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话杨门(番外九)火山王杨衮并非杨家将祖先,而是耶律德光手下

大话杨门(番外九)火山王杨衮并非杨家将祖先,而是耶律德光手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说新史 访问量:4062 更新时间:2024/1/21 6:01:48

杨家将的故事本来是宋元时期的民间传说,至明朝开始被当时的小说家汇集成册,于是在民间百姓中广为流传。由于中国古代识字率不高的社会状况,评书、戏剧等民间艺人成为了古代民间故事流传的重要渠道。杨家将的小说通过这些民间艺人的改编和传播,最终在清朝的特殊社会环境下达到巅峰状态。

在当时的评书界有"金呼家,银杨家"之说,可见当时老百姓对杨家将的欢迎程度。这是因为清朝是异族入主中原,中原老百姓心理上非常抗拒。可是由于军事上不足以与满清朝廷抗争,所以在艺术上追求历史上曾经的抵抗外侮的民族英雄。于是呼家将、杨家将、说岳全传等故事,便在清朝流行起来。

评书和戏剧表演者在进行表演时,也是对这些故事进行改编和再创作。他们没有依照明朝时候的剧本照本宣科,而是继续采集其它的民间故事进行融合,形成了新的故事体系。在清朝的杨家将故事中,评书艺人们创造性的编出了杨家将的前传,给金刀令公杨业找了父亲、祖父等一系列先辈。最让人苦笑不得的是,这些先辈与历史上的杨家将并无任何关系。其中火山王杨衮便是这样的典型,他本是五代十国故事中的一名契丹将领,因为姓杨的缘故被生拉硬拽的编入了杨家将的体系,成了杨家将家谱的第二代头领,杨业的父亲。

民间故事中的杨衮字君爱,是杨家将创始人杨会的儿子,也是残唐五代十国时候的名将。他自幼随父学刀,后又向神枪手夏鲁奇学枪,向飞锤将金良祖学锤,练会全身武艺,名震中原。他还是后汉高祖刘知远和五代名将高行周的结拜兄弟,带领军队和南下入侵的辽军进行了一系列大战。故事中的杨衮非常强悍,有过大战李存勖、逼死王彦章,大破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光辉战绩。然而这些都是评书艺人的故事创作,并非史实上存在的事情。历史上的杨衮与杨家将毫无联系,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甚至在后期还存在一定的敌对关系。

杨衮的父亲是后唐名将杨彦询,本来跟随割据青州的王师范作战。后来王师范被后梁名将杨师厚逼降,杨彦询便跟着投降了杨师厚。杨衮自小随父亲在军中长大,于是也跟父亲投靠后梁,在"银枪节效军"中习武差遣。后来杨师厚与辽西契丹军队作战,将杨衮封为霍山节度使。杨衮在于契丹人作战中立下功勋,于是爵位被升为霍山郡王,俗称霍山王。民间故事中称杨衮为火山王,便是霍山王的误读。而这些故事本来在残唐五代十国的系列评书故事中,又与抗击契丹辽国有关,便和杨家将的故事扯上了关系。

实际上杨家将是太原杨氏迁往麟州发展起来分支,与霍山的杨家没有任何关系。麟州杨氏在节度使杨信的带领下与契丹军队抗争,后来这支家族军队便发展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杨家将。杨家将故事中的领头人,金刀令公杨业就是麟州节度使杨信的儿子。杨业曾经为北汉皇帝刘崇的义子,被改名为刘继业,带领北汉军队多次抵抗南下侵略的契丹军队,并立下赫赫功勋,被人成为杨无敌。

可霍山王杨衮却不是这样,他与他的手下不过是藩镇割据中的墙头草而已。杨师厚死后后梁被后晋所灭,杨衮便投降了后晋。后来辽太宗耶律德光南下攻打后晋,杨衮便投降了耶律德光,跟随耶律德光进军汴梁。

杨衮人生是残唐五代十国时典型的藩镇人生,在各种军阀割据混战中当墙头草,谁强大就投降谁。他最终选择了耶律德光就是因为契丹军队的强大,能够灭后晋攻占东京汴梁城。然而这个选择是巨大的错误,耶律德光在汴梁并没有坐稳皇帝的位置,受到中原军阀群起而攻之,最后败退回辽西。

由于耶律德光南下时杨衮积极投靠,所以耶律德光给杨衮赐了一个契丹族的名字,叫做耶律敌禄。于是杨衮便成了契丹人,在中原混不下去了,于是带着军队随败退的辽军北归。因此杨衮并没有什么抗击契丹,击败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光辉战绩,只有给契丹军队当带路党的黑历史。

杨衮一生对历史最大的影响力便是在高平之战中,也算是他对汉族唯一的贡献。当时后周太祖郭威病逝,晋王柴荣即位,这便是后周世宗。由于郭威是击败后汉隐帝夺取的皇位,所以作为后汉割据称帝的北汉,便开始准备南下收复中原的地盘。而柴荣得到这个消息后,不顾宰相冯道的阻止,积极组织军队北上攻打北汉,双方在高平爆发战争,史称高平之战。

当时北汉皇帝刘崇率领军队南下,同时也派出使节向契丹辽国求援。他自称"侄皇帝",积极改善同契丹的关系,联合契丹出兵攻打后周。杨衮作为契丹将领便被委派了率军支援北汉的任务,于是加入了高平之战。

当时是杨衮带领骑兵万余及步兵五六万人,号称十万,到达晋阳。北汉皇帝刘崇派张元徽为先锋,领兵三万,联合进逼泽、潞二州。战争开始时还比较顺利,北军击溃了包括后周泽潞节度使李筠在内的一系列沿途抵抗的军队,并在泽州会合。后周军队在柴荣的带领下先抵达泽州,再在泽州附近的高平城和巴公原一带阻击北汉和契丹的联军。双方在此发生大战,最终柴荣带领后周军队先输后赢击溃了北汉军队,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而北汉皇帝刘崇在兵败后狼狈逃回晋阳,第二年便忧惧而死。

对于这场后周击败北汉的战争在历史上有过不少评述,历史学者和军事学家也反复研究过很多次。在我看来这场战争的胜败就是在契丹军队统帅杨衮的决策上,这也是北汉军队先赢后输的关键。

当时两军在战场对垒,杨衮和刘崇为了战争策划发生争执。杨衮认为后周军队阵容整齐,是沙场强敌,力求谨慎从事。刘崇则认为后周兵少,后续部队还未到齐,想要抢先进攻。最终两人分道扬镳,杨衮率领契丹军袖手旁观,刘崇指挥北汉军抢先攻击后周军队。北汉军在战争初期占了便宜,但在柴荣指挥赵匡胤和张永德展开反击后便节节败退。

最让刘崇嫉恨的是,袖手旁边的杨衮见到北汉军队失利后,便率先将契丹军队撤出了战场。于是后周防御契丹军队的李重进部转头攻打北汉军队,成为击溃北汉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杨衮在高平战场上的不作为,既让契丹军队完整保全,也给后周集中火力攻打北汉军队的机会。对于杨衮的选择,有的认为是他怯战,也有的说他故意当卧底。虽然没有什么证据证明杨衮决策的过程,但他的行为在客观上有利于后周军队,也算是在给契丹人当了带路党后的赎罪。不过他的这种人品和风格的确配不上杨家将的赫赫威名,评书艺人选他当杨家将的第二代,明显瞎了眼。

更多文章

  • 辽太宗耶律德光:光哥的人生事迹,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历史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德光,石敬瑭,后唐,阿保机,辽太宗,李从珂

    唐天复二年,公元902年。这一年,按干支纪年法,是壬戌年。对大唐来说,这并非是一个很好的时节。军阀混战,各地节度使做强做大,皇帝在遥远的长安城里,正襟危坐,但已然成了摆设。朱温、李克用、杨行密、钱镠、王建,这些在后来的五代十国里割据一方的军阀们早已登上了历史舞台。今天你给我一套旋风腿,明天我给你一套

  • 浅析残唐(廿九)耶律德光得到幽云十六州,使契丹文明跨越式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沙陀,契丹人,阿保机,李克用,石敬瑭,耶律德光

    五代时候中原处于藩镇混战,各方藩镇争权夺利,抢夺地盘,打得热火朝天。而此时一股强大的少数民族势力在北方崛起,这就是威胁中原两百余年的契丹民族。他们在领袖耶律阿保机的带领下开始变革,通过战争将八部合为一部,并学习汉文化,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然后他们开始觊觎中原富庶之地,派军队南下打草谷,频繁入侵中原,成

  • 辽太宗耶律德光“三失三得”游牧民族的出路,须由草原走向汉化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辽朝,契丹,辽太宗,阿保机,游牧民族,耶律德光

    辽太宗·耶律德光是辽朝第二位国君,同父亲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一样,是契丹乃至整个游牧民族历史上少有的雄才大略之主。如果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重用汉臣韩延徽提出的“胡汉分治”策略,凿开辽朝与华夏文明的“柏林墙”,那么辽太宗·耶律德光的伐晋之战中,总结出的为政“三失三得”,则是为找到游牧民族繁荣强盛找到出

  • 历史上唯一被做成一道菜的皇帝,耶律德光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耶律德光,德光,皇帝,阿保机,石敬瑭,述律平

    耶律德光(902年-94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次子,947年2月,耶律德光将国号由“大契丹国”改为“大辽”,成为辽朝首位皇帝,史称辽太宗。作为游牧民族,从小就在马背上征战,耶律德光自幼随父南征北战。在跟随父亲阿保机参与的一系列战争中,南征幽州,西征吐谷浑、回鹘,表现出杰出的统率能力,为契丹国的建立

  • 一代雄主耶律德光,两度灭亡中原强大王朝,为何死后被制成木乃伊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耶律德光,德光,阿保机,石敬瑭,后唐,耶律倍

    “木乃伊”多用来形容死后不腐化的尸体。而中国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皇帝,他死后被人为地做成了木乃伊,而这却不是他被后人所熟知的最重要的事,他就是被尊为辽太宗的耶律德光。说起耶律荣光,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或许是他的干儿子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在中国五代时期,石敬瑭为了得到辽国的支持,竟主动认耶律德光为父,还

  • “腌肉”皇帝耶律德光

    历史解密编辑:甜腻小猫迷PLUS标签:皇帝,后唐,阿保机,石敬瑭,耶律德光

    辽国是大宋开国之后维持非常久的一个梦魇。本篇文章就讲讲辽国的前传,一个虎头蛇尾,贪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872年,一个将来聪慧过人,英勇无畏的豪杰在北方的一片草原中出生了,不过他并不是这篇文章的主角。他叫做耶律阿保机,一个雄才大略的人,他想要成功,首先得统一部落,经过多年的努力,他成功了!接着要统一整

  • 浅析残唐(增七)杜重威为耶律德光灭晋带路,为何刘知远将其赦免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唐朝,杜重威,刘知远,石敬瑭,节度使,契丹人,耶律德光,五代十国

    残唐五代十国是古代有名的乱世,也是短命王朝频繁更迭的时期之一。在短短的百余年时间内,中原王朝经了五次政权更迭,陷入了藩镇割据的战乱之中,整个北方大地被打得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同时北方的契丹人利用中原的混乱期迅速崛起,并频繁南下入侵,成为中原王朝的最大威胁。尤其是在辽太宗耶律德光即位后,更是加大了入侵

  • 浅析残唐(增九)速律平阻止耶律德光南下中原,为何他仍执意南侵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德光,阿保机,耶律倍,契丹,耶律

    自从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开始,这个草原民族便成为中原的最大威胁。尤其是他一统中原北方边境的少数民族后,频频南下入侵,给中原王朝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等到耶律阿保机的儿子耶律德光即位之后,契丹南下越发频繁,耶律德光甚至诞生了入主中原的野心。为了这个野心,他利用后唐内乱从石敬瑭手中得到了幽云十六州,占据了南

  • 后晋第二次大胜契丹,白团卫村晋军殊死搏杀,耶律德光狼狈飙骆驼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上的邮递员标签:晋军,德光,契丹,李守贞,骑兵,杜重威

    杜重威见村子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连只苍蝇也飞进不来,不由得倒吸一口气,连忙下令将士们设鹿角、挖壕沟,加固防御工事。无粮无水,这仗如何打下去?没办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晋军开始在营中挖井取水。费老半天劲,眼看只差一点就可以取到水了。不料,当天夜里,突然刮起了大风,越刮越大,一副世界末日的景象。更悲催的

  • 浅析残唐(增三)耶律德光灭后晋占汴梁,为何没在中原站稳脚跟?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耶律德光,耶律德,石敬瑭,契丹人,刘知远,中原

    自南北朝之后,耶律德光率领契丹军队南下是北方少数民族最大的一次入侵中原的军事行动。这次行动在军事上很成功,契丹军队攻破了后晋的都城东京汴梁,俘虏了后晋出帝石重贵,可以说达到了耶律德光骑兵之处的战略目标。然而当他忙着在汴梁城建立辽朝,打算成为入主中原的异族皇帝之时,在中原的契丹军队却找到藩镇军队的群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