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渊夺走隋朝江山,顺利登基后,隋炀帝杨广的后人结局如何?

李渊夺走隋朝江山,顺利登基后,隋炀帝杨广的后人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上的一些事儿 访问量:4533 更新时间:2023/12/24 22:23:13

一个好皇帝,会让百姓安居乐业,因此百姓们也都会赞扬皇帝的功绩。如果皇帝昏庸无能,就会导致百姓食不饱腹,从而达到了朝代更替的结局。

要说荒淫,在隋朝便有一位皇帝,他就是杨广。小的时候展现出勤奋好学,刻苦努力的态度,登基之后便是荒淫无度,最终被李渊夺走了江山。一般来说为了消除隐患,亡国的皇族都会被诛杀,但是李渊却没有这样做。

一、隋朝皇帝杨广

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杨英。是家中的第二个儿子,前面有一个哥哥名叫杨勇。年幼时候的杨广十分好学,而且还异常聪慧,常常为父亲杨坚出谋划策排忧解难。父亲杨坚也是十分喜爱这个儿子,因为古制太子立长不立幼,因此杨广被封为晋王。

杨广并不好色,府中女眷都是普通女子,屋内的乐器诗画也都挂满了尘土,但是书案却是干净整洁。他还时常参与政事,统兵打仗,这不禁让杨坚犹豫要不要更换太子。

反观太子杨勇就有些让杨坚失望。他虽然长相俊美,也很好学,生性也是极其温和。但杨勇不爱练武,也不关心军事,却十分好色。府中妾女个个貌美,乐器诗画也是数不胜数。

果然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杨广的表现也让众大臣十分满意。于是由越王杨素代表众大臣向皇帝进言更换太子妃。杨坚思量再三终于下定决心,立杨广为太子,将杨勇贬为庶民。后来杨坚病死,杨广顺利继位,之后便杀掉了杨勇。

一众大臣都以为杨广登基之后会继续刻苦努力,但是却让众人大失所望。隋炀帝杨广大肆修建运河、造船、盖房,不仅限定工期短,而且报酬还少得可怜。甚至为了赶工期不分昼夜的工作,丝毫不顾百姓的死活。如有大臣进言劝阻,轻则挨打重则被杀。

因为强行征集民夫工作,从而导致大量农田荒芜。因此国内粮食储量也就随之降低了很多,致使很多地方吃不上饭。可是杨广却是不管不顾,自己天天山珍海味,纸醉金迷。

这还不够,年轻气盛的杨广建好楼房后,便开始选秀女。从各地筛选女子,无论是否愿意均被召集起来,层层筛选后关在房内等候皇帝的恩宠。

二、爆发起义

于是这便引来了各地爆发了起义。比较出名的有窦建德刘黑闼王世充李密。李渊作为山西太原的太守,本是忠心为国,但是却遭到了杨广的猜忌。因为李渊喜欢结交江湖好友,因此杨广认为这些江湖人便是反贼中的奸细,而李渊就是叛徒。

于是无奈的李渊只好举兵造反。李渊的大儿子李建成和二儿子李世民都是能征善战之人,因此二人统领两只兵马协同作战,很快便有了成效。隋朝的将士一面剿灭其他起义军,一面还要阻挡李渊的进攻,这自然是应接不暇。

杨广此时也是慌乱之极,把身边的将领倾尽派出,可是却引来大臣宇文化及的谋杀。他带人以保护皇上为由见到了杨广,然后将其杀害,从此后隋朝覆灭,天下也随之大乱了。宇文化及虽然获得皇位,但是禁不住各路反贼围打,很快就被窦建德杀害了。

各地势力更加猖獗,他们之间你争我夺,各路反贼之间互相厮杀,多股势力很快便所剩无几。此时李渊也称帝了,在长安城建立了唐朝,自称唐高祖。大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三、李渊称帝

称帝后的李渊成为了当今天下最大的势力。再加上李渊本来就喜欢结交江湖朋友,因此前来投奔的江湖豪杰也越来越多。在两路大军的协作下,终于一统天下了。之后几位儿子再度出征,不仅开拓了疆土,而且还剿灭了很多残余势力和各地土匪山贼。

之后在长安,李渊还找到了杨广的孩子。要知道,杨广一共生有四子两女。大儿子也就是隋朝最后一位太子,他看不惯父亲的做派,于是自己便严格要求自己。因此不仅弓马娴熟、武艺高强,而且还爱护百姓,谦逊有礼。但是天妒英才,这位皇子刚刚成年便病死了。

二儿子可是深得杨广的真传,后来与杨广一同被杀了。杨广的三个儿子是一个老实孩子,性情温和不与人争抢。不仅如此还十分孝顺,因此杨广十分喜爱这个孩子。但是在杨广死后,三个儿子被叛军所杀。四个儿子刚一出生便夭折了。

杨广的两个女儿则是活了下来。大女儿嫁给了宇文士及,婚后十分幸福。后来窦建德杀了宇文士及和他的儿子,并且抓了大女儿南阳公主。公主难以忍受丧子丧夫之痛于是削发为尼。二女儿嫁给了李世民,并生有两个孩子。

随着李渊的年龄越来越大,李建成便有了想法。他虽然是太子,但是论战功、论治国、论文采、论人脉这些他都比不过二弟李世民,因此这样下去很有可能会让李渊改立太子。随后三弟李元吉也表达了自己相同的看法,于是李建成采取了多种行动,决心杀掉李世民。

武德九年,李世民率领自己麾下一众文武前来入朝,与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宣武门发生冲突。李世民身边的将领都是武艺高强,能征善战,于是很快就稳定了战局。而李世民则是与尉迟恭联手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四、总结

杨广登上皇帝位后荒淫无度,民不聊生,最终还是导致各地爆发了起义。如果他及时悔改,相信凭借隋朝将士的骁勇也可以平息叛乱。但是奈何知错不改,而且还不信任朝臣,因此才导致隋朝覆灭。自己的儿子也没有得到善终。

所以当代年轻人不要学习杨广。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就应该努力学习,刻苦奋斗,不能被女色蒙蔽了双眼。如果杨广登基后继续以前良好的作风,相信凭他的才能一定可以将隋朝推到全新的高度。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之变后, 是李世民逼李渊禅位吗! 其实是李渊没有铲除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董健说科技标签:李世民,李渊,玄武门之变,尉迟敬德

    这场血腥的宫廷政变,以李世民为首的军功集团大获全胜告终,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东宫多年聚集的力量作鸟兽散。在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不仅将李世民册立为太子,更在两个月之后,也就是武德九年八月将皇位禅让给了李世民。其实,武德九年时的李渊不过才63岁,还没到年老昏聩的地步,还是可以继续当皇帝的。那么他为什么

  • 李渊四个儿子,把他们的名字连起来,暴露了李渊的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渊,李世民,杨坚,隋炀帝,李建成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王朝历史中,唐朝无疑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王朝,其在政治、文学、军事等领域都留下了光辉夺目的遗产惠及后人。不过有意思的是,相比于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的事迹似乎却不那么为人所注意。在隋朝末年的乱局中,贵族出身的李渊不仅身居要职,还是隋炀帝杨广的表兄

  • 李世民杀了李渊10个孙子,李渊留下14字诅咒,16年后预言成真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李世民,李渊,李建成,李元吉,李恪

    从炎黄帝开始,中国古代社会多以国家形式存在,几千年下来,朝代更迭较多,对后世影响最深的朝代里,唐朝应该占有一席之地,而唐太宗李世民,更是被赞颂良多的“明君”!但学过初中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李世民的皇位其实是靠抢夺而来,他除了杀掉自己的亲兄长之外,还杀死了父亲李渊的10个孙子,李渊悲愤之下留下了一句14

  • 李渊的野心有多大?为四个儿子取名,暗含对皇权的渴望

    历史解密编辑:暴龙历史记标签:李渊,皇帝,杨坚,唐朝,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女皇武则天

    纵观中国历史,但凡是统一王朝的开国之主,必定不是平庸之辈。毕竟,在前朝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大背景下,能够在群雄中杀出个重围,最后自己坐上那高高在上的宝座,自然不可能是哪个碌碌无为之辈能做到的。但是,在这些统一王朝的开国之主中,有一位开国之主却一直饱受争议。很多人认为,这位帝王能够坐上这至高皇位,只不

  • 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如何?李渊、李世民扮演了什么角色?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渊,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尉迟敬德

    在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兄弟相残、父子拔剑相向的惨剧比比皆是,他们之所以抛弃亲情和人性,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权力。没有人可以抵抗权力的诱惑,当你真正接近它的时候,就被不知不觉被驱使,做出一些自己都无法想象的事情。玄武门之变可以说是唐朝历史的转折点,正是由此开始,李唐王朝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 李密已归顺了李渊,李渊为何处心积虑要除掉李密呢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兄弟标签:李渊,元帅,唐朝,王世充,宇文化及,国防政策,李密(隋朝)

    李密聪明过头了,他以为李渊是个笨蛋,但实际上,他才是真正的笨蛋。他的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李密算是个聪明人,从小就喜欢看书,特别是历史和军事方面的书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自幼就有雄心壮志。这就是他的生活。李密是个大家族,曾爷爷、曾爷爷都是北周重臣,其父李宽则是上柱国,蒲山郡公。他以前是靠着老爹的

  • 大唐开国皇帝李渊,为何在生前,没有给自己修建陵寝?

    历史解密编辑:水晶面包标签:李渊,皇帝,大唐,开国,陵寝,南唐,唐朝,李世民,隋炀帝,王世充,窦建德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皇帝,刚登基就开始给自己修建陵寝,开国皇帝也不例外。秦始皇嬴政,他继任秦国国君的时候才13岁,继位当年就开始给自己修建陵寝;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登基第二年开始给自己修皇陵。那么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在他9年皇帝生涯和9年太上皇生涯中,为何从来没把修陵寝这件事提上日程,是因为国力空虚?还

  • 李渊李世民父子娶了多少仇家的妻女?夜里能睡得安稳吗?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李渊,李世民,李元吉,隋炀帝,宇文化及,李建成

    李家父子后宫春色满园,李渊50岁之前只有五个儿子,当了皇帝后他精神抖擞,连生十七个儿子和十几个女儿;李世民不逞多让,一边打仗一边搜罗天下美色。有意思的是,爷俩都很“胆肥”,网罗了数量不菲的仇家妻女。夜晚深睡之时,枕边人满脑子都是亲人们的鲜血,难道李家父子就不怕一双双纤纤玉手中突然多出一把利刃?我们就

  • 李渊退位后仍住太极宫,李世民做一事让李渊主动搬离,确实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李渊,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尉迟敬德

    626年,在唐高祖李渊的纵容或权衡下,太子李建成和天策上将李世民这对兄弟俩之间的斗争进入白炽化阶段,俨然已经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想活下去,就只能让对方活不下去。当然,因着所处位置的不同,李建成和李世民对于对方的容忍度又是不同的。毕竟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李建成已经是太子,他所行必

  • 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渊为啥没有调兵镇压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李渊,李世民,李建成,秦王,尉迟敬德,李元吉

    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不过作为皇帝他并没有调节好自己儿子们的矛盾。李渊在建立唐朝的过程中,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功劳最大。李渊本人是坚决的嫡长子制度拥护者,所以在建立唐朝后,将长子李建成继位皇太子,次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对这个封赏,李世民并不服气,因为在他看来李建成只是留在长安坐享其成,唐朝的江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