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顺帝元颢:这位南北朝帝王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做选择和绝望

魏顺帝元颢:这位南北朝帝王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做选择和绝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过往烟窗 访问量:1841 更新时间:2023/12/8 21:20:32

北魏孝明帝元诩登基的时候,年仅六岁。六岁,真是个天真烂漫的年纪。这个年纪干什么都十分可爱,但唯独当皇帝,让人可爱不起来。皇帝年幼,主少国疑,朝政大权于是掌握在了皇帝的母亲,太后胡氏的手里。胡太后,全称为宣武灵胡太后。从宏观的历史视角来看,这位胡太后堪称北魏王朝的幸运女神。我们知道,北魏王朝从立国伊始,就一直奉行一套十分残酷的“子贵母死”制度,即皇子如果成为太子,那么诞下太子的生母就要被处死,这样一来,后宫和外戚的势力减弱,便无法再干预政事。于是,几代皇帝忍痛割爱,纷纷处死了为自己诞下太子的妃嫔。但轮到宣武帝元恪当皇帝时,事情则有了十分微妙的变化。南北朝时期,有两位皇帝喜好礼佛,南朝的梁武帝萧衍,在寺院出家,跟达摩论道,广修庙宇,广建佛寺,乃至于会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评。梁武帝是佛教的铁杆粉丝,但殊不知,北朝的宣武帝元恪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死忠粉。这位皇帝满打满算,在位十一年,期间,光是修建寺庙,就修了一万三千多所。北魏礼佛,由宣武帝元恪始,此后更是发展壮大,一发不可收拾,要不然也不会逼得后来北周武帝宇文邕搞灭佛行动了。

皇帝笃信佛教,养成了其心地仁善的性格,所以皇帝认为“子贵母死”制度太过残酷,又况且自己和妻子胡氏的感情那是嘎嘎好,实在不忍心痛下杀手,于是大手一挥,不仅免除了胡氏之死,还顺道把这套制度给取消了。结果老皇帝元恪一死,年仅六岁的孝明帝登基不能理政,朝政大权可就都落到了胡太后的手里。胡太后临朝称制后的北魏,堪称“四大乱”,即朝政紊乱,将领叛乱,流民暴乱,皇室内乱。可胡太后的统治就算再残酷,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她也得重视起来。老百姓过得不好无所谓,死了就扔进黄河里,但如果他们没死,反而聚众造反,那可就是十分棘手的问题。于是,胡太后派出了北魏宗室大臣,即本篇文章的主人公元颢,领兵出征,平定叛乱。元颢,字子明,献文帝拓跋弘孙子,北海平王元详的世子。这位根正苗红的北魏皇室受胡太后之托,带领大军从洛阳出发,前往河北平定当地的造反势力,但元颢前脚刚到河北,北魏京师洛阳就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河阴之变”。胡太后毒杀了自己的儿子,即当时的北魏孝明帝元诩,拥立了孝文帝元宏的曾孙元钊当了新皇,而北魏地方的军事将领尔朱荣不满胡太后擅权统治,于是领兵进犯洛阳,居然攻破了皇宫,擒杀了胡太后和小皇帝元钊,并且拥立了另外一位北魏宗室,即元子攸为新帝。

魏孝文帝元宏曾经和文明冯太后联手缔造出了北魏王朝的辉煌盛景,然而只过了不到三十年,这个曾经以王者之姿屹立在北方的王朝就落得了一个分崩离析的下场。领兵讨伐乱军的元颢,想再回洛阳,是回不去了。北魏此时的皇帝虽然是孝庄帝元子攸,但实际上真正掌握权力的,却是大将尔朱荣。尔朱荣同志,读者朋友们可以把它当成北魏王朝的“董卓”。皇室子弟落到“北魏董卓”手里,能有什么好果子吃?回洛阳回不去,下河北对元颢来说,似乎同样是死路一条。河北之乱,是由当地的农民起义军首领葛荣带领的。葛荣的兵力胜自己数倍,当地百姓又那么痛恨胡太后的统治,自己去河北,恐怕连个全尸都混不上。天大地大,一时之间,元颢居然进退无据,找不到容身之所。

于是,我们的元颢同志一咬牙一跺脚,调转方向,领兵南下,直接投降了南朝的南梁政权。南北朝时代,即天下分南北,隔江相望。北朝依次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而南朝依次有宋,齐,梁,陈。北朝北魏爆发“河阴之乱”时,南朝正好是南朝梁的梁武帝萧衍当政。元颢到了南梁,见了梁武帝,跪在地上就是一顿哭,可以说是捶胸顿足,涕泪横流,一边哭一边表示自己实在是无处可去,只能来投奔你梁武帝萧衍了。南梁和北魏,原本是敌对政权,但梁武帝萧衍是个讲究人,眼见元颢落难,实在是不忍心,于是皇帝多有慰问,表示你现在虽然来了南梁,但毕竟北方才是你的故乡,你得早做打算啊。元颢等的就是梁武帝这句话,他立刻表示,北魏丧乱,政权落入奸人之手,自己有心复国,但奈何兵力不够,所以希望皇帝你多多支援我,助我杀回北方,等我一统北魏,必然投诚于你。按理说,这话是不能信的。你现在找我借人借兵,要回北魏去发展,说等发展好了就报答我,可人心不古,到时候你在北魏混好了,都别说你报答我,你能别翻脸不认人,我就烧了高香了。

军国之间无儿戏,但梁武帝萧衍偏偏是个很有意思的人。这位皇帝平素礼佛,心思醇善,常有悲天悯人之心,居然轻易相信了元颢的说辞,当即资助了元颢七千精兵,并把自己最为得力的将军陈庆之借给元颢指挥。朋友们,七千精兵或许算不了什么,但皇帝能把陈庆之借给元颢,实在是给了元颢天大的面子。陈庆之是谁?那是南北朝第一名将。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这话不是吹的。于是,元颢千恩万谢,带着陈庆之和七千兵马,踏上了北归之路。北归,也可以成为北征。元颢的传奇即将开始,陈庆之的光辉人生也拉开了帷幕。孝昌四年,公元528年,陈庆之攻克铚城(安徽淮北)。铚城不大,也不算什么战略要地,军事重镇,但陈庆之只用了三天不到就攻克了。这实在是应该给北魏的孝庄帝元子攸敲响了警钟。虽然元颢的军队只有不到一万人,但陈庆之一员名将,足可抵千军万马,如果放任陈庆之坐视不理,必然会招致更大的祸端。

但奇了怪了,孝庄帝元子攸上午对付权臣尔朱荣,下午对付各地的农民起义军,根本不把陈庆之放在眼里。年轻的皇帝认为,南朝将领,文弱不堪,都是常年被北魏军队按着打的货色,能掀起什么大风大浪?的确,陈成之是个儒将。所谓儒将,是指陈庆之本人身体常年抱病,体弱无力,别说拉弓搭箭,就是骑马也骑不了太久。但事实证明,打不了仗的陈庆之有他在战场上独特的致胜法门。这位南北朝时期的优秀将领,胆色过人,极善谋略,带兵很有一套,别说陈庆之不能骑马,恐怕就算陈庆之平时在中军大帐坐轮椅,打元子攸也毫不费力。更何况,元子攸十分低估陈庆之,对他所率领的南梁军队更是常年不设防,于是,陈庆之趁此机会,又接连攻陷了荥阳(郑州西部)和睢阳(河山商丘)。值得一提的是,在攻克荥阳的过程中,陈庆之仅用了七千人马,就杀的北魏三十万大军人仰马翻,实在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南北朝或许名将不多,但有陈庆之一人,足矣!

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势力不断壮大的元颢终于迎来了自己的人生巅峰,他占据睢阳,登基为帝,史称魏顺帝。同年,陈庆之攻陷北魏都城洛阳,孝庄帝元子攸连夜逃窜,元颢入主京师,正式成为了北魏王朝的新主人。日夜纵酒,不恤军国,所从南兵,陵暴市里,朝野失望。——《资治通鉴》如果魏顺帝元颢是个英主,他完全可以凭借此刻巨大的军事优势,彻底统一北方,但他偏偏是个十分容易满足的庸主。洛阳的浮华让这位曾经刀口舔血,在乱世中求生的年轻人很快失去了所有的雄心壮志,皇帝整日沉迷享乐,不理政事,基本上属于是一件正事儿也不干了。也就是在这时,北魏将军尔朱荣率领大军,对洛阳城搞起了偷袭。并且,尔朱荣十分巧妙地绕过了驻防在洛阳外围的陈庆之的部队。之所以要绕开陈庆之,原因十分简单,那就是强如一代枭雄尔朱荣,也没有勇气跟陈庆之打一仗。

永安二年,公元529年,洛阳城破,魏顺帝身死乱军之中,时年三十五岁。人常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当年陷入绝境的元颢拼死一搏,投奔南梁,换来了一线生机。而如今贵为帝王,本应励精图治,一展雄才,但元颢却选择了堕落。皇帝亲自选择了一条不归路,所以他的结局,无关他人,乃是他一笔一划,自己书写而成的。

标签: 元颢陈庆之北魏尔朱荣萧衍梁武帝

更多文章

  • 陈庆之的难题,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尔朱荣,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元颢

    历史解密编辑:史唠客标签:陈庆之,尔朱荣,元颢,北魏,刘裕,萧衍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傻了,他怎么也想不到,陈庆之带着区区七千人,打的自己三十万大军土崩瓦解,一路摧城拔寨,就连荥阳和虎牢也尽入陈庆之囊中,洛阳从此无险可守。而且自始至终他都不知道陈庆之到底是什么人,居然有如此庞大的力量攻破自己几十万雄兵。但他知道没了荥阳和虎牢,他就像被扒光衣服的小姑娘,留下来只能任陈庆

  • 元颢入洛:北魏究竟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政治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精致情感猪猪标签:北魏,羊侃,萧衍,尔朱荣,陈庆之,元颢入洛

    承袭父亲爵位的北海王元颢是北魏献文帝的亲曾孙,本来与帝位无缘,后来却在睢阳称帝,借他国兵力攻入洛阳,以复国之名与洛阳新帝一争高下。可当时的北魏究竟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政治局面呢?朝乱纷争起北魏王朝建立后,先帝就给他们定下了一个很反人性的传统,出生的皇子被立储之后,皇子的生母就会被赐死,借此避免太后干涉皇

  • 魏武怀帝元子攸:一个复杂的,传奇的,悲壮的,却又普通的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元子,尔朱荣,太后,冯太后,北魏,胡太后

    对北魏宣武灵胡太后来说,能侥幸捡回一条命实在是不容易。北魏王朝一直奉行十分残酷的“子贵母死”制度,即如果皇子被确立为太子,那么就要处死太子的生母,以防止外戚干政。这套制度由开国皇帝魏道武帝拓跋珪建立,实在是一条任何人都无法更改的铁律,因此诸多后妃都曾经死于这套政策之下。而胡太后在还是胡皇后的时候,她

  • 萧梁庙制:萧衍自愿当高祖,萧绎用太宗内涵萧纲,萧詧靠西魏续命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萧衍,萧绎,萧詧,高祖,诗人,隋朝,萧道成,梁武帝,唐太宗,萧梁庙制,梁简文帝

    公元502年二月,大齐王朝的相国、总百揆、扬州牧、梁公萧衍,进爵为梁王,增封十郡。萧衍在东城立梁国四亲庙,并把去世的妻子梁妃郗徽奉入宗庙,即诸侯王五庙。同年三月,大齐末帝萧宝融禅位给梁王萧衍,四月,萧衍即皇帝位于南郊,建立大梁天子七庙,取代短命的大齐天子七庙。01,齐、梁本是一家亲萧齐王朝和萧梁王朝

  • 两朝风云(四六)侯景为何不守诺拥立萧正德,而是继续尊萧衍为帝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侯景,萧正德,萧衍,陈霸先,北魏,梁武帝

    在侯景之乱中南梁由盛转衰,南朝国力也就此走上了下坡路。在这场波及整个南朝国土的动乱之中,几乎所有的南梁萧氏宗族和门阀士族都被牵扯其中。他们为了争权夺利,展开了各种政治和军事斗争,使得南梁国力大损,达到了濒临崩溃的程度。尤其是侯景攻入建康皇城之后,更是控制了整个南梁朝廷,兵力也高达十万之众,成为了南梁

  • 两朝风云(二四)萧鸾由士族推上皇位,其子萧宝卷为何屠杀士族?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萧鸾,士族,皇帝,萧宝卷,齐明帝,南北朝,两朝风云

    前文见过萧鸾之所以能够废杀萧昭业,夺取南齐皇帝的宝座,是靠着门阀士族的支持完成的。可是在萧鸾去世后,他的次子萧宝卷即位,却开始了大肆屠杀门阀士族官员的操作。萧宝卷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昏君暴君,他在位期间残暴地屠杀朝廷重臣,引发了南齐元勋重臣们接连不断的叛乱,最终导致了南齐亡国。而被他屠杀的这些重臣

  • 北魏英主孝文帝与齐明帝萧鸾的对峙:南阳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齐明帝,北魏孝文帝,萧鸾,北魏,冯太后,萧衍

    前言乱世之中割据政权频繁发生,你争我夺,相互攻伐,但是不得不说,乱世之中建立的政权其实没有多少长寿的,大部分都是短命王朝,就算能传四五代,国祚之和其实也不长,更有很多二代,三代而亡的政权比比皆是,开国之君往往都是经历了太多的勾心斗角和战场厮杀,所以驭人之术相当厉害,而二代之后很容易断档,这个时代有个

  • 齐明帝萧鸾的第六子萧宝夤,作为家族唯一的希望,为何混迹于北魏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萧鸾,北魏,萧衍,齐明帝,萧宝夤,萧宝卷,萧道成,南北朝

    很多人会觉得南北朝里的南朝,有两个王朝关系十分亲密,那就是萧齐王朝和萧梁王朝。因为这两个王朝的皇帝都姓萧,所以有人会觉得他们系出一脉。其实他们两家,虽说系出一脉,明面上都是汉初丞相萧何的后裔。可到了萧道成和萧衍这一代的时候,几乎已经出了五服,说实话,压根就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了。你还能记得你爷爷的爷

  • 齐明帝萧鸾:皇家刽子手,亲戚终结者,杀人杀到不给自己留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齐明帝,萧鸾,宋明帝,皇位,萧道成,皇帝

    南朝齐的开国皇帝萧道成有儿子,而且儿子还不少,但这位皇帝最为疼爱的,不是儿孙,而是自己的侄子,萧鸾。皇帝虽然不能把皇位传给萧鸾,但高官厚禄安排一波,问题还是不大的。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皇帝拜萧鸾为征虏将军,地位十分显赫。萧道成一死,儿子萧赜即位,对自己的这位叔伯兄弟更是礼遇有加,不仅福利待遇安排

  • 南北风云——萧鸾图谋不轨,萧衍崭露头角

    历史解密编辑:Piconderoga7标签:萧衍,萧鸾,霍光,太守,刘宋,宦官,诗人,齐明帝,梁武帝,南北朝

    萧昭业的胡作非为无疑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事实上问题也很快开始显现,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隆昌元年(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正月,萧昭业的七叔,雍州刺史晋安王萧子懋首先看到了潜在的问题,便开始暗中筹措,以便发生不测之事时能自我保全。他在打造兵器的同时又想拉拢当时驻扎在襄阳的陈显达。陈显达也不傻,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