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对外有多了解?唐僖宗的一番交流,让阿拉伯使者大为震惊

唐朝对外有多了解?唐僖宗的一番交流,让阿拉伯使者大为震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姐谈历史 访问量:2815 更新时间:2023/12/23 4:39:13

唐朝辉煌的时候究竟有多么强大呢?

我们今人想见识唐朝的辉煌,无疑是痴人说梦,毕竟,唐朝已经灭亡这么多年了,即使去回忆唐朝,也只能从典籍里面去回顾了。不过,唐朝在当时的世界地位有多重,咱们能够从阿拉伯人的出使态度上略知一二。

根据《册府元龟》记录,在唐朝巅峰时期,也就是天宝年间,阿拉伯差不多每年就要来一次。阿拉伯和唐朝距离这么远,能够出使频率如此高,可见唐朝的地位之重要。纵观中国历史,唐朝跟外界交流强度也是空前的。

那么,为啥唐朝能够跟外界交流如此频繁呢?

从核心上来讲,唐朝化是主要原因。

在日本学者对中国历史的划分中,唐朝中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分界点。在这个点之前,唐朝的对外态度是包容且开放的。而到了中后期,因为国家实力的衰落,再加上朝理学的兴起,唐朝逐渐转专心于内部。

而在官方层面,唐朝对外的态度实际上是中国既安,卷夷自服。只看这一句话,咱们就能够看出唐朝对外的看法,气象之大,格局之广,中国历史上难以有其他朝代超越。

出现这种情况,可能跟唐朝的经济发展有重要联系。从隋朝开始,贸易发展就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之一。大一统环境下,商人经商更加便利。虽然在总国策上,唐朝也是重农抑商的路线,但是对待商人的问题上,其实也没有多么严苛。

除了开放的风气,唐朝的对外政策也是导致风气开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合法交易的基础上,唐朝对于公平性是相当重视的。不仅专门有地方提供给外商经商,同时唐朝还会从官方层面,监督经商行为。

因此,咱们经可以在典籍中看到“胡风”这一个词语。一旦经济交流更加频繁,外国人自然而然就会前往唐朝。久而久之,自然就会有一批人定居于唐朝。他们原本的生活习惯和汉族生活习惯相结合,也就成为了胡风。

即使到了唐朝后期,国力大不如前了,唐朝的统治者依旧会对外界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这一点,和清朝统治者截然不同。

唐僖宗时期,唐朝已经差不多快要灭亡了。咱们自己人对这位君主的看法是相当差的,毕竟,作为末代君,唐僖宗必须要为唐朝的灭亡负责。但是,在外国人的记录中,唐僖宗却是一个相当富有魅力的君主。

根据资料,阿拉伯使者在一次出使中,跟唐僖宗有过一番对话。在这番对话中,唐僖宗对印度、阿拉伯、希腊等地的风俗都相当了解,仿佛他去过这些地方一样。

而从一些文物上,我们依旧能够看到外来文化对唐朝的影响。唐初就有产自于罗马的水激扇车进入中国,而这个器物,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已然成为了中国的农业生产工具。

因此,可以说,唐朝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深的。这种自信,或许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盛唐气象。

更多文章

  • 唐朝昏君唐僖宗,十二岁继位,称呼宦官为阿父?两次被迫逃离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古今记实标签:唐僖宗,宦官,唐懿宗,唐朝,节度使,黄巢

    咸通十四年(873年)唐懿宗李漼驾崩,太子李儇继位,是为唐僖宗。唐僖宗与他的父亲唐懿宗一样,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昏君。自从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便日益衰败,藩镇割据、宦官专政、朋党之争,这些种种问题都是唐朝衰亡的原因。唐僖宗的爷爷唐宣宗是唐朝的最后一位中兴之主,原本在他的治理下,唐朝已经渐渐回到了正轨。

  • 为什么晚唐已经风雨飘摇,而唐僖宗还是那样不着急呢?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唐僖宗,宦官,唐懿宗,节度使,黄巢,黄巢起义,唐宣宗,晚唐,唐朝

    晚唐既然已经是风雨飘摇,病入膏肓,唐僖宗着不着急都改变不了什么,况且,怎么能指望一个12岁的孩子承担起复兴大唐的责任呢?在唐僖宗的十五年为帝生涯中,他也并非是一直不着急,只是等他着急的时候已经晚了,帝国的崩塌近在眼前了。唐僖宗李儇是唐懿宗的第五子,唐宣宗的孙子。唐宣宗当初在37岁的高龄被宦官扶上皇帝

  • 唐昭宗和他摇摇欲坠的唐帝国:李茂贞的嚣张被李克用的沙陀兵打碎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唐昭宗,李茂贞,李克用,节度使,宦官

    前面我们说到李茂贞成为割据势力,那么他接下来就是要扩张自己的地盘和权势。而且朝廷依旧是掌握在权宦的手中,皇帝没有自主权反而要依靠比自己更有权势的人,而这时候作为皇帝的唐僖宗终于在忍气吞声中死去,而他的弟弟唐昭宗李晔被宦官杨复恭扶持上位。之后就是景福元年李茂贞带着王行瑜等人逼着朝廷去打杨守亮,说他窝藏

  • 门生天子唐昭宗:雷霆手段铲除宦官势力,却在睡梦中被乱刀剁死

    历史解密编辑:爱搞笑的内登标签:唐昭宗,宦官,朱温,昭宗,宰相,皇帝

    风雨晚唐,唐昭宗是个悲剧皇帝,身为"门生天子",他曾以雷霆手段铲除了宦官势力,但最终,还是死于乱刀之下。和晚唐几任皇帝一样,唐昭宗的继位也离不开宦官势力的助推。光启四年(888)三月,正是僖宗弥留之际,由于其子尚幼,朝中执掌权柄的宦官集团开始在懿宗诸子中寻找人选。彼时,当年权倾朝野的大宦官田令孜由于

  • 唐朝末期唐昭宗李晔想要恢复盛世,奈何自己却有心无力

    历史解密编辑:三娃家的彩虹标签:唐昭宗,李晔,宦官,节度使,皇帝,唐僖宗,唐朝,中国军事制度,军事制度

    全文共1698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唐朝自从安史之乱以后,一系列问题开始出现。不管是藩镇割据,还是宦官当权,乃至朋党之争。一代一代的,把当初大唐王朝的底气和优势,一步一步消耗殆尽。在经过了大唐王朝农民的大暴动黄巢起义以后,大唐王朝的灭亡,好像就在眼前。后来,虽然黄巢去世,但是各个战区的矛盾已经更加日益

  • 唐昭宗有只猴子,曾大闹朝堂扯碎龙袍吓皇帝,它是孙悟空的原型

    历史解密编辑:拥有你全世界呀标签:唐昭宗,皇帝,朱温,孙悟空,猴子,吴承恩

    说到孙悟空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不陌生,他是吴承恩在《西游记》中虚构出来的齐天大圣,神通广大且嫉恶如仇,孙悟空的形象深入人心,受到几乎所有国人的喜爱,小编小时候还曾幻想自己变成孙悟空,还有铅笔把孙悟空一笔笔画出来呢,可能很多人都认为孙悟空是吴承恩完全虚构出来的,其实并非如此,孙悟空在历史上是有原型的,它就

  • 在位16年皇权衰微的悲剧性皇帝唐昭宗李晔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李晔,皇帝,宦官,唐朝,唐昭宗,唐僖宗,中国军事制度

    唐朝第二十位皇帝: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姓李讳杰,即位后改名为敏,然后又改名为晔,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的弟弟。葬于和陵,死后谥号为圣穆景文孝皇帝。昭宗在位期间,宦官、朝臣、藩镇为争夺对中央政府的控制权,斗争激烈,藩镇跋扈,战乱不断,皇权

  • 末世天子唐昭宗:尽管十分努力,依旧改变不了唐朝的败亡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唐昭宗,唐朝,唐僖宗,朱温,宦官,唐哀帝

    唐昭宗,是唐朝事实上的末代皇帝。因为虽然唐昭宗被害后,唐哀帝在位三年。但是从本质的角度来说,唐哀帝的这三年时间,不过是过渡时期而已。其实唐昭宗本是一个十分努力的皇帝,也确实为扭转大唐的衰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他的努力,并没有改变大唐的败亡。唐朝安史之乱以后,虽然河东等地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但是大

  • 唐昭宗一手葬送大唐江山,为什么还能获得后世一致好评

    历史解密编辑:素子花开临窗景标签:唐昭宗,唐僖宗,朱温,李晔,李克用

    唐朝广明元年(公元880年),曾经强盛不可一世的大唐朝,来到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黄巢带领十一万农民起义军,攻破潼关天险,浩浩荡荡直扑唐都长安。唐朝各地守军面对强敌压境,无不望风而逃,一溃千里。唐僖宗见势不妙,在文武百官护送下,带着后宫妃嫔和皇子们一溜烟逃奔四川。在这场变乱中,唐僖宗的弟弟寿王李晔,

  • 唐昭宗被杀时,身边只有昭仪李渐荣舍身救护,她最终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唐昭宗,李渐荣,朱温,李晔,唐哀帝

    李渐荣是唐昭宗的昭仪,属正二品女官,可惜正史中没有详细地记载她的出生年月、籍贯等等信息,相信在她舍身取义为唐昭宗护驾以前,名不见经传,地位是很低微的。然而,她却不畏强暴,大义凛然,牺牲自己,以命护主,实在可歌可泣,是真性情的女人。公元904年,朱温篡位的野心进一步膨胀起来了,他不再满足“挟天子以令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