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已经当上了太子了,为什么还急着逼李渊退位?

李世民已经当上了太子了,为什么还急着逼李渊退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有料史艾米 访问量:4995 更新时间:2024/1/9 11:10:29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庚申日、也就是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发动了玄武门事变;癸亥日,也就是武德九年六月七日、公元626年7月5日,李渊李世民为皇太子,“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在两个儿子死于非命之后仅仅三天,李渊把国家权力交给了另一个儿子李世民,立他为太子,自己仅仅保留知情权,而且是事后知情权:“然后闻奏”。到这时候,李世民已经稳稳地当上了“预备皇帝”,登基是顺理成章的事。

可是,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626年9月4日,仅仅两个月以后,李渊就宣布退位,让李世民正式登基。如此地仓促,简单让人不解:李世民为什么急着逼李渊退位?他为什么这样咄咄逼人、迫不及待?难道已经“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了,还会有其他变数、有其他不可测的因素吗?李世民在担心什么?

是担心太子与齐余党叛乱吗?

没有这个必要。李建成李元吉手下肯定是有一帮死党的。但建成元吉已死,李渊又认可了世民,这些死党再叛乱就出师无名,最多制造一点混乱,不可能改变朝廷格局。不值得为他们而逼迫李渊退位。

是怕李渊培养别的儿子做继承人吗?

李渊有二十多个儿子。但除了建成、世民、元吉,除了早死的几个,现存的最年长的是第六子荆王李元景。李元景生于618年,这时还只是个十来岁的孩子。而李渊已经六十了。培养元景、或者更小的孩子,李渊恐怕没有那么多时间。也就是说,在李渊有生之年,他只有李世民这一个选择。

是怕李渊破釜沉舟、杀世民替建成等人报仇吗?

别逗了,李渊不是那么刚烈的人。从他的外号“唐公阿婆”就可以看出,他即使不缺乏智慧,也一定很少有勇气,更谈不到破釜沉舟、一拍两散了。况且杀掉建成元吉之后,李世民“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扑到父亲怀里痛哭良久,至少在表面上已经达到了和解。

说来说去,李世民完全没有理由逼迫李渊退位。没有理由,为什么要这样做?

除非他并没有这样做。根本不是李世民逼迫李渊,而是李渊自己退位的。

相传李渊起兵,是受人引诱,与隋朝行宫中的嫔妃过夜,犯下了不赦之罪。从这个传说可以看出,李渊多少是有点贪图享乐的。

而经过隋末大动荡之后,新建立的大唐王朝需要一个励精图治的君王。即使不考虑个人品性与能力,至少,“励精图治”与李渊的贪图享乐,是背道而驰的。

在两个儿子相持不下、国家面临动荡与分裂的时候,李渊不得不当皇帝,不得不充当大唐的“定海神针”。现在儿子们的竞争已分了胜负,年轻的李世民雄心壮志、跃跃欲试,李渊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贪图权势的。让位给儿子,自己去享福,恐怕是李渊真正的心愿呢。

更多文章

  • 李渊太原起兵的时候,李世民才18岁,他是天生的战神吗?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李渊,唐朝,隋朝,李世民,窦建德,刘黑闼,王世充,李建成,太原市,唐太宗,女皇武则天

    李世民的军事才能被后人吹上了天,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他战绩出色,但也没少遭遇挫折,他算得上一流的将领,但也是磨练出来。下面就将李世民参加过的10场战争,按时间线一一呈现给大家,如果再有人闭着眼睛鼓吹,那就是装瞎。第一阶段:给父兄打酱油学艺①西河之战,给李建成打下手李渊太原起兵的第一战就是攻略西河郡

  • 李渊:为何有人说李渊是玄武门事变的罪魁祸首?李渊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李渊,李世民,李建成,玄武门,窦建德

    对于唐高祖李渊,很多人曾用这样一句话来评价:成也儿子,败也儿子。李渊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生了两个好儿子。一个叫李建成,一个叫李世民。这两个儿子,是他建立唐朝时最好的帮手。但同时,后来的玄武门事变,也成了李渊一生最大的失败和痛苦。李建成和李世民这对兄弟,之所以会闹到最后血溅玄武门,其实还真不能怨别

  • 李渊有4个儿子,将他们的名字联系来,充分暴露了李渊的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李渊,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朱元璋,隋炀帝

    中国历史上历经了很多个朝代,虽然每个朝代现在的时间、做出的功绩都有所不同,但是正是因为这些存在的存在,才成就了中国繁荣的历史。再说起古代那些繁荣的历史朝代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提起唐朝,唐朝在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大唐盛世将当时的中国推至到世界的顶峰。众所周知,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渊,他起兵攻打隋

  • 李渊何以凭借3万兵马7年定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李渊,隋炀帝,李世民,裴寂,突厥,李密

    “玄武门之变”后“被退位”的惨淡收场,令本该名垂青史的唐高祖李渊,在正史之中频频沦为衬托其子李世民英明神武的背景。这位一手开创大唐帝国的枭雄,才干究竟如何?我们不妨回首这位乱世枭雄从太原起兵直至一统天下的传奇人生。得国太易——李渊为什么不受人待见?乱世是枭雄最好的舞台。站在后人的角度来看,中国历史上

  • 李渊被离职后,干啥去了?李渊晚年生活是否如意?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李渊,李世民,裴寂,隋炀帝,长孙无忌,突厥

    历史上的太上皇不多,唐高祖李渊就是其中一个,而历史上被“架空”且被迫尊为“太上皇”的开国皇帝,也只有李渊一个,如果拿李渊来和自古以来的各位皇帝相比,那么李渊的能力和手段都不算差的,能派到中上之列,可要是在开国皇帝的圈子中比较,李渊的“结局”,委实有些拿不出手。公元618年6月,打进长安并且已经掌控隋

  • 李世民为什么敢逼李渊下台?后续1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李渊,秦王,裴寂,唐朝,隋朝,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唐太宗,书法家,女皇武则天

    ·5武德六年,突厥寇边,以往这种时候,大唐就该关门,放李世民了。只不过今时不比往日,大唐派出的不仅是李世民,也把太子李建成派出去了。李建成是个有脑子的,他出门当然不会干预李世民的军事部署,但他能在军中经营好自己的形象,混一圈回来就可以平添许多功劳威望。尉迟恭第N次愤愤不平,说凭什么啊,凭什么啊?李世

  • 唐高祖李渊比武娶亲的婚姻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嘉嘉美食记标签:李渊,皇帝,唐朝,唐高祖,长公主,婚姻政策,平民百姓

    唐高祖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他在唐朝的建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他娶妻的方式也非同寻常,他通过比武的方式来娶亲。这种娶亲方式不仅在当时是一个奇异的现象,而且也对唐朝的后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将分析唐高祖李渊比武娶亲的婚姻政策。唐高祖李渊比武娶亲的方式大大改变了以往婚姻的惯例和婚姻观念。在当时

  • 唐朝创建期,李渊起兵、定鼎关中的过程中永济的地位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渊,关中,李世民,长安,裴寂,唐朝

    唐初永济属河东郡,因该地战略地位重要,又置蒲州启管。武德九年,废暮管府置都督府,复为州。开元八年改蒲州为河中府,置中都。不久停中都,复为州。天宝元年,改州为郡,属河东郡。乾元二年,汉朝设为河中府。蒲州、河中府、唐中都反复变更,加之唐代曾两度在蒲州设都,虽为时短促或未成为现实,但都说明蒲州所处位置的重

  • 西安挖出一墓碑,揭露李渊“夜醉睡妃”真相,原来李世民如此狡猾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世民,李渊,李靖,玄武门之变,隋炀帝,房玄龄

    古代历史传承至今,我们多数都是通过学习史学史料获得的,如果研究的是正史,那我们获得的就是正确的历史信息,对事情、人物的判断就更加的准确。但如果这一段历史研究资料、文物或者古迹是缺失的,甚至是虚假的、错误的,那我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判断就会存在偏差。出现类似偏差的事情,在时间的进程中似乎还不少,而

  • 为什么李世民敢反李渊,而朱棣不敢反抗朱元璋?朱棣先天优势不足

    历史解密编辑:听风月满佳人标签:李世民,李渊,朱棣,朱元璋

    前言造反需要具备三个前提条件:天时、地利、人和。朱元璋平民出身,他比养尊处优的李渊经历过更多的大风大浪。所以同样是面对儿子的造反,朱元璋会比李渊更有拼死一搏的勇气。打下大明江山的人是朱元璋,而并非是朱棣。虽然朱棣勇武,但他却不具备和父亲叫板的硬实力。而李世民却有所不同,大唐的大半江山,是由李世民率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