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肃宗是否利用安史之乱篡位称帝?唐肃宗确实为帝位法统建构努力

唐肃宗是否利用安史之乱篡位称帝?唐肃宗确实为帝位法统建构努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彦祖普法 访问量:3770 更新时间:2024/2/1 7:42:49

唐肃宗的皇位是否合法?这个问题在近年引起过一部分唐史爱好者的争议。认为唐肃宗篡位的理由是:当时安史之乱,玄宗皇帝带着文武百官出逃到巴蜀,在马嵬坡附近,禁军发动马嵬之变,玄宗皇帝的宠妃杨玉环遭到诛杀,丞相杨国忠也在这一事变中丧生,有史学家怀疑,马嵬之变的推动者是当时的太子李亨 ——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

事实上,从动机角度来说,李亨确实具备谋害杨国忠,打压玄宗皇帝权威的动机:毕竟玄宗皇帝在多年前,有过一日杀三王的光荣历史;而在玄宗皇帝的支持下,前后两任宰辅:李林甫和杨国忠,也先后打压过李亨的势力 ——当然这背后,更多是来自玄宗皇帝的授意。所以,太子李亨和自己的父亲玄宗皇帝,以及便宜舅舅杨国忠有仇,几乎不算什么秘密。

因此,如果从李亨参与策划马嵬之变,架空玄宗,处决杨国忠的角度来看,唐肃宗李亨确实涉嫌篡位。而事实上,唐肃宗在位期间,其皇位合法性也一度受到过挑战和质疑。不过,唐肃宗也确实用行为,来建构自己的皇位合法性。

渔阳鼙鼓动地来

唐朝天宝十四年(西元 755 年)冬天,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以讨伐奸臣杨国忠的名义,在河北起兵造反。安禄山大军西征初期,虽然玄宗皇帝收到大臣汇报关于安禄山造反的情况,但是对于这些奏报,玄宗皇帝压根没有采信:套用现在的话说,唐玄宗连标点符号都没信。因为按照唐玄宗的观念,这个安禄山是老实人,怎么可能造反呢?

直到安禄山大军兵锋直指洛阳,唐玄宗这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不过,此时醒悟的唐玄宗已经无力回天:此时,唐朝关中的精兵,大部分被杨国忠葬送在讨伐南诏的战争中。并且,安禄山的口号具备欺骗性 ——那就是铲除奸臣杨国忠。

杨国忠担任宰辅期间,可谓坏事做尽,以助于唐朝上下对杨国忠十分仇恨。所以安禄山声称自己起兵是为了讨伐奸臣,居然在舆论上,产生了很大的欺骗性。

不过此时的情况对大唐来说,依然没到山穷水尽的状态:毕竟唐朝手里还拥有潼关天险,只要守住潼关,就可以保证关中的安全,而后玄宗天子颁布诏书,号召天下力量勤王,到时候,士气低落的安禄山叛军,自然会陷入崩溃状态。

但是唐玄宗偏偏选择了一大昏招:那就是勒令哥舒翰积极出击安禄山大军,最终结局可想而知:安禄山大军生擒哥舒翰以后,攻破潼关,随后不久,长安失守,玄宗皇帝随即带着文武百官出逃,准备到成都躲一躲。

李亨的善后

唐玄宗的出逃,其实仅仅是为了逃亡而逃亡。至于下一步该如何处理,唐玄宗没想好,也懒得去想。毕竟此时的唐玄宗已经老了,再也不如年轻时候那样有雄心壮志。

不过好在李亨在这关键时候,做出了一系列的正确选择:一来,唐玄宗在位期间,开创节度使制度。这些节度使掌握了唐朝各地的军政大权。而如今,各路节度使都在观望事态的发展:如果朝廷不能在第一时间发布号令给各地节度使,指挥平叛,那么,这很可能让安禄山有机可乘:安禄山很可能抢先传檄各路节度使,要求各路节度使奉其正朔。如果这样,唐朝在法理上,就意味着破产 ——毕竟,此时,象征唐朝法统的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可都在安禄山手里。

因此,杨国忠之死很有必要:毕竟,处决杨国忠,可以在舆论上,堵住安禄山的进攻。毕竟,杨国忠已经被诛杀,安禄山再不退兵,就是实实在在的谋反行为。

马嵬之变后,唐玄宗依旧向成都出逃,而李亨则在一部分文武百官的拥戴下称帝,并尊唐玄宗为太上皇。随后,李亨以朝廷的名义,开始整合各路勤王力量,对安禄山发起反扑。

唐肃宗的压力

唐肃宗李亨登基后,肃宗朝廷依然面临严重的压力:那就是光靠唐军去弹压安禄山的叛军,想要平定叛乱只怕很难。于是,唐肃宗经过一番斟酌,最终决定请回鹘军队帮忙镇压安禄山的叛军。

当然代价也很大:那就是允许回鹘军队在城里进行抢劫。为此,后世评论到这件事,都认为这是唐肃宗在位期间,非常不光彩的一件事情。不过,对于唐肃宗来说,这已经算是最好的结果了。

可以说,唐肃宗的擅自称帝,虽然程序上不完美,但是效果上,却挽救了处于覆灭边缘的大唐。

而唐肃宗的皇位,其实坐的并不安稳:那就是随着局面明朗,已经成为太上皇的玄宗李隆基,开始考虑夺回权力,于是李隆基一度支持永王等人,从唐肃宗手里夺权,不过,这些行为都被唐肃宗粉碎。

唐肃宗一方面需要面临安史叛军的压力,一方面又要防备玄宗的夺权,可谓压力很大。不过好在,唐肃宗在位这六年时间里,主体上稳住了唐朝的局势,为延续唐朝,立下不世之功。他的这些功劳,决定了唐肃宗的皇位正统性。

更多文章

  • 唐肃宗刚刚继位,一权阉甩出一“王炸”,太上皇唐玄宗什么也没了

    历史解密编辑:浅上胭脂红标签:唐肃宗,唐玄宗,李辅国,太上皇,高力士,玄宗

    公元755年5月,安史之乱爆发,756年唐玄宗向四川逃去,一行人途径马嵬驿,发生兵变,玄宗继续逃向成都,太子李亨则去了灵武,7月继位。757年,随着安禄山被杀,李隆基由成都返回长安,称太上皇。然而一权阉向唐肃宗放出一“王炸”,玄宗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要啥没啥,最后含恨去世。那么,这一权阉是谁?他放出

  • 民间故事:唐朝唐肃宗是个象棋迷,所以昭告天下象棋高手前来参赛

    历史解密编辑:彦祖普法标签:唐肃宗,唐朝,刘韬,皇上,刘崇

    象棋在中国有着很久的历史。它起源于战国时期。但在唐代发展到巅峰。上至王爷大臣,下至平民百姓,他们都喜欢在空闲时玩一些游戏。据说在唐代,国际象棋中的“车”{jū}并没有那么强大。一次只能走三步。为什么后来它变得如此强大呢?这也从唐肃宗李亨开始的。唐肃宗李亨是个象棋迷。他宁愿每天不吃东西、不上早朝,也要

  • 唐肃宗为何出昏招导致邺城之战失利?局势判断失误,提前量打早了

    历史解密编辑:小柯办公标签:唐朝,唐肃宗,李光弼,史思明,郭子仪,节度使,安庆绪,邺城之战,五代十国

    八年安史之乱是大唐从鼎盛走向衰败的分水岭,其实朝廷有数次提前结束的机会,都被最高决策人唐玄宗、唐肃宗的骚操作给搞丢了。比如邺城之战(也称相州之战),号称60万的唐军,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竟然被史思明的5万人打败了。这场战争的失利,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河北再次沦陷,又间接导致洛阳二度失守,战争机

  • 五分钟了解《昭义军节度使》唐肃宗时期在今山西与河北设置节度使

    历史解密编辑:骑着蜗牛追飞机标签:唐肃宗,昭义军节度使,节度使,魏博

    概述昭义军节度使,是唐肃宗时期在今山西与河北设置的节度使,主要领有古山西泽、潞二州与河北相、卫、贝、邢、洺六州。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反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安史叛将薛嵩以相、卫、邢、洺四州投降朝廷,唐肃宗封其为相卫六州节度使。治所在相

  • 李辅国和张皇后为何翻脸,张皇后被抓捕唐肃宗李亨怎么就不管?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李辅国,唐肃宗,李亨,张皇后,唐玄宗

    宝应元年(762)四月十六日,唐肃宗李亨静静地躺在龙床上,他如同柔弱的烛光,一阵风就能吹灭。李亨就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月初他已经下旨由太子李豫监国。只是他没想到的是,作为大唐皇帝,自己居然是被活活吓死的。当晚,大明宫内突然人声鼎沸,马嘶弦响,大唐王朝上演了无数次的宫变大戏又开始了,这一次对决的双方是

  • 亲爹被太监呵斥,皇后被太监杀害,唐肃宗为什么这么窝囊?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唐肃宗,李辅国,唐玄宗,韦后,宦官,皇后

    唐肃宗李亨,一生命运多舛,光是当太子就当了18年,好不容易把李隆基熬下了台,又落入宦官李辅国的手中。李辅国虽然是个太监,却可以对李隆基大呼小叫,甚至当着李亨的面,亲手杀了他相濡以沫的妻子张皇后,那么当时的李亨,为什么丝毫没有反抗呢?忍辱负重,终于登临后位李亨一共有三任妻子,其中张氏是李亨相处时间最长

  • 李泌击溃安禄山,唐肃宗问他要何赏赐,李泌:我想睡在陛下膝盖上

    历史解密编辑:快乐的小秀标签:李泌,安禄山,唐肃宗,唐玄宗

    因曰:“若臣之所愿,则特与他人异。”肃宗曰:“何也?”泌曰:“臣绝粒无家,禄位与茅土皆非所要。为陛下帷幄运筹,收京师后,但枕天子膝睡一觉,使有司奏客星犯帝座、一动天文足矣。”这段话是司马光《资治通鉴》中,记载的一段趣闻。这里的肃宗,即唐肃宗李亨,而这里的“泌”乃是唐代名臣——邺侯李泌。当时正值安史之

  •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出逃,乱世天子唐肃宗波折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唐玄宗,唐肃宗,安史之乱,李亨,李辅国,唐朝,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

    唐肃宗的一生确实是相当波折的,在娘胎中就差点丢了命,后来阴差阳错成了大唐的太子。但是作为唐玄宗的儿子,他这个太子又是很憋屈的,谨小慎微的,不仅被父亲打压,还要和李林甫、杨国忠等权臣周旋。安史之乱的发生倒是给了李亨一个重生的机会,让他勇敢的与唐玄宗分道扬镳,扛起了平叛的大旗。但是最终还是没有压下安史之

  • 唐肃宗在灵武称帝后唐玄宗为保证政权安稳主动宣布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路十七号标签:唐肃宗,唐玄宗,安禄山,杨国忠,灵武,高力士

    马嵬兵变,并不是唐玄宗失去权力的核心因素。在很多人印象中,唐玄宗逃离长安,是因为安禄山的叛军已攻破潼关,随时将席卷整个西北。但问题是,在唐玄宗逃离长安后,安禄山仅仅是来长安走了一圈,然后又迅速退回潼关一线。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安禄山实际上是缺乏占据西北的能力。事实上,唐玄宗决定逃离长安城,绝不是因为大

  • 唐玄宗年过76,唐肃宗却送他百名女子,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唐玄宗,唐肃宗,安史之乱,安禄山,皇位,杨玉环

    常言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样的生存法则在古代的皇室之中尤为显著,从很多历史事件来看,皇室内部的争斗异常激烈,为了夺皇位兄弟之间可以兵戎相向,父子之间也会反目成仇,亲情在权势和利益面前不值一提。有些时候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表面所看到的那样,背后很可能是暗流涌动,各怀鬼胎,就比如在唐朝时期唐玄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