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渊退位后仍住太极宫,李世民做一事让李渊主动搬离,确实高明

李渊退位后仍住太极宫,李世民做一事让李渊主动搬离,确实高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二哥谈事 访问量:2830 更新时间:2024/1/19 5:01:30

626年,在唐高祖李渊的纵容或权衡下,太子李建成和天策上将李世民这对兄弟俩之间的斗争进入白炽化阶段,俨然已经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想活下去,就只能让对方活不下去。

当然,因着所处位置的不同,李建成和李世民对于对方的容忍度又是不同的。毕竟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李建成已经是太子,他所行必须合乎太子身份,即便是想要除掉李世民,也只能通过父亲李渊达成或者只能谋求将李世民孤立、囚禁,这样,李建成就能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也能在将来顺利继位。

因此,李建成和李元吉一面不停地向李渊诬陷李世民,甚至通过李渊后宫的嫔妃给李渊吹枕边风,为的就是让李渊治罪于甚至杀掉李世民。

另一方面,李建成和李元吉又竭力孤立李世民,对李世民身边的能臣骁将进行威逼利诱,比如他们试图用金银器物收买尉迟敬德为己所用,在遭到拒绝之后又想要暗杀尉迟敬德,暗杀不成就在李渊面前诬陷尉迟敬德,致使尉迟敬德入狱差点被杀,最后还是李世民再三请求才保下了尉迟敬德。

他们还利诱段志玄,也遭到了拒绝,后来他们又诬陷程知节,导致程知节被外放为康州刺史,还有房玄龄和杜如晦也因为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关系而被李渊斥责在家,等等。

很快,李世民的心腹就只有长孙无忌还留在秦王府中,这对于李世民和他的团队来说绝不是一件好事,于是他们开始谋划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当然,这是一件大事,需要进行细细的谋划,还要找到合适的时机,准备工作做好之后,李世民和他的团队就开始等待时机,这个时机很快就来了。

626年六月初三,太白复经天(太白经天是一个天文现象,即金星凌日,在古代被看作是异象),李渊找来太史令傅奕询问这一异象,傅奕就说:“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傅奕此语似有偏向李世民之意,不过李渊想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李渊将这件事说给李世民听,这给了李世民一个很好的机会。于是李世民趁机就对李渊说,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还说他从来没有做过对不起兄弟的事情,如今李建成和李元吉却想要杀了他,似乎是要为王世充窦建德报仇。

李渊这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事情,自然心中很是震惊,他决定明天就审问此事,还让李世民一早就朝参,李建成和李元吉自然也需要早点到,李渊是想让三兄弟对峙,掰扯掰扯这件事,看究竟是怎么个情况。

李世民自然是很愿意,他赶紧就召集能臣猛将商量大事,第二天一早,李世民就带着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埋伏在了玄武门,就等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到来。

实际上,李建成和李元吉也是一直在防着李世民,李元吉甚至还劝李建成称病不朝,但李建成觉得兵力部署上已经准备完毕,不怕李世民搞什么,而且他需要入朝亲自打听消息,不能让李世民占得先机,于是就和李元吉进了宫。

等两人到达临湖殿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了危险,那种危险让两人毫不犹豫地转身往回撤,但李世民怎么会给两人撤离的机会?

很快李世民就射死了李建成,尉迟敬德射死了李元吉。二李被杀的消息传出后,冯立和薛万彻、谢叔方等人率领东宫和齐王府两千精兵攻打玄武门,李世民自然也早就做了安排,一时间,战事激烈。

而李渊还泛舟海池,与裴寂、萧瑀、陈叔达等人等着三兄弟的到来,只是他们没有等来三兄弟,反倒是等来了擐甲持矛的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将自己的来意简单说了一下,因着李建成和李元吉作乱已经被李世民带兵诛杀,他奉命来保护李渊,并希望李渊降手敕,平息玄武门的动乱,让诸军听从李世民的处分。

到了这个时候,李渊迅速进行了权衡,他知道自己不能责怪李世民,尽管李世民诛杀了他的两个儿子,其中一个还是太子,但事情已经造成,为了大唐江山,他只能忍下来。等玄武门动乱平息之后,李渊召见李世民,对李世民说:“近日以来,几有投杼之惑。”

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即从前是李渊受到了二李的蒙蔽,因此才疏远了李世民,如今他已经知道错怪了李世民,这是李渊的无奈之举,却也是一个皇帝不得不做的明智选择,李世民自然见好就收,他“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

别管李渊的话和李世民的举动有没有表演的成分在里面,反正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李渊不会责怪李世民,李世民也不必为这件事付出什么代价。

在这场父子、兄弟的博弈中,李世民大获全胜。

六月初七,李世民被立为太子,自此,军国庶事,无论大小全部交给李世民处决,然后再报告给李渊。六月十六日,李渊将亲笔诏书赐给裴寂等人说:“朕当加尊号为太上皇。”八月初八,李渊下诏传位于李世民,李世民象征性地进行了推辞,然后第二天在东宫显德殿即位,大赦天下。

尽管李渊已经退位,成为太上皇,而李世民也由原来的太子变为大唐的皇帝,但李渊并没有搬出太极宫,而李世民也还在东宫,这其实是不符合规制的,毕竟太极宫是唐帝国的正宫,而东宫是为太子准备的。

现在皇帝依旧在东宫,太上皇却还占有着太极宫,自然是不合适的,但不知道李渊忘了,还是有意为之,他并没有搬离太极宫,而李世民或许也是觉得自己毕竟得位不正,不能逼父亲太紧,也没有提出让李渊搬离太极宫,只能让东宫暂代“太极宫”之功用。

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的时间,似乎大家都忘了这件事,但其实谁都没有忘。

贞观二年即628年的秋天,雨少干旱,中书舍人李百药进言:“往年虽出宫人,窃闻太上皇宫及掖庭宫人,无用者尚多,岂惟虚费衣食,且阴气郁积,亦足致旱。”

皇宫中宫人太多,很多宫人无所事事,或者能做的工作太少,也确实会耗费很多的衣服和粮食,但是说皇宫中因着宫人太多,阴气郁积导致干旱,似乎没有太多的道理,不过,李世民对此却很是重视,他说:

“妇人幽闭深宫,诚为可愍。洒扫之馀,亦何所用,宜皆出之,任求伉俪。”

这意思很简单,就是将那些没什么用处的宫女都放出去自由婚配,这可谓明君之举,自然很拉好感。

但是有意思的是,李世民放的这些宫女原本都是属于李渊的,当然,这确实是好事,因为很多宫人在宫中确实没有什么事情做,却不得不在宫中埋没自己的青春,而李世民却给了她们一个希望,让她们能够离开深宫过上一个平凡、普通却幸福的生活。

但不得不注意的是,李世民放宫人的频率实在是有点高,要知道626年,李世民即位之后就曾放了一批宫女,当时他下令:“宫女众多,幽閟可愍,宜简出之,各归亲戚,任其适人。”

这自然是即位之初大赦天下的结果,再自然不过,而且放出去的宫女很多,也算是新君新气象了。结果两年后,李世民再次下令放出宫女,这样的频率是从来没有过的,而且又是放出了很多的宫女。他让尚书左丞戴胄和给事中杜正伦在掖庭西门选择遣返的宫女,共计3000余人。

这样一来,李渊身边伺候的宫人就少了很多很多,剩下的就很少了,太极宫和掖庭宫一下子空了很多,这让李渊意识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即他的儿子在暗示他搬离太极宫。

原本他就应该在退位的那一刻就搬离太极宫的,但到底是因为对李世民的不满让他一直没有搬离,但时间短了还好,时间长了就不行,他总不能一直待在太极宫,这于规制不合,于李世民统治天下也没有好处,自然对大唐江山没有好处,这背离了他当初原谅李世民的初衷。

所以看到李世民再次大范围放宫女的时候,李渊知道自己应该搬离太极宫了。他就对李世民表示,要搬到弘义宫去住,不得不说,李世民大放宫女这件事实在高明,不仅为自己博得了好名声,还逼着李渊主动搬离了太极宫。

那么,李渊想要搬进去的弘义宫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宫殿呢?其实,最初弘义宫是李渊为李世民所建的宫殿,武德五年(622年),“高祖以秦王有克定天下功,特降殊礼,别建此宫以居之,号弘义宫。”

兴建弘义宫的时候,李世民已经因为克定天下之大功被封为天策上将,可置官属,弘义宫自然不容小觑,直逼东宫,但无论如何,弘义宫也是位在太极宫和东宫之下的。

李渊是很喜欢弘义宫的,武德八年,也就是玄武门之变的前一年,李渊还驾临弘义宫,对群臣说:“朕以秦王有大功,故于宫中立山村景胜,雅好之。”

那时候的李渊怎么也没有想到,李世民会在将来夺嫡成功,还逼着他这个父亲退了位,更没有想到,他有一天也会住进弘义宫。

贞观三年(629年)的四月份,也就是李世民第二次大放宫人的半年后,李渊说自己要搬进弘义宫去。对于父亲终于要搬离太极宫这件事,李世民自然是极为愿意的,要知道,进了太极宫,才真正算得上正位,再也不能有人质疑他。

很快,李渊就搬进了弘义宫,弘义宫也改名为大安宫。父子易殿而居,也算是一桩趣闻了。

当然,自从李渊住进大安宫之后,大安宫就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为表孝意,李世民经常会去大安宫,即便不去也会让尚宫每天到大安宫探望李渊,而每遇重大事件,李世民也会带着公卿重臣到大安宫拜谒李渊,并举办宴饮。

贞观六年(632年),马周进言,表示大安宫在宫城之外,且墙宇宫阙卑小,为至尊之所却不及东宫,因此“臣愿营筑雉堞,修起门楼,务从高显,以称万方之望,则大孝昭乎天下矣。”

李世民接受了马周的建议,对大安宫进行了大规模的增修,人为拔高了大安宫的地位,对此,李渊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应该说,李渊搬进大安宫之后,就很少离开大安宫,也不问世事,即便是李世民想要带着他去离宫避暑,他也不肯,就卧在大安宫里安享晚年,直到贞观九年(635年),李渊病逝于大安宫垂拱前殿。

大安宫也算是唐初极为重要的宫殿了,李世民在此住了四年,从武德五年到武德九年;李渊又在此住了六年,从贞观三年到贞观九年。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渊为啥没有调兵镇压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李渊,李世民,李建成,秦王,尉迟敬德,李元吉

    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不过作为皇帝他并没有调节好自己儿子们的矛盾。李渊在建立唐朝的过程中,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功劳最大。李渊本人是坚决的嫡长子制度拥护者,所以在建立唐朝后,将长子李建成继位皇太子,次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对这个封赏,李世民并不服气,因为在他看来李建成只是留在长安坐享其成,唐朝的江山都

  • “玄武门之变”,李渊为什么不干预?是能力问题吗?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渊,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李建成,尉迟恭,李孝恭

    唐高祖李渊是一个被他儿子唐太宗李世民严重“弱化”了的角色。“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为了“强调”自己的“合法性”,对史料、档案等进行了大规模的“亲自指导”。总而言之就一个中心思想:“江山是我李世民打下来的,我爹和我哥只是‘吃现成饭’!”可事实上呢?李渊这个人的能力并不弱。直到“玄武门之变”爆发前,唐王

  • 玄武门之变,李渊给李世民种下魔咒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侦查号标签:李渊,秦王,隋朝,唐朝,李世民,李元吉,李建成,唐太宗,书法家,玄武门之变,女皇武则天

    建国以来,有一种说法很流行,说玄武门之变实质是地主阶级内部新兴地主官僚集团和旧世族官僚集团之间为争夺国家领导权而发生的尖锐斗争。近几年来,对此说法颇多质疑。不少论者认为,这场政变是为争夺皇帝宝座的兄弟残杀。至于被逼自卫反抗的说法,不少学者认为是房玄龄删略《国史》篡改而成。史籍上一再声称李渊企图立世民

  • 家世皇帝李渊成了存在感最低的开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会讲故事的二虫标签:李渊,齐王,唐朝,李世民,隋炀帝,窦建德,李建成,王世充,开国皇帝

    他身世显赫,在群雄割据、民变四起的隋朝末年,获得了关陇集团的支持,又广交豪杰,他举兵之时,群雄归附,官吏民众纷纷响应,他开创了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他就是贞观之治的奠基人,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唐高祖李渊自淑德566年出生在长安,爷爷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父亲李秉是北周柱国大将军,世袭唐国公,母亲是独

  • 公元624年,李渊已经决定迁都襄阳,李世民却为何坚决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李渊,李世民,突厥,李建成,李元吉,长安

    在《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一卷中,记载了这么一个历史故事:武德七年,也就是公元624年7月,唐高祖李渊,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宰相裴寂、萧瑀,中书侍郎宇文士及,侍中陈叔达等人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决定要把唐朝的都城迁到襄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北襄阳。不仅如此,会议还决定,由宇文士及率领工作组前往襄州,去

  • 玄武门之变后, 李渊和李世民之间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静静手绘头像标签:李渊,齐王,唐朝,隋朝,李世民,李建成,尉迟恭,唐太宗,书法家,玄武门之变,女皇武则天

    唐朝武德九年(西元626年)夏季,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唐朝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惨遭杀戮,唐朝的皇位传承世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玄武门之变不久,唐朝皇帝李渊便宣布册立李世民为新的太子,并很快禅位给李世民。不过,仔细揣摩的话,我们会发现:玄武门之变前后,李渊、李世民父子的关系还是较为微妙的。1、唐

  • 李渊晚年狂生30个孩子,李世民无奈,武则天:这事容易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学姐看生活标签:李渊,李世民,武则天,玄武门之变,李建成

    说起大唐盛世,相信大多数读者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名字都是李世民、武则天等人的名字,而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名字却很少被人提起,有人认为大唐的基业几乎都是李世民一手打下来的, 将李渊描绘成一个碌碌无为的君王,但实际上这是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李渊剧照能够成为一国之帝王,就能证明李渊本就不简单, 他是唐朝建立之初的

  • 李密已归顺了李渊,李渊为何处心积虑要除掉李密呢?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李密,李渊,王世充,宇文化及,隋炀帝

    李密聪明反被聪明误,他当李渊是傻子,其实傻子是他自己。他的结局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李密算是个聪明人,他自小好读书,尤其是史书和兵书。由此可见,他从小就志向高远,想要成就一番事业。而他的人生也确实是这么展开的。李密出身豪门,他的曾祖父与祖父都在北周担任要职,而他的父亲李宽为隋朝上柱国、蒲山郡公。他原

  • 李渊夺下长安城另立杨侑为帝,得知长安失守,隋炀帝又是何反应?

    历史解密编辑:子忆青衿标签:李渊,杨侑,代王,唐朝,隋炀帝,长安城

    公元617年,李渊率领二十万大军长驱直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拿下了长安城,隋朝的覆灭指日可待。在攻城之前,李渊还命令自己的士兵们,不许和城中的百姓发生冲突。然而,手握重兵的李渊在攻下长安之后,并没有自立为帝,而是拥立隋炀帝(杨广)的孙子“代王”杨侑为皇帝。那么,决意反隋的李渊为什么要这样做?他

  • 李渊被逼退位,想出一计报复李世民,着实让李世民头疼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李渊,李世民,李元吉,玄武门之变,李建成

    说起“盛唐”,多数人会认为李世民就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其实不然,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世民的父亲,也就是被称为史上最没有存在感的开国君主,即“李渊”!李渊,出身名门望族,年幼丧父,很早就世袭了其父的爵位,即“唐国公”。要说隋朝时期,身为皇室的杨家对李家还是不错的,李家在杨家的庇护下也是高官厚禄,可以说是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