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密已归顺了李渊,李渊为何处心积虑要除掉李密呢

李密已归顺了李渊,李渊为何处心积虑要除掉李密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文史兄弟 访问量:1520 更新时间:2024/1/19 13:44:30

李密聪明过头了,他以为李渊是个笨蛋,但实际上,他才是真正的笨蛋。他的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李密算是个聪明人,从小就喜欢看书,特别是历史和军事方面的书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自幼就有雄心壮志。

这就是他的生活。

李密是个大家族,曾爷爷、曾爷爷都是北周重臣,其父李宽则是上柱国,蒲山郡公。

他以前是靠着老爹的关系,在宫中做了个护卫,算是一个很高的文职人员。不过这显然不是他想要的,所以他决定辞去自己的职务,专心学习,等待机会。

李密的生平

从那以后,李密就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李密做生意,需要钱,但他没有那么多钱,于是他选择了当一名普通的职员,也就是一个叫杨玄感的人。

这杨玄感的生意,就是为了对付隋朝。

隋炀帝在高句丽的时候,就是杨玄感负责的。

隋炀帝耗费了大量的资源,致使当时的义军四起,杨玄感见状,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便召集了一些心腹,策划了叛乱。

为了增加自己的生意成功率,他还专门请来了自己最好的朋友李密,让他帮自己出谋划策。

李密也是个精明的人,一口气将杨玄感的计划说了出来。

最好的办法,就是占领幽州,切断隋炀帝的后路和后勤,让他在高句丽帝国自生自灭,这是最好的办法。中策是以长安和潼关为中心,与隋炀帝进行一场持久战。而最坏的办法,就是直接进攻洛阳,可是洛阳城防御森严,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古代的人都很聪明,每一次三计,他们都会做出最坏的决定,所以杨玄感决定进攻洛阳。

然而,他的运气并不好,始终攻不下洛阳,后来,隋朝又从四面八方赶来支援,杨玄感终于战败。

李密的第一笔生意,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宣告破产。

李密因为受到了杨玄感的影响,被隋朝官方通缉,很快就被抓了起来。不过李密倒是有几分本事,在护送的过程中,他竟然还能从墙壁上跳下去,简直就像是一场远古的逃亡。

从此,他改头换面,东躲西藏。

他听说翟让的瓦岗村很厉害,所以就加入了他的队伍。李密自然也清楚,他的身份太过敏感,所以才会用假名。

只是他的演技实在是太烂了,被人看穿了。所以翟让建议,直接处死李密,因为他是朝廷重臣,生怕他会引起隋朝的军队。

但李密三寸不烂之舌,还是说服了翟让,让他顺利进入瓦岗寨,重新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和以前不一样,李密是从底层爬上来的,一步一步往上爬。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对商业的热爱,不管是做生意(带兵打仗),还是制定策略(建议),他都很努力。

他从最低级的销售员开始,负责招揽更多的人加入,最终成功地拉拢了许多小势力,让瓦岗寨的实力越来越强。

之后他又用计谋干掉了张须陀这个他最忌惮的人,帮助翟让夺取荣阳。

李密就是靠着这一点,才能得到翟让的信任,才能单独指挥大军。李密对自己的部下很好,所有的财富都会分给自己的部下,所有人都心甘情愿地为自己效力,战斗起来也很勇敢。

现在李密已经有了自己的一股力量,在瓦岗寨集团中也有了一席之地。

后来李密多次与翟让并肩作战,打败了隋朝的军队。

渐渐地,李密对现在的情况并不满意。他要将瓦岗寨集团发展壮大,如果能取代隋朝,那就更好了。这也是他一生所学的东西。

所以,他建议翟让夺取洛阳,以取而代之。翟让对于李密的提议颇有几分心动,但碍于瓦岗寨当时的力量不够强大,两人决定先拿下洛仓,保证自己在这场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终,一切都很顺利,瓦岗军不但攻占了洛仓,还获得了隋朝储备的大批粮食,并且一举击溃了隋军2.5万人的军队,一举从众多的反隋军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反隋力量。很多平民和小势力,都会蜂拥而至。

翟让这个人很厉害,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很清楚,自己的实力和李密相差甚远,所以他主动让出了瓦岗寨的首领之位,让李密担任。

翟让是个识时务的人,他没有足够的实力让瓦岗寨在这个混乱的时代生存下去。他虽然是老大,但下场也不会太好。如果让李密当上了这个位置,那么瓦岗寨就有可能取而代之,到那时,他就可以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了。

于是,李密成成为了瓦岗寨集团的总裁,也是公司的 CEO。瓦岗寨在李密的带领下,发展的还算不错。

各地的义军、隋代的官员都加入了瓦岗寨,使瓦岗寨成了隋代最大的反隋力量。

李密的失败原因

不过由于企业做大做强了,李密也开始飘了。在当时他接连犯下了几个错误。

其一、他杀了翟让。

李密自从当了瓦岗寨的首领,对于以前的老板翟让,还是非常不错的。李密自称魏公,册封翟让为司徒,这就是明证。李密身为三宫之主,身份尊贵,对他也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随着瓦岗寨的不断壮大,情况却是发生了变化。

一是李密太过看重权势,所以不太看重男女之事。比如,一旦他赢得了这场战争,那么他就不会再拿出什么东西来。

不过想想也是,这玩意儿本来就是属于瓦岗寨的,并不是李密的。现在他已经是魏公了,在他看来,这些东西都是属于他的,自然不可能与其他人共享。

随着瓦岗寨的规模不断扩大,跟随在翟让身后的一帮人也开始不满起来。他们可没有翟让这么有觉悟,觉得翟让和刘老板走到一块,就能得到更大的好处。

他们将翟让团团围住,想要夺回他的权力。翟让的哥哥翟宽更是扬言:“你不愿意当我的哥哥,我就当你的哥哥。”

幸亏翟让顾全大局,并没有被他的话打动。

但当李密侦到这件事的时候,他就感觉到了威胁。既然已经得到了,他当然不会轻易放弃,所以他打算将翟让和他的几个兄弟全部干掉。

有一天,翟让被李密邀请去军中作客。翟让兴高采烈地去了,他万万没想到,这次的宴会居然是个陷阱。

翟让来了之后,李密命人将韭菜放在了桌子上,然后拿出了一张精致的弓,请翟让品尝。就在翟让全神贯注地盯着那把长弓的时候,一名持刀的人突然从背后冲了出来,一剑将他击杀。

然后李密就派人去剿灭翟让的那些手下,并且安抚了翟让的那些老部下。

这件事情,让整个瓦岗军都陷入了恐慌之中。李密表面上坐稳了位置,但实际上,他已经失去了所有人的信任。这就是他的失败。

第二,他要将李渊收为手下。

公元617年,李渊,唐国公,再也忍耐不住,出兵晋阳,与反隋军并肩作战。

因为当时瓦岗寨是这个行业的领军人物,李渊又与李密有过一段渊源,所以李渊特地写信给李密,希望李密能到他这里来,二人共图大业。

李密凭借自己的实力,对刚刚崛起的李唐,并没有太多的好感。不过他和李渊也算是旧识,礼数上也要礼让三分,所以他才会在回李渊的书信中玩了个花招。

李密说,他是个废物,是个废物,但现在,他成了天下英雄的领袖。他现在是盟主,自然要为自己的属下负责,不能随意投靠任何一个势力,所以,他决定联合起来,一起推翻隋朝。

他自称盟主,又高调提出联盟,言外之意,就是想让李渊投靠他。可见其嚣张跋扈。

李渊是个老奸巨猾的家伙,心机深沉。他知道,现在瓦岗寨的实力很强,李密是他得罪不起的。所以他称呼李密为兄长,并表明了与他结盟的决心。但因为距离太远,所以他们并没有选择汇合,而是选择了战斗。

如此,既能讨好李密,又能确保自己的力量不受影响,所以李唐王朝才会如此兴盛。

第三,战略上的重大错误。

长久以来,瓦岗寨的战略目的就是要将洛阳这个据点给堵死。洛阳定了,关中定了,关中定了。

大不了,把关中打下来,自己就是无敌的存在。

最后,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了,他成了皇帝。因为他的军队大部分都是关中的人,所以宇文化及率领的军队向关中进军。

那时李密最好的办法就是躲在暗处,等到宇文化及和王世充斗得差不多了,自己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但李密太得意忘形了,觉得王世充不值得他操心,所以他冲了过去,把宇文化及和他打得落花流水。

他虽然将宇文化及的力量全部歼灭,可是瓦岗军的伤亡却是惨重。洛阳王世充见机而动,直取瓦岗军。

李密的结局

李密心高气傲,屡战屡败,最后被王世充击败。李密不得不去李唐,这是他的故人李渊一手创建的。

如此一来,瓦岗寨这个曾经大名鼎鼎的公司,就这样沦落到了没落的地步。

在李密回归大唐后,李唐集团将瓦岗寨的所有人才、土地全部据为己有,一举成为唐国最强大的力量。

对此,李渊乐得合不拢嘴,但是同时他也为一件事情发愁,那就是该如何处理李密。

对于李渊来说,这李密非死不可。

李密是李渊的劲敌,李密要取代隋朝,自己登上帝位,这一点从他杀死翟让就能看得出来。

他向李渊投降,也是迫不得已,不能持久。李渊虽然收编了李密的部下,也收拢了不少领地,但李密却没有了自己的力量。

不过,李密在瓦岗寨的声望还在,只要他愿意,一挥手,就能得到一大批老臣的支持。而李渊知道李密的性格,十有八九会如此。李密只需要伺机而动。

就算李密没这个打算,但如果他的部下也这么想怎么办?他们支持李密,李密能有什么办法?就如同翟让的几个哥哥,也是恨不得把他推上皇位。

总之,李唐集团不杀李密,就是一个很大的冒险。

不过,李渊想要杀死李密,却是有些困难。

谁都知道,他和李密的交情很好,本来就是盟友,再加上李密已经和李渊站在了一起,李密已经彻底成为了李渊的“自己人”。

李渊可不会对自己的族人动手。最重要的是,他的后遗症实在是太大了,李密的那些老部下肯定会担心他会受到影响,造反。

这会给李唐集团带来灭顶之灾。如此一来,李唐集团的力量就会大打折扣,这就会让其它势力有机可乘。

因此,李渊虽然想杀李密,但是却不敢随便下手。

但是姜还是老的辣,李密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死于李渊的算计。

李密来到李唐,李渊对他非常的热情。李密被册封为邢国公,光禄卿,又将堂姐独孤氏许配给李密,称呼李密为兄长。

李渊对李密的好,在外人眼中已经是无与伦比的了。

其实,这只是一种假象,一种假象。至于联姻,那是一种阴谋诡计。邢国公,不过是个虚名,李密连管理领地的机会都没有,只是起了个名字,最起码可以多领点薪水。

而李密的本职光禄卿就更有意思了,这职位是掌管部分宫门和宫中供奉事务的。说白了就是给李渊当管家,处理一些日常起居方面的事情。

总结一下,李渊对待李密的安排就是位高权轻,虽然有无尽的荣华富贵,但是却没有一点实权。

李渊做的一切都在暗示李密,对他不信任。

那么此时的李密会怎么想呢?自然不是坐以待毙,而是起兵反叛。

不过他此时身在宫中,远离军队,只能等待机会了。

于是过了一阵子,李渊觉得该收网了,便给李密安排了一个机会。他派遣李密前往黎阳安抚旧部,而且为了让李密安心,还特意让其老部下王伯当同行。李密自然欣然前往。

李密正在路上盘算着大军的去向,却接到了李渊的命令,要他沿着来时的路回去。

李密一听,就知道李渊这是在懊悔,自己这次回去,只怕是凶多吉少。还不如直接造反呢。

其实李渊早就算计好了,他要的就是这种结果,李渊看似并没有亏待李密,但李密却是多虑了,他才会造反。这样才能名正言顺的杀死他。

李密发动叛乱,并没有能够说服太多的老部下,整个叛乱的过程非常仓促,结果不言而喻,李密兵败而亡。

李渊就是以此为借口,引诱李密出手,将他击杀,而李密则是背负了所有的骂名。李渊的做法,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阴谋诡计。

事实上,这也不能怪李渊无情,要怪就怪自己选错了赛道。反隋的比赛,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活下来的人,也就是活下来的人。

在这场战争中,没有任何一方能够获得双赢。既然只有一个皇帝,那就一定是唯一的胜利者。

那些小势力还好说,反正成不了什么气候,早晚会被人买走。可那些大势力的头目,却是别无选择,不是做了皇帝,就是万劫不复。窦建德的下场,王世充的下场,还有刘黑闼的下场,都是如此。

特别是王世充,李渊都说了饶他一条生路,可他还是被杀了。当然,这其中也有李渊的原因。

这也不是李渊老奸巨猾,李密只当李渊是个蠢货,认为他没想到这一点,居然还想着将来卷土重来,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参考资料:《隋唐演义》《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我是文史兄弟,文不离史,史不离文,文史两兄弟。

创作不易,杜绝抄袭,翻版必究。

更多文章

  • 大唐开国皇帝李渊,为何在生前,没有给自己修建陵寝?

    历史解密编辑:水晶面包标签:李渊,皇帝,大唐,开国,陵寝,南唐,唐朝,李世民,隋炀帝,王世充,窦建德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皇帝,刚登基就开始给自己修建陵寝,开国皇帝也不例外。秦始皇嬴政,他继任秦国国君的时候才13岁,继位当年就开始给自己修建陵寝;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登基第二年开始给自己修皇陵。那么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在他9年皇帝生涯和9年太上皇生涯中,为何从来没把修陵寝这件事提上日程,是因为国力空虚?还

  • 李渊李世民父子娶了多少仇家的妻女?夜里能睡得安稳吗?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李渊,李世民,李元吉,隋炀帝,宇文化及,李建成

    李家父子后宫春色满园,李渊50岁之前只有五个儿子,当了皇帝后他精神抖擞,连生十七个儿子和十几个女儿;李世民不逞多让,一边打仗一边搜罗天下美色。有意思的是,爷俩都很“胆肥”,网罗了数量不菲的仇家妻女。夜晚深睡之时,枕边人满脑子都是亲人们的鲜血,难道李家父子就不怕一双双纤纤玉手中突然多出一把利刃?我们就

  • 李渊退位后仍住太极宫,李世民做一事让李渊主动搬离,确实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李渊,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尉迟敬德

    626年,在唐高祖李渊的纵容或权衡下,太子李建成和天策上将李世民这对兄弟俩之间的斗争进入白炽化阶段,俨然已经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想活下去,就只能让对方活不下去。当然,因着所处位置的不同,李建成和李世民对于对方的容忍度又是不同的。毕竟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李建成已经是太子,他所行必

  • 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渊为啥没有调兵镇压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李渊,李世民,李建成,秦王,尉迟敬德,李元吉

    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不过作为皇帝他并没有调节好自己儿子们的矛盾。李渊在建立唐朝的过程中,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功劳最大。李渊本人是坚决的嫡长子制度拥护者,所以在建立唐朝后,将长子李建成继位皇太子,次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对这个封赏,李世民并不服气,因为在他看来李建成只是留在长安坐享其成,唐朝的江山都

  • “玄武门之变”,李渊为什么不干预?是能力问题吗?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渊,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李建成,尉迟恭,李孝恭

    唐高祖李渊是一个被他儿子唐太宗李世民严重“弱化”了的角色。“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为了“强调”自己的“合法性”,对史料、档案等进行了大规模的“亲自指导”。总而言之就一个中心思想:“江山是我李世民打下来的,我爹和我哥只是‘吃现成饭’!”可事实上呢?李渊这个人的能力并不弱。直到“玄武门之变”爆发前,唐王

  • 玄武门之变,李渊给李世民种下魔咒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侦查号标签:李渊,秦王,隋朝,唐朝,李世民,李元吉,李建成,唐太宗,书法家,玄武门之变,女皇武则天

    建国以来,有一种说法很流行,说玄武门之变实质是地主阶级内部新兴地主官僚集团和旧世族官僚集团之间为争夺国家领导权而发生的尖锐斗争。近几年来,对此说法颇多质疑。不少论者认为,这场政变是为争夺皇帝宝座的兄弟残杀。至于被逼自卫反抗的说法,不少学者认为是房玄龄删略《国史》篡改而成。史籍上一再声称李渊企图立世民

  • 家世皇帝李渊成了存在感最低的开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会讲故事的二虫标签:李渊,齐王,唐朝,李世民,隋炀帝,窦建德,李建成,王世充,开国皇帝

    他身世显赫,在群雄割据、民变四起的隋朝末年,获得了关陇集团的支持,又广交豪杰,他举兵之时,群雄归附,官吏民众纷纷响应,他开创了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他就是贞观之治的奠基人,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唐高祖李渊自淑德566年出生在长安,爷爷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父亲李秉是北周柱国大将军,世袭唐国公,母亲是独

  • 公元624年,李渊已经决定迁都襄阳,李世民却为何坚决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李渊,李世民,突厥,李建成,李元吉,长安

    在《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一卷中,记载了这么一个历史故事:武德七年,也就是公元624年7月,唐高祖李渊,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宰相裴寂、萧瑀,中书侍郎宇文士及,侍中陈叔达等人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决定要把唐朝的都城迁到襄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北襄阳。不仅如此,会议还决定,由宇文士及率领工作组前往襄州,去

  • 玄武门之变后, 李渊和李世民之间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静静手绘头像标签:李渊,齐王,唐朝,隋朝,李世民,李建成,尉迟恭,唐太宗,书法家,玄武门之变,女皇武则天

    唐朝武德九年(西元626年)夏季,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唐朝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惨遭杀戮,唐朝的皇位传承世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玄武门之变不久,唐朝皇帝李渊便宣布册立李世民为新的太子,并很快禅位给李世民。不过,仔细揣摩的话,我们会发现:玄武门之变前后,李渊、李世民父子的关系还是较为微妙的。1、唐

  • 李渊晚年狂生30个孩子,李世民无奈,武则天:这事容易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学姐看生活标签:李渊,李世民,武则天,玄武门之变,李建成

    说起大唐盛世,相信大多数读者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名字都是李世民、武则天等人的名字,而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名字却很少被人提起,有人认为大唐的基业几乎都是李世民一手打下来的, 将李渊描绘成一个碌碌无为的君王,但实际上这是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李渊剧照能够成为一国之帝王,就能证明李渊本就不简单, 他是唐朝建立之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