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5年5月,安史之乱爆发,756年唐玄宗向四川逃去,一行人途径马嵬驿,发生兵变,玄宗继续逃向成都,太子李亨则去了灵武,7月继位。757年,随着安禄山被杀,李隆基由成都返回长安,称太上皇。然而一权阉向唐肃宗放出一“王炸”,玄宗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要啥没啥,最后含恨去世。那么,这一权阉是谁?他放出的“王炸”该有多大威力?
公元756年6月初八,唐军兵败灵宝,唐玄宗一面佯装镇定,表示自己将御驾亲征,一面挑选良马900匹,准备跑路。6月13日,天还没亮,玄宗便带着妻儿以及部分心腹大臣,悄悄逃离了长安城。6月14日,玄宗一行人来到马嵬驿,当天便爆发了马嵬驿兵变。在这场兵变中,禁军首先杀了杨国忠一家人,又围住玄宗的住处,玄宗无奈,只好下令赐死了杨贵妃。事后,示意太子李亨留下善后,玄宗继续赶路,一个月后逃到了成都。
李亨没有去成都,并在没有给玄宗打招呼的情况下,去了灵武。756年7月,李亨继位称帝为唐肃宗。肃宗也很争气,他在白衣宰相李泌等人的辅佐下,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收复长安。时隔一年,听闻收复了长安,远在成都的玄宗很高兴,终于可以回家了。可是不久后,玄宗面对肃宗派人送来的奏表,他又不想回长安了。什么情况呢?原来,肃宗在给玄宗的奏表中是这样说的,太上皇回来后,我坐回太子,您还是皇帝。有可能肃宗只是想跟老爸客气客气。
但玄宗当了几十年的皇帝,作为政治老手,他明白关乎皇位的事情不能客气,即便是父子也不行。他觉得肃宗说出如此不着边际的话,估计是不想让他回去。为了避免尴尬,于是玄宗就不回去。后来李泌知道了这件事,就劝肃宗又写了一份奏表,内容不提让贤的事儿,只说满朝文武都希望玄宗回长安养老。玄宗这才收拾行装,高兴地踏上了回程之路。公元757年12月,玄宗抵达咸阳,肃宗为了表示自己的孝心,给足了玄宗面子。首先为了迎接玄宗,肃宗带着法驾等候在咸阳外的望贤宫。所谓的法家就是天子的座驾,肃宗带着法家,意思很明确,就是依然尊奉玄宗为天子。
迎接到玄宗后,肃宗在与玄宗相见时,又特意脱掉了黄色龙袍,只是穿了一身紫袍,对玄宗行跪拜礼。玄宗认为肃宗穿紫袍不妥,坚持要给肃宗披上黄袍,但肃宗伏地顿首,坚决不穿。回到长安后,玄宗骑马,肃宗亲自上马调式座椅的舒适度,然后才让玄宗上马,并且肃宗还在下面为玄宗牵马执凳。后来肃宗对玄宗仍然很恭敬,又多次上表要求归政于玄宗,自己回东宫当太子。肃宗这一套流程细节做得很到位,给足了玄宗面子,让玄宗都感到惊慌,心想儿子是不是演戏演得太过了。为了给这场表演画上句号,玄宗亲临大明宫宣政殿,当着满朝文武将传国玉册又一次授予肃宗,并当场给肃宗加封尊号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
所谓尊号,就是皇帝活着时的称号,这是不需要避讳的,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叫。因此唐朝皇帝的尊号往往都比较夸张。肃宗对玄宗的加封感到很惶恐,尤其是尊号里面的大圣二字,让他觉得担当不起。于是当着众人的面,他也给玄宗上了一个更夸张的尊号太上至道圣皇天帝。一个是大圣,一个是天帝,玄宗和肃宗的商业吹捧让群臣们顿时无言以对。不过玄宗的美好时光至此也就到头了,因为权阉(有权势的宦官)李辅国要开始作妖了。李辅国本名李静忠,曾被赐名护国,后又改名为辅国,这个人相貌很丑,本不受肃宗待见,但由于他办事得当,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比如肃宗被杨国忠欺压期间,曾忍痛休了太子妃韦氏,并将其贬为庶人,是李辅国派人暗中保护韦妃,还是送粮送钱,韦妃才得以衣食无忧地过完余生。再比如,在马嵬驿兵变期间,李辅国也曾劝肃宗不要去蜀中,他建议肃宗应该先收拢西北边防的重兵,再与河北的郭子仪、李光弼部会合,并力讨贼,克复两京,为肃宗指明了行动方向。因此,肃宗尽管早先不待见李辅国,但用着用着发现这人还不错,也就重用了他,不仅把禁军指挥权交给了他,还把自己的皇帝大印和调兵的兵符也交给他保管。李辅国对肃宗重用,他的回报就是恶事做尽,只要能保住肃宗手中的权力,他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尤其是对玄宗,李辅国甚至是刻薄,让肃宗背上了不孝的骂名。
一开始,在玄宗回来的路上,李辅国为了解除玄宗的武装力量,他带着3000铁甲军,在半道上缴获了玄宗身边禁军的器械,并且他还让自己带去的铁甲军护送玄宗前往长安。这件事儿玄宗碍于面子没说什么,但玄宗身边的人如高力士、陈玄礼等都觉得李辅国做得很过分,完全没有把玄宗放在眼里。后来高力士、陈玄礼等人听说李辅国在朝中的霸道行为后,都很气愤,没事儿就聚在一起说李辅国的风凉话。这些风凉话却让李辅国知道了,当时李辅国因为组建特务机构监视朝廷官员,被肃宗骂了一顿,李辅国在肃宗那头挨了骂,心里窝火,随即就把矛头对准玄宗,想通过整玄宗来讨好自己的主子。
其实李辅国干的那些事儿,玄宗都知道,满朝文武对李辅国的怨念玄宗也知道,玄宗也曾经纠结过要不要提醒肃宗疏远李辅国,只是玄宗担心肃宗会误会自己,怕肃宗认为自己的好意劝诫是另有图谋,继而影响二人的父子感情,才没有插手管这件事儿。玄宗不想惹事儿,但李辅国却要惹事儿。有一天,李辅国对肃宗说,太上皇每天在兴庆宫和旧臣聊天,有时候也会找老将军们过去喝酒吃饭,搞得似乎很神秘。肃宗觉得李辅国很无聊,就说太上皇以前也是这样的习惯,没事儿的就喜欢请客喝酒,以后这种事情就不要报告给我了。李辅国见肃宗不为所动,就继续说,奴才听说高力士、陈玄礼等人最近老是抱怨,说跟着陛下立了不少功劳,如今只能在兴庆宫围着太上皇转悠,钱也拿得比别人少,心里似乎不痛快呀,像是有哗变的迹象。
肃宗听后仍不以为然,表示玄宗仁慈,不会做出这种事情。李辅国见肃宗仍不为所动,便放出“王炸”:太上皇仁慈,固然没有复辟之意,但他身边的人就不好说了。这句话算是抓住了重点,确实玄宗无意,但架不住旁人有心,如果一帮老臣拥戴玄宗复位,玄宗是复位呢还是不复位呢?大概率是会复位的。肃宗听了李辅国的话,虽然明面儿上仍没什么表示,但心里其实已经被说动了。李辅国见肃宗的态度有所动摇,便给肃宗出主意,这种事情要扼杀在萌芽阶段,奴才建议把太上皇从兴庆宫接到皇城,这样既可杜绝太上皇受到身边小人的蛊惑,又可以让太上皇离陛下近一点。
说完后,李辅国见肃宗没有明确表态,猜到肃宗顾忌形象,不可能表态,更不可能公开授权给他去修理玄宗身边的老员工。于是李辅国便心领神会,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直接派人将兴庆宫的300多匹骏马全给牵走了。事后,李辅国趁着肃宗生病,又是招呼不打一声,发矫诏以肃宗的名义,邀请玄宗到太极宫游玩儿。听说肃宗邀请自己游太极宫,玄宗一开始还很高兴,但在半路上,玄宗却差点儿被吓死了,什么情况呢?李辅国居然带着500禁军,杀气腾腾地在半路上拦住玄宗的去路。玄宗以为肃宗要干掉自己,吓得差点从马上掉下来,幸亏高力士在这时候站了出来,指责李辅国无礼,逼迫李辅国命令禁军下跪磕头,还逼迫李辅国给玄宗牵马,玄宗这才保住了面子。
但是由于李辅国是带着圣旨请玄宗去的太极宫,玄宗又不能不去,而且肃宗事后知道了这事儿,也没有再发一道诏书让玄宗回到兴庆宫。因而玄宗到了皇城后,就直接被李辅国软禁在了太极宫的甘露殿。玄宗被软禁后,别说是高力士、陈玄礼等前朝老人不能来看望他了,就连太极宫原本的侍卫也被李辅国撤走一大半,只留下数十个老弱病残的士兵把守在甘露殿外。一时间,玄宗变成了孤家寡人,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后来刑部尚书颜真卿听说了这事儿,率百官上表,让李辅国详细交代玄宗在太极宫的起居情况。李辅国自知理亏,便以肃宗的名义将颜真卿贬为蓬州长史,随后又下旨将高力士流放到巫州,并逼迫陈玄礼退休。
玄宗听说后,心中颇为不悦,自己的爱情在马嵬驿兵变期间没了,自己的权利,在肃宗登基继位后没了,自己的尊严在被李辅国缴械时没了,现在自己被困于太极宫,连自由都没了,自己不能出去,别人也不能进来,甚至就连外朝官员打听自己的情况也不行,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了。纵然玄宗回到长安后,就一直假装自己很快乐,努力放松心态,可是一个逊位的皇帝再怎么天生乐观,他在丢掉一切且被毫无尊严地软禁时,他也不可能没有一丝悲愤的心情。听说了玄宗的情况,肃宗也感到自己做得很过分,就派了100多人到太极宫伺候玄宗的起居生活。可是对于玄宗而言,软禁就是软禁,这不是自己要的退休生活。
公元762年5月初,在被李辅国软禁于太极宫一年零十个月后,78岁的唐玄宗含恨去世。听闻玄宗驾崩,满朝文武痛哭流涕,百姓自发地身穿素服为李隆基默哀,以示对玄宗的尊敬和哀悼。肃宗在听说玄宗去世后追悔不已,玄宗晚年遭受的痛苦是他一手造成的,不过当时的肃宗情况也不好,也是病入膏肓的状态,已经不能下床走动了,感觉自己可能要咽气。肃宗赶紧安排后事,命太子李豫监国,为接班做准备。可是肃宗的皇后张良娣却因为与李豫有矛盾,不想让他继位。为了搞死李豫,张良娣拉拢肃宗的次子越王李系,打算等肃宗咽气后将李豫骗入皇宫杀害。
在关键时刻,宦官程元振知道了张良娣的计划,他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给了李辅国。其实李辅国也不希望李豫继位,因为他与李豫有仇,但李辅国更不希望张良娣操控政局,因为他与张良娣的矛盾更大,两害相较取其轻。李辅国思考片刻后,随即就站在了李豫和程元振这边,并调集禁军干掉了张良娣和李系。据史料记载,张良娣被禁军抓捕前飞奔到肃宗身边,希望能把肃宗摇醒,保自己一命。可李亨当时已经病入膏肓,连自己都保护不了,哪还有能力护着她。李辅国见肃宗无力阻拦自己,便带着禁军围在肃宗的寝宫外,当着肃宗的面将张良娣拖走。肃宗看到这一幕,还以为是禁军造反,当场就昏了过去。
公元762年5月16日,也就是玄宗病死半个月后,唐肃宗也在长生殿驾崩,享年52岁。就在肃宗驾崩的当日,李辅国下令将皇后张良娣和越王李系等人处死。随后,他以一副拥立功臣的姿态,带着太子李豫在大明宫九仙门与众宰相见面。一天后,李豫在太极宫为肃宗发丧,并于次日正式登基称帝。代宗登基后,李辅国变得更加膨胀,甚至说出了“皇帝只需要待在宫里就好,外面的事情全部交给奴婢”这种犯上不敬的话。代宗知道李辅国手握禁军,不能得罪他,便以一种委曲求全的态度应付李辅国。他不仅称李辅国为尚父,而且朝中政务事无巨细,都会先征询李辅国的意见。
然而代宗并没有坐以待毙,他眼看着父皇在李辅国的淫威下郁郁而终,又怎么能让自己步他的后尘。就在李辅国得宠的时候,代宗趁势将程元振提拔为左监门卫将军,代替李辅国掌管着皇宫的大门。程元振见自己有上位的可能,便屡次在代宗面前数落李辅国的不是,并表达了想替代宗干掉李辅国的意思。这种找上门的好事,代宗当然不会拒绝。不久后,程元振上位取代了李辅国,而李辅国则被代宗下旨剥夺了所有实权,并被勒令搬出皇宫。李辅国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权利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被代宗给剥夺了。
公元762年10月的一天,失去权力的李辅国在睡觉时,被闯入家里的一群盗贼砍死。李辅国之死是个悬案,不知道他是被何人所杀,也不知道唐代宗和程元振与这件事情有没有关系,总之一代权阉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死了,这对于含恨而终的玄宗来说也算是有个交代。还是当了几十年皇帝的玄宗明白,关乎皇位的事情不能客气,即便是父子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