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年农历正月,新年伊始,唐朝的面貌焕然一新。唐朝在唐宪宗的治理下,渐次平定西川、夏绥、镇海、淮西、淄青等谋求割据自立的藩镇,结束了安史之乱后藩镇飞扬跋扈、无视朝廷的局面,重建了朝廷的权威和天子的威望。这是军事方面的成就,而在政治方面,唐宪宗通过让宦官领导禁军振兴了皇权,通过让宰相发挥职能改进了政府工作。唐宪宗经过十四年的励精图治后,成功中兴了唐朝,是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元和中兴”。然而,当所有人期待唐宪宗继续有所作为的时候,长安城中传出了唐宪宗驾崩的消息。至于死因,官方的说法是:暴毙。唐宪宗为什么会暴毙呢?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唐宪宗吞食丹药过量,身体出现异样,性格暴躁易怒,最终因此死亡。对这个解释,唐朝人是不认同的,他们有自己的看法;现代人一样不认同,他们也有自己的看法。于是,唐宪宗之死便成了一桩千古谜案。
▲唐宪宗的影视剧形象陈弘志弑君?人能长生不老吗?估计现代人是不相信的,但在古代帝王看来,这是有可能的。自秦皇汉武以来,帝王让术士为自己炼制能够长生不老的丹药司空见惯,而唐朝的许多皇帝尤其沉迷此道,尽管事实证明此路不仅不通,还会加速死亡。唐宪宗顶住各种压力,使用三年时间平定淮西吴元济后,逐渐产生了志骄意满的情绪,同时对长生不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唐宪宗在818年破格任命道士柳泌为台州刺史,让柳泌不用处理公务,专门负责炼丹。唐宪宗吃丹药感觉见效慢,于是决定佛、道双修,又让和尚大通为自己研制仙药。唐宪宗为表达自己对佛教的诚意,在819年使用隆重的仪式把佛骨从凤翔迎到长安,并留在宫中三日。当刑部侍郎韩愈上疏劝谏时,唐宪宗龙颜大怒,贬韩愈为潮州刺史。唐宪宗吃过柳泌和大通的仙药后,浑身燥热不已,性情喜怒无常,动辄对身边的宦官处罚,甚至处死,搞得人人自危。820年,当唐宪宗驾崩后,人们都松了一口气,与此同时,一个人们都普遍相信的小道消息迅速传遍长安城:唐宪宗是被宦官陈弘志杀害的!不过奇怪的是,唐穆宗继位后,把“大师”柳泌和大通全部处死了,却没有没有处死陈弘志。陈弘志在唐穆宗朝活得好好的,在唐敬宗朝也活得好好的,一直到唐文宗朝才被处死。唐文宗认定陈弘志是杀死爷爷的凶手。但是,陈弘志在唐宪宗朝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小人物,他有什么胆量弑君呢?他背后一定有什么势力支持他这样做!唐文宗从阴谋论的角度思考,又认定大宦官王守澄是陈弘志的幕后主使,当他处死王守澄后,感觉自己总算为爷爷报了大仇。
▲唐文宗的影视剧形象唐穆宗弑父?政治场中的人们为追求共同利益,往往官官相护,形成如俄罗斯套娃那样的复杂关系。让我们按照唐文宗的思路思考下去,王守澄是陈弘志的幕后主使,谁又是王守澄的幕后主使呢?王守澄是拥立唐穆宗即位的功臣之一,唐宪宗在位时期,他力挺还是太子的唐穆宗,和支持澧王李恽的大宦官吐突承璀针锋相对。唐穆宗即位后,当即处死了吐突承璀和澧王李恽,铲除了对自己皇位有威胁的重要人物。从历史的脉络看,不禁让人倒吸一口凉气,难道唐穆宗是王守澄的幕后主使?难道唐穆宗是通过弑父手段上台的?
▲唐朝后期的皇帝世系图回到真实的历史中,唐宪宗和唐穆宗的父子关系确实不睦。唐穆宗是唐宪宗的第二位太子,第一位太子名叫李宁,李宁811年死后,唐宪宗并没有立即立唐穆宗,而是拖延了七个月。在唐宪宗的内心深处,他疼爱李恽胜过唐穆宗,唐宪宗立唐穆宗时,犹不忘耍了个小心眼,让大臣替李恽写让表,为自己日后改立太子埋下伏笔,结果大臣识破了唐宪宗的心思,拒绝了唐宪宗的要求。俗话说:母凭子贵。唐穆宗成为太子后,他的生母郭贵妃却没能成为皇后。大臣们一再催促唐宪宗立郭贵妃为皇后,唐宪宗总是找各种借口拒绝。唐宪宗之所以不愿意立郭贵妃为皇后,一方面是他本不乐意立唐穆宗为太子,郭贵妃作为唐穆宗的生母,在政治待遇上自然也受到了连累。另一方面是郭贵妃的家世太显赫了,她的爷爷是郭子仪,母亲是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让这样的女人做皇后,只会让郭家的势力更上一层楼,对皇权产生潜在的威胁。唐宪宗在立皇位继承人时充满了矛盾,于是,领导禁军的宦官们分成了两派:一派以吐突承璀为首,支持澧王李恽;另一派以梁守谦、王守澄等为首,支持唐穆宗。两派明争暗斗,朝中大臣也卷入其中,因此唐穆宗做太子并不安生,而结束这种局面最好的办法只有一个:唐穆宗做皇帝。从这个角度看,唐穆宗弑父夺位是有充分动机的。不过,由于相关史料的缺失,就此断定唐穆宗弑父太过武断了。但在唐宣宗看来,唐穆宗就是弑父的人,郭贵妃就是弑夫的人。唐宣宗即位后,没有对已经是太后的郭贵妃客气,最后,郭贵妃不明不白地死去了,官方给出的说法是:暴毙。
▲唐宣宗的影视剧形象唐宪宗到底是怎样死的呢?《旧唐书》和《资治通鉴》隐晦地支持“陈弘志弑君说”,《新唐书》明确地支持“陈弘志弑君说”,以“陈弘志弑君”为起点推断幕后真凶,唐文宗认为王守澄是幕后主使,唐宣宗认为郭太后和唐穆宗母子是幕后主使,很多现代人认为唐穆宗才是真正的幕后主使。不管唐宪宗是被谁杀害的争论多么激烈,“暴毙”的唐宪宗是听不到了,“元和中兴”也随之结束了。唐穆宗即位后,河朔三镇——幽州、魏博、成德重新叛乱,彻底脱离了朝廷的控制,其他的藩镇也时有叛乱。唐宪宗的努力算是付诸东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