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纨为什么讨厌妙玉?她们私下发生过什么不愉快?

李纨为什么讨厌妙玉?她们私下发生过什么不愉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小趣 访问量:2648 更新时间:2023/12/11 4:36:44

不用私底下发生什么不愉快,就是公开的、明面上的不愉快。

李纨在八十回中唯一一次和人起冲突,是跟王熙凤。是她带着姐妹们找王熙凤拉赞助,王熙凤就笑着调侃她小气。李纨就骂王熙凤“说了两车无赖的泥腿市俗专会打细算盘分斤拨两的话出来”、“不知怎么下作,贫嘴恶舌的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给平儿拾鞋也不要,你们两个只该换一个过子才是!”

虽然是笑着说的,但是可以看出李纨确实急了:“心直口拙之人急了,恨不得将万句话来并成一句,说死那人”。兵法上说:“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大败”。李纨的气急败坏,可见她并非“善战者”。

李纨轻易不跟人起冲突。妙玉倒是很有攻击性,可惜被困在栊翠庵中,轻易出不来。她们有什么机会发生不愉快?难道是李纨好佛、经常到栊翠庵中拜佛、受到了妙玉不礼貌的对待?

作品中没有李纨好佛的描写。那次去清虚观打醮,是打着宗教活动的名义进行的春游。作品在描写了丫鬟们的踊跃之后,才说“因此李宫裁等都说去”,显然她对佛活动,也像对其他事情一样。并不热心。说她经常主动去栊翠庵,也是毫无根据的。

既然这两个人没有什么交集,为什么李纨讨厌妙玉?

鲁迅说过:“贾府的焦大是不会爱林妹妹的。”同样的道理,焦大也不会无缘无故的讨厌林黛玉。“喜欢”“讨厌”这些感情,往往发生在身世、地位、处境相类似的人之间——那么是同病相怜,要么是同性相斥。

李纨和妙玉一样,都是青春年少、“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却被迫禁绝了情爱。所不同的是,李纨真的“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而妙玉却是“身在空门,心向红尘”。

妙玉暗恋着宝玉,这在大观园里是公开的秘密。让宝玉找妙玉要梅花,本来要派人跟着,林黛玉赶快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李纨也点头说“是”,可见大家都心知肚明。

当然,妙玉对宝玉,仅限于心灵上的暗恋,绝对没有“奔现”可能,而且宝玉也并没有爱情的回应。所以李纨对妙玉,也不可能像王夫人晴雯那样直接撵出去。但是心里的鄙薄是一定存在的。

李喆人的《死水微澜》中讨论良家妇女对风尘女子的态度:“不是看不起,恐怕是吃醋!”这话多少有点儿道理。李纨是完全克制了自己的情爱,完全地做到了心无波澜。妙玉同样应该禁绝情爱、心无波澜,却放纵着对异性的情愫。妙玉的作为,是李纨绝对不敢、不能去做的。

面对妙玉,李纨心里不免有点儿羡慕嫉妒恨。

标签: 妙玉李纨宝玉晴雯林黛玉王熙凤

更多文章

  • 妙玉“终陷淖泥中”,是被卖到风 月场所吗?

    历史解密编辑:文古至尊宝标签:妙玉,贾敬,黛玉,贾府,贾宝玉

    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她本来就不是一心好洁的修行之人。《红楼梦》中有个真正的修行人,是贾敬。贾敬并没有出家,只是平时住在城外道观里不回来。过年时回来小住半个月,却是“静室默处,一概无听无闻”。第五十三回是《红楼梦》中唯一一次正面描写宁荣两府过年的热闹。贾敬身处这样的繁华热闹之中,却能保持内

  • 抄家后,妙玉没被卖给贵族老汉,而是变成馒头庵里的老尼姑净虚?

    历史解密编辑:文古至尊宝标签:妙玉,宝玉,贾家,秦可卿,王熙凤,馒头庵

    贾家抄家后,妙玉没卖给贵族老汉,而是变成馒头庵里的老尼姑净虚?贾家被抄家后,妙玉的归宿问题一直为大家猜测。很多人根据其判词里“无瑕白玉遭泥陷”,又根据脂砚斋的批语“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岂不哀哉?”推定,妙玉在瓜州渡口这个地方遭劫,被卖给一个年老的权贵男子作妾。“源易缘”认为,妙玉被劫说除了脂砚斋的

  • 妙玉的结果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史阅苍穹标签:妙玉,宝玉,宝钗,贾府,凡心,栊翠庵

    作品的前八十回,对妙玉描写并不多。但作为十二钗之一,她至少有判词一首、判同一首可以参考,让我们能够作为推论。八十回之后,妙玉将“终陷淖泥中”,这是无可置疑的。作为一个清洁高贵、目下无尘的妙龄女尼,“终陷淖泥中”意味着什么,这也不用多说。但是具体操作起来,还是点争议的,至少我们可以推测,续书中被强盗劫

  • 八十回以后的妙玉结局,是否符合原著?她真的被奸人劫走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大伽秀标签:妙玉,元春,宝玉,黛玉,宝钗,大观园

    妙玉是“十二钗”中,唯一一个与贾家既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婚姻关系的人。但是在故事的主要舞台大观园,她却是住得最久的人:在筹备元春省亲的阶段,她已经入住,比宝黛钗春都要早。在八十回中,妙玉的故事不多,但已经勾画出一个被迫出家、无依无靠、身在佛门、心向红尘的少女形象。说她是什么公主,或者犯官之女,将来会

  • 妙玉出家人,为何半夜偷听林黛玉和史湘云作诗?

    历史解密编辑:学幻帝国标签:妙玉,宝玉,林黛玉,出家人,史湘云

    很多读者,很多研究者,都会“假清高”“酸葡萄”来形容妙玉,指责她作为出家人,却对宝玉暗怀情愫。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妙玉的出家,并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冷静选择,甚至也不是逃避现实或反抗婚姻的手段。她的出家,完全是被迫的行为。林之孝(家的)介绍,妙玉本是“读书仕宦之家”的女儿,因为多病,才被迫出家

  • 妙玉自称槛外人,为何还对宝玉好?出家人这样的行为对不对?

    历史解密编辑:凯旋帝国史标签:妙玉,尼姑,佛门,出家人,贾宝玉,中国古文献

    妙玉对宝玉“好”,当然是因为暗恋着宝玉。至于“出家人这样的行为对不对”,当然不对,出家人就应该戒绝七情六欲,不沾丝毫红尘。一个尼姑,怎么可以对青年男子动心?问题在于,妙玉自称“槛外人”,她真的跳出“铁门槛”了吗?她的身份是出家人,但她是自愿做一个出家人、并且自愿终生修行吗?妙玉的来历,林之孝家的是这

  • 林黛玉几岁时死的?茗玉17岁死亡,妙玉18岁进大观园,是笔误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虎说故事标签:妙玉,宝钗,宝玉,探春,茗玉,林黛玉,大观园

    作为林黛玉的化身,茗玉17岁去世,妙玉18岁入大观园,难道是曹翁笔误?林黛玉是几岁死的?因为《红楼梦》在80回后就失传了,所以没有确切的答案。根据曹翁草蛇灰线留下的线索,黛玉死的时间有两次:十七岁或十八岁。林黛玉一个人,却死了两个,很奇怪。刘姥姥讲的明玉姑娘的故事里,明玉姑娘的出身和黛玉相差无几。扫

  • 妙玉凭什么嫌弃刘姥姥?就凭她出家人的身份?

    历史解密编辑:可念不可言说标签:妙玉,出家人,出家,薛蟠,观音,黛玉

    #在头条看见彼此#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也会遭到妙玉的嫌弃了。因为妙玉根本不以“出家人”自居。第七十八回,湘黛联句,妙玉出来阻止,解释是怕“失了咱们闺阁的面目”——一个出家人,哪来的“闺阁面目”?又跟谁去“咱们闺阁的面目”呢?可是,妙玉这话,并没有引起湘黛的反感,连素来“小性儿”、爱挑毛病的黛玉也道“极

  • 妙玉的身份,其实贾府的人很清楚,却只能假装不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妙玉,贾府,贾宝玉,林黛玉,大观园,尼姑

    妙玉是曹雪芹红楼架构中的“一砖一瓦”,抑或说只要被安排出来,只要还带着识字人、大家族的标签,就注定了其结局并不会太好。至于妙玉的出身,像其他的人物出场一样,用众位看官的视角去衬托,要比她自己说出来更精彩。悲剧的本质就在于,一旦整个小说的时空架构是注定好了的,那就意味着人物的一生或者在书中出现的阶段,

  • 黛玉、湘云和妙玉的中秋联句该如何理解?字字有机关,句句藏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少读红楼标签:妙玉,湘云,黛玉,薛宝钗,宝钗,宝玉

    开篇作者自云,“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借此寄寓怀念与哀悼之类的情感。文中也确实饱含深情栩栩如生地呈现了一干性格各异的青春少女形象,其中最为令人过目难忘的无疑是钗、黛、湘、探,她们不仅貌美如花,而且才识过人,为我们奉献了许多经典的红楼诗词。曾经,她们在大观园海棠诗社中挥笔而就《海棠诗》、《菊花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