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八十回以后的妙玉结局,是否符合原著?她真的被奸人劫走了吗?

八十回以后的妙玉结局,是否符合原著?她真的被奸人劫走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文史大伽秀 访问量:4215 更新时间:2023/12/31 19:31:40

妙玉是“十二钗”中,唯一一个与贾家既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婚姻关系的人。但是在故事的主要舞台大观园,她却是住得最久的人:在筹备元春省亲的阶段,她已经入住,比宝黛钗春都要早。

在八十回中,妙玉的故事不多,但已经勾画出一个被迫出家、无依无靠、身在佛门、心向红尘的少女形象。说她是什么公主,或者犯官之女,将来会连累贾府,纯粹是无稽之谈。理由非常简单:她是为元春省亲的盛事,作为一件高级点缀,而被请入大观园的。如果真的有什么身世之谜,在元春省亲这个万众瞩目、并且有众多太监宫女到场的重要节点,偏偏把妙玉请到贾府,不是明白着昭告天下:“我家收容了犯官之女,是跟皇帝过不去”吗?

妙玉就是一个避难之女。而她要避的“难”,也并不是皇帝,仅仅是“权势”。所以贾府昌盛,能够庇护于她;贾府败落,她也失去庇佑。仅此而已。换言之,她更大程度上是贾府盛衰的见证者,而不是参与者,更不是推动者。

确定了妙玉的身份定位,就可以推测八十回之后她的下落了。如果被劫持而走,离开大观园,她的遭遇再悲惨,也与贾府无关了。况且劫持了年轻女尼,还要离开京城,远赴重洋,从技术角度考虑,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妙玉的判词中有“终陷淖泥中”,判曲中有“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预示着妙玉沦落风尘的结局。在大观园中如何沦落?

大观园是贾府的花园或者别墅,并不在原来贾府宅院之内。从宝钗的搬离、迎春的出嫁,大观园开始“风流云散”。我们知道的,探春远嫁,惜春出家,黛玉早夭,宝玉结婚肯定另选新房,不可能在别墅里成亲。李纨是为了陪伴照顾众姐妹才住进园子的,当然也会搬出去。随着经济的恶化,大观园会成为无人管理荒芜之地。

妙玉住的栊翠庵,位于大观园之中。妙玉父母师父已经去世,没有出嫁或者搬离的机会。荒芜的园子里,有个漂亮的尼姑,大概任何浮浪弟子都会生出觊觎之心的。当初妙玉进京,也是同样的原因:被“权势”(岫烟说的,妙玉是“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了”)骚扰,父母力不能及,被迫离乡避祸。

妙玉进贾府是十八岁。到八十回后,她已经二十多岁了。经过对宝玉的无望的单恋,她多少有点“春心萌动”。于是受到浮浪弟子的骚扰,她不会决绝地“不屈而死”,而选择了屈从。于是昔日清净的栊翠庵,就成为了变相的娼寮。

妙玉判曲中有一句“又何须,孙公子叹无缘”。只有这个结局,才能照应上这一句话:当初妙玉千里进京避祸,托庇于显赫的贾府,那些有“权势”的“王孙公子”鞭长莫及,只能自叹无缘。到妙玉沦落之后,这些“王孙公子”(未必是当初家乡的那些人)可以去嫖,就“无须”“叹无缘”了。

标签: 妙玉元春宝玉黛玉宝钗大观园

更多文章

  • 妙玉出家人,为何半夜偷听林黛玉和史湘云作诗?

    历史解密编辑:学幻帝国标签:妙玉,宝玉,林黛玉,出家人,史湘云

    很多读者,很多研究者,都会“假清高”“酸葡萄”来形容妙玉,指责她作为出家人,却对宝玉暗怀情愫。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妙玉的出家,并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冷静选择,甚至也不是逃避现实或反抗婚姻的手段。她的出家,完全是被迫的行为。林之孝(家的)介绍,妙玉本是“读书仕宦之家”的女儿,因为多病,才被迫出家

  • 妙玉自称槛外人,为何还对宝玉好?出家人这样的行为对不对?

    历史解密编辑:凯旋帝国史标签:妙玉,尼姑,佛门,出家人,贾宝玉,中国古文献

    妙玉对宝玉“好”,当然是因为暗恋着宝玉。至于“出家人这样的行为对不对”,当然不对,出家人就应该戒绝七情六欲,不沾丝毫红尘。一个尼姑,怎么可以对青年男子动心?问题在于,妙玉自称“槛外人”,她真的跳出“铁门槛”了吗?她的身份是出家人,但她是自愿做一个出家人、并且自愿终生修行吗?妙玉的来历,林之孝家的是这

  • 林黛玉几岁时死的?茗玉17岁死亡,妙玉18岁进大观园,是笔误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虎说故事标签:妙玉,宝钗,宝玉,探春,茗玉,林黛玉,大观园

    作为林黛玉的化身,茗玉17岁去世,妙玉18岁入大观园,难道是曹翁笔误?林黛玉是几岁死的?因为《红楼梦》在80回后就失传了,所以没有确切的答案。根据曹翁草蛇灰线留下的线索,黛玉死的时间有两次:十七岁或十八岁。林黛玉一个人,却死了两个,很奇怪。刘姥姥讲的明玉姑娘的故事里,明玉姑娘的出身和黛玉相差无几。扫

  • 妙玉凭什么嫌弃刘姥姥?就凭她出家人的身份?

    历史解密编辑:可念不可言说标签:妙玉,出家人,出家,薛蟠,观音,黛玉

    #在头条看见彼此#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也会遭到妙玉的嫌弃了。因为妙玉根本不以“出家人”自居。第七十八回,湘黛联句,妙玉出来阻止,解释是怕“失了咱们闺阁的面目”——一个出家人,哪来的“闺阁面目”?又跟谁去“咱们闺阁的面目”呢?可是,妙玉这话,并没有引起湘黛的反感,连素来“小性儿”、爱挑毛病的黛玉也道“极

  • 妙玉的身份,其实贾府的人很清楚,却只能假装不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妙玉,贾府,贾宝玉,林黛玉,大观园,尼姑

    妙玉是曹雪芹红楼架构中的“一砖一瓦”,抑或说只要被安排出来,只要还带着识字人、大家族的标签,就注定了其结局并不会太好。至于妙玉的出身,像其他的人物出场一样,用众位看官的视角去衬托,要比她自己说出来更精彩。悲剧的本质就在于,一旦整个小说的时空架构是注定好了的,那就意味着人物的一生或者在书中出现的阶段,

  • 黛玉、湘云和妙玉的中秋联句该如何理解?字字有机关,句句藏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少读红楼标签:妙玉,湘云,黛玉,薛宝钗,宝钗,宝玉

    开篇作者自云,“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借此寄寓怀念与哀悼之类的情感。文中也确实饱含深情栩栩如生地呈现了一干性格各异的青春少女形象,其中最为令人过目难忘的无疑是钗、黛、湘、探,她们不仅貌美如花,而且才识过人,为我们奉献了许多经典的红楼诗词。曾经,她们在大观园海棠诗社中挥笔而就《海棠诗》、《菊花诗》和

  • 妙玉是矫情还是作秀?喊停黛玉湘云联诗,竟然自己挥笔把诗续完

    历史解密编辑:君笺雅侃红楼标签:妙玉,黛玉,史湘云,李纨,林黛玉,湘云

    趣侃红楼520:笛声悠扬,妙尼出得栊翠庵,明月婵娟,佳作出于大观园上一回讲到林黛玉和史湘云在大观园的凹晶馆联诗,又是得了“十三元”的韵。当日贾探春提议成立大观园诗社,第一社的海棠诗就是十三元。如今又是十三元,可谓有始有终。推测这次大观园即景联诗,是桃花诗社的收官之作无疑了。林黛玉和史湘云的中秋诗,从

  • 红楼梦中妙玉眷恋红尘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妙玉,红楼梦,大观园,宝玉,黛玉,贾府

    知道《红楼梦》这本书的由来吗?就是小说的男主角宝玉,他的前世是神瑛侍者,他为了体验红尘一梦,于是就主动放弃仙籍下凡历练。黛玉的前世是绛珠仙草,因为受过宝玉的灌溉之恩,所以就准备下凡用一世的“眼泪”报答宝玉,所以他们两位一起下凡体验红尘,这才有了《红楼梦》一书。宝玉和黛玉为了体验红尘下凡,在人间妙玉也

  • 妙玉用自己的茶杯给宝玉喝茶,黛玉为啥不吃醋?

    历史解密编辑:神圣海王殿标签:妙玉,宝钗,吃醋,郭靖,宝黛,晴雯,贾宝玉,林黛玉,中国古文献

    时间,时间很重要!黛玉吃宝钗的醋,最后一次,是什么时候?第三十四回:“姐姐自己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在此之后,你还看到黛玉有吃醋吗?没有了。接下来刘姥姥进大观园,行酒令,黛玉说了《牡丹亭》《西厢记》的内容,宝钗劝她,黛玉就“心下暗服”,而且公开向宝钗表白“姐姐不饶我,我还求谁

  • 《红楼梦》妙玉:你们都说我高高在上,可我何曾不想回到地面?

    历史解密编辑:陈想书语标签:妙玉,红楼梦,林黛玉,曹雪芹,何曾,宝玉

    于我本人而言,我不太喜欢清高的人,会觉得有距离感。要是那些肚子里压根没点墨水,又没什么可拿得出手的炫耀资本,却又还整日在人前作威作福,耀虎扬威,故作清高的,我就更笑而不语,避之不及了。清高是指人品德高尚纯洁,不同流合污。有时也指为人高傲,不合群。《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要说到谁能匹配得上清高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