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晚唐已经风雨飘摇,而唐僖宗还是那样不着急呢?

为什么晚唐已经风雨飘摇,而唐僖宗还是那样不着急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秀才吃瓜 访问量:2565 更新时间:2023/12/23 5:37:34

晚唐既然已经是风雨飘摇,病入膏肓,唐僖宗着不着急都改变不了什么,况且,怎么能指望一个12岁的孩子承担起复兴大唐的责任呢?在唐僖宗的十五年为帝生涯中,他也并非是一直不着急,只是等他着急的时候已经晚了,帝国的崩塌近在眼前了。

唐僖宗李儇是唐懿宗的第五子,唐宣宗孙子。唐宣宗当初在37岁的高龄被宦官扶上皇帝位,励精图治,开创了大中之治,是晚唐最后的荣耀。唐宣宗去世后,唐懿宗被宦官扶上位,唐懿宗在最初也是想效仿自己的父亲的,只是很快天子能享有的权利就让他忘了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只知道享乐玩耍,是整个大唐继伯父唐穆宗之后的第二位享乐天子。

而在唐懿宗死后,他的第五子、年仅12岁的李儇被宦官扶上位,这一位天子更是继承了父亲爱玩的基因,本就是从小养在深宫,整天和宦官厮混,即便大唐帝国已经摇摇欲坠,他也没有经历过任何的磨难或者什么,更不知道民间疾苦。最擅长的大约就是玩乐,在玩乐一事上他可以称得上是专家级别的。

也正是因为他在游戏方面的天赋异禀以及对国家大事的淡漠,才被宦官们选中。873年,资深宦官刘行深和韩文约联合田令孜扶立李儇为帝,即唐僖宗。唐僖宗登基,这些宦官自然就是加官进爵,其中田令孜因为之前一直照顾唐僖宗的生活起居而被唐僖宗特别对待,先是被任命为枢密使,后又成为神策军中尉,手握兵权。

唐僖宗12岁继位,本来就还只是个孩子,因此特别依赖田令孜,甚至称呼其为“阿父”。田令孜一方面尽量把唐僖宗的兴趣往玩乐上引,另一方面自然是紧握权力,大肆提高宦官的地位。田令孜的权力达到可以自由任免官员的地步,因此找他买官的人自然也就更多。

他们整天想的就是怎么升官发财,对百姓的疾苦是丝毫也不关心,而唐僖宗刚继位的时候实际上帝国的很多地方旱灾蝗灾爆发,民不聊生,很多地方更是盗匪横行,祸害乡里。唐僖宗继位的第二年就有王仙芝聚众造反,这引发的将是一场大灾难,即黄巢起义。黄巢是在王仙芝起义的第二年加入进来的,自此,黄巢起义的烈火就开始在帝国的土地上蔓延。

即便王仙芝和黄巢领导的起义军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组织不严、战斗力不强等。甚至总想着被招安,但唐政府却还是不能将其控制住,皆因为地方上的武将为了保存实力不愿意出力,而朝廷中被宦官压制着的宰相们也不能做出有效的、统一的作战方案,加之神策军这支原本的王牌军早已经成了花瓶般的存在,可以对付文官,却对付不了盗匪和农民军。

880年,黄巢军即将攻进长安,田令孜领五百神策军护着唐僖宗狼狈出逃,目的地就是唐玄宗曾经的避免所四川,这里也是田令孜能控制的地方。实际上早在出逃之前,田令孜已经开始为出逃做准备,为此,他向唐僖宗推荐了四个人来坐镇三川。这四个人就是陈敬暄(田令孜的哥哥)、杨师立、牛勖、罗元杲(此三人为田令孜的心腹)。对于四个人怎么安排,唐僖宗不愿意费脑子来想,索性就拿自己最喜欢的马球来让四人赌输赢以决定三川节度使的分配。

自然,在这场赌赛中,陈敬暄博得头筹,成为最重要的西川节度使,杨师立为东川节度使,牛勖山南西道节度使。人们通常以这件事来说明唐僖宗的荒唐,视国家大事为儿戏,实际上我们看这件事,西川节度使的位子一定会是陈敬暄的,因为他是田令孜的兄长,而其余三人仅仅是田令孜的亲信,亲疏立见,所以这件事上仍旧只是唐僖宗顺从田令孜的安排。

他们在逃亡路上遇到过很多阻碍,试图拦下入蜀的唐僖宗,但是唐僖宗的意志很坚定,就是要入蜀。不过正是这次难忘的入蜀经历,让唐僖宗迅速的成长起来,那时他已经19岁,开始过问政治,并表现的严酷并且反复无常,独断专行,对田令孜的信任也已经打了折扣,只是这个时候的他虽然已经有所醒悟,但是时局却并非他说了算。

之后黄巢起义虽然被平定,但是帝国已经不堪一击,而在他回到长安后,田令孜还继续夺权争势,为唐僖宗所不喜,他开始逐渐不再信任这个曾经信任无比的宦官。不过,田令孜在成功引起众怒之后还是成功的劫持着唐僖宗再次离开了长安,这一次离开的直接后果是,唐僖宗成了太上皇。

一直折腾到888年的二月,唐僖宗才再次回到长安,只是几经磨难和屈辱的唐僖宗回到长安的第二个月就离开了人世。20年之后,大唐彻底土崩瓦解,代之以朱温的后梁。

更多文章

  • 唐昭宗和他摇摇欲坠的唐帝国:李茂贞的嚣张被李克用的沙陀兵打碎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唐昭宗,李茂贞,李克用,节度使,宦官

    前面我们说到李茂贞成为割据势力,那么他接下来就是要扩张自己的地盘和权势。而且朝廷依旧是掌握在权宦的手中,皇帝没有自主权反而要依靠比自己更有权势的人,而这时候作为皇帝的唐僖宗终于在忍气吞声中死去,而他的弟弟唐昭宗李晔被宦官杨复恭扶持上位。之后就是景福元年李茂贞带着王行瑜等人逼着朝廷去打杨守亮,说他窝藏

  • 门生天子唐昭宗:雷霆手段铲除宦官势力,却在睡梦中被乱刀剁死

    历史解密编辑:爱搞笑的内登标签:唐昭宗,宦官,朱温,昭宗,宰相,皇帝

    风雨晚唐,唐昭宗是个悲剧皇帝,身为"门生天子",他曾以雷霆手段铲除了宦官势力,但最终,还是死于乱刀之下。和晚唐几任皇帝一样,唐昭宗的继位也离不开宦官势力的助推。光启四年(888)三月,正是僖宗弥留之际,由于其子尚幼,朝中执掌权柄的宦官集团开始在懿宗诸子中寻找人选。彼时,当年权倾朝野的大宦官田令孜由于

  • 唐朝末期唐昭宗李晔想要恢复盛世,奈何自己却有心无力

    历史解密编辑:三娃家的彩虹标签:唐昭宗,李晔,宦官,节度使,皇帝,唐僖宗,唐朝,中国军事制度,军事制度

    全文共1698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唐朝自从安史之乱以后,一系列问题开始出现。不管是藩镇割据,还是宦官当权,乃至朋党之争。一代一代的,把当初大唐王朝的底气和优势,一步一步消耗殆尽。在经过了大唐王朝农民的大暴动黄巢起义以后,大唐王朝的灭亡,好像就在眼前。后来,虽然黄巢去世,但是各个战区的矛盾已经更加日益

  • 唐昭宗有只猴子,曾大闹朝堂扯碎龙袍吓皇帝,它是孙悟空的原型

    历史解密编辑:拥有你全世界呀标签:唐昭宗,皇帝,朱温,孙悟空,猴子,吴承恩

    说到孙悟空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不陌生,他是吴承恩在《西游记》中虚构出来的齐天大圣,神通广大且嫉恶如仇,孙悟空的形象深入人心,受到几乎所有国人的喜爱,小编小时候还曾幻想自己变成孙悟空,还有铅笔把孙悟空一笔笔画出来呢,可能很多人都认为孙悟空是吴承恩完全虚构出来的,其实并非如此,孙悟空在历史上是有原型的,它就

  • 在位16年皇权衰微的悲剧性皇帝唐昭宗李晔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李晔,皇帝,宦官,唐朝,唐昭宗,唐僖宗,中国军事制度

    唐朝第二十位皇帝: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姓李讳杰,即位后改名为敏,然后又改名为晔,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的弟弟。葬于和陵,死后谥号为圣穆景文孝皇帝。昭宗在位期间,宦官、朝臣、藩镇为争夺对中央政府的控制权,斗争激烈,藩镇跋扈,战乱不断,皇权

  • 末世天子唐昭宗:尽管十分努力,依旧改变不了唐朝的败亡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唐昭宗,唐朝,唐僖宗,朱温,宦官,唐哀帝

    唐昭宗,是唐朝事实上的末代皇帝。因为虽然唐昭宗被害后,唐哀帝在位三年。但是从本质的角度来说,唐哀帝的这三年时间,不过是过渡时期而已。其实唐昭宗本是一个十分努力的皇帝,也确实为扭转大唐的衰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他的努力,并没有改变大唐的败亡。唐朝安史之乱以后,虽然河东等地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但是大

  • 唐昭宗一手葬送大唐江山,为什么还能获得后世一致好评

    历史解密编辑:素子花开临窗景标签:唐昭宗,唐僖宗,朱温,李晔,李克用

    唐朝广明元年(公元880年),曾经强盛不可一世的大唐朝,来到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黄巢带领十一万农民起义军,攻破潼关天险,浩浩荡荡直扑唐都长安。唐朝各地守军面对强敌压境,无不望风而逃,一溃千里。唐僖宗见势不妙,在文武百官护送下,带着后宫妃嫔和皇子们一溜烟逃奔四川。在这场变乱中,唐僖宗的弟弟寿王李晔,

  • 唐昭宗被杀时,身边只有昭仪李渐荣舍身救护,她最终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唐昭宗,李渐荣,朱温,李晔,唐哀帝

    李渐荣是唐昭宗的昭仪,属正二品女官,可惜正史中没有详细地记载她的出生年月、籍贯等等信息,相信在她舍身取义为唐昭宗护驾以前,名不见经传,地位是很低微的。然而,她却不畏强暴,大义凛然,牺牲自己,以命护主,实在可歌可泣,是真性情的女人。公元904年,朱温篡位的野心进一步膨胀起来了,他不再满足“挟天子以令诸

  • 唐昭宗的志愿|每日一诗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中华标签:唐昭宗,李晔,节度使,凤翔

    诗词赏析唐末时期,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带兵攻入凤翔,唐昭宗李晔受其掌握,经常登城西的齐云楼来遣怀,这首词便是作于此时。这首词真切地袒露出李晔被逐出宫的悲苦之情,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末时期动荡不安的政局。虽然在政治上这位皇帝一筹莫展,但其词作的艺术价值却毫不逊色于唐宋词名家之作。文字由好诗词整理,转载请标

  • 朱温篡唐之前干了一件大事,唐昭宗居然全力配合,真让人哭笑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唐昭宗,朱温,张全义,李克用,昭宗,李晔,李唐,中国军事制度,军事政策,五代十国

    唐末战乱动荡的时期,遭受战火蹂躏最为严重的中原地方正是开封、洛阳地区。尤其作为李唐东都的洛阳,所受破坏最巨。朱温最后可以代唐自立为帝,正是因为张全义恢复洛阳一带的农业生产、医治战争创痍的原因。张全义原是山东濮州临濮、今山东鄄城西南的一个农民,在县里服劳役,受取县令的凌辱,一怒之下参加了黄巢的起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