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裕:一生杀6位皇帝,从农民逆袭成天子,却坑了自己的子孙后代

刘裕:一生杀6位皇帝,从农民逆袭成天子,却坑了自己的子孙后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过往烟窗 访问量:4973 更新时间:2024/3/20 5:18:12

自古以来,朝代更迭,统治者更替,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经之路。 不过在魏晋时期,皇位的继承、禅位都是稀松平常的事,并不存在打打杀杀。

可是到了后世,朝代的最后一位皇帝往往得不到善终。这一切,都源于一个人,那就是东晋至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刘裕。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这里的“寄奴”便是刘裕的小名。刘裕屈起于孤寒,以“京口”为基地统一了南方,并两度率军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

纵使家贫,也挡不住鸿鹄之志

公元363年,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的一户人家,迎来了一位男婴的降生。这家人在当时虽然穷苦,但背景却很“硬”。

汉高祖刘邦曾有一位弟弟名叫刘交,而刘裕正是刘交的后代。只是刘裕出生时,这户人家已经穷得快揭不开锅了,其母因在生产后身患重病,在刘裕出生后不久便辞世了。他的父亲甚至因为没有能力为孩子请乳娘,而差点将刘裕遗弃。

不过幸运的是,刘裕家附近的邻居中有一户人家的妇人心地十分善良,刘裕这才勉强活了下来,这位妇人便是刘怀敬的母亲 。

也正是由于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刘裕小时候并没有什么机会接触到读书习字和一些人生道理的学习。

因此成人后的刘裕可以说是一穷二白,识得的字也是少之又少,可以说是没什么文化。终日里只能以种地、打鱼为生。

不过据记载, 成年后的刘裕,风骨奇伟、英俊潇洒,为人不拘小节,且尽心尽力侍奉继母,周围的人皆称其孝顺。

只是后来有一段时间,刘裕迷上了赌钱,还闹得人尽皆知、倾家荡产,故而从这个时候起,同乡的人开始看不起他。

刘裕这一生生性好赌,喜爱冒险,倾家荡产后,刘 裕便下了个人生中最大的赌,赌注便是他的一生,赌的事就是从军后自己可建功立业。

最开始,刘裕只是孙无终手下一个平平无奇的司马,所做之事也并不出彩,因此刘裕开始看不到未来。

但机会很快就来了,安帝隆安三年十一月孙恩起兵,号角一响,各郡县纷纷响应,震惊朝野。

为了平复孙恩的反叛,朝廷也派出了精锐部队,刘裕就是其中一员。

令人想不到的是,曾经那个以打鱼为生的小农户,曾因赌钱致使家财散尽的赌徒,竟能在此次平复反叛中一鸣惊人。

据有关史料记载,在一次不知名的战役中,刘裕曾离队被一支千人的军马团团围住,在混战中刘裕手下的十几个士兵都死了,他还在奋战。

硬是靠着一个人的力量,打得敌人溃不成军、抱头鼠窜,还斩杀了不少的敌军,直到友军前来支援。

自此,三十六岁的刘裕终于熬出了头,从此开了他建功立业的人生。

位及相国却不知足

正是靠着一身的武艺和对军事的特殊理解, 刘裕靠着军功,一步步坐上了东晋相国的位置。但他并不知足,他还想拥有更高的权力。世人皆说“ 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可灭了司马天下的,就是这位刘裕。

孙恩被平复后,东晋内部的问题开始显露出来,各十族大家为了争权夺位开始不停斗争,为首的便是桓玄与司马元之间的争斗。

桓玄作为权臣桓温之子,在继承父亲爵位的同时也继承了其父称帝自立的野心。 公元402年,桓玄起兵直逼建康。司马元得知后立刻派大军与之对峙。

可率领大军的将领刘牢之刚愎自用,不听劝告最终导致,司马元等皇族亲贵被杀,桓玄成为了东晋实际的掌权人。而刘牢之也因愧疚于自己的过失自尽了。

刘牢之死后,他的部下大多投靠了刘裕,刘裕继续率领将士平复反叛,屡建奇功。大亨元年冬天,桓玄威逼晋安帝退位,建立桓楚。次年,刘裕出兵平定,而桓玄也就成了刘裕诛杀的第一个皇帝。

等到公元409年,南燕皇帝慕容超袭位。此前刘裕一直想出兵北伐,却未找到合适时机,直到慕容超出兵淮北。 第二年,南燕灭亡,慕容超被杀,这也就是刘裕杀掉的第二位皇帝。

此后, 公元413年,建立西蜀政权的谯纵与桓谦密谋攻打刘裕,无奈兵败,只得上吊自杀。 公元417年,刘裕又灭了后秦,后秦末代皇帝姚泓也死在了他的手中。

从363年至419年,刘裕在东晋已经侍奉过五代皇帝,再加上其战功赫赫,曾为稳固东晋的江山下了不少功夫,因此在东晋朝中,其地位无人能及。

公元419年,刘裕杀害了晋安帝,但由于曾有大师为其算命,说晋安帝之后,刘裕若想称帝需再经历一位皇帝,可此时刘裕年纪已经不小了,再等下去只怕还没称帝,人便先老死了。

因此, 刘裕只得先立司马德文为皇帝,到了第二年,才废掉司马德文,自己称帝,国号改为宋。为了稳固政权, 刘裕还遣人深夜潜入司马德文的住处将其闷死。

至此,刘裕的称帝梦终于实现了,可为此,他也杀了6位皇帝。虽然刘裕的地位沾满鲜血,但后世对其统治期间的政绩还是好评较多的。

后记

但由于其捂死司马德文的行为,元人胡三省评价为: “自是之后,禅让之君,罕得全矣。”

也正是从此时起,此后每个朝代禅位的末代皇帝,都没能善终。

就连刘宋的末代皇帝则是刘准,禅位时年仅13岁都未能幸免于难,并在临终前哭着说: 但愿自己生生世世永远不再生在皇家。

刘裕一生共杀害6位皇帝,不知晓当他知道自己开的这个杀皇即位的先河,最终殃及了自己的子子孙孙后,是否会后悔自己当初的行为。

不过,朝代更迭皆有缘法,古时为称帝不择手段的人也不在少数,相信开先河之人就算不是刘裕,也会有其他人。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

标签: 刘裕皇帝桓玄刘邦司马昭平定

更多文章

  • 宋武帝刘裕的黑白人生孙恩扯旗造反,王凝之殒命会稽刘裕崭露头角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宋武帝,刘裕,孙恩,王凝,王凝之,孙恩(东吴),三国,南北朝

    公元399年,晋隆安三年,这一年刘裕36岁,他即将迎来自己人生的重大转折。司马皇族为了遏制军阀桓玄,就搞了个免奴为客者必须参军的法案。要求这些壮丁都来当兵,好对抗日益强大的桓玄。这命令看着不错,朝廷要统一政令,这是好事。但你要看在什么时候,哪些地方可以发布。东晋朝廷目前能控制的地方就一处,那就是三吴

  • 刘裕已经掌握大权,为何还要灭司马懿后人满门?原因很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北筏话史标签:刘裕,皇帝,皇位,蜀汉,汉朝,司马懿,史说三国

    公元418年,司马家族最后的坚持东晋王朝灭亡,宋政权的帷幕拉开了。这时,一个名叫刘裕的英雄出现了,他是东晋末期著名的将领之一,身手不凡,多次在战场上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当他得到皇位后,似乎一切都变了。刘裕带上皇冠的那一刻,他的面容变得阴沉、冷酷,就像天空中突然飘起了一片乌云,笼罩了整个帝国。他下令削

  • 为什么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庙号是送高祖,而他的儿子却是宋太祖?

    历史解密编辑:老夫从不吹牛标签:刘裕,宋太祖,皇帝,高祖,桓玄

    屠龙专业户刘裕估计怎么也想不到,生了这么一群“孝子贤孙”,长子被废杀,次子被杀,老三当了皇帝,却被自己的儿子杀了。孙子皇帝又被他亲弟弟杀了……这些都不重要,皇位还在自己子孙手中,可是自己的太祖之庙号怎么没了?庙号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从周朝开始,立庙祭祀祖先都有明确规范,而

  • 刘裕在长安的错误安排,不但丢掉辛苦打下的地盘,还损失多名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重耳标签:刘裕,长安,曹操,王镇恶,沈田子,刘穆之,宣昭皇帝

    朱元璋作为中国古代唯一一个北伐成功的人,最该感谢不是徐达、常遇春这些名将,而应是刘裕,不是刘裕的骚操作,朱元璋不但是唯二的北伐成功的人,关键是只能当第二个北伐成功的人。哦,不,刘裕成功的话,历史估计会改写,应该就没有后面的煌煌大明。公元416年,刘裕兵分五路,北伐中原,讨灭后秦。这个时机很好,后秦经

  • 长安得而复失,是因刘裕急于篡位?这一处记载或可体现刘裕的心思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刘裕,长安,高祖,王镇恶,沈田子,刘穆之,史说三国

    在东晋末期,刘裕主导的历次北伐,最令人痛心的莫过于长安的得而复失,虽然刘裕那次北伐灭了后秦,也掌握了潼关以东收复的部分关中之地和整个河南地区,但是留在长安的精锐守军以及一大批名将损失殆尽,也令刘裕经营关中,之后一举统一北方的计划破产,有人说是刘裕太想篡位了,也有人说是刘裕留下镇守长安的班底有问题,导

  • 刘裕已掌握大权,为何还要将司马懿后代灭族?真实原因没那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刘裕,司马懿,刘宋,桓玄,曹操,曹丕

    前言东汉末年整个中国社会都处在了一种相当的混乱当中,汉王朝已经无法稳定的维持自己的统治,而权力的真空肯定要有其他人去争取,这也就导致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百年斗争。不过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人们都以为胜者只会姓曹、刘或者孙,谁知居然姓司马。虽然说后来曹丕正式称帝夺权,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后来自己父辈与自己

  • 刘裕灭南燕之战:南燕放弃战略机会,刘裕围困广固最终耗死南燕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刘裕,南燕,韩信,慕容,秦军,晋军,南燕之战,南燕(编剧),艺术家,电影导演,编剧

    义熙五年(公元409年)三月,江南下起了罕见的大雪,平地积雪数尺。就在这一片白雪笼罩下,刘裕上书晋安帝要求北伐南燕,晋安帝同意,并于四月在西堂为刘裕壮行。十一日,刘裕率领北伐舰队,从建康出发,由淮河进入泗水,正式打响了北伐南燕之战。五月,北伐军推进到下邳(江苏睢宁)后弃舟登岸,留下辎重,从陆路徒步挺

  • 刘裕为什么要将司马懿的后人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打工人杂谈标签:刘裕,北魏,魏国,汉朝,三国,司马懿,司马氏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介绍下刘裕,刘裕是中国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君主,全盛时期控制北魏政权达20年。而历史上对刘裕的评价总体上是正面的:1. 稳定北魏政权,巩固边防。刘裕继任政权后,采取各项措施稳定政局,加强对边境的控制,确保国家的安定,为北魏的发展创造了环境。2

  • 先杀晋安帝,再杀晋恭帝,刘裕为何要连杀两位东晋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邮寄雪兔标签:刘裕,晋安帝,皇帝,司马炎,汉献帝,曹魏

    公元419年,刘裕派人勒死晋安帝司马德宗。因为时机还不合适,刘裕立其弟司马德文为恭帝。两年后,刘裕接受司马德文的禅让,又派人将他用被子给活活闷死。由此,对于东晋的末代皇帝,刘裕可以说是赶尽杀绝了。但是,在刘裕以前,历代新朝都遵守着一个规矩,叫作“兴灭国,继绝世”,也就是新兴朝代,一般会把前代帝王好好

  • 刘穆之的死,让刘裕不得不放弃进攻北魏的大好时机

    历史解密编辑:调侃历史标签:刘穆之,刘裕,北魏,徐羡之,豫州,建康

    如果说刘裕北伐仅仅是为了自己篡位,也有失公允。此时的刘裕及其所率领的晋军已经威震整个北中国,刘裕本人的威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十月,晋安帝司马德宗下诏进刘裕为宋王,将徐州的海陵、东安、北琅邪、北东莞、北东海、北谯、北梁和豫州的汝南、北颍川、北南顿共十个郡,划归宋国所有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