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裕北伐后秦:详细的战略部署与兵力,晋军月余便完成收复洛阳

刘裕北伐后秦:详细的战略部署与兵力,晋军月余便完成收复洛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调侃历史 访问量:1662 更新时间:2024/1/21 21:32:49

东晋实施的数次北伐,主要从三个方向展开∶一个是从荆州北上,另一个是从淮泗北上进入黄河,第三个是从淮河向西北攻击前进,进入河南的东南部,夺占许昌、项城、开封等地。桓温北伐前秦就是从荆州入武关,进入关中;他北伐前燕则是从淮泗北上,进入黄河;而祖逖北伐则大致走的是第三条进军路线。

就打击后秦来说,最捷径的路线当属从荆州北上,入南阳盆地,穿越武关,进入关中腹地。走这条路线的好处就在于∶距离最短,效率最高。但是,不利方面也是显而易见的,道路崎岖,部队补给困难。

除此以外,对刘裕而言,以荆州地区为战役出发点,还有着现实的困难,那就是,刘裕把司马休之从荆州地区赶走还不足一年,而司马休之在荆江地区深得民心。一旦大军来到荆州,势必增加荆州地区百姓的负担,可能会引发新的骚动。

后秦深入在中原的重要据点大致有七个∶

一是许昌。许昌东南距离项城、西北距离洛阳均二百余里,属颍川郡。如果说河南是天下之中,那么许昌就是河南之中,这里不仅是进攻洛阳的必经之路,而且是北伐军的辎重中转站,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二是滑台。滑台是黄河的重要渡口,在此驻军可以监视魏军,又可以保护大军水路的畅通。

三是商丘。它是联络淮河流域与黄河流域的节点。

四是仓垣。它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市西北,为古汴河尽头的重镇。

五是荥阳、汜水关、阳城。此三地均为屏护洛阳东面的重镇。

六是洛阳和洛阳以西的渑池及潼关,这是进入关中的门户。

七是武关。这是关中平原向东南发展的缺口,又是东南势力进入关中的奇陉。

否定了主力从左路荆州地区北上以后,刘裕就面临两种选择∶一是主力采取中央突破的战法,从寿春斜刺里杀出,直取许昌、洛阳(祖逖路线);二是主力沿淮泗北上,从青州入黄河,再西进(桓温伐前燕路线)。如果采取祖逖路线,运送大军物资的部队仍将从淮泗入黄河,因为不论是从汴河或者是从陆路运送粮草,都无法满足大部队的需要。这样一来,辎重部队极易受到北魏军的攻击。此时的滑台等地仍在北魏之手,北魏态度暖昧,只有对其保持威压,才能有效地避免双方不必要的冲突。所以,大军只能沿着桓温伐燕的路线北上。

确定了大军的行军路线后,在具体分配战斗任务上,显示出了刘裕独具的匠心。刘裕计划主力大军自淮河泗水北上,开巨野泽,入黄河,再沿黄河一路西上。在此之前,王懿、檀道济、王镇恶等将各自率军从淮河流域,分道北上对后秦中原地区发起全面进攻,夺占后秦中原许昌、仓垣等重要据点,一方面保护大军侧翼安全,另一方面为大军开路。前锋部队的最终打击目标是洛阳,在占领洛阳后,等待主力军队到来;另派荆州部队北上南阳,一部入武关作为一支奇兵,另一部转兵东北,与自淮河而来的晋军协同,攻陷许昌。在以攻陷洛阳为目标的战役第一阶段,刘裕则驻军彭城,起到承上下,既声援前锋部队的战斗,又监视北魏军的举动,还能起到震慑国内的作用。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八月十二日,刘裕大军开始从建康出发,踏上了声势浩大的北伐征程。他命令龙骧将军王镇恶、冠军将军檀道济率领步兵从淮河、泗水方向向西北攻击前进,目标直指许昌和洛阳,扫清后秦在豫东地区的各个据点,王镇恶和檀道济两人分配的具体任务是∶王镇恶所部从淝水北上,进攻商丘,向荥阳前进;檀道济所部则是从颍水向西北进发,进攻项城,朝许昌挺进。然后,两部在洛阳城下会师,合围洛阳。

为了配合王、檀两支前锋部队的战斗,刘裕还下令荆州序列的新野太守朱超石、宁朔将军胡藩从荆州地区北上朝阳城,作为进攻中原的这支前锋部队的一支奇兵。这三支部队相互协同,形成三只铁拳,朝后秦的中原地区砸来。

与这三支部队一同出发的还有两支部队∶

一是刘裕还任命王仲德为前锋都督,进号征虏将军,加冀州刺史,由其负责各路前锋部队的协同。王仲德率领龙骧将军朱牧、宁远将军竺灵秀、严纲等人沿着大军即将前行的行动路线,从泗水北上,开挖巨野泽,将淮河流域与黄河流域联系在一起,便于大军通过,然后择机沿黄河西上,为大军行动创造条件。

二是从荆州军队战斗序列中另外划出一支部队,由振武将军沈田子、建威将军傅弘之率领三千人马,入武关进入关中平原,作为整个大军进攻关中的一支奇兵,以牵制后秦军。

从刘裕的部署上看,不仅进攻中原的三支部队之间相互呼应,而且他们又与王仲德的部队相互呼应,安排极为缜密。

为了左右分别支援檀道济、王镇恶的徐洛军和王仲德军,刘裕又命令建武将军沈林子、彭城内史刘遵考(刘裕族弟)从彭城出发,沿着汴水而上,过仓垣,进攻石门,由此进入黄河。

最后,刘裕自率大军北上,暂驻彭城。其实,除了上述进攻部队以外,根据《晋书·姚兴载记》的记载,还有两支从汉中北上的晋军∶姚珍从子午谷北上,窦霸从洛谷攻击前进,每支部队都有数千人。后秦皇帝姚泓命令姚万抵御窦霸,姚彊抵御姚珍。由于晋军的这两支奇兵史书没有下文,一直没有引起史家的注意。

刘裕的上述部署,可谓十分周密。仔细研读刘裕的部署,大约是他在此次伐后秦之中,还有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那就是北魏的态度。毕竟,北魏与后秦如今已经结亲,北魏的态度不明,假如大军贸然前进,一旦遭到来自黄河北岸北魏军的打击,战斗极有可能演变成魏晋之战。因此,刘裕在部署的五支前锋部队中,就有王懿、沈林子、王镇恶等三支部队,沿着黄河南岸攻击前进。同时,刘裕任命最外围的王仲德作为各路前锋部队的总指挥,意在北魏发动攻击后,王仲德能够迅速调动其他部队向其靠拢进行抵御。并且,刘裕大军驻屯在彭城不急于进攻,目的就是等到王仲德假道成功以后,再决定下一步会师洛阳。同时,刘裕命令各路大军在推进到洛阳以后,停止继续西进,其本意也在于,摸清北魏的真实意思后,再做决定。

整个北伐军的总人数不详,在这数支部队中,仅有沈田子与傅弘之所部和胡藩、朱超石所部,史料明确记载分别为三千人和五千人,其他部队人数均缺载。但后人根据战役的进展情况推测,刘裕的数支前锋部队总人数当在三万到五万之间,而刘裕的主力大军人数当在十万左右,整个北伐军人数不下十五万之众。

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九月,刘裕抵达彭城,加领徐州刺史,在这里,他接见了住在当地的王玄谟。王玄谟,字彦德,祖籍太原,为太原王氏的一支。刘裕与王玄谟交谈以后,为其学识所倾倒,立即任命其为从事史。

进入后秦国境的各路晋军均进展顺利。

冠军将军檀道济、龙骧将军王镇恶这两支部队担负从中路直捣许昌、洛阳的任务,他们夺占颍口(安徽颍上东南)后,进入后秦国境。后秦漆丘(河南商丘东北)守将王苟生以漆丘投降王镇恶,徐州刺史姚掌以项城(河南项城东北)投降檀道济。晋军所到之处,后秦守军均望风投降,只有新蔡太守董遵固守不降,檀道济率军将新蔡攻破,将董遵诛杀。晋军乘胜向西北挺进,又一举攻克了许昌、邵陵(河南郾城东),活捉后秦颍川太守姚坦及其大将杨业。

与檀道济、王镇恶之军沿汴河平行推进的晋军建武将军沈林子、彭城内史刘遵考所部,也一路朝仓垣(河南开封境内)杀来。襄邑(河南睢县)人董神虎聚集了一千多名义从,投降了晋军,刘裕将其任命为参军。晋军与董神虎的部队一起进攻仓垣,将其攻克,后秦兖州刺史韦华归降。战后,董神虎擅自脱离晋军,被沈林子诛杀。

至此,在短短不足一月的时间里,晋军进展神速。中路晋军已经进入后秦中原腹地,准备向洛阳进发;同属中路的另外一支军队也扫清了豫东北地区,饮马黄河了。

当听到晋军大举进攻的消息后,后秦东平公姚绍回到了长安。三个月以前,后秦军队刚刚与赫连勃勃的夏军在上邦、阴密、安定、雍城等地激战,与杨盛的仇池军在陈仓等地搏杀,与平阳的数万并州胡鏖战,还没等后秦军稍微喘口气,晋军又铺天盖地地杀来了。

东平公姚绍面见后秦主姚泓,他说∶“晋军已经推进到许昌以西,豫州与安定距离遥远,难以救援,应将安定周边的部众都迁往京师,可选拔十万精兵,即使大夏和东晋一起发动进攻,也不足深忧。如果不如此,晋军进攻豫州,而赫连勃勃入寇安定,那该如何是好机不可失,请从速决断!”

尚书梁喜却提出不同意见,他说∶“镇守安定的齐公姚恢,雄武有威名,素来被岭北各族所忌惮,而镇守此地的部众也都与夏军结下了血海深仇,理应誓死固守。赫连勃勃终归难以越过安定,深入国境进攻长安。假设丢掉了安定,夏军将会很轻易地兵临雍城和郿县城下。如今,关中部队足够抵御夏军,岂能尚无危险,就自我削弱呢?”

安定,是扼守岭北高地向长安的门户,梁喜的话也不无道理,姚泓采纳了他的意见。

这时,吏部郎懿横偷劝说姚泓道∶“齐王曾有功于陛下,但自从陛下登基以来,却没有对其加以赏赐,安抚其心。在外将他置之死地,在内朝政又不容其置喙。安定密迩敌寇,十分之九的居民都想要内迁,假设齐王率领四万精兵,趁机兵临京师,该如何是好?倒不如将其征召回京师,以安慰其心。”

姚泓却说∶“如果姚恢心怀奸计,将其征召回来,恰恰会加速灾祸的到来。”因此,拒绝采纳。

在中路王镇恶、檀道济和沈林子、刘遵考之军顺利攻陷许昌、石门一线的同时,从彭城沿着王仲德率领的水军也挖开了巨野泽的水道,进入黄河,并沿着黄河西上,攻下了北魏黄河以南的控制区东郡凉城。沈林子在石门的晋军不仅起到协同许昌晋军的目的,还起到了配合沿黄河西进的王仲德晋军的目的。北魏驻军一旦与晋军开战,阻挠晋军西上的话,沈林子之军极有可能挥师东下,与王仲德之军合击黄河南岸的北魏军,打开通往洛阳的水路。

北魏驻守在黄河以南的部队甚少,其兖州刺史尉建看到晋军大举前来,不禁胆战心惊,弃守滑台,率众退回黄河北岸,驻守黄河北岸的黎阳,晋军不战进入滑台。王仲德占领滑台后,担心会引起与北魏不必要的冲突,于是,对外宣称∶“东晋政府本打算用七万匹布帛,来换取从北魏国这里借道,我们也没有想到北魏守将会弃城而去。”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听说以后,即下诏命令刚刚击破并州叛胡刘虎的叔孙建、公孙表等将从河内东进驰援。

由于北魏态度不明,刘裕没有马上命令王仲德这支军队继续西上,而是命其在滑台停留下来。一个多月以后,拓跋嗣又下诏命令叔孙建等人率领后魏军从枋头渡过黄河,展示北魏军的军威。北魏军一直推进到滑台城下,将尉建就地砍头斩首,把尸体扔进了黄河,然后,派人质问王仲德的士兵为何侵入北魏国境。

王仲德派遣司马竺和之前去交涉,叔孙建则派遣公孙表对话。

此时,晋军还不想与北魏军开战,因此王仲德也一直说话低调,反复说明晋军决无人侵北魏国的意思————仅暂时住在滑台。

北魏军也不敢贸然进攻滑台的晋军,于是,拓跋嗣又下诏命令叔孙建派人前往彭城给刘裕送信,看看刘裕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刘裕当然更是机警,他回答北魏使者∶“洛阳,是我朝过去的京都,而为后秦占据。长期以来,我朝一直都有修复先帝陵墓的打算,可我们内部的变故却此起彼伏,这个打算也一直没有付诸实施。司马休之、鲁宗之父子、司马国璠兄弟、桓氏宗族,都是我朝的害人虫,后秦却豢养他们,与我为敌,我才兴师讨伐。晋军的进军路线势必要经过北魏国国境,出师之初,即打算以重金借道。正巧,遇到贵国郡守弃城而去,我军前锋因此得以西上,并不敢入侵魏国。”

晋军占领滑台时,是最有可能引发魏晋两国冲突的时候。

幸亏刘裕妥善应对,双方没有引发大规模的军事冲突,而此时的北魏国也的确处境艰难,不愿与东晋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当晋魏两军相互不断试探,东线主力晋军停滞不前时,攻陷许昌、石门一线的晋军先头部队并没有停下进军步伐。后秦阳城(河南登封)、荥阳(河南荥阳)均望风而降,晋军前锋已推进到了成皋(河南汜水西虎牢关)。一旦晋军突破成皋一线,将直逼洛阳城下,后秦主的四弟、洛阳守将姚洸赶紧派人向姚泓求救。

得知洛阳危急的消息,姚泓立即命令越骑校尉阎生率领三千骑兵、武卫将军姚益男率领一万步兵火速东下增援,又命令二弟、并州牧姚懿从蒲阪率军南下,驻屯陕津,作为声援。

后秦宁朔将军赵玄对姚洸建议将洛阳周边堡垒的守军全部撤下来,固守洛阳西北的小城金墉城,以等待来自京师的援军。然而,姚汾的司马姚禹打算投降晋军,姚汾的主簿阎恢、杨虔等人全都与姚禹一党,大家同声斥责赵玄,坚决劝说姚汾出城与晋军决战。

姚洸采纳了众人的意见,不仅没有收拢四周的零星守军,相反,还派遣赵玄率领一千多士兵前往洛阳南部的柏谷坞(河南偃师东南)驻守,派遣广武将军石无讳率军戍守巩城(河南巩义)。

姚洸刚刚派出赵玄、石无讳的东进部队,退守成皋的后秦兖州刺史韦华就投降了。晋军长驱直入,进入洛阳盆地。石无讳的部队走到巩城以西八里的石关(一说为西山),闻听晋军已突破了成皋天险,正朝此地杀来,他不敢迎战,狼狈逃回了洛阳。进入洛阳盆地的晋军开始清扫洛阳周边的后秦堡垒,晋南阳太守猛将毛德祖率军进攻赵玄驻守的柏谷坞。

晋军气势如虹,赵玄战死。

十月二十日,檀道济、王镇恶等部一起进抵洛阳城下。此时,偌大一个洛阳城内后秦所剩军民不过四千余人。两天以后,姚洸率众投降。

洛阳被晋军攻陷时,后秦越骑校尉阎生率领的三千骑兵刚刚走到新安(河南滝池东),而武卫将军姚益男率领的一万步兵也才进抵湖城。当他们听说晋军已攻陷洛阳,都停了下来,不敢继续东进。

晋军经过近三个月的连续作战,势如破竹,收复了大片国土,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战斗任务,于是暂时停止了攻势。驻守洛阳的晋军开始组织修复西晋皇陵。刘裕任命相国右司马毛修之为河南、河内二郡太守,负责修治洛阳城防工事、官府衙门等。

虽然晋军的攻势暂告一段落,留在彭城的刘裕却一刻也没有休息。收复洛阳的捷报传来后,他就派遣太尉左长史王弘前往建康,暗示刘穆之派出使者给刘裕加九锡之礼。

十二月,东晋朝廷下诏正式任命刘裕为相国、总百揆、扬州牧,封十郡为宋公,备九锡之礼,位在诸侯王之上,兼征西将军,司州、豫州、北徐州、雍州刺史如故。司马德宗的祖宗司马昭发明的这个总百揆的职务,如今又出现了,历史也似乎将要重新上演一次禅让的闹剧,然而刘裕却显得十分谦虚,坚决推辞了。

他还在观察。不仅观察国内的风向,还在观察北魏的态度,观察后秦内部及其周边国家的动向。九锡之礼已经第一次推出,拿到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北魏的态度至今暖昧;至于后秦帝国周边国家的情况,刘裕更是了如指掌,他决无与大夏赫连勃勃、后秦和解的可能北凉的沮渠蒙逊,刘裕在一年前就已经未雨绸缪,指示当时的益州刺史朱龄石与之结好,投桃报李,沮渠蒙逊已表示归顺朝廷,愿意与晋军一起夹击后秦氐王仇池公杨盛,与后秦有灭国之仇,很久之前就接受了东晋的官职,被任命为使持节、北秦州刺史,也是晋军的盟军。

正在刘裕等待的时候,西秦的乞伏炽磐也于同年的十二月向彭城派来了使者,表示愿意攻击后秦。说到乞伏炽磐,他于本年年初与北凉实现和解后,即将目光转向了摇摇欲坠的后秦,企图趁乱打劫,全取秦州。如今,西秦军队已推进到了马头,威胁后秦上邦(甘肃天水)。听了西秦使者的话,刘裕不禁大喜,当即拜乞伏炽磐为平西将军、河南公。

显然,一切对于刘裕而言,都非常有利,接下来,后秦和北魏国内发生的一系列变故,让刘裕更是感觉到发动总攻的时机业已成熟……

标签: 刘裕晋军王镇恶檀道济洛阳

更多文章

  • 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首开恶例,为何将司马家族灭绝?

    历史解密编辑:猫眼观史标签:刘裕,司马家族,刘宋,皇帝,曹魏,刘邦

    刘裕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他的做法比较奇特,不像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曹丕称帝后对待没落的汉室子孙依旧是高规格。而司马懿篡夺曹魏政权后,子孙后代对待曹氏也算是仁义为主,然而到了刘裕,他登上皇位之后,直接将司马家族赶尽杀绝,作为一个皇帝,这样的做法自然是有失民心,那么刘裕为何还要这样做?报复心理都知道

  • 刘裕,门阀政治的掘墓人,死后两个儿子接连被辅政大臣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刘裕,檀道济,刘宋,皇帝,北魏,崔浩,谢灵运,门阀

    公元四百二十年,刘裕推翻了东晋王朝,建立了刘宋刘裕这个人在历史上给人的一个形象是,骁勇善战,特别勇猛,抡个大刀,敢扑向一千人刘裕建立刘宋王朝的意义,并不在于他个人有多么的英勇,他最大的意义在于结束了门阀政治刘禹锡曾经写过一首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宋的建立也标志着,又从门阀政治回归到

  • 史官说帝王,以英特之姿,攘袂而起的刘裕,是如何气吞万里如虎的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刘裕,桓温,祖逖,刘邦,刘宋,刘备,刘秀,史说三国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曾以饱含深情的笔触赞叹过这么一位历史人物:“宋武兴,东灭慕容超,西灭姚泓,拓跋嗣、赫连勃勃敛迹而穴处。自刘渊称乱以来,祖逖、庾翼、桓温、谢安经营百年而无能及此。后乎此者,二萧、陈氏无尺土之展,而浸以削亡。然则永嘉以降,仅延中国生人之气者,唯刘氏耳。”那么,这位刘氏宋武究竟是何

  • 读《资治通鉴》“刘裕受禅”

    历史解密编辑:志英好心情标签:刘裕,桓玄,高祖,资治通鉴,平定,武帝

    #头条创作挑战赛#宋武帝刘裕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399年,刘裕参军起义,对内平定战乱,先后消灭了南方各大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了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致力于北伐,取巴蜀、伐南燕、灭后秦。420年,刘裕受晋恭帝禅,即位做皇帝,国号宋,南朝从此开始。刘裕就是南朝宋的高祖武皇帝。桓玄失败后

  • 南北朝时期,刘裕一度攻入关中,为何陈霸先的南陈只能偏安东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刘裕,陈霸先,侯景,北魏,萧绎,梁武帝

    南北朝时期,北朝的规模是越打越大,从偏安东北的代国(北魏前身),到统一长江以北的北魏,拓跋家族只用了3代人的时间。哪怕是北魏分裂后,从东魏西魏,到北齐北周,再到隋朝,北朝的地盘也在一步步扩大。反倒是南朝却在不断缩水。南朝地盘最大的是南朝宋国时期,刘裕在位期间几乎打下了黄河以南的所有地盘,甚至一度攻入

  • 宋朝刘裕死后的托孤,堪称最失败托孤,小皇帝遭4个辅臣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刘裕,檀道济,宋朝,辅臣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产生了数百位的皇帝的。在皇帝驾崩之后,要是太子年幼,那么皇帝也都是会临终托孤。就比如说比较著名的刘备白帝城托孤,把刘禅托孤给了诸葛亮。然而却也有比较尴尬的托孤。宋朝刘裕死后的托孤,堪称最失败托孤,小皇帝遭4个辅臣处死。在宋朝时期,刘裕皇帝是南朝宋的创建者,而且在位期间百姓安居乐业,

  • 刘裕:我老了想退位让贤,大臣纷纷夸赞,仅一人听明白:他想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讲不完故事标签:刘裕,桓玄,皇帝,大臣

    刘裕:我老了,想退位才配。大臣们都称赞他,只有一个人明白:他要当皇帝,自然是有些技巧的。公元420年,刘裕取代金朝建立宋朝,史称刘宋。然而,刘裕出身贫寒,征伐四方,立下了赫赫战功。当了皇帝之后,他的容貌也是不错的。乱朝政府,特下诏书:“以后凡出征大臣,都由朝军陪同,军队还给朝廷。”傅亮是刘宋的奠基人

  • 卢循犹犹豫豫错失击败刘裕的机会,刘裕战略运转以弱胜强

    历史解密编辑:调侃历史标签:刘裕,卢循,孟昶,豫州,太守,建康

    义熙六年(公元410年)五月八日,也就是在刘毅桑落洲惨败后的第二天,东晋朝廷实施大赦。刘裕下令招募军队,对于参军士兵将来的犒赏与六年前京口参加义军的犒赏相同,并征发百姓修筑石头城,在京师实施戒严。不少人建议要分兵防守各个交通要道,刘裕却说:“敌众我寡,如果分兵把守各处,则敌人极易看出我们的虚实。并且

  • 刘裕执掌大权后,为何还坚持灭司马懿后人满门,原因真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上的邮递员标签:刘裕,司马懿,桓玄,魏国,曹魏,宋国

    说起三国时期最大的赢家很多人可能认为是曹操,因为他所建立的魏国活到了最后,可是实际上真正的赢家应该是司马家族,要知道魏明帝在位时期,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强行夺取了魏国的政权,本以为是给曹氏家族打工的人,没想到反客为主,自此之后天下改姓司马,同时两晋时期也随之而来。可惜的是司马家族并没有将晋朝延

  • 刘裕七个儿子,无一善终,难道“多子反成灾”?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刘裕,刘骏,皇位,刘义康,刘子业,刘义隆,刘义真

    不论是哪个朝代,只要它有传承,那么基本上这个朝代都会出现几个昏庸无能的皇子,甚至还有皇子为了皇位互相内斗,严重的情况可能都会使得朝代覆灭,而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被辛弃疾称为“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刘裕一共有七个儿子,但却没有一个有好下场。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在于刘裕。缺少家教我国历史中都是由男性在外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