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宪宗国师,章敬怀晖禅师,祖籍考

唐宪宗国师,章敬怀晖禅师,祖籍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圭海四记 访问量:4826 更新时间:2024/1/21 23:12:19

唐章敬怀晖禅师,闽漳僧之祖也,然其籍贯几何,却似载非载,和而不同。

△真寂寺@今日海沧

最早关于怀晖禅师的详细记载,来自唐宪宗朝宰相权徳舆为其所作的《故章敬寺百岩大师碑》,文中称禅宗长老百岩大师“讳怀晖,姓谢氏,东晋流寓,今为泉州人”,短短数语,便将怀晖禅师前世今生简要概括。到了宋代初期,赞宁在其所著《高僧传》中,延续了唐代关于怀晖籍贯的记录,“姓谢氏,泉州人也”。之后不久,禅宗的经典《景德传灯录》面世,作者似乎在前人基础上增加了考证,怀晖的籍贯也从州一级具体到县,“泉州同安人也,姓谢氏”。

在怀晖尚未被皇帝征召入京前,同安县地尚属于泉州南安县范畴,正当怀晖闻名之际,南安县西南四乡始辟为大同场,即今漳州长泰区、厦门市、泉州金门县的前身,以此称“泉州人”,较之南安或大同,更为恰当。到五代闽国时,大同场升级为县,宋真宗朝的《景德传灯录》便可以此为据,将怀晖的籍贯更新为更具体、更完整的“泉州同安”。幸运的是,二十世纪中,从朝鲜和日本回流、现存最早的禅宗文献《祖堂集》,为我们重现了更详细的资料,其卷十四章敬载“师讳怀晖,姓谢,泉州同安县人也”,该文之末,还引用贾岛为其所作的碑铭内容,“实姓谢,称释子,名怀晖,未详字。家泉州安集里,无官品,有佛位。始丙申,终乙未”。《祖堂集》为五代泉州僧人所作,其年代距离同安立县尤近,兼有地利人和,想必更具说服力。综上所记,以各经典成书之早,撰文作者之名,或许就可以确定怀晖禅师的籍贯,即为“泉州同安县安集里”。

△真寂寺遗址@今日海沧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安集里在哪里?

作为“诏入于章敬寺毗卢遮那院安置”、“诏入麟德殿赐斋推居上座”的宪宗朝国师,又是闽南一大信仰“三平祖师”的师父,怀晖禅师竟然未出现在泉州府志和同安县志的仙释章节中。一直到晋江人何乔远编撰的《闽书》问世后,《晋江县志》才将之简要引用,如此这般,不得不让人对怀晖禅师的籍贯产生好奇。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除去各佛家经典记录的典故外,漳州各府县志对怀晖的记录更早、更多。万历癸丑《漳州府志》卷三十三方外志载,“唐怀晖禅师,淳祐志载本州谢氏子”,由此可知,其一早在宋淳祐年间的漳志便已收录怀晖资讯,其二怀晖的籍贯可能为漳州。文中又有,“初受业于同安真寂院,后隐良山,宣宗诏住京兆章敬寺”,此处所说的同安真寂院即今海沧东孚真寂寺,传唐宣宗即位前在此修行,该处记录误将下诏延请怀晖入京的宪宗写成了宣宗,但至少让我们知道怀晖是在同安县真寂院出家的。而良山,漳志又有加注到“良山,今漳浦梁山之东,与良山对峙”,然乾隆《长泰县志》则指向长泰良岗山,其卷十二杂志载“国师岩,在良岗山,由唐僧怀晖宣宗时封为国师,隐居于此”,然笔者认为良山可能为漳泉之交的良才山,民国《同安县志》卷四山川载,“文圃山下又有良才山,为唐僧怀晖置,其卧龙山上有龙山岩”,至今尚有角美良才社存在。

△龙山寺@今日海沧

乾隆《长泰县志》“国师岩”又续说到“蔡如松谓五代僧儆胡所居”,结合万历癸丑《漳州府志》怀晖记录处之“夕阳山有国师岩,属泉州界”,及民国《同安县志》引《闽书》之说,“距寺(真寂寺)里许,有石方二丈,有岩号‘国师岩’,国师,僧怀晖也”,此夕阳山即真寂院所在,与长泰交界,国师岩当在此处,而长泰县志所说良岗山的国师岩,应许如蔡如松所说,源自五代僧儆胡,因两处皆在长泰附近,被后世混淆了。

最关键的,“夕阳山有国师岩,属泉州界”之后,仍有后句“近三都地,今都人多为僧者,怀晖其祖也”,漳志对于怀晖的记录,隐隐间,与海沧三都颇有关联。崇祯《海澄县志》卷十五共载僧人四,除唐僧窈然(怀晖徒弟)为漳州和平里人外,皆三都人,故作者在文后特别感慨道,“唐僧怀晖,本州谢氏子;罗汉和尚,本州人;宋僧倚遇,本州人,俗姓林;本权,龙溪人;僧契珠,龙溪人,俗姓蔡,即所谓无隐禅师也”等等若干人,“以上度必澄产,第无的记,末敢遽编入,聊存之后以备考”。如此,崇祯澄志与万历癸丑漳志对于三都僧乡的描述大同小异,他们对于怀晖“本州人”是确信的,存疑的只是“三都籍”罢了。

从上,以权徳舆与贾岛碑记可确知怀晖生前应为泉州大同场某乡安集里人,因当时大同场包含了长泰县所在的武德场,故后来人误将怀晖曾驻锡的国师岩和良山张冠李戴成长泰国师岩、良岗山,而把良岗山下石铭里当做怀晖的俗家所在。而实际上,怀晖在西、北游之前,先是于同安真寂寺出家,后就近于国师岩、良才山修行,该处介于漳泉、龙同之交,故其弟子多漳僧。想必,怀晖籍贯地也离真寂寺不远,如《闽书》所说,“国师僧怀晖,良才山下人也”,此亦即贾岛所说的安集里,我们只知道宋元以后真寂寺周围原属同安县地皆为积善里,至于其宋以前的称谓一概不知,确实无法还原,但结合漳州各府县志的“本州人”及各佛家经典的“泉州人”,以及笔者曾经考证的“铁长泰换银同安”,或许,安集里后来演变成原属泉州的同安积善里(今海沧北),或原属漳州的龙溪新恩里(亦即明以后的海澄三都,今海沧南),即今不漳不泉的海沧区所在。总之,不管怀晖是泉州同安人,还是漳州人,还原如今的区属,皆可加注为“今海沧人”,只是我们真的没办法再细化到街道,因为实在分不清楚了。

更多文章

  • 唐朝“藩镇割据”:唐宪宗时代中央与藩镇势力的生死斗争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唐宪宗,节度使,裴度,宰相,唐朝,李塑

    公元817年冬的一个夜晚,天降暴雪,一支军队悄无声息的行进在雪夜中。大风撕裂了旌旗,不时有士兵因寒冷倒地而死。雪越下越大,到了城墙脚下,他们搭云梯,一个个黑影登上云梯越上城墙,把倦宿在敌楼里的哨兵一人一刀解决,然后顺楼梯进入城中。整个过程,宛如无声电影,只有画面没有一点声音。这是李愬雪夜袭蔡州的一个

  • 古代志怪故事——唐宪宗与张惟、玄解

    历史解密编辑:多多生活馆标签:唐宪宗,玄解,班固,皇帝

    唐宪宗喜好神仙不死之术,元和五年,内给事张惟则从新罗国回来以后奏报说,在渡海的时候,船临时停泊在一个海岛补充给养,他忽然听见鸡鸣狗吠的声音,好象岛上住有人家,他就乘着月光到岛上去散步。大约走一二里,就见花草树木,楼台殿阁,银门金户,一片辉煌。里面有几个公子,戴着花边大帽子,身上穿着紫色艳丽的衣服,吟

  • 淮西之乱:三易战将都没扭转战局,李愬只4步,帮唐宪宗奠定胜局

    历史解密编辑:棠棣说史标签:李塑,官军,李愬,唐朝,唐宪宗,节度使,王承宗,淮西之乱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元和十年(815年)九月,讨伐淮西的战争已进行了近一年,可是战场形势仍未发生根本变化。宪宗所倚重的严绶自二月慈丘兵败以后,坐拥襄、邓、唐、随、均、房、郢、复八州之众,闭垒自守,八个月中无尺寸之功。五月

  • 唐宪宗李忱:装疯卖傻真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李忱,皇帝,唐朝,唐宪宗,唐武宗,唐穆宗,唐文宗,唐宣宗,官宦世家

    作者:不贰过唐朝的第十二位皇帝唐宪宗李纯,有一日见到了郭贵妃身边的一个婢女,觉得长得不错,所以春风一度后,宫女成功怀上皇子,这就是唐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李忱。如果唐宪宗缺儿子,可能会高兴,可是唐宪宗不缺儿子,并且还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女人生下的孩子,唐宪宗也就不怎么上心。李忱的出身不好,仅凭母亲教导,所以

  • 刘辟之乱:他要三川节度使,唐宪宗为何不给,要派无名小将平叛?

    历史解密编辑:棠棣说史标签:三川,韦皋,剑南,西川,唐朝,唐宪宗,节度使,刘辟之乱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永贞元年(805年)八月九日,28岁的李纯在多种政治力量的支持下登上了皇位。1、“包袱”的化解正当宪宗为即位以后头绪繁多的政事所困扰之际,八月十七日,有使者自西川来,称西川节度使、南康忠武王韦皋去世。

  • 解析唐宪宗削藩之战,削藩之战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唐宪宗,平定,唐玄宗,藩镇,削藩

    削藩之战是公元805年公元820年期间,唐宪宗李纯为了削平割据势力,发起战争,对不法藩镇进行一系列讨伐。削藩之战的背景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形势自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唐朝元气大伤,国力衰落,在平叛过程中,朝廷过度地使用一系列藩镇(释义: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唐代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

  • 唐朝最特殊的藩镇将领:放弃割据归顺朝廷,帮助唐宪宗中兴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唐宪宗,节度使,田承嗣,唐朝,安史之乱,魏博,藩镇将领

    安史之乱后,河北地区形成藩镇割据的情况,其中以“河朔三镇”最为强悍,他们表面上臣服于唐朝朝廷,但实际上拒绝向朝廷缴纳赋税,并且自行任命官员,节度使的职务甚至可以传给兄弟子侄,唐朝皇帝对于这些情况也无可奈何。可是后来,藩镇中出现了一位特殊的将领,他主动放弃割据,助唐宪宗实现中兴!那么,这位将领到底是谁

  • 李錡之乱:养了一群干儿子,就敢叛乱,唐宪宗一封诏书平定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棠棣说史标签:平定,德宗,唐朝,唐宪宗,节度使,李师道,李錡之乱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元和元年(806年)三月,正当宪宗集中精力讨伐西川刘辟叛乱的时候,在关内道,发生了杨惠琳在夏绥(治所在今宁夏白城子)勒兵抗拒王命的事件,宪宗不得不在征讨刘辟的同时,组织力量讨伐杨惠琳。杨惠琳的叛乱,朝

  • 田弘正:大唐另类藩镇将领,主动要求归顺,助唐宪宗平定其他藩镇

    历史解密编辑:棠棣说史标签:裴度,魏博,田兴,唐朝,唐宪宗,节度使,田承嗣,田弘正,五代十国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元和四年(809年)至元和五年(810年)征讨成德的努力失败以后,宪宗认识到全面解决藩镇问题,特别是河北藩镇问题的时机尚不成熟,军事上、经济上包括政治上的条件有待于改善和创造。因此,在以后的几年里,宪

  • 平定平卢藩镇始末:唐宪宗选将有多牛?5大战将,包括李愬兄弟2人

    历史解密编辑:棠棣说史标签:李塑,淮西,李愬,唐朝,唐宪宗,节度使,李师道,平卢藩镇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元和十三年(818年)正月初一,长安城内外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人们终于盼到了淮西藩镇的平定。几年来,人们不仅为征讨淮西承担着沉重的赋役,而且更由于藩镇不断在京师制造事端,使人们心惊胆战,无法安心过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