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裕七个儿子,无一善终,难道“多子反成灾”?

刘裕七个儿子,无一善终,难道“多子反成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佳佳很有料 访问量:676 更新时间:2023/12/9 7:49:06

不论是哪个朝代,只要它有传承,那么基本上这个朝代都会出现几个昏庸无能的皇子,甚至还有皇子为了皇位互相内斗,严重的情况可能都会使得朝代覆灭,而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被辛弃疾称为“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

刘裕一共有七个儿子,但却没有一个有好下场。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在于刘裕。

缺少家教

我国历史中都是由男性在外拼搏,而女性处理好家庭内务,而男性对于家庭中的事情并不怎么上心,更多的是拼搏事业,所以难免会忽视与妻子跟孩子的关系。而咱们今天说的刘裕正是这样的代表。

刘裕的出身并不好,一直都很穷,直到他后来成为东晋北府军将领孙无终的司马,他的生活才慢慢好起来,直到刘裕四十三岁的时候才有了第一个孩子刘义符,等他到了五十二岁的时候已经有了七个儿子。

虽然刘裕有了七个孩子,并且他们还在年少的时候,此刻正是需要父亲陪伴的时候,但是当时刘裕太忙,当时他不仅是统领军队的人,更是政治方面的领头羊,所以他根本没时间教育自己的孩子。

再加上当初女性根本不能接触政治的事情,刘裕的妻子们更是没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所以当刘裕地位蒸蒸日上的时候,家人的心态也慢慢发生了变化。

在刘裕正房去世后,他的其余妻妾为了能当上正房夫人发生了争执,就连为刘裕生下第三个儿子的妾女都死得很蹊跷。曾有记载说当初刘裕的这个妾女就是被逼死的。由此可以看出刘裕家族的氛围是非常不好。

而从小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刘裕的各个儿子都缺乏良好的教育,慢慢都养成了鼠目寸光、贪财好利的人。

刘裕去世后他的大儿子继位,根据记载当时刘义符在继位后疯狂地挥霍享受,不仅当时对政治一窍不通,更是连基本的价值观都是错的,在他继位后仅仅一年就被罢黜天子之位,并且没多久后被人杀害。

刘裕的另一个儿子刘义真也对金钱有无比的渴望,当初年仅十一岁的刘义真留守关中被击败后,应该丢掉一切重物以最快的速度撤离,但是他却令大军在关中抢夺了很多金银财宝,当时将军也劝他丢掉财宝尽快撤离,刘义真根本不曾理会,于是没多久被敌军追到后杀害。

正是因为刘裕对孩子缺少关爱,导致他并没有发现刘义真的问题,当初刘义真曾在刘裕的身边待过几年,但却没有学到刘裕的半分优点,后来在刘裕死后国丧期间,刘义真看到自己母亲的座船比自己的奢华,于是就将他母亲船上奢华的饰物拆除然后安装到了自己船上,严重违反了当时的礼制,但是却没有人出来制止。

刘裕经常把他最喜欢的第五子刘义恭带在自己身边,刘裕自己吃饭的时候是比较节俭的,但是刘义恭如果在身边的话,那就是想吃什么就要什么,即使没吃被丢掉刘裕也不制止,导致刘义恭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习惯,刘裕却没当回事,他以为等孩子长大以后自然就会改好的。

但是改变一个人的习惯性格哪里有那么简单,刘裕自己没有好好教育,再加上没有挑选一个好的老师,刘义恭长大后烂泥扶不上墙已经是既定的事实,等到刘义恭十八岁的时候,跟他大哥一样喜欢挥霍浪费,后来刘义恭的三哥看不下去反复告诫他不要太过放纵,一定要自己有所节制。

此时的劝告已经没有多大作用,刘义恭成年后一无是处,更不被兄弟子侄看中,后来刘义恭的侄子刘骏骑兵夺取了皇位,虽然刘义恭立了功,但是依旧被人看不起,后来刘骏死后刘义恭也被刘子业杀害。

排斥文化教育

就算不提刘裕家庭缺少教育的问题,刘裕本身就排斥文化,这也是导致他的各个孩子变成这样的重要原因。

古代的文化涉及不仅仅是吟诗作赋,更多的是哲学、道德、教育等等很多个领域,而刘裕当时正是文化飞速衰退的时代,士族阶级本来是当时文化的代言人,但是这个阶级随着时间慢慢堕落,最终失去了各个领域的地位,也慢慢被寒门人士慢慢取代。

这个寒门人士包括了有文化水平但是并没有出色的家族,也包含凭借军功的军人,刘裕也正是靠着军功起家,靠着军功起家的这一类人往往都看不起士族有文化的人。

最严重的是,刘裕曾经对当时的高门士族进行大量的杀戮,其中包括刘裕的助手刘毅,这个人虽然也是寒门军人,但却喜欢文人雅士,后来刘裕也跟刘裕反目,刘毅在骑兵叛乱后战败被杀。

这样的情况下,士族的人要么去当了武将,要么就是远离了朝堂,刘裕身边更加不可能有士族的存在,更加不会有文化教育高的人出现在刘裕的家里,这也导致了刘裕各个儿子品质慢慢变坏。

刘裕的第三子刘义隆是个特殊,在刘义隆出征荆州的时候,他身边都是杰出的士族子弟,这也慢慢让刘义隆培养出了正确的品格,并且也让自己有了一定程度的文学修养。

除了刘义隆之外,刘裕剩下的几个儿子都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刘裕的第六个儿子刘义宣天生舌头短,话都说不利索,从小就不被看中,后来刘义宣发动叛乱,由于准备不足再加上是草草起兵,很快就被消灭。

小结

刘裕一生共有七个孩子,第一个儿子刘义符,第二个刘义真都是因为品行不端被大臣废杀,他的第三个儿子刘义隆被自己儿子杀害,第四个儿子刘义康被刘义隆赐死,第五子刘义恭被侄孙杀害,第六子刘义宣造反被杀第七子刘义季由于常年滥酒怀上了重病,年仅三十三就去世。

一共兄弟七人没有一个得以善终,虽然造成这样有很多原因,但是家庭教育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如果您觉得文章有意思或者有您独到的见解,欢迎留言咱们一起探讨。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具有汉室血统的刘裕称帝后国号不是汉而是宋呢?

    历史解密编辑:小小天际云标签:刘裕,刘渊,蜀汉,北魏,刘邦,刘秀,汉室

    宋武帝刘裕,是南朝刘宋开国君主,对内平定孙恩起义,消灭桓楚、西蜀及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反抗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消灭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又以却月阵大破北魏铁骑,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那么,身为

  • 历史上唯一的战神皇帝南宋刘裕:草根逆袭,开杀害禅让之君的先例

    历史解密编辑:古今外史传标签:刘裕,皇帝,北魏,平定,刘邦,南宋刘裕,禅让之君

    在我们中国悠悠的历史长河中,经历过无数朝代更迭,换了无数的帝王将相,其中不乏有一些拥有政治才能的优秀领导者,但是因为帝王家多为传承制度,子承父业,也导致了很多昏君的出现。历史上,很多朝代更迭,多是在当朝皇帝暴虐、贪图享乐、没有政治上领导才能,导致贪官横行、百姓流离失所,在这种乱世之中,总会出现能够拯

  • 副市长刘裕斌参加滨州市自然资源规划局解放思想大讨论专题研讨会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刘裕斌,规划局,滨州市,市政府,局党组

    按照全市统一安排部署,2022年4月24日下午,滨州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召开“山东走在前,滨州怎么办,自然资源怎么干”解放思想大讨论专题研讨会,副市长刘裕斌同志到会指导并讲话。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增永同志主持会议。会上,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班子成员聚焦推动“八大品质”提升,围绕如何构建高质量的国

  • 刘裕草草结束第二次北伐,率军南撤,真的是因为“篡位心切”?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刘裕,王镇恶,桓玄,陈霸先,檀道济,萧道成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稼轩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曾如是说到。刘寄奴,指的便就是南朝宋政权的建立者宋武帝刘裕。我们都知道,刘裕一生南征北战,先是击败了桓楚政权,匡扶晋室,而后铲除司马休之、刘毅等人,又平定了孙恩、卢循等人的起义,而后数次北伐进

  • 刘裕:一生杀6位皇帝,从农民逆袭成天子,却坑了自己的子孙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刘裕,皇帝,桓玄,刘邦,司马昭,平定

    自古以来,朝代更迭,统治者更替,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经之路。 不过在魏晋时期,皇位的继承、禅位都是稀松平常的事,并不存在打打杀杀。 可是到了后世,朝代的最后一位皇帝往往得不到善终。这一切,都源于一个人,那就是东晋至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刘裕。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

  • 宋武帝刘裕的黑白人生孙恩扯旗造反,王凝之殒命会稽刘裕崭露头角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宋武帝,刘裕,孙恩,王凝,王凝之,孙恩(东吴),三国,南北朝

    公元399年,晋隆安三年,这一年刘裕36岁,他即将迎来自己人生的重大转折。司马皇族为了遏制军阀桓玄,就搞了个免奴为客者必须参军的法案。要求这些壮丁都来当兵,好对抗日益强大的桓玄。这命令看着不错,朝廷要统一政令,这是好事。但你要看在什么时候,哪些地方可以发布。东晋朝廷目前能控制的地方就一处,那就是三吴

  • 刘裕已经掌握大权,为何还要灭司马懿后人满门?原因很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北筏话史标签:刘裕,皇帝,皇位,蜀汉,汉朝,司马懿,史说三国

    公元418年,司马家族最后的坚持东晋王朝灭亡,宋政权的帷幕拉开了。这时,一个名叫刘裕的英雄出现了,他是东晋末期著名的将领之一,身手不凡,多次在战场上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当他得到皇位后,似乎一切都变了。刘裕带上皇冠的那一刻,他的面容变得阴沉、冷酷,就像天空中突然飘起了一片乌云,笼罩了整个帝国。他下令削

  • 为什么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庙号是送高祖,而他的儿子却是宋太祖?

    历史解密编辑:老夫从不吹牛标签:刘裕,宋太祖,皇帝,高祖,桓玄

    屠龙专业户刘裕估计怎么也想不到,生了这么一群“孝子贤孙”,长子被废杀,次子被杀,老三当了皇帝,却被自己的儿子杀了。孙子皇帝又被他亲弟弟杀了……这些都不重要,皇位还在自己子孙手中,可是自己的太祖之庙号怎么没了?庙号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从周朝开始,立庙祭祀祖先都有明确规范,而

  • 刘裕在长安的错误安排,不但丢掉辛苦打下的地盘,还损失多名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重耳标签:刘裕,长安,曹操,王镇恶,沈田子,刘穆之,宣昭皇帝

    朱元璋作为中国古代唯一一个北伐成功的人,最该感谢不是徐达、常遇春这些名将,而应是刘裕,不是刘裕的骚操作,朱元璋不但是唯二的北伐成功的人,关键是只能当第二个北伐成功的人。哦,不,刘裕成功的话,历史估计会改写,应该就没有后面的煌煌大明。公元416年,刘裕兵分五路,北伐中原,讨灭后秦。这个时机很好,后秦经

  • 长安得而复失,是因刘裕急于篡位?这一处记载或可体现刘裕的心思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刘裕,长安,高祖,王镇恶,沈田子,刘穆之,史说三国

    在东晋末期,刘裕主导的历次北伐,最令人痛心的莫过于长安的得而复失,虽然刘裕那次北伐灭了后秦,也掌握了潼关以东收复的部分关中之地和整个河南地区,但是留在长安的精锐守军以及一大批名将损失殆尽,也令刘裕经营关中,之后一举统一北方的计划破产,有人说是刘裕太想篡位了,也有人说是刘裕留下镇守长安的班底有问题,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