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直指《芙蓉女儿诔》为杜撰,既是对宝玉的讽刺,也是对晴雯的讽刺

直指《芙蓉女儿诔》为杜撰,既是对宝玉的讽刺,也是对晴雯的讽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应作如是观 访问量:3238 更新时间:2023/12/8 12:44:06

晴雯“夭风流”后,宝玉并没有像对金钏那样找个井台一祭了之,而是非常郑重地举行了一个祭奠仪式,不但“备了四样晴雯所喜之物”,还“用晴雯素日所喜之冰鲛谷一幅”,写了一篇长文,名为《芙蓉女儿诔》。

诔,《说文》中的解释为谥,叙述死者生前事迹,表示哀悼。注意,是叙述事迹,也就是一切基于事实,相当于对一个有功之人、受世人拥戴之人的盖棺定论。

如果单从这篇诔文来看,晴雯是一个特别美好的人物,是天上的芙蓉花神,“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有意思的是,作者曹雪芹先生一点都不给宝玉面子,直接在回目名里指出宝玉所写皆为“杜撰”。

杜撰,《国语辞典》中的解释是无事实根据,凭空捏造、虚构。

本应完全基于事实的客观叙述,结果被宝玉凭空捏造,这是作者对宝玉的讽刺,也是作者对晴雯的讽刺:无可称颂的事实,才需要杜撰。

为了突出宝玉所作为杜撰,作者还在三个地方予以体现。

以小丫头的胡诌为据,杜撰晴雯为芙蓉花神

《芙蓉女儿诔》,顾名思义,“芙蓉女儿”指的就是晴雯。此名从何而来?来自小丫头的胡诌:

这丫头听了,一时诌不出来。恰好这是八月时节,园中池上芙蓉正开。这丫头便见景生情,忙答道:“我也曾问她是管什么花的神,告诉我们,日后也好供养的。她说:‘天机不可泄漏。你既这样虔诚,我只告诉你,’你只可告诉宝玉一人。除他之外,若泄了天机,五雷就来轰顶的。‘她就告诉我说,她就是专管这芙蓉花的。”

只因宝玉不肯相信晴雯“一夜叫的是娘”,旁边一个“最伶俐”的小丫头便开始胡诌,说自己亲自去见过晴雯,听晴雯说“如今天上少了一位花神,玉皇敕命我去司主”。本来是随口编出来的,谁知宝玉偏要知道“是作总花神去了,还是单管一样花的神”,小丫头编不出来,恰好看到“池上芙蓉正开”,便说是“专管这芙蓉花的”。

这便是“芙蓉女儿”的来由。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连芙蓉花神都是小丫头胡诌出来的,“芙蓉女儿”就更是子虚乌有了。没有“芙蓉女儿”,又何来《芙蓉女儿诔》?这就从根子上否定了这篇诔文。

杜撰晴雯的品德操守

前面说了,诔文主要是叙述生平的功德,晴雯只是一个丫鬟,而且不到十七岁就夭折了,自然无功可言。

无功没关系,还有品德操守可叙,宝玉也确实想突出晴雯的品德操守,他用了两句话来概括:“姊妹悉慕媖娴,妪媪咸仰惠德。”

不得不说,宝玉确实有些歪才,深谙写文的技巧。他没有直接去描述晴雯有何值得称颂的品德,而是以旁人来衬托:姐妹们都仰慕晴雯的美好文静,婆子们则敬仰晴雯的贤惠。

经常有读者说宝玉不屑于主流文化,但从他这两句话可看出,他其实认可主流中女子的贞静、贤惠为美德,并把晴雯归为贞静、贤惠之列。

这可真是大大的讽刺,晴雯贞静、贤惠吗?恰恰相反,她“风流灵巧”,动如脱兔,贤惠更是与她毫不沾边,总之就是“娴”和“惠”二字无论如何都不宜拿来形容晴雯。

除此之后,宝玉说 “姊妹”(年轻女孩)和“妪媪”(老妇人)都仰慕晴雯的“娴”与“惠”,可以说是相当地扯淡。晴雯被撵,正是因为犯了众怒,年轻女孩子们不服她“仗着老子娘的脸面,众人倒捧着她去”,年老的婆子们更是称她为“祸害妖精”。宝玉把怨声载道硬掰为“悉慕媖娴”、“咸仰惠德”,不正是无事实根据地凭空捏造吗?

这就是宝玉的第二处杜撰:杜撰晴雯有令人敬仰的贞静、贤惠的品德操守。

杜撰自己和晴雯的关系

宝玉郑重其事地为晴雯写诔文,看似是悼念晴雯,其实是想夹带私带:名为扬她,实为扬我。

宝玉在诔文中对晴雯极尽溢美之辞,落笔却为自我称颂:“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我和她同床共枕、一同梳洗沐浴,日则同游,夜则同息,关系极为亲密,到了“狎亵”的程度。

事实上,晴雯拒绝和宝玉洗澡(栉沐),嘲笑宝玉为麝月梳头,不肯为宝玉侍寝(衾枕),讥讽宝玉和袭人偷偷摸摸,尤其在意被冠以“狐狸精”的罪名,当然更不愿意承认自己与宝玉有“狎亵”之举。

都说晴雯死于“毁谤”,但要论“毁谤”,谁比得过这宝玉给她强加的这一切?何况宝玉还是将这些写进晴雯的诔文。如果这篇诔文被人看到,这就是由宝玉亲口说出来的铁证了,晴雯“狐狸精”的罪名就坐实了。

这就是宝玉的第三处杜撰:编造自己和晴雯的亲密关系,吹捧晴雯的同时,自我吹捧。

宝玉“杂学旁收”,自认才华横溢,他难道不知道诔文的特点就是叙述事实吗?作者告诉我们,他知道,而且是故意的,因为“有好诗文作出来,他自己却任意纂着,并不为人知慕,所以大肆妄诞”。

这句话说明,宝玉写这篇诔文,没打算给别人看,只自己留着,所以“大肆妄诞”,专门写一些虚妄不实的内容。也就是说,没有别人看到,就不怕被人质问,那就可以随意编排。

所以,通篇诔文写下来,与晴雯一点关系都没有,“芙蓉女儿”不是晴雯,所叙述的内容也与晴雯无关,倒更符合还在世的黛玉,因为黛玉才是真正的芙蓉花神。所以脂砚斋说:“虽诔晴雯而又实诔黛玉也。”

这真是莫大的讽刺,也是晴雯的悲哀。晴雯与宝玉相依相守“五年八月有奇”,没给宝玉留下任何真情实感的记忆,宝玉需要靠“杜撰”来为晴雯歌功颂德。可见在宝玉心中,晴雯无一处可拿来一颂的优点。

这也是作者把宝玉写《芙蓉女儿诔》直指为“杜撰”的原因:贾宝玉很假,连诔文都要杜撰,还有什么是真实的呢?晴雯把全身心都依附于宝玉,最后得到一篇完全不属于自己的诔文,宝玉对她又有几分真心?

如果晴雯真的在天有灵,看到这篇诔文,只怕会像尤三姐一样,“耻情而觉”:把感情托付于这样一个虚伪的人,真是种耻辱!

更多文章

  • 《红楼梦》|晴雯:风流灵巧为什么招人怨?

    历史解密编辑:应作如是观标签:晴雯,袭人,贾宝玉,宝玉,佳蕙

    “风流灵巧招人怨”,这是晴雯判词中的一句话。这句话看起来好奇怪,“风流灵巧”,怎么看都不像是贬义,怎么会“招人怨”呢?于是有读者认为错不在晴雯,而是别人因嫉妒而生怨,并得出晴雯被人暗算冤死的结论。第五回的判词,是以预判的形式出现的,目的是给宝玉以警示,既希望他看懂,又不希望他轻易看懂,所以不会写得很

  • 晴雯为什么自己睡熏笼,却让麝月挨着宝玉睡?这个安排有何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垄疯堂主标签:晴雯,麝月,袭人,黛玉,紫鹃,贾宝玉,中国古文献

    别胡说,晴雯没有安排麝月挨着宝玉睡觉,麝月也没有挨着宝玉睡觉。原文是:“晴雯自在熏笼上,麝月便在暖阁外边”。宝玉的卧室里有暖阁,这是最暖和的地方。后来“外国美人”一回,“四人围坐在熏笼上叙家常,紫鹃倒坐在暖阁里”,这个“倒”字就说明暖阁里更暖和、更高档。所以宝玉睡暖阁,毫无争议。除了暖阁之外,熏笼也

  • 柳嫂子给晴雯单独做的炒面筋是行贿还是公中份例?

    历史解密编辑:乐言悦读标签:晴雯,司棋,芳官,行贿,柳嫂子,贾宝玉,炒面筋

    莲花儿在替司棋要炖鸡蛋的时候,曾经明确过这点。吃的是我们房头的菜,是我们自己的份例。你没有资格指摘。吃的是主子的,我们的分例,你为什么心疼?莲花儿说得对吗?她说得对!莲花儿没来要炖鸡蛋的时候,文中有对柳嫂子活计的描述:柳家的听了,便将茯苓霜搁起,且按着房头分派菜馔。按着房头分派菜馔。就是小厨房并不是

  • 读《红楼梦》:都是贾母丫环,为什么王夫人收袭人撵晴雯?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晴雯,宝玉,袭人,贾政,二爷,丫环,贾母,王夫人(红楼梦)

    作者:韩雪丽花袭人和晴雯起点一样,身份一样,都是外头买来的丫环,没有家生奴才的关系网,在府中全凭自己努力奋斗,二人都进了贾母的部门,都是贾母比较满意的优秀人才,要不然,不会先后去了宝玉身边,一个是当保姆当管家的,一个是当小妾预备的,不管是什么目的,反正是贾母眼中的好丫环,给宝玉的都是最好的。1、袭人

  • 驳欧丽娟教授“晴雯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研究标签:宝玉,贾赦,黛玉,记者,欧丽娟,曹雪芹,晴雯论,科学家,中国古文献

    公众号ID:hlmyj001投稿:hlmyj001@163.com作者简介:原名张玉亮,70后业余红迷,基层公务员。作者慌了个张欧丽娟教授的《大观红楼》第四辑之晴雯论,写了125个页码,分为十节,我断断续续读了十天,真是佩服她做学问的功夫,扎扎实实,旁征博引,几乎是对晴雯作盖棺论定式的全方位剖析,一

  • 如果让黛玉为妻晴雯做妾,这二人能和睦相处吗?

    历史解密编辑:宋小小标签:晴雯,宝玉,袭人,宝钗,二爷,林黛玉

    黛玉为妻晴雯为妾的模式,肯定是行不通的。这两个人都业务出色而不理琐事,没有一个行政人员的公司是走不远的。但是这一点,我们先不管。这两个人都容易得罪人,宝玉身边没有调剂者,怡红院会常常处于内斗的鸡飞狗跳之中。但是这一点,我们也先不管。黛玉并不像王熙凤激烈反对侍妾制度,也不追求一夫一妻的婚姻模式。她对宝

  • “大观园”记|晴雯撕扇就是抓起扇子撕碎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研究标签:晴雯,芳官,大观园,曹雪芹,扇子,宝玉

    公众号ID:hlmyj001投稿:hlmyj001@163.com作者杨树许多人好奇的一件事是: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曹雪芹把《红楼梦》写下去的?在那个年代,写小说既不能兑换现实利益,也不会获得社会认同——宝玉调脂弄粉随成为姐妹们的笑话,曹雪芹写小说是另一种的调脂弄粉。跟黛玉葬花、湘云醉眠一样,晴雯撕

  • 晴雯死后,怡红院一株海棠死了半边,是大凶之兆:黛玉死而复生?

    历史解密编辑:糊说故事标签:晴雯,林黛玉,怡红院,贾宝玉,薛宝钗

    晴雯死后,怡红园的海棠死了一半,这是不祥之兆:黛玉死而复生?金陵十二美人之一的林黛玉,原为朱珠草。在大观园,她称自己为花盆。贾宝玉生来痴情,身处富贵之中,但他认为“不仅草木,天地万物皆有情有理,犹如人,若得知己,会极效……”人间爱情,正像俗话说:“什么样的锅配什么样的盖,芝麻也有绿豆情。”宝玉和黛玉

  • 晴雯弥留之际为何不叫宝玉只是叫娘?生命尽头,她终于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陈想书语标签:晴雯,林黛玉,小丫头,宝二爷,贾宝玉,芙蓉女儿诔,中国古文献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晴雯悲惨死去了。消息传到怡红院时,宝玉登时流下泪来,打问有关细节,一个小丫头说前去探视晴雯的宋妈妈说晴雯死前“直着脖子叫了一夜”。宝玉对此非常敏感,追问“一夜叫的是谁”,小丫头说“一夜叫的是娘”,宝玉不甘心,拭着眼泪问“还叫谁”,那小丫头说“没有听见叫别人了”,宝玉

  • 《红楼梦》|“难道做了强盗贼,我也跟着罢”,是的,晴雯会跟着

    历史解密编辑:应作如是观标签:晴雯,贾政,袭人,宝玉,黛玉

    “难道做了强盗贼,我也跟着罢”,这是袭人对宝玉说过的一句话。宝玉心心念念想跟袭人一辈子相依相守,袭人却总是朝他泼冷水,明确表示:如果你不走正道,偏要去做贼,那我就不跟着你了。但是,如果是晴雯,她会毫不犹豫地说:无论你去做什么,哪怕是去做强盗做贼,我也跟着你。这就是晴雯和袭人最大的不同,也是很多读者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