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玄武门之变后, 李渊和李世民之间关系如何!

玄武门之变后, 李渊和李世民之间关系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静静手绘头像 访问量:4685 更新时间:2024/1/30 16:59:34

唐朝武德九年(西元626年)夏季,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唐朝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惨遭杀戮,唐朝的皇位传承世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玄武门之变不久,唐朝皇帝李渊便宣布册立李世民为新的太子,并很快禅位给李世民。不过,仔细揣摩的话,我们会发现:玄武门之变前后,李渊、李世民父子的关系还是较为微妙的。

1、唐初权力结构

唐朝立国初期,天下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那时候的大唐还只是割据政权之一,天下最终会鹿死谁手还是未知数。所以有鉴于此,李渊不得不委任李世民带军队出去征伐。不曾想,在李世民征伐天下的过程中,发展出了强大的实力,以及较高的威望。

此时的李世民身份是复合型的:一方面,李世民是唐朝军功集团的首脑,另一方面,又是李渊的嫡次子。这种复合型身份,对唐朝的权力结构造成了挑战。最起码李渊这个皇帝以及李建成这个太子,对李世民的情况都充满忌惮。

因此随着天下一统,李渊便开始支持李建成对李世民的军功集团进行打压。虽然李世民在军中颇有威望,但是在李世民出征的年月里,李渊一直掌握着政权,所以李渊完全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来支持李建成,来分化瓦解李世民的势力:比如通过人事任免等手段,将李世民的部将分拆开,让其无法形成合力。

而李世民作为乱世豪杰,当然不肯坐以待毙,所以长期以来,李世民一直寻找机会反扑。终于在武德九年夏季的时候,李世民找准了机会,一举杀死了李渊的嫡长子、太子李建成以及另一个嫡子李元吉。

此时的大唐,面对的是李渊、李世民父子的面对面交锋。

2、善后

李建成被杀后,李世民的部将尉迟恭一身戎装来到李渊面前。对于杀气腾腾的尉迟恭,李渊不由得心头一震:虽然李渊还不清楚玄武门发生了什么,但也隐约意识到:朝廷肯定出了大事儿。而尉迟恭也直接告诉李渊:太子和齐王谋反,已经被秦王带人诛杀了。希望陛下出面定夺此事。

“太子和齐王谋反?秦王平叛?”听到这样的说辞,李渊一刹那间明白了玄武门到底发生了什么,此时的他难免不苦笑一声。

此时懊悔、焦虑早已于事无补,所以李渊不得不考虑该如何面对李世民,以及如何面对眼前的残局。

此时的李渊虽然对李世民的行为十分不爽,但是,李渊也找不到任何有效的反制李世民的手段:毕竟,自己的嫡子里只剩下李世民一个,如果贸然颁诏讨伐李世民,姑且不说诏书能否传达出去,单说这种和李世民的这种恶斗模式,必然会导致天下动荡:毕竟此时大唐立国不过九年,河东等地人心也并没有真正归附。如果大唐出现大规模内耗,很可能导致大唐陷入衰败。这个局面,李渊不敢赌,也赌不起。

而对于李世民来说,作为嫡次子,擅自杀害太子,毕竟在法理和大义上还是存在缺陷的。所以想要修补,就需要得到李渊的承认以及事后授权。所以李世民也需要取得李渊的谅解和认同。

就这样,在双方各自顾虑的情况下,李渊和李世民达成协议:李渊册封李世民为太子,同时考虑禅位的事情,而李世民需要厚待禅位后的太上皇李渊。

就这样,玄武门之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其实从玄武门之变的解决来看,很多事情,鱼死网破是最下策,双方各取所需、各退一步,有时候才是最优的解决之道。

更多文章

  • 李渊晚年狂生30个孩子,李世民无奈,武则天:这事容易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学姐看生活标签:李渊,李世民,武则天,玄武门之变,李建成

    说起大唐盛世,相信大多数读者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名字都是李世民、武则天等人的名字,而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名字却很少被人提起,有人认为大唐的基业几乎都是李世民一手打下来的, 将李渊描绘成一个碌碌无为的君王,但实际上这是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李渊剧照能够成为一国之帝王,就能证明李渊本就不简单, 他是唐朝建立之初的

  • 李密已归顺了李渊,李渊为何处心积虑要除掉李密呢?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李密,李渊,王世充,宇文化及,隋炀帝

    李密聪明反被聪明误,他当李渊是傻子,其实傻子是他自己。他的结局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李密算是个聪明人,他自小好读书,尤其是史书和兵书。由此可见,他从小就志向高远,想要成就一番事业。而他的人生也确实是这么展开的。李密出身豪门,他的曾祖父与祖父都在北周担任要职,而他的父亲李宽为隋朝上柱国、蒲山郡公。他原

  • 李渊夺下长安城另立杨侑为帝,得知长安失守,隋炀帝又是何反应?

    历史解密编辑:子忆青衿标签:李渊,杨侑,代王,唐朝,隋炀帝,长安城

    公元617年,李渊率领二十万大军长驱直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拿下了长安城,隋朝的覆灭指日可待。在攻城之前,李渊还命令自己的士兵们,不许和城中的百姓发生冲突。然而,手握重兵的李渊在攻下长安之后,并没有自立为帝,而是拥立隋炀帝(杨广)的孙子“代王”杨侑为皇帝。那么,决意反隋的李渊为什么要这样做?他

  • 李渊被逼退位,想出一计报复李世民,着实让李世民头疼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李渊,李世民,李元吉,玄武门之变,李建成

    说起“盛唐”,多数人会认为李世民就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其实不然,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世民的父亲,也就是被称为史上最没有存在感的开国君主,即“李渊”!李渊,出身名门望族,年幼丧父,很早就世袭了其父的爵位,即“唐国公”。要说隋朝时期,身为皇室的杨家对李家还是不错的,李家在杨家的庇护下也是高官厚禄,可以说是赚

  • 李世民当了太子有了兵权,不会再逼李渊了,为何李渊主动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李世民,李渊,李元吉,兵权,李建成

    “玄武门政变”过后的第二天,李渊便主动退位,把皇位让给了李世民。说起来,李渊是没有必要把皇位交给李世民的。不管怎么说,李世民敢发动政变,杀掉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但是并不敢杀他。因为李世民想要的是当太子,想要的是兵权。而在“玄武门政变”发生后,尉迟敬德就冲进宫来,以保护李渊为名,向李渊要兵权。当时李渊

  • 李世民称帝后,太上皇李渊的“尴尬”谁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李世民,李渊,太上皇,刘邦,魏征,长孙皇后

    公元626年,唐朝第一位皇帝李渊宣布退位,把皇位禅让于次子李世民。后者尊李渊为太上皇,李世民登基后,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元为贞观。唐朝盛产“太上皇”,李渊则是唐朝第一位太上皇。在退位仪式上,李世民对李渊尊重有加,一幅“父慈子孝”的画面。实际上,李渊的退位,饱含无奈。一、玄武喋血:父慈子孝的背后两个月前

  • 李渊既然已经册封李建成为太子,为什么又让李世民掌握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李渊,李世民,李建成,隋炀帝,李元吉,玄武门之变

    凌云摘要:李渊起兵反隋,接着又和群雄争夺天下,在打下大唐江山的征战中,李渊明明比较看好长子李建成,却为什么让次子李世民手握重兵,结果埋下了兄弟相争,玄武门兵变的祸根。李渊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才会这么做?【公告:本号在今日头条新开关联账号“知兵堂老周”,敬请大家关注支持】李渊起兵反隋,接着又和群雄争夺天

  • 为何说李渊篡位是必然的?将他四个儿子的名字起来,你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总探长爱时尚标签:李渊,唐朝,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玄武门之变,女皇武则天

    李渊篡位是必然的?将他四个儿子名字连起来,才知野心彰明昭著引言: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大唐创业起居注》相信很多历史迷们应该都知道,这句话所描述的便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不过,虽然建立唐朝,统一全国,但是在历史上,对于李渊的存在感却非常低,一方面针对李渊的史料没有大的亮点和吐槽点,另一方面李

  • 唐高祖李渊是哪里人?他对大唐的建立有何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唐高祖,李渊,隋炀帝,李密,独孤信,突厥

    一、出身勋贵自李渊的祖父李虎起,李氏一门就一直是西魏和北周的支柱。李虎不仅是自西魏的建国元老,更和实际建立西魏的宇文家族有共同的渊源,都出自北魏六镇中的武川镇(今内蒙武川)。北魏时期,北方六镇是抵御北方柔然的军镇,也是北魏的国家支柱,镇将和镇军在北魏有很高的地位。六镇间各不相属,可是本镇内却视如兄弟

  • 作为隋朝首都,长安城进可攻退可守,李渊父子是如何将其攻克的?

    历史解密编辑:子忆青衿标签:李渊,唐军,关中,唐朝,长安城,李世民,李建成,平阳公主,隋朝首都

    公元617年,李渊正式向下属各郡县发布文告,宣布起兵,号召各郡县听从指挥。在打破了通往长安城的最后一道防线之后,李渊父子决定直取长安。作为隋朝的京都,长安城地处关中、土地辽阔、物产丰富,有利于持久作战,可以说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虽然,此时的长安城依旧有重兵把守,但城中的百姓却早已陷入了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