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渊太原起兵的时候,李世民才18岁,他是天生的战神吗?

李渊太原起兵的时候,李世民才18岁,他是天生的战神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叶秋故事专刊 访问量:1340 更新时间:2024/1/16 7:23:03

李世民的军事才能被后人吹上了天,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他战绩出色,但也没少遭遇挫折,他算得上一流的将领,但也是磨练出来。

下面就将李世民参加过的10场战争,按时间线一一呈现给大家,如果再有人闭着眼睛鼓吹,那就是装瞎。

第一阶段:给父兄打酱油学艺

  • ①西河之战,给李建成打下手

李渊太原起兵的第一战就是攻略西河郡,他将这个任务交给了长子李建成,李世民作为副将参加。

这场战斗打得很漂亮,李建成展现出高超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华。

首先,他见军队训练不够,于是出发前强化军纪,试图通过纪律提升战斗力。这一招很见效,唐军所过之处秋毫无犯,百姓夹道欢迎,军中团结和谐,沿途没有遭遇任何抵抗就包围了西河城。

郡丞高德儒拒绝投降,唐军发动进攻。这时候,李建成前期的努力发挥效用,城中百姓和官员纷纷开城投降,高德儒被俘,西河之战胜利了。

在这一战中,李世民没有表现的机会。

  • ②霍邑之战,被鼓吹的实习生

史书中对李世民在霍邑之战中的表现鼓吹得太厉害,限于篇幅,只说分析结果。

其一,胡家堡决议继续挺进,第一功应该是柴绍和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

当时遇上大雨,粮食输运困难,加之突厥人寇略太原的消息,李渊有退军的念头。于是众人再次开了一次大会,商讨下一步的计划。史书大肆渲染李世民哭谏李渊,这显然是贴金。

从零星的记载可以看出,除了李世民,柴绍是第一个提出继续进军的人,李建成也持这个意见。在举兵前,他们二人路过霍邑,已经对此地提前侦查过了。

其二,霍邑之战时不同的记载表明,不存在李渊和李建成遭遇危险,表现得极其狼狈,是李世民救了父兄。真相应该是,李渊用自己当诱饵,钓出了宋老生,是故意而为之,并非溃败。

其三,斩杀宋老生的不是李世民,而是一个叫卢君谔的军头。

  • ③关中之战,充当收割机

跨过黄河后,李渊令李建成啃永丰仓这个硬骨头(离潼关很近),令李世民从左冯翊进入关中。

这一路李世民确实很风光,干掉了好几个流民武装,并且收编了李仲文、何潘仁等人。但请注意,这些功劳根本不值得炫耀,因为流民武装战斗原本就不堪一击,况且很多都是主动投降的。

李仲文等人早就被李世民的姐姐平阳公主收服了,同时前来会盟的还有堂叔李神通。李世民只是奉命前去会师,绝不是降服。

第二阶段:在失败中逐渐崛起

  • ①渭水之战,击退薛举入侵

这是李世民独立率军的第一战,时间是义宁元年(617年),即李渊起兵攻克长安,并拥立杨侑为帝的那一年。这年年底,薛举薛仁杲父子进入扶风,号称统兵二十万,准备进攻长安。

李世民奉命率军,在渭水之滨击败薛家父子,斩敌万余。

就算薛举的兵力打个对折,10万,李世民斩敌一万余人,这场战斗规模绝对小不了。可奇怪的是,史书仅仅一笔带过,没有任何细节,不奇怪吗?

其实就是给李世民贴金而已,仔细阅读每一个细节才发现,薛举到扶风根本不是想进攻扶风,而是利用唐弼和李弘芝的矛盾来抢地盘了。

所以这场仗极有可能不存在,人家完成既定任务就撤军了,李世民顶多尾随砍了一些落单的,不存在斩敌一万余的情节。

  • ②循地东都,豪华旅游团之谜

义宁二年(618年),李世民率10万(另一说法是7万)大军攻打洛阳,但没能取胜。三个月后便率军回撤。

不过李世民料定王世充会派人追赶,于是在“三王陵”设下埋伏,干掉了段达的万余追兵。

又是斩敌万余,同样这段记载很诡异,在当事人段达的记载中却一个字也没提到。

同时,在李建成的传记中却说,这次行动的主帅是李建成,李世民是副手,撤退途中没有发生战斗,就是10万大军的豪华游。

我个人分析,此时李渊还没有登基,所谓循地东都很可能是李渊的一种姿态,根本没想真打,所以到了洛阳根本没打就撤军了,前后三个月都在路途中了。

所谓段达追击被李世民斩敌万余,一定又是一次贴金。

  • ③浅水原之战,最惨痛的失利

浅水原之战,才是李世民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战役,作为统帅,他率领八总管,10万大军浩浩荡荡直奔前线。很可惜,这一役唐军输得很惨,兵马损失一大半。

史书有开始描红,说李世民不巧正好病了,不能指挥打仗。于是下令不许出战,等他病好了再说。而殷开山和刘文静竟然不听指挥,擅自出兵,结果败了。

这个桥段即便最李世民最忠实的粉丝也不相信。事实上,这次失败也不算奇怪,李世民从来没有指挥过如此大规模的作战,交点学费奇怪吗?他又不是神。

第三阶段:成功蜕变战神崛起

  • ①二战浅水原,蜕变的人生

一个好的军事家绝不是不能打败仗,而是能在败仗中汲取教训,无疑李世民就是这样的将领。

太原起兵以来,18岁的李世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从打酱油到独立统兵,在挫折中慢慢积累经验,终于破茧化蝶了。

仅仅两个月后,他卷土重来。这一次李世民所表现出来的气质,大有军事家的风范。到达折墌城下,他没有盲目的对攻,而是耐心地挖深沟壕堑,跟薛仁杲对峙了两个月。

这说明李世民已经学会重视对手,也学会了挫其锋锐的思想精髓。在长期对峙中,他又出其不意地占领了浅水原,逼得薛仁杲不顾一切前来抢夺。

敌人被动出招,身后就有破绽,于是折墌城中的唐军与李世民前后夹击,薛仁杲一败涂地。

浅水之战的胜利不光是大唐统一战争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也是李世民确立个人地位的战役。

  • ②柏壁之战,成熟的军事家

武德二年十月,刘武周攻克太原,李元吉弃城逃跑,宋金刚的大军占领河东后,兵锋直指长安。

这是李渊登基以来,面临的最凶险的一次局面,朝中甚至传出了迁都汉中的声音。

李渊派出了几乎所有主力,并亲自到前线督阵。但开局相当不利,于筠、独孤怀恩、李孝基、唐俭被俘。又由于独孤怀恩的叛变,李渊差点落入圈套。

亏得李世民在美良川击败寻相,战局才得以逆转。经过三四个月的对峙,宋金刚粮尽,被迫撤军,李世民乘势追击,一举击溃了敌人,并在介休迫降寻相和尉迟敬德。

柏壁之战的胜利让大唐躲过了一次重大危机,也让李世民成了北方战区毫无争议的军中第一人。

  • ③虎牢关之战,一战封神

武德三年七月,大唐统一战争进入最关键的时刻,对手就是盘踞在洛阳的王世充,统帅除了李世民不会有第二个人选。

当李世民拔掉洛阳周边的各个据点后,窦建德进来插了一脚。假如被窦建德搅进来,战局对唐军相当不利。

李世民表现出高超的军事素养,他令李元吉困死王世充,不许出战,他亲率大军直奔虎牢关,准备在那里阻击窦建德,这叫围点打援。

窦建德过于自信,在战略选择和对内部分裂估计不足,竟然轻率地落入了李世民的圈套,结果稀里糊涂地做了李世民的俘虏。

窦建德的被俘,让王世充失去了外援,他被迫开城投降。

打败窦建德,拿下东都洛阳,就意外着大唐基本上统一了整个北方。此战过后,李世民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 ④洺水大战,胜利中的遗憾

武德四年,窦建德部下刘黑闼在河北举兵,原本平静的北方战事再起,于是李世民再度披挂上阵。

这场战斗打得很不容易,唐军损失不小,薛家兄弟被俘,罗士信战死。

李世民故技重施,他一面高挂免战牌,一面截断刘黑闼的粮道。粮食耗尽的刘黑闼被迫撤军,渡过洺水时,李世民掘开河堤……

这场战斗留下两个遗憾,一是刘黑闼跑了,二是李世民没有做好河北士族集团的安抚工作,为刘黑闼的二次反叛埋下了隐患。

这就是刘黑闼再次举兵后,统帅换做了李建成的原因。

以上就是李世民在大唐创业过程中所参加过的所有战争,他绝不是天生的战神,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在战争的实践中慢慢成长起来的,只不过他的成长速度更快而已。

从来就不存在“李世民没打过败仗”的说法,“李渊靠‘拼儿子’才当了皇帝”的说话更是荒唐透顶。

更多文章

  • 李渊:为何有人说李渊是玄武门事变的罪魁祸首?李渊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李渊,李世民,李建成,玄武门,窦建德

    对于唐高祖李渊,很多人曾用这样一句话来评价:成也儿子,败也儿子。李渊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生了两个好儿子。一个叫李建成,一个叫李世民。这两个儿子,是他建立唐朝时最好的帮手。但同时,后来的玄武门事变,也成了李渊一生最大的失败和痛苦。李建成和李世民这对兄弟,之所以会闹到最后血溅玄武门,其实还真不能怨别

  • 李渊有4个儿子,将他们的名字联系来,充分暴露了李渊的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李渊,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朱元璋,隋炀帝

    中国历史上历经了很多个朝代,虽然每个朝代现在的时间、做出的功绩都有所不同,但是正是因为这些存在的存在,才成就了中国繁荣的历史。再说起古代那些繁荣的历史朝代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提起唐朝,唐朝在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大唐盛世将当时的中国推至到世界的顶峰。众所周知,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渊,他起兵攻打隋

  • 李渊何以凭借3万兵马7年定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李渊,隋炀帝,李世民,裴寂,突厥,李密

    “玄武门之变”后“被退位”的惨淡收场,令本该名垂青史的唐高祖李渊,在正史之中频频沦为衬托其子李世民英明神武的背景。这位一手开创大唐帝国的枭雄,才干究竟如何?我们不妨回首这位乱世枭雄从太原起兵直至一统天下的传奇人生。得国太易——李渊为什么不受人待见?乱世是枭雄最好的舞台。站在后人的角度来看,中国历史上

  • 李渊被离职后,干啥去了?李渊晚年生活是否如意?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李渊,李世民,裴寂,隋炀帝,长孙无忌,突厥

    历史上的太上皇不多,唐高祖李渊就是其中一个,而历史上被“架空”且被迫尊为“太上皇”的开国皇帝,也只有李渊一个,如果拿李渊来和自古以来的各位皇帝相比,那么李渊的能力和手段都不算差的,能派到中上之列,可要是在开国皇帝的圈子中比较,李渊的“结局”,委实有些拿不出手。公元618年6月,打进长安并且已经掌控隋

  • 李世民为什么敢逼李渊下台?后续1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李渊,秦王,裴寂,唐朝,隋朝,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唐太宗,书法家,女皇武则天

    ·5武德六年,突厥寇边,以往这种时候,大唐就该关门,放李世民了。只不过今时不比往日,大唐派出的不仅是李世民,也把太子李建成派出去了。李建成是个有脑子的,他出门当然不会干预李世民的军事部署,但他能在军中经营好自己的形象,混一圈回来就可以平添许多功劳威望。尉迟恭第N次愤愤不平,说凭什么啊,凭什么啊?李世

  • 唐高祖李渊比武娶亲的婚姻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嘉嘉美食记标签:李渊,皇帝,唐朝,唐高祖,长公主,婚姻政策,平民百姓

    唐高祖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他在唐朝的建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他娶妻的方式也非同寻常,他通过比武的方式来娶亲。这种娶亲方式不仅在当时是一个奇异的现象,而且也对唐朝的后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将分析唐高祖李渊比武娶亲的婚姻政策。唐高祖李渊比武娶亲的方式大大改变了以往婚姻的惯例和婚姻观念。在当时

  • 唐朝创建期,李渊起兵、定鼎关中的过程中永济的地位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渊,关中,李世民,长安,裴寂,唐朝

    唐初永济属河东郡,因该地战略地位重要,又置蒲州启管。武德九年,废暮管府置都督府,复为州。开元八年改蒲州为河中府,置中都。不久停中都,复为州。天宝元年,改州为郡,属河东郡。乾元二年,汉朝设为河中府。蒲州、河中府、唐中都反复变更,加之唐代曾两度在蒲州设都,虽为时短促或未成为现实,但都说明蒲州所处位置的重

  • 西安挖出一墓碑,揭露李渊“夜醉睡妃”真相,原来李世民如此狡猾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世民,李渊,李靖,玄武门之变,隋炀帝,房玄龄

    古代历史传承至今,我们多数都是通过学习史学史料获得的,如果研究的是正史,那我们获得的就是正确的历史信息,对事情、人物的判断就更加的准确。但如果这一段历史研究资料、文物或者古迹是缺失的,甚至是虚假的、错误的,那我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判断就会存在偏差。出现类似偏差的事情,在时间的进程中似乎还不少,而

  • 为什么李世民敢反李渊,而朱棣不敢反抗朱元璋?朱棣先天优势不足

    历史解密编辑:听风月满佳人标签:李世民,李渊,朱棣,朱元璋

    前言造反需要具备三个前提条件:天时、地利、人和。朱元璋平民出身,他比养尊处优的李渊经历过更多的大风大浪。所以同样是面对儿子的造反,朱元璋会比李渊更有拼死一搏的勇气。打下大明江山的人是朱元璋,而并非是朱棣。虽然朱棣勇武,但他却不具备和父亲叫板的硬实力。而李世民却有所不同,大唐的大半江山,是由李世民率领

  • 李渊总共有四个儿子,把他们的名字连起来,就能发现李渊的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李渊,李世民,皇帝,唐玄宗,隋炀帝,李元吉,军事政策,军事制度,国防政策,唐朝

    前言每当人们提到唐朝时期的君王,人们总是能够想到贤明有能的李世明,或者是会想到母仪天下的武则天,也会有人能够想到纸醉金迷的唐玄宗李隆基。不过大家却总是忽略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而这个人就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了。李渊生活在隋末的那样一个乱世当中,他在这种乱世当中摸爬滚打,与各方势力产生着各种各样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