怪

  • 李世民对魏征的不满最后爆发-《大唐上阳》087

    历史解密编辑:巴黎邮报标签:李世民,魏征,大唐上阳,侯君集,皇上,李承乾

    任见:李世民对魏征的不满最后爆发-《大唐上阳》087第二十二章 妾身火热若未被幸过,怨恨还没有靶标,还不会那么强烈。若肉体未被开发过,怨恨还没有联想,至多做些茅草地的欢情梦,自我制作一些缥缈无际的期待。现在的武媚娘,早已不是当初的纯情小女儿,她被一个中年人,被一个阅人无数御女无数的老皇帝老拖拉机手

  • 李世民挖了魏征的坟吗?

    历史解密编辑:月色如遇梦标签:李世民,魏征,李建成,侯君集,李密,宰相

    #谣零零计划#当初这个谣言是非常火的,现在也有一部分人相信这件事,今天来说一下这个谣言。魏征应该说是叫他魏徵,魏玄成,隋朝大乱,他当过道士,后来跟着李密,献十策李密不采用,后来跟着李建成,李建成被李世民杀后,李世民责怪魏征,为什么让我们兄弟反目,魏征表示要不是李建成不听我的,你怎么可能赢。李世民觉得

  • 河北历史名人五十八魏征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魏征,李世民,李密,房玄龄,李勣,李建成

    魏征(580年-643年 ),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阳县人(今河北晋州市鼓城村)。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网络图片,侵权联删魏征自少孤苦贫寒,虽穷困潦倒但有大志向,早年不事生业,出家成为道士。他喜好读书,涉猎广泛,眼见天下将要大乱,属意于纵横之说。大业十三年(617年),魏征在武阳

  • 吕布被骂“三姓家奴”,魏征五易其主,为何却被认为是忠臣典范?

    历史解密编辑:李布朗标签:吕布,魏征,李密,李渊,汉朝,李世民,李建成,科学家,三姓家奴,历史学家

    笔者第一次了解到,魏征身为唐朝丞相并不是魏征死后唐太宗李世民所说的那样。知道得失。”但是魏征家有一个凶妻,据正史记载,魏征只有一个河东裴氏的妻子,当时觉得很有趣。不过,那些谁能长盛不衰,必有丰功伟绩,就像李世民说的“三镜”,魏征留给后人的形象是一代名士,忠臣楷模,但很少有人知道,魏征改变了自己记五次

  • 魏征作为李建成嫡系,玄武门之变后是怎么卖主求荣苟活下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魏征,李建成,李世民,尉迟恭,侯君集,刘黑闼

    魏征是李建成铁杆嫡系,很早就跟着李建成出谋划策,比如李世民拿下洛阳功高盖太子之后,魏征就让李建成亲征刘黑闼也去战场上建功立业,否则就有被李世民取而代之的危险。李建成平定刘黑闼之后建立了自己的河北军事班底,以罗艺为统帅。李建成和李世民斗争到了白热化阶段,魏征向李建成建议下狠手干掉李世民,但是李建成迟迟

  • 李世民要杀魏征,魏征在金銮殿上直谏了些什么,让唐太宗如此生气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魏征,唐朝,李世民,唐太宗,书法家,历史学家

    李世民是唐朝时期著名的明君,他与魏征的故事也妇孺皆知,可是有一次,李世民居然气得要下令斩了魏征,所幸被皇后劝阻才作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唐太宗李世民是唐代杰出

  • 一代名臣魏征,最后得以善终了吗?为何野史说其死后被挖坟鞭尸?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魏征,李世民,李承乾,李密,侯君集,窦建德

    贞观十七年,唐朝一代明相,凌烟阁上排名第四的魏征,因病去世于长安。熟悉唐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一代名相魏征,以敢言敢谏闻名。唐太宗李世民,曾将魏征比作是自己的镜子,可见对其的重视程度。魏征死后,李世民为其废朝五日。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后来魏征出葬之时,李世民曾率百官相送,并亲自为其撰

  • 为何在魏征死后悔婚,还推倒他的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李雨爱打羽毛球标签:魏征,太子,李世民,李承乾,科学家,长孙皇后,历史学家

    公元643年,大唐第一谏臣魏征病危,唐太宗带着9岁女儿去探病。此时的魏征已经奄奄一息,看到李世民到来,只能流泪却动弹不了,君臣二人相伴几十年,唐太宗也悲从中来,他突然指着魏征儿子说:“我把女儿嫁给你。”魏征病重时,李世民将自己的女儿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儿子魏叔玉。贞观十七年,魏征驾鹤西去,唐太宗悲痛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