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昭宗和他摇摇欲坠的唐帝国:李茂贞的嚣张被李克用的沙陀兵打碎

唐昭宗和他摇摇欲坠的唐帝国:李茂贞的嚣张被李克用的沙陀兵打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灰脸娱乐说 访问量:4270 更新时间:2023/12/22 22:50:17

前面我们说到李茂贞成为割据势力,那么他接下来就是要扩张自己的地盘和权势。而且朝廷依旧是掌握在权宦的手中,皇帝没有自主权反而要依靠比自己更有权势的人,而这时候作为皇帝的唐僖宗终于在忍气吞声中死去,而他的弟弟唐昭宗李晔被宦官杨复恭扶持上位。

之后就是景福元年李茂贞带着王行瑜等人逼着朝廷去打杨守亮,说他窝藏了叛贼杨复恭。为什么李茂贞不自己去打反而要求朝廷出面呢,这是因为李茂贞想要利用皇帝的号召力,虽然皇帝已经失去了实际控制,但是名义上还是天下的主人,只要皇帝听从他的安排,那么他就更能表现自己的权势就达到能够命令皇帝的地步。

唐昭宗知道李茂贞的小心思,于是就拒绝了他,之后李茂贞再三逼迫,唐昭宗不得已开会来表决,但是当时的大臣们都被李茂贞所逼迫不敢发言。于是李茂贞在朝廷迟迟不做决定的情况下自己去打兴元,这表示李茂贞本人已经不顾朝廷的反应,也表示他从此走上了正式割据的道路。

而且得不到唐昭宗支持的李茂贞甚至还写信去辱骂朝廷,唐昭宗气得饭都吃不下一定要让大臣相处对策,但是这时候李茂贞的势力明显已经在朝臣中有所扩张,甚至在宦官集团更是有大批的眼线为他盯着中央的一举一动,就连宰相都不敢多说话。

于是给事中牛徽就给唐昭宗说:

“先朝(僖宗朝)多难,茂贞诚有翼卫之功。诸杨阻兵,亟出攻讨,其志办在疾恶,但不当不俟诏命耳。比闻兵过山南,杀伤至多,陛下傥不以招讨使授之,使用国法约束,则山南之民尽矣!”

唐昭宗这么一想也对,既然我打不过他,那我就加入他!这样多少还有点脸面,于是最后以李茂贞为山南西道招讨使,这次的角逐是李茂贞的胜利,也暗示着唐朝已经时日无多了。

于是禁军内部发生了分歧,不肯和李茂贞合作的神策左军中尉西门君处死了天威军使贾德晟,天威军部下千余骑兵出奔风翔,但是他自己也在随后被李茂贞所杀害。

李茂贞部队对杨复恭的势力进行了强势的打压,使得杨氏集团步步败退,七月李茂贞拿下凤州,之后又拿下兴州、洋州,八月李茂贞进攻兴元,杨氏集团集体出逃到阆州。李茂贞在乾宁元年七月打了过去,占有了山南西道全境,杨氏集团之后被华洲兵抓捕,八月被杀。

而这场战争最大的获利者就是李茂贞本人,他不仅吞并了感义军、武定军,山南西道、龙剑四镇,还把自己的义子李继臻安排占据金州。

这么看来,山南西道仿佛已经是李茂贞的地盘了,但是皇帝却不希望就这么把一块地给野心勃勃的李茂贞,他更希望这样的地方由朝廷来管辖。在李茂贞再三催促下,唐昭宗希望李茂贞做山南西道兼武定军节度使,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徐彦若以使相身份充任风翔节度使,同时又割果、阆二州隶属武定军,这样满足李茂贞的胃口希望从他的手中拿下凤翔镇的所属权,但是李茂贞怎么可能答应,继续盘踞在凤翔和朝廷对抗。

之后李茂贞更是写信去讽刺皇帝无能,

“陛下贵为万乘,不能庇元舅之一身;尊极九州,不能戮复恭之一竖”

“今朝廷但观强弱,不计是非”

“约衰残而行法,随盛壮以加恩。体物锱铢,看人衡纩”

“军情易变,戎马难羁,唯虑甸服生灵,因兹受祸。未审乘舆播越,自此何之”

这些话直接把皇帝给气炸了,当场决定要和李茂贞打一场,让宰相杜让能负责这场战斗,但是杜让能表示凤翔就在国门边上,要是打不过就后患无穷了。但是这时候的皇帝哪里能听得进去这些话,就是要打。

于是就让嗣覃王李嗣周为京西招讨使,神策大将军李鐬为副将带着三万大军去征讨,李茂贞联合王行瑜等大军六万多人,而且朝廷大军很多都是新兵,和李茂贞的老兵无法比,果然朝廷大军战争毫无悬念地输了,禁军四散而逃,李茂贞乘胜进军京西的三桥。

李茂贞直接让皇帝杀了首议用兵者,于是先是宰相杜让能背锅被贬,西门君也被流放到儋州,内枢密使李周潼流放到崖州,之后西门君等人又被皇帝下令杀害,杜让能再次被贬为雷州司户。

但是李茂贞看得出来皇帝是想保住杜让能的性命,他偏偏不干,一定要让皇帝处死杜让能,不然自己不会散罢干休,皇帝只能妥协处死了杜让能和杜弘徽两兄弟,又封李茂贞为凤翔节度使兼山南西道节度使,守中书令,进封秦王,李茂贞正式占领山南。

乾宁元年正月,李茂贞说自己要去京城拜谢皇帝,但是却带着大军进京,唐昭宗只能盛情款待李茂贞。李茂贞对皇帝的态度十分满意,之后他又决定在朝中扶持自己的代言人,这个人就是宰相崔昭纬

从史书可以看出,杜让能之死就是崔昭纬的主意,只有杜让能死了他才能上位。

乾宁二年二月,李谿被唐昭宗任命为宰相和韦昭度一起执政,于是崔昭纬就让王行瑜给皇帝上疏

:李谿奸邪,昭度无相业,宜罢居散秩

,唐昭宗反驳道:

军旅之事,朕则与藩镇图之。至于命相,当出朕怀。

但是王行瑜等人肯定是不可能让皇帝如愿的,就直接反驳皇帝不依不饶,皇帝没办法只能罢免韦昭度,三个月后又罢免李谿为太子少师,李茂贞等人才满意。

乾宁二年正月河中节度使王重盈病逝,他的侄子王珂和自己的儿子王珙争夺节度使的位置,王珂不敌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给皇帝上表说我更支持王珂,让皇帝赐王珂节度使的职位。但是李茂贞等人更支持王珙做节度使,让皇帝把王珂叫到陕州。

于是皇帝就说我已经答应李克用了,不能再答应你们了!于是李茂贞就带着人去京城“请求”唐昭宗答应自己。

王行瑜求尚书令不获,由是怨朝廷。畿内有八镇兵,隶左右(神策)军,邰阳镇近华州,韩建求之;良原镇近邠州,王行瑜求之。宦官日:此天子禁军,何可得也。

他们这次又让皇帝杀朝廷忠臣韦昭度等人,皇帝不答应他们就自己动手,之后又说王珂、王珙嫡庶不分,实在是大逆不道,实际上就是要逼着皇帝立自己支持的王珙为河中节度使,最后几人谋划要废除昭宗,拥立李保为帝。这样做就是要确保能有一个完全听自己话的皇帝而不是有自己想法的人。

但是他们还没有动手,被打脸的李克用就坐不住了,直接率军杀了王行瑜,韩建也投降于他,昭宗直接把宰相崔昭纬罢免。

李茂贞没想到自己不是李克用的对手,就连强悍的岐邠边军都打不过沙陀兵,甚至是毫无还手之力,于是李茂贞看到盟友被杀又有人投降的情况,为了自保跑到凤翔防守,又给皇帝上表说我有罪,但是这一切都是我的义子李继鹏的错,于是杀了李继鹏表明自己的决心,这样就和唐昭宗和解,李茂贞的初步计划破产。

更多文章

  • 门生天子唐昭宗:雷霆手段铲除宦官势力,却在睡梦中被乱刀剁死

    历史解密编辑:爱搞笑的内登标签:唐昭宗,宦官,朱温,昭宗,宰相,皇帝

    风雨晚唐,唐昭宗是个悲剧皇帝,身为"门生天子",他曾以雷霆手段铲除了宦官势力,但最终,还是死于乱刀之下。和晚唐几任皇帝一样,唐昭宗的继位也离不开宦官势力的助推。光启四年(888)三月,正是僖宗弥留之际,由于其子尚幼,朝中执掌权柄的宦官集团开始在懿宗诸子中寻找人选。彼时,当年权倾朝野的大宦官田令孜由于

  • 唐朝末期唐昭宗李晔想要恢复盛世,奈何自己却有心无力

    历史解密编辑:三娃家的彩虹标签:唐昭宗,李晔,宦官,节度使,皇帝,唐僖宗,唐朝,中国军事制度,军事制度

    全文共1698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唐朝自从安史之乱以后,一系列问题开始出现。不管是藩镇割据,还是宦官当权,乃至朋党之争。一代一代的,把当初大唐王朝的底气和优势,一步一步消耗殆尽。在经过了大唐王朝农民的大暴动黄巢起义以后,大唐王朝的灭亡,好像就在眼前。后来,虽然黄巢去世,但是各个战区的矛盾已经更加日益

  • 唐昭宗有只猴子,曾大闹朝堂扯碎龙袍吓皇帝,它是孙悟空的原型

    历史解密编辑:拥有你全世界呀标签:唐昭宗,皇帝,朱温,孙悟空,猴子,吴承恩

    说到孙悟空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不陌生,他是吴承恩在《西游记》中虚构出来的齐天大圣,神通广大且嫉恶如仇,孙悟空的形象深入人心,受到几乎所有国人的喜爱,小编小时候还曾幻想自己变成孙悟空,还有铅笔把孙悟空一笔笔画出来呢,可能很多人都认为孙悟空是吴承恩完全虚构出来的,其实并非如此,孙悟空在历史上是有原型的,它就

  • 在位16年皇权衰微的悲剧性皇帝唐昭宗李晔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李晔,皇帝,宦官,唐朝,唐昭宗,唐僖宗,中国军事制度

    唐朝第二十位皇帝: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姓李讳杰,即位后改名为敏,然后又改名为晔,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的弟弟。葬于和陵,死后谥号为圣穆景文孝皇帝。昭宗在位期间,宦官、朝臣、藩镇为争夺对中央政府的控制权,斗争激烈,藩镇跋扈,战乱不断,皇权

  • 末世天子唐昭宗:尽管十分努力,依旧改变不了唐朝的败亡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唐昭宗,唐朝,唐僖宗,朱温,宦官,唐哀帝

    唐昭宗,是唐朝事实上的末代皇帝。因为虽然唐昭宗被害后,唐哀帝在位三年。但是从本质的角度来说,唐哀帝的这三年时间,不过是过渡时期而已。其实唐昭宗本是一个十分努力的皇帝,也确实为扭转大唐的衰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他的努力,并没有改变大唐的败亡。唐朝安史之乱以后,虽然河东等地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但是大

  • 唐昭宗一手葬送大唐江山,为什么还能获得后世一致好评

    历史解密编辑:素子花开临窗景标签:唐昭宗,唐僖宗,朱温,李晔,李克用

    唐朝广明元年(公元880年),曾经强盛不可一世的大唐朝,来到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黄巢带领十一万农民起义军,攻破潼关天险,浩浩荡荡直扑唐都长安。唐朝各地守军面对强敌压境,无不望风而逃,一溃千里。唐僖宗见势不妙,在文武百官护送下,带着后宫妃嫔和皇子们一溜烟逃奔四川。在这场变乱中,唐僖宗的弟弟寿王李晔,

  • 唐昭宗被杀时,身边只有昭仪李渐荣舍身救护,她最终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唐昭宗,李渐荣,朱温,李晔,唐哀帝

    李渐荣是唐昭宗的昭仪,属正二品女官,可惜正史中没有详细地记载她的出生年月、籍贯等等信息,相信在她舍身取义为唐昭宗护驾以前,名不见经传,地位是很低微的。然而,她却不畏强暴,大义凛然,牺牲自己,以命护主,实在可歌可泣,是真性情的女人。公元904年,朱温篡位的野心进一步膨胀起来了,他不再满足“挟天子以令诸

  • 唐昭宗的志愿|每日一诗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中华标签:唐昭宗,李晔,节度使,凤翔

    诗词赏析唐末时期,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带兵攻入凤翔,唐昭宗李晔受其掌握,经常登城西的齐云楼来遣怀,这首词便是作于此时。这首词真切地袒露出李晔被逐出宫的悲苦之情,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末时期动荡不安的政局。虽然在政治上这位皇帝一筹莫展,但其词作的艺术价值却毫不逊色于唐宋词名家之作。文字由好诗词整理,转载请标

  • 朱温篡唐之前干了一件大事,唐昭宗居然全力配合,真让人哭笑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唐昭宗,朱温,张全义,李克用,昭宗,李晔,李唐,中国军事制度,军事政策,五代十国

    唐末战乱动荡的时期,遭受战火蹂躏最为严重的中原地方正是开封、洛阳地区。尤其作为李唐东都的洛阳,所受破坏最巨。朱温最后可以代唐自立为帝,正是因为张全义恢复洛阳一带的农业生产、医治战争创痍的原因。张全义原是山东濮州临濮、今山东鄄城西南的一个农民,在县里服劳役,受取县令的凌辱,一怒之下参加了黄巢的起义军。

  • 朱温篡唐时有多凶狠?杀唐昭宗及其九子,将三十多个大臣抛入黄河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唐昭宗,朱温,昭宗,黄巢,崔胤,宦官,黄河,中国军事制度,国防政策,唐朝

    乱世枭雄唐乾符年间(874——879),河南、山东一带经常有民众揭竿而起,反抗唐王朝,其中以濮州人(今河南濮阳)王仙芝、曹州(今山东菏泽)冤句人黄巢闹出的响动最大,势力也最强大,他们频频在曹州、沂州、宋州、徐州、汝州、邓州一带活动,劫掠富户,抵抗官军进剿,吸引着许多贫苦农民前去投奔,宋州砀山(今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