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自称刘备后人的刘裕,掌握大权后,为何还要将司马懿后代灭族?

自称刘备后人的刘裕,掌握大权后,为何还要将司马懿后代灭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阳光路十七号 访问量:4810 更新时间:2024/1/15 19:36:47

按照刘裕的说法,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而刘备是刘邦的后代,所以,即使刘裕真的是刘家子孙,他也不是属于刘备这一支的,不属于他的后人。

话说,两汉宗亲到刘裕这里,也经历了快两百年的光景,只能算是祖上阔过的,背景啥的对他而言也不重要,只是后来称帝了需要一个镀金身份而已,自然也不存在什么报仇的说法。

刘裕号称“皇帝杀手”,是那个时代皇帝的噩梦,尤其是晋朝皇帝。

公元419年,刘裕派人勒死了晋安帝司马德宗,两年后再把自己一手扶持的傀儡恭帝司马德文杀死,正式接管了晋朝江山,建立南朝宋,开南北朝时代。

刘裕这样的做法,在宋以后很正常,可是在那个时代却是逆潮流而行的,儒家的主要思想之一,就是“兴灭国,继绝嗣”。

孔老夫子也不迂腐,他知道朝代兴替是必定的事,途中也会造成不少流血的情况,可是在一切尘埃落定后,新任帝王有责任、有义务安置好前朝帝王家属。

“二王三恪”就是最高等级的优待规模,属于五礼中的宾礼,“恪”是尊敬的意思,就是要找出前两代甚至三代皇家的后裔,封他们为王,地位仅次于天子,位于其他诸侯王之上,以便让前朝的文化、家族流传下去。

这种做法自夏禹封之子丹朱为宾,不称臣子时就确立了,保证家族源远流长和文化继承,让对天下有功劳的帝王们继续享受祭祀,在纷乱的争斗中始终维持着一种安详的环境,刘裕之前,几乎每一个王朝都遵守这一规矩。

即使是王莽这样辣手杀皇帝的人物,也得将子孙过继出去,承继三皇五帝的香火,晋朝司马家虽然不光彩地夺了曹魏江山,可还是老老实实地封前魏帝曹奂为陈留王,位列诸王之上。

刘裕杀司马家两位末帝,下令追杀司马家子孙,搞到他们改名换姓,祖先的姓氏不敢用,家谱不敢留,等于直接灭绝了司马家,灭掉了这个姓氏,也正因为如此,如今姓司马的人可以说寥寥无几。

刘裕这么做的原因,我认为是为了稳固政权,不得已而施狠辣手段,也因为他开了这个坏头,引起后世帝王的效仿,所以史学界对他的做法差评极多。

众所周知,自从晋室南渡后,晋朝就不再是司马一家人的了,前期的“王与马,共天下”,王家成了最有权势的门阀士族,实力足可以改朝换代,之后谢氏、桓氏、庾家接连掌权,但基本都把司马家摆在台面上。

到刘裕掌权时,背后依旧是这四大家族轮流做庄,甚至还有桓楚政权建立,企图换董事长司马家的情况发生。

人不狠、站不稳,在这样的环境下,寒族出身的刘裕只能靠铁血手腕,清除控制着晋朝天下的士族,灭亡桓楚政权后,刘裕就把桓家灭族,杀光了桓家子孙和党羽。

刘裕想要在南方站稳,就必须像老祖宗一样,将旧牌面全部推倒重来,司马家作为士族的一面旗帜,它的存在对刘裕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尤其是他登基时已经快六十岁了,太子刘义符还不满二十岁,根本对付不了士族。

所以为了江山稳固,刘裕只好对司马家下手,彻底将其灭亡掉,免得自己死后士族又死灰复燃,对政权造成麻烦。

标签: 刘裕刘备司马懿刘邦王莽

更多文章

  • 刘裕因自身年高而儿子们年轻故杀害司马德文与晋朝诸多宗室

    历史解密编辑:讲史事标签:刘裕,司马德文,晋朝,桓玄,刘宋,曹魏

    周王朝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朝代,很多伦理制度形成于周朝。自周王朝之后,就推行以德配天的政治伦理。周武王就执行过二王三恪的制度,把唐尧虞舜夏商以来的皇族后代,划定地方封土建国,以继其宗族祭祀,体现出周王室兴亡继绝的道德观。此后王朝都以黄帝后裔自居,盖出自一家人,变更国号以明其德而已。所以,曹魏篡夺汉室,立

  • 十大“刘氏”名将:刘黑马击败40万金兵,刘裕位居榜首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刘黑马,刘裕,刘黑闼,刘秀,刘琨,刘仁轨

    10、刘锜,南宋名将,骁勇善战,经常以少胜多。1140年,刘锜镇守顺昌,以所部“八字军”为主力,击败完颜宗弼率领的10万大军,取得顺昌大捷。金兵引以为豪的“铁浮屠”、“拐子马”损失惨重。1141年,刘锜亲率骑兵从中路突破,在柘皋之战再次击溃金国的重甲骑兵。南宋初年,从武力值角度看,刘锜仅次于岳飞,比

  • 滨州市副市长刘裕斌一行领导莅临忽米网考察调研

    历史解密编辑:忽米5G应用标签:滨州市,刘裕斌,惠民县,滨州,山东省

    7月2日,滨州市副市长刘裕斌,滨州市投资促进中心主任赵凯,惠民县委副书记、县长许健,惠民县政府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刘洪军,惠民县双招双引领导小组办公室招商引资组组长邢丽等一行领导莅临忽米网考察调研,忽米网CEO巩书凯全程陪同热情接待。▲刘副市长了解忽米网标识解析平台建设成果▲忽米网CEO巩书凯向刘副

  • 2千步兵击败3万北魏骑兵!刘裕所用的却月阵,为何后世不再提起?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刘裕,北魏,大军,东晋军

    因为辛弃疾的那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刘裕”这个名字在许多人的脑海中都留下了印记。也因为辛弃疾的那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裕这个人留给许多人的印象便是英武勇猛。但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刘裕这人的勇武并非一般猛将所能拥有的勇武:在刘裕征战沙场之时,他曾展现出甚至连模仿都

  • 南朝宋武帝刘裕年轻的时候曾经打过这么一场十分神奇的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众揽排行标签:刘裕,宋武帝,武帝,南朝宋,部下

    南朝宋武帝刘裕年轻的时候曾经打过这么一场十分神奇的战役。刘裕带了十几个侍从,也就是非战斗人员去前线勘察敌情,去了好长时间没回来,部下可就有点担心了。他的一个部下,叫做刘敬宣,左等右等,等来个坏消息。刘裕跑去搞侦查,结果被数千敌人围攻,刘裕死没死不知道,反正一道去的十几个侍从全都领了盒饭。刘敬宣一听,

  • 南朝刘宋开国君主刘裕,为何要将司马懿的后人全部消灭?

    历史解密编辑:彦祖普法标签:刘裕,司马懿,刘宋,桓玄

    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算是南北朝历史上,南朝的第一豪杰。不过,后世提到刘裕的时候,存在这样的一种看法:那就是刘裕诛杀晋朝宗室,开了一个坏头,以至于之后历朝历代,旧王朝覆灭后,前朝宗室都会遭到打击。那么,为什么刘裕要开这样的先例?所谓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刘裕的行为,还要从晋朝那

  • 宋武帝刘裕,当年是如何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刘裕,宋武帝,桓玄,司马元显,刘邦,平定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皇帝,而爆史君最佩服的,则是那些出身微末,却能在乱世中称雄的强者。今天,爆史君给大家介绍的这位皇帝便是宋武帝刘裕。很多人对刘裕可能不太熟,但大家在上学时一定学过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那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这首诗中,辛弃疾口中的寄奴便是刘裕,而他对刘裕佩服

  • 萧綦原型:从小兵到皇帝,1600多年前刘裕的人生哲学值得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刘裕,桓玄,司马元显,宣昭皇帝,刘宋,平定

    《上阳赋》萧綦是谁?出身寒微、东晋历史第一个异姓王、获封豫章公、匡扶晋室……诸多标签下的萧綦,正是宋武帝刘裕。在电视剧中,萧綦已经获封豫章王,他此前的努力剧里并没有交代,但在历史上,恰恰是刘裕之前的付出,才让他获得了丰厚回报。从一介默默无闻的小兵,到最后开创刘宋王朝的帝王,刘裕的时代距今已有1600

  • 刘裕与北魏的第一仗,北魏阻止晋军灭秦,刘裕却月阵以少胜多

    历史解密编辑:调侃历史标签:刘裕,晋军,北魏,王镇恶,崔浩,北魏军

    当晋军先头部队在潼关附近死中求生,与后秦军反复缠斗之时,刘裕率领的水军从彭城出发,沿着泗水北上,然后折入清河,一直向西。途中,他路过张良庙,下令整修庙宇,与此同时,他还命令冠军将军、吴兴太守向靖率军在泗水拐弯处离开大军北上,驻军黄河渡口碻磝城。碻磝城,是古黄河在青兖地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据点,起到屏护

  • 从“卖鞋郎”到开国皇帝,曾想统一天下,刘裕为何气吞万里如虎

    历史解密编辑:畅敏风云标签:刘裕,皇帝,万里如虎,桓玄,刘宋,平定

    公元420年,东晋末代皇帝司马德文下诏退位,时年58岁的宋王刘裕受禅称帝,建立刘宋,公元422年,刘裕计划讨伐北魏,希望能就此统一天下,然而未及出发,刘裕的生命戛然而止。他出身贫寒,少有大志,两度挥师北伐,收复故土,气吞万里如虎,为汉人再次带来了统一天下的曙光。但同时,刘裕也开创了屠杀前朝王公贵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