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孝武帝刘骏执政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所措,让元嘉之后陷入国力衰败的刘宋开始出现中兴的势头。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奠定了南朝政治格局的基础,也被后来的其他朝代所延续。在这些措施中很多是被后人所称道的,唯独对刘宋皇室的管理改革受到世人的诟病,成为后世争论的焦点。刘骏对皇室成员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采取了一系列打压的措施,限制皇室在地方的权力,引起了不少皇室成员反叛的事情发生。尤其是他诛杀宗室兄弟的手段,被人认为是非常残酷的,在后世史书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批评。
刘骏在位的十二年间,宗室受到他的残酷镇压,不少刘宋王爷因反叛等各种原因被诛杀,使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残酷的名声。南平王刘铄因为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中站在了皇太子刘劭的阵营,直到刘劭败亡后才宣布投降。因此在刘骏登基并稳定政局后,迅速将其赐死。第二年南郡王刘义宣在臧质的鼓动下起兵反叛,被荆州刺史朱修之杀死。第三年武昌王刘浑自封为楚王,暗中做讨伐刘骏的檄文,事情泄露后被废为庶人,被发配到始安郡。不久之后刘骏派员外散骑侍郎戴明宝将其逼死,享年十七岁。
竟陵王刘诞因为在皇位的战争中功劳很大而被刘骏猜忌,便借口北魏入侵,在广陵修整城池和聚集粮草兵马。后来有人告刘诞谋反,刘骏下旨将其降爵。刘诞抗命不受,并杀兖州刺史垣阆谋反,最终因名将沈庆之攻破广陵城而败亡。后来海陵王刘休茂因为不满刘骏用典签制度监控州郡和宗室,一怒之下杀死典签官,结果还未逃出内城便被官兵杀死。在这些被杀的刘宋宗室中,既有刘骏的叔父,也有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再加上他是杀死长兄刘劭,登基后又处死了站在刘劭阵营的次兄刘濬一家,因此在历史上落得个六亲不认的名声。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在他大杀宗室王爷的时候,有一位宗室王爷却被他另眼相看,这便是建平王刘宏。刘宏是宋文帝刘义隆的第七子,也是他最喜爱的儿子。在刘义隆晚年欲废除皇太子刘劭的储君之位时,考虑的第一个接替人选便是刘宏。只有因为心腹江湛和徐湛之等人的反对,而使得刘义隆犹豫不决。最终刘义隆还没来得及废太子,反被刘劭杀死,结局非常悲催。刘骏攻灭刘劭称帝后,刘宏被另眼相看,安排去迎接自己的母亲路太后。在刘骏当皇帝的初期,刘宏是最受宠信的宗室王爷,成为掌握朝廷实权宰相。
刘骏对刘宏的厚待远超其他的宗室兄弟们,既没有对其权势的猜忌,还不断地加官晋爵。即便在刘宏病重时期,他还准备加其开府仪同三司,这在当时是极高的荣誉和地位了。刘宏英年早逝后,刘骏让朝廷追赠其为侍中、司徒,赐班剑二十人,并赐谥宣简。刘骏对刘宏的死非常悲痛,不但朔望日都去灵位前悼念,还亲自写墓志詺并序。而且在宗室每次赏赐的时候,对于已经去世的刘宏都没有落下。可以说刘骏对刘宏真的是做到了兄友弟恭,是真正的长兄对弟弟的爱护。这与他大势诛杀其他兄弟行为所矛盾,让人感到难以理解。
要解释这个疑问,首先得从刘宏的出身和政治立场讲起。刘宏是刘义隆的第七子,母亲是出生于沛国曹氏的曹婕妤。曹婕妤在刘义隆的后宫不太受宠,但刘宏本人却被刘义隆另眼相看。这主要是刘宏的政治立场上站得比较稳,没有过度地偏向某个门阀士族,这让刘义隆比较满意。沛国曹氏其实是汉初宰相曹参的后人,其中又混入了部分曹魏皇室之后,是魏晋时代的高门大阀之一。但在永嘉之乱南渡之后,沛国曹氏开始式微,到了东晋末年时势力已经不大了。所以在刘义隆的后宫中,出身于沛国曹氏的曹婕妤并不出众。
但是在沛国曹氏的支持下,刘宏在门阀中的名声却非常好,这是刘义隆最为看重的地方。刘宏为人谦虚勤俭,周密谨慎,又通晓政事,礼待贤士,与宗室兄弟和门阀士族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就连一向高傲的皇太子刘劭在弑父之后,面临众兄弟起兵围攻建康之时,都主动派人请他到内殿商议应对之策。刘宏的名声不但在门阀士族中很高,在寒门之中也很好。他注重才学,对士族和寒门一视同仁,这让一向偏向寒门的刘骏高看一眼。因此他在皇室内斗中成为大家都想要拉拢的香饽饽,地位非常超然。
在刘骏起兵围攻建康之时,刘宏看似站在刘劭的阵营,却暗中派亲信周法道带手板送去见刘骏。这个手板是刘骏离开建康是送给他的,他便以此为信物向刘骏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暗中配合刘骏攻打建康的行动。因此在刘骏登基后,大多在战争中站在刘劭的宗室兄弟都被追究责任,反而刘宏青云直上,成为刘宋朝廷的宰相,甚至掌握了禁军大权。除此之外,在刘骏面对宗室王爷们此起彼伏的反叛时,刘宏坚定地站在了刘骏的一边,这也是刘骏更看重他的原因之一。正是因为刘宏的存在,刘骏和皇室、门阀的关系才一度缓和。
从政治立场上看,刘义隆的儿子中刘骏和刘宏是最为相似的。由于魏晋时代的遗风,刘宋时期都是门阀政治的格局,国家和朝廷的资源被门阀家族把持。而刘骏和刘宏则是支持民本政治的执政者,他们积极推行民本政治,为刘宋国力复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刘骏后来的改革中,不少计划都是刘宏在世时的延续,使得刘宋的经济实力大大改善,底层百姓的生活环境得到提升,军队实际战力也逆转了北魏。可以说在刘骏末期刘宋在战略态势上力压北魏,与刘宏时期建立的一些基础制度和规划是分不开的。
刘宏最让人称道的是他的政治手段比较温和,这与以激进著称的刘骏截然不同。他采用温和的政治手段,达成了政治目的,又让门阀士族和宗室官员欣然接受,这是刘骏难以做到的。以刘骏激烈的脾气,一旦事情不顺便大开杀戒,搞得怨声载道,朝廷内部矛盾激烈,给身后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可以说刘宏的存在是刘骏与百官、门阀士族中的调和剂,也是最为恰当的人选。如果他没有英年早逝,刘骏不必太过激烈的推进改革事宜,便不会给刘宋留下隐患。而这样的隐患在刘骏去世后爆发,给刘宋带来了灭国之灾。
综上所述,刘宏能够被刘骏另眼相看,其根本原因还是其政治立场和理念与刘骏相似,政治手段比刘骏高明。无论是在皇位争夺战中,还是刘骏即位后的宗室内斗中,刘宏都站在了刘骏的一方。刘骏因为被刘义隆排斥,在宗室的名声很不好,所以拥有刘宏这个宗室的支持者是很不容易的。而两人在政治理念上又走的是同一条路,所以在政治上成为了默契的搭档。可惜的是老天爷不给刘骏机会,刘宏二十五岁便英年早逝了,使得刘骏只能孤身面对门阀和宗室的围攻。虽然刘骏强大的能力平定了内乱,却也为刘宋埋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