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魏征是直臣,诤臣!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的太子洗马魏征也变成了李世民的臣子!
为什么魏征敢犯颜直谏呢,难道他不知道直谏,是有可能触怒皇帝而被杀头的,难道他就不怕吗?因为魏征犯颜直谏的道路是被长孙皇后保护的,李世民因长乐公主的嫁妆高过永嘉公主,又是长乐公主的姑姑,所以说是此举逾越了礼制。魏征不同意,李世民很生气把此事告诉了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知道此事后有感而发:“引礼义抑人主之情”,派人去赏赐魏徵绢四百匹、钱四百缗,并传了口信说:“听闻你正直,现在我见识到了,希望你一直保持,不要改变”。
长孙皇后在李世民还没有表示的时候,她已经对魏徵赏赐了,并还暗示自己会支持他这种做法,这可是给魏征增加了动力和肯定。
魏征有一代贤后不遗余力的支持和靠山,他的犯颜直谏才会这般顺利。从此在犯颜直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才有了千古佳话“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李世民正是有了魏征的这样的犯颜直谏,查遗补漏的贤臣,才有了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为什么后来李世民砸了魏征的墓碑呢?这就跟下面的事情有关了!
在魏征死前,李世民问他谁可以担当大任,于是魏征推荐了中书侍郎杜正伦和吏部尚书侯君集,说他们有宰相之才华,可以担当大任。
但是后来杜正伦犯罪被罢免,侯君集更是卷入太子谋反案。这使得李世民对魏征有所怀疑,只要皇帝起疑心,那就有人该倒霉了。
还有一件事就是魏征曾经把自己给皇帝提建议的书稿给当时记录历史的官员褚遂良观看。唐太宗怀疑魏征故意博取清廉正直的名声,心里很不高兴。
因为上述的事情,李世民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叔玉的婚约,魏叔玉是魏征的长子。到后来李世民越想越气,越想越恼火,一怒之下,竟然亲自把魏征的墓碑给砸了。这就是典型的怨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大爆发了!在这一点上作为一个帝王有点小家子气了,再怎么着你也不可以砸了墓碑啊,在民间这可是要被人记恨好几代的啊,虽然你是帝王这事办的不地道啊!这可是要被诟病的!
综上所述,魏征虽然是李世民的“人镜”,做了很多事情,对大唐甚至对李世民来说都是居功甚伟,但魏征总是犯颜直谏,不给李世民面子,何况还是至高无上的皇帝,积怨不是一天两天的就能行成的,到了一定程度就会爆发的,就是现在总有人不分场合说公司领导的不是,领导也会不高兴的,有可能是好的建议也不行啊!所以才有了李世民忍无可忍怒砸墓碑的事情,这未尝不是秋后算账之举!我觉得至关重要的是李世民起疑心了,跟侯君集卷入太子谋反有关联,这才是根本原因!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