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如何?李渊、李世民扮演了什么角色?

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如何?李渊、李世民扮演了什么角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531 更新时间:2024/1/16 15:48:51

在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兄弟相残、父子拔剑相向的惨剧比比皆是,他们之所以抛弃亲情和人性,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权力。没有人可以抵抗权力的诱惑,当你真正接近它的时候,就被不知不觉被驱使,做出一些自己都无法想象的事情。玄武门之变可以说是唐朝历史的转折点,正是由此开始,李唐王朝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李唐王朝的权力交接变得不正常,拳头大的人就能赢,武则天能够顺利登上帝位,李世民同样有一份“功劳”。

首先介绍一下玄武门之变的前因后果。

起因

李渊登基为帝后,依照宗法继承制,选择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二子李世民、四子李元吉分别被封为王爵。李渊出身关陇军事贵族,明白打天下需要依靠家族力量,李建成作为东宫太子,大多数时间坐镇后方主管政务,李世民就成为唐军对外作战的主要统帅。在长时间的战争中,李世民戎马奔波,大唐江山有一半都是他亲自带兵打下的。

随着时间流逝,20岁出头的李世民已经成为名震天下的猛将,他的威望日渐提升,权力也越来越大,不仅主管军权,还兼任尚书令,李渊在没有办法封赏的情况下,只好给了一个“天策神将”的名号。可以说,当时的秦王府就相当于一个小朝廷,李世民的军事地位和政治地位日渐显赫,引起了太子李建成的高度警觉。

在这种情况下,李建成不得不开始网罗人马,扩大自己的势力。李渊的四子李元吉也想谋求继承人资格,但他身前有两个哥哥挡路,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即位。于是,李元吉想到了一个办法,相比于精明能干、手下人才众多的李世民,稍显“平庸”的李建成更好对付,只要能先除掉李世民,那么太子就很容易被整倒。因此,李元吉主动接近李建成,两人很快结成了共同对付李世民的同盟。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李建成集团更强一些,他们不仅掌控宫城禁卫,还有齐王府的人马相助。而且,李建成积极争取后宫支持,利用张婕妤德妃吹枕头风的机会,在李渊的耳边说李世民的坏话,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最关键的是,李世民和两位后妃有过节,她们开足马力诬陷诋毁,导致李渊对李世民产生了强烈不满。

在多年的斗争中,李建成和李元吉经常给李世民下绊子,李世民也利用太子给杨文干送盔甲一事,对李建成进行了疯狂打击。也就是在这次事件中,李世民对李渊彻底失望,他决心用武力手段夺取帝位。当时,李渊担心太子和杨文干遥相呼应,就将李建成囚禁起来,让李世民带兵平叛,承诺当他得胜归来之日,就是接替太子的时刻。

但是,不知李渊是有意为之,还是确实没放在心上。李世民平叛归来之后,李渊对更换太子的事闭口不谈,李建成的地位依旧稳固,这让李世民感到十分窝火。而且就在这段时间,李建成和李元吉利用一次打猎的机会和一次酒宴的机会,两次想害死李世民,兄弟之间的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

虽然在兄弟斗争中,李世民绝不是史书中写的那样被动无辜,但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确实有置他于死地的想法,这就加速了玄武门之变的发生。

经过

武德9年6月初3,突厥进犯中原,眼看着就要攻入关中,情势十分危急。此时,李唐王朝对于让谁领兵出征一事产生了不同意见。大多数人请求派李世民挂帅,但是李建成担心二弟再立功劳,就建议让李元吉带兵出战(李元吉也不是无能之辈,他既是一名骑射猛将,也具备一定的统帅才能)。其实,李渊也不想让李世民继续立功,就同意了李建成的提议。

李元吉出兵前,要求将秦王府的尉迟敬德、秦叔宝和程知节随军出战,并且调走了秦王府的精锐兵马。李建成和李元吉打算趁机剥夺李世民的兵权,然后直接将其杀掉,这件事引起了秦王府的不安。当天夜里,房玄龄长孙无忌找到李世民,劝他及早动手,除掉太子和齐王。李世民其实早有此意,只不过不愿背上屠杀兄弟的罪名,就等着臣子先提出建议。

行动之前,李世民使出了一个损招,他利用李建成、李元吉和张婕妤、尹德妃的良好关系,故意告诉李渊,他们之间有悖逆人伦的事情。李渊贵为天子,肯定无法忍受儿子和嫔妃有不正当关系,准备第二天上朝对两人进行责问。张婕妤探听到消息后,提前派人告诉李建成和李元吉,李元吉认为应该立刻调集兵马,称病不上朝,等待宫里的动静。李建成却信心十足,认为宫城禁卫军归自己掌管,李世民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第二天凌晨,李建成和李元吉骑马入宫。按照唐朝长安城的设计,他们要进入内宫,必须经过玄武门,这里的守将名叫常何,原来是李建成的部下,这也是他自始至终都不感到担心的原因。但是让李建成没想到的是,常何早就被李世民收买,他和李元吉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李建成和李元吉来到玄武门的时候,发现周围一片漆黑,城楼上一个人都没有。两人这才感到情况不对,就想调转马头。李世民早就领着10名大将以及800名亲兵埋伏在附近,他立即策马上前,大声喊道:“太子、齐王为何不去上朝?”李建成还没看清楚是谁,正在张望的时候,李世民就张弓搭箭,一箭射中李建成的喉咙,堂堂李唐王朝的太子,就这样死于马下。

就在李建成发呆的时候,李元吉本想一箭射死李世民,但是无论如何都拉不开弓。而且,史书上记载了一个细节,李元吉瞄准李世民的时候,李世民完全没有在意,好像知道对方不可能射出弓箭一样(这里面有什么内幕,大家可以自行体会)。李元吉见李建成已死,吓得赶紧逃跑,结果被秦王府的士兵射中马匹,他也从马上掉了下来。很有意思的是,李世民的马匹受到惊吓,身经百战的秦王也摔倒在地。

李元吉趁机冲过去,打算用弓勒死李世民,李元吉毕竟是一个身强力壮的神射手,单打独斗肯定要强于李世民。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尉迟敬德拍马赶到,一声大喝吓跑李元吉,随后一箭将其射杀。成功救下李世民后,尉迟敬德亲自将李建成、李元吉的脑袋割了下来。太子和齐王的部下听说消息后,2000兵马浩浩荡荡杀向玄武门,秦王府的800人拼死抵抗才守住城门。

东宫兵马见攻不下玄武门,就扬言要攻打秦王府,李世民的家小面临着巨大危险。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候,李世民给尉迟敬德下了一道命令,让他直接去见李渊,把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事情告诉他。当李渊看到满身鲜血,凶神恶煞的尉迟敬德站在身前,魂早就被吓飞了,不得不将军权移交给李世民。

随后,尉迟敬德赶回玄武门,在城楼上高居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同时宣布了李渊的旨意。东宫和齐王府的人马顿时崩溃,随即一哄而散。紧接着,李世民派尉迟敬德等人冲进东宫和齐王府,将自己的10个侄子全部斩首,只要是对他有威胁的人一个不放过,还把他们从李唐皇室宗谱中除名。

结果

在一场血腥的屠杀后,李世民成为玄武门之变的胜利者,事情发生后的第3天,李渊下诏封李世民为太子,将所有军国大事交给他裁决。1个月后,李渊正式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实现了自己多年来的夙愿。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对自己的兄弟子侄很残忍,但是对那些太子旧臣却比较宽容,只要愿意效力,他全都不计前嫌,魏征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一点感想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绝不是李氏兄弟“突发奇想”,而是长久以来的矛盾积累,到了不得不爆发的时候。在玄武门之变的前后过程中,李渊起到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如果他能够分清楚好父亲和好皇帝之间的区别,或许就能够避免这场人伦惨剧。

李渊出身军事贵族家庭,关陇集团这帮人打天下靠的是家族势力,坐天下同样靠家族势力。李渊的思想深处,就有一种观念,他希望自己的几个儿子能够各司其职,一人分管一块,共同治理天下。因此,李渊在处理儿子争斗的时候,更多采取的是拖延、敷衍的办法,他想保住太子,却没有及时削弱李世民的权力;他想依靠李世民,却只给了他空头承诺。李渊想做一个慈爱的好父亲,膝下儿女满堂,大家和和睦睦。但是,李渊忘记了自己帝王的身份,既然身为天子,就不得不做出一些舍弃,玄武门之变的发生,他要负很大责任。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

更多文章

  • 李密已归顺了李渊,李渊为何处心积虑要除掉李密呢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兄弟标签:李渊,元帅,唐朝,王世充,宇文化及,国防政策,李密(隋朝)

    李密聪明过头了,他以为李渊是个笨蛋,但实际上,他才是真正的笨蛋。他的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李密算是个聪明人,从小就喜欢看书,特别是历史和军事方面的书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自幼就有雄心壮志。这就是他的生活。李密是个大家族,曾爷爷、曾爷爷都是北周重臣,其父李宽则是上柱国,蒲山郡公。他以前是靠着老爹的

  • 大唐开国皇帝李渊,为何在生前,没有给自己修建陵寝?

    历史解密编辑:水晶面包标签:李渊,皇帝,大唐,开国,陵寝,南唐,唐朝,李世民,隋炀帝,王世充,窦建德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皇帝,刚登基就开始给自己修建陵寝,开国皇帝也不例外。秦始皇嬴政,他继任秦国国君的时候才13岁,继位当年就开始给自己修建陵寝;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登基第二年开始给自己修皇陵。那么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在他9年皇帝生涯和9年太上皇生涯中,为何从来没把修陵寝这件事提上日程,是因为国力空虚?还

  • 李渊李世民父子娶了多少仇家的妻女?夜里能睡得安稳吗?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李渊,李世民,李元吉,隋炀帝,宇文化及,李建成

    李家父子后宫春色满园,李渊50岁之前只有五个儿子,当了皇帝后他精神抖擞,连生十七个儿子和十几个女儿;李世民不逞多让,一边打仗一边搜罗天下美色。有意思的是,爷俩都很“胆肥”,网罗了数量不菲的仇家妻女。夜晚深睡之时,枕边人满脑子都是亲人们的鲜血,难道李家父子就不怕一双双纤纤玉手中突然多出一把利刃?我们就

  • 李渊退位后仍住太极宫,李世民做一事让李渊主动搬离,确实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李渊,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尉迟敬德

    626年,在唐高祖李渊的纵容或权衡下,太子李建成和天策上将李世民这对兄弟俩之间的斗争进入白炽化阶段,俨然已经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想活下去,就只能让对方活不下去。当然,因着所处位置的不同,李建成和李世民对于对方的容忍度又是不同的。毕竟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李建成已经是太子,他所行必

  • 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渊为啥没有调兵镇压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李渊,李世民,李建成,秦王,尉迟敬德,李元吉

    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不过作为皇帝他并没有调节好自己儿子们的矛盾。李渊在建立唐朝的过程中,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功劳最大。李渊本人是坚决的嫡长子制度拥护者,所以在建立唐朝后,将长子李建成继位皇太子,次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对这个封赏,李世民并不服气,因为在他看来李建成只是留在长安坐享其成,唐朝的江山都

  • “玄武门之变”,李渊为什么不干预?是能力问题吗?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渊,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李建成,尉迟恭,李孝恭

    唐高祖李渊是一个被他儿子唐太宗李世民严重“弱化”了的角色。“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为了“强调”自己的“合法性”,对史料、档案等进行了大规模的“亲自指导”。总而言之就一个中心思想:“江山是我李世民打下来的,我爹和我哥只是‘吃现成饭’!”可事实上呢?李渊这个人的能力并不弱。直到“玄武门之变”爆发前,唐王

  • 玄武门之变,李渊给李世民种下魔咒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侦查号标签:李渊,秦王,隋朝,唐朝,李世民,李元吉,李建成,唐太宗,书法家,玄武门之变,女皇武则天

    建国以来,有一种说法很流行,说玄武门之变实质是地主阶级内部新兴地主官僚集团和旧世族官僚集团之间为争夺国家领导权而发生的尖锐斗争。近几年来,对此说法颇多质疑。不少论者认为,这场政变是为争夺皇帝宝座的兄弟残杀。至于被逼自卫反抗的说法,不少学者认为是房玄龄删略《国史》篡改而成。史籍上一再声称李渊企图立世民

  • 家世皇帝李渊成了存在感最低的开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会讲故事的二虫标签:李渊,齐王,唐朝,李世民,隋炀帝,窦建德,李建成,王世充,开国皇帝

    他身世显赫,在群雄割据、民变四起的隋朝末年,获得了关陇集团的支持,又广交豪杰,他举兵之时,群雄归附,官吏民众纷纷响应,他开创了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他就是贞观之治的奠基人,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唐高祖李渊自淑德566年出生在长安,爷爷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父亲李秉是北周柱国大将军,世袭唐国公,母亲是独

  • 公元624年,李渊已经决定迁都襄阳,李世民却为何坚决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李渊,李世民,突厥,李建成,李元吉,长安

    在《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一卷中,记载了这么一个历史故事:武德七年,也就是公元624年7月,唐高祖李渊,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宰相裴寂、萧瑀,中书侍郎宇文士及,侍中陈叔达等人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决定要把唐朝的都城迁到襄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北襄阳。不仅如此,会议还决定,由宇文士及率领工作组前往襄州,去

  • 玄武门之变后, 李渊和李世民之间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静静手绘头像标签:李渊,齐王,唐朝,隋朝,李世民,李建成,尉迟恭,唐太宗,书法家,玄武门之变,女皇武则天

    唐朝武德九年(西元626年)夏季,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唐朝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惨遭杀戮,唐朝的皇位传承世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玄武门之变不久,唐朝皇帝李渊便宣布册立李世民为新的太子,并很快禅位给李世民。不过,仔细揣摩的话,我们会发现:玄武门之变前后,李渊、李世民父子的关系还是较为微妙的。1、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