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夫人三番五次算计贾母,为何贾母一声也不敢吭?

王夫人三番五次算计贾母,为何贾母一声也不敢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学幻帝国 访问量:3230 更新时间:2024/1/16 2:48:31

因为两个人的高度不同。

王夫人鼠目寸光,只看到眼前小利。比如发现一只绣春囊,当然是坏事,但是按王熙凤的建议,一边暗暗查访,一边找借口驱逐嫌犯,是非常周到严密的。

可王夫人呢,愚蠢地听信了王善保家的的别有用心的建议,大肆抄检大观园。对众位姑娘的人格侮辱就不说了,还顺手牵羊地驱逐了她最亲近、最信任的宝钗,同时宣扬了大观园的丑闻——从前人们只说宁国府不干净,此后荣国府也一样了。

王夫人的目的,本来是打击晴雯之类她心目中的“狐狸精”。晴雯是狐狸精,这个判断是否正确,我们先不说。一位母亲,为保护儿子,感情凌驾于理智之上,做一些不甚准确的判断,我们是可以理解的。

但王夫人似乎忘了,她除了是一位母亲,还是荣国府这时候的实际管理人。由当权者出手,用“抄检”这样简单粗暴的手段,公开昭告“贵妃娘娘省亲的别墅,现在已经成了藏污纳垢的地方,我们家的小姐、少爷、寡妇大奶奶就生活在这藏污纳垢之所”,除了自己打脸之外,也严重地损害了荣国府的声誉。

如果是像孙绍祖那样的家庭,声誉损失就损失了,没什么关系。但是贾府没有出色的男性人才,维持家族荣耀,很大希望都要寄托在像元春这样出色的女孩子身上。荣国府的名誉受损,女孩子的名誉受损,对整个贾家的前途绝对是摧毁性的打击。

元春的封妃,给贾府延续了十年荣耀。如果探春能够进宫,对贾府当然也有类似的好处。但是我们知道,探春的命运是远嫁。为什么非得远嫁,为什么必须嫁到远离中原、贞操观念没那么严重的海外去?难道跟抄检大观园没有潜在的联系吗?

这些后果,王夫人是看不到的。心灰意冷、只想着不做出头鸟的王熙凤也未必能看到。只有清醒的探春,才能隐约意识到抄检大观园的严重后果,哭着说出“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的沉痛之语。

好吧,王夫人的愚蠢,我们仅举一例,因为再说下去就太多了。该换到贾母的角度来看一看了。

贾母在黛玉进贾府之前,就已经退休,并且一步一步地出让权力。这不是因为她软弱,而是自然规律:即使她再能干睿智,一手把持荣国府内务,可以做到井井有条,那么到“上五台山”的那一天,把荣国府交到全无经验的儿孙手里,那不是更危险吗?

早早地让儿媳王夫人主持家务(也不算太早了,孙子都成亲了),又安排能干的孙媳王熙凤从旁协助,让她们积累经验,是贾母替荣国府安排的长远之路。

没想到王夫人这样不堪造就。平时撒手不管事,一管事就是鸡飞狗跳、伤人一千自损八百——不,她是伤人八百自损一千才对。贾母肯定是很失望、很生气、甚至很伤心的。

问题是贾母能怎么办?

换一个管家人吧。她手里有人吗?邢夫人只有更糟糕,李纨“尚德不尚才”,王熙凤资历太浅,并且身体虚弱、心灰意冷。探春倒是不错,但作为贾府的小姐,她迟早要嫁人,不能作为长期培养对象来考虑。在宝玉娶妻之前,王夫人是不可替代的。

既然不可替代,如果公开批评王夫人,甚至动用自己的余威,雷霆般地打击王夫人,只能让荣国府的统治集团更加分裂,局面更加不可收拾。

贾母宁可忍受王夫人对自己的“算计”——其实也不是算计,应该是意见分歧,或者说,是愚蠢的妄行——,宁可忍受王夫人先斩后奏地对荣国府的破坏,宁可忍受心爱的孙辈和丫鬟们受无妄之灾,也不能自乱阵脚,更不能由自己来造就荣国府的最大分裂。

她只能用留探春、尤氏吃饭,给宝黛凤纨(李纨是以贾兰的名义)送菜、让鸳鸯琥珀银蝶儿们上桌吃饭这些手段,对王夫人造成的巨大破坏,做有限的弥补。

她不敢“反抗”王夫人,因为她心里装着整个家族,考虑的是整个家族的利益,站的是家族利益的高度。而王夫人心里,——鬼才知道她装着什么。

更多文章

  • 刘姥姥只是贾府八竿子打不着的穷亲戚,贾母为何那么热情地接待?

    历史解密编辑:应作如是观标签:贾府,王熙凤,罗玉凤,孙媳妇,大观园

    二进荣国府的刘姥姥,是来送瓜果蔬菜的。原本打算送完就走,却没想到被贾母留下住几天,当成特级贵宾款待。不但贾母亲自当导游领她游大观园,还两次大摆宴席。是不是觉得很奇怪?以贾母的贵妇级别,即使贾府是“富而好礼”之家,这接待规格也太高了。何况,刘姥姥只是贾府八竿子打不着的穷亲戚。其中的原因其实很简单:物质

  • 读《红楼梦》:贾母不在乎迎春的幸福吗?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司棋,贾赦,贾迎春,贾政,贾母,宝玉

    作者:韩雪丽编辑搜图这是一个特别让人纠结的话题,贾母是个狠毒的老祖母吗,不是,贾府里,不管是荣国府还是宁国府,这些女孩子,都要感谢贾母,因为长在贾母身边,不用过早的面对外面的风刀霜剑,如果惜春长在宁国府那样的环境里,那一塘污水让惜春如何抬头,上吊的秦氏,吞金的尤二姐,自刎的尤三姐,和宁国府有关系的女

  • 读《红楼梦》:贾母喜欢人的方式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贾宝玉,史湘云,林黛玉,薛宝钗,贾府

    作者: 阿赖耶识(一)贾家的老太君书中写了贾王史薛的兴衰,可是在这个四个家族中,也有一个中心人物,这个人被四大家族供着,她就是史家出身,贾家祖母老太君。贾母自小出身钟鼎之家,一直都是被人奉承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一辈的人渐渐离去,只有贾母还坚挺着,她的存在,就是曾经辉煌的存在。这样的身份地位,赋予了

  • 南安太妃要见贾府千金,贾母为何把史湘云放在首位?原来大有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贾府,探春,惜春,贾环,贾母,史湘云,林黛玉,秦可卿,南安太妃

    红楼无闲笔。在贾府,一众孩子们结诗社、赏红梅、放风筝、开宴会,度过了青春最美好的时光。而这一切,都与贾府的“大家长”贾母有关。贾母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也许下面曹公写的这则事例,就能很好地突出老人家的性格特点。在《红楼梦》中,南安太妃不是小说的女主角,但她却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之一,尤其是对已经走下坡路

  • 《红楼梦》|马道婆的存在,是对贾母的讽刺

    历史解密编辑:应作如是观标签:王熙凤,贾宝玉,宝玉,贾府,干娘

    贾母是个非常自信的人,活到她这个份上,人生可谓圆满,很难不自信。不但自己福禄寿三齐,而且偌大的贾府在她的管理下兴盛了很多年。如果要她给自己打评语,她应该会觉得自己配得上“德高望重”四字。然后,作者却并不用史老太君这样带有敬意的称谓来称呼她,而是给她一个“贾母”的称呼贯穿始终。书中的“贾”,都是“假”

  • 贾母人生悲剧:最可怜、最孤独的苦命者!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宝玉,贾琏,富贵,贾府,大观园,红楼梦,贾母人生悲剧

    有人这样评价贾母:“她是大观园女儿王国的国王。大观园有了她才有了群体感,才有了精神核心。有了她,《红楼梦》的女性题旨才显得如此完整。对贾母在《红楼梦》中的核心地位,前人已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而对贾母忧郁悲哀的一面关注较少。一、早年丧夫。贾母很早就守寡了,身处侯门,丈夫早逝,贾母的凄苦是可想而知的。而且

  • 《红楼梦》中,贾母死前大喊黛玉是何含意?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林黛玉,贾宝玉,史湘云,薛宝钗,林如海,贾府,红楼梦,黛玉,贾母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领域的集大成之作,更是位列“四大名著”之首,虽然成书于清代,但一直到今天在学术界、在民间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甚至还衍生出了一项专业的学科“红学”。那么看过这部小说的朋友一定会对一个场景记忆犹新,甚至是难以释怀,这就是贾母在临终的时候嘴里却大喊着林黛玉的名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 《红楼梦》中,贾母死前大喊黛玉是何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贾府,史湘云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领域的集大成之作,更是位列“四大名著”之首,虽然成书于清代,但一直到今天在学术界、在民间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甚至还衍生出了一项专业的学科“红学”。那么看过这部小说的朋友一定会对一个场景记忆犹新,甚至是难以释怀,这就是贾母在临终的时候嘴里却大喊着林黛玉的名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 贾赦当众嘲讽贾母偏心眼,贾母听后,为何还笑着喝了半杯酒?

    历史解密编辑:爱写作的老于标签:贾赦,贾政,贾琏,红楼梦,邢夫人

    舐犊情深往往是母子之间最美好的感情。但在贾赦与贾母之间,不仅没有这种感情,反而还出现儿子嘲讽母亲的情形。中秋节晚上,贾母带着大家玩击鼓传花讲笑话的故事。贾赦借机讲了一个父母偏心的故事,大意是一个母亲生病,请医生前来针灸,用针时母亲说不用针心,只针肋条就行。儿子不解,问起为何针肋条不针心,母亲说道:“

  • 宝钗夸赞贾母为什么那么尴尬?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宝玉,贾政,银子,贾母,罗玉凤,薛宝钗

    作者:韩雪丽一向高情商的宝姑娘,可能对于奉承人,到是成了弱项,她奉承王夫人,到还省事,一句话,姨母是个慈善人,就成了,反正王夫人人古板严肃,要求不高,一般人没人敢奉承王夫人,就是凤姐在贾母面前千机百灵的,可是在姑姑王夫人面前,可没那个奉承的话,她到是老老实实当下属,一点不给奉承,这说明,王夫人那张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