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晋军

晋军

  • 西晋的军事制度有哪些,西晋军事力量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5 18:44:58阅读:412

    金朝的军事制度沿袭曹魏,采用天下兵制。晋武帝颁布了去州县当兵封国的制度,并任州军总司令。东晋军事制度照搬世界军事制度,以募兵制补充部队。由于中央政府的衰落,当地城镇较少受朝廷管辖。为了巩固中央政权,谢安建立了北府兵。西晋军队分为汉军、外军和州郡兵,中外军的士兵都来自军户。中国军队直属中央,编为军、营

  • 西晋的军事制度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7 21:34:11阅读:918

    晋晨的军事造度因循曹魏,接纳世兵造。晋武帝公布往州郡兵及启国造,并任寡王皆督诸州军事。东晋兵造袭用世兵造,并以募兵造增补军力。因为中心式微,兵力中重内沉,天圆圆镇较没有受晨廷统领。开安为了坚固中心,创建北府军。西晋戎行分为中军、中军以及州郡兵,中中军齐部兵员皆去自军户。中军曲属中心,编为军、营,次要

  • 淝水之战九十万秦军打不过八万晋军?晋军啥时候那么强?捡漏罢了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1 2:25:19阅读:911

    首先搜史君想说的是,东晋北府兵真的很强大,于强大到什么程度,我们可以理解为东晋时期的“精英部队”。但是你要真说90万大军,打不过东晋的8万北府兵,这还是有点玄乎的,毕竟在冷兵器时代,你在人数上占有很大的优势的话,虽然不能保证必胜,但是胜利的天平基本上是向你倾斜的。真正的先分析前秦与东晋的战力对比的话

  • 城濮之战,晋文公承诺退避三舍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军事谋略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0 13:03:53阅读:3188

    这场战役不容有失,对晋国而言,如果失利,则楚国将会称霸。若晋国能顺利击溃楚国,其国君晋文公重耳便能继齐桓公之后,成为另一位春秋霸主。最终,晋国避其锋芒,楚国大将子玉率军冒进,城濮之战以楚军大败收场。在这场战役中,晋文公兑现当年投奔楚国时许下的“退避三舍”的承诺。当他面对楚成王的军队时,居然真的命令全

  • 春秋奇葩战争——“邲之战”,楚军战胜晋军后,还教晋军怎么逃跑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2 22:33:48阅读:163

    春秋时期被评价礼崩乐坏,其实照后来的战国时期却淳朴了很多。战国时期的战争多以杀伤、消灭对方为目的,春秋则是为了争霸,以及一些堪称奇葩的理由。楚国和晋国的"邲之战"就是一个例子。楚军战胜晋军之后,还手把手教晋军怎么逃跑,属实是战争中文明的典范了。[var1]"邲之战"的背景"邲之战"发生在晋国和楚国两

  • 晋楚争霸时晋军能在城濮战胜,为何邲之战却是楚国获胜呢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8 23:54:47阅读:2589

    可是晋楚两国在三十多年后,又在邲(bì)发生了战争,这就是邲之战,然而邲之战的结果与城濮之战正好相反,是楚军获胜。那么楚军为什么在邲之战获胜了呢?其原因有两点。[var1]1、晋军内部不统一晋军内部不统一是晋军在邲之战中战败的主要原因。晋军中将帅不和,战略不统一,使得晋军不知道是进攻还是后退,而且还

  • 东晋军队遭遇“穿越者”,对方持洋枪却战力奇弱,被打得抱头鼠窜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31 16:08:00阅读:3654

    公元383年,前秦攻打东晋,来势汹汹,势在必得。大战前夕,东晋将军刘牢之率5000人与前秦将军梁成率领的5万人隔着洛涧河对峙。前锋都督谢玄命王蓬率领1500名士兵前往洛涧河,支援刘牢之。王蓬带着军队马不停蹄,赶到了距洛涧不到50里的芒阳。天色已晚,所以王蓬决定就地扎营。正当士卒们准备休息的时候,探子

  • “中兴之朝,号为名将”——后唐名将 周德威(5)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7 20:26:19阅读:3611

    晋王李存勖兼并河北地区之后,加紧准备渡黄河南下。但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契丹兴起,贞明三年(917年)三月,契丹出动30万大军进围幽州,卢龙节度使周德威坚守。晋将李嗣源、李存审、阎宝等领7万步骑开赴幽州前线,暂时推迟了对后梁的作战。八月,晋军大败契丹,解除了幽州之围,李存勖又急忙调兵南下,与后梁展开了争夺

  • “中兴之朝,号为名将”——后唐名将 周德威(2)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7 23:38:39阅读:2841

    柏乡之战潞州之战结束后,梁、晋大军又移师河北,连年大战。河北地区北接大漠,南临黄河,东靠大海,西隔太行山与河东交界,境内平原广阔,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潞州之战爆发时,河北地区有卢龙刘守光(沧州节度使这时由刘守光控制)、成德王镕、易定王处直、魏博罗周翰四个藩镇。刘守光出兵帮助河

  • 从这几次战役中来看,王彦章只可为斗将,不可为大将

    历史解密时间:2024/4/15 3:37:25阅读:4555

    五代时,王彦章是一个不可不说的名将,有人说其为五代第一将,也有人说其能力正如史中所评,并无出奇之处,今天我们从可考的史料中,来看一下王彦章此人。王彦章生于公元863年,字贤明,郓州寿张人,人称王铁枪,923年被后唐所俘,宁死不降,享年61岁。五代史中,是这样说王彦章的:“彦章少从军,隶太祖帐下,以骁

  • 后晋第二次大胜契丹,白团卫村晋军殊死搏杀,耶律德光狼狈飙骆驼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5 15:51:11阅读:4939

    杜重威见村子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连只苍蝇也飞进不来,不由得倒吸一口气,连忙下令将士们设鹿角、挖壕沟,加固防御工事。无粮无水,这仗如何打下去?没办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晋军开始在营中挖井取水。费老半天劲,眼看只差一点就可以取到水了。不料,当天夜里,突然刮起了大风,越刮越大,一副世界末日的景象。更悲催的

  • 刘裕在关中地区留守人选的失误,内乱使得赫连勃勃占据关中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9 7:34:29阅读:2230

    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十二月三日,刘裕在长安停留三个月以后,不得不率领大军离开长安,开始了东归之路。闰十二月,刘裕大军从洛河进入黄河,开凿汴渠一路东下。第二年一月二十六日,经过了两个多月的跋涉,刘裕来到了彭城,他下令解除戒严,并将琅邪王司马德文先行放归建康。刘裕尚未到达彭城,关中的形势就已经开始

  • 刘裕初登场:以数百人面对孙恩一万余人,英勇作战吓退敌军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 10:06:49阅读:3371

    孙恩初起于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十月,年底即被刘牢之、谢琰之军赶人海岛。东晋朝廷担心孙恩再度登陆,即命令谢琰率领徐州刺史府文武兼任会稽太守、都督五郡诸军事,驻守在海岸线。果然,第二年,隆安四年五月,孙恩真的再度从海岛率军朝会稽杀来。孙恩之所以能够卷土重来,主要与刘牢之、谢琰措置失当有关。刘牢之的北

  • 2千步兵击败3万北魏骑兵!刘裕所用的却月阵,为何后世不再提起?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8 9:52:26阅读:280

    因为辛弃疾的那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刘裕”这个名字在许多人的脑海中都留下了印记。也因为辛弃疾的那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裕这个人留给许多人的印象便是英武勇猛。但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刘裕这人的勇武并非一般猛将所能拥有的勇武:在刘裕征战沙场之时,他曾展现出甚至连模仿都

  • 刘裕与北魏的第一仗,北魏阻止晋军灭秦,刘裕却月阵以少胜多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8 2:20:06阅读:169

    当晋军先头部队在潼关附近死中求生,与后秦军反复缠斗之时,刘裕率领的水军从彭城出发,沿着泗水北上,然后折入清河,一直向西。途中,他路过张良庙,下令整修庙宇,与此同时,他还命令冠军将军、吴兴太守向靖率军在泗水拐弯处离开大军北上,驻军黄河渡口碻磝城。碻磝城,是古黄河在青兖地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据点,起到屏护

  • 刘裕北伐后秦:详细的战略部署与兵力,晋军月余便完成收复洛阳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1 21:32:49阅读:1662

    东晋实施的数次北伐,主要从三个方向展开∶一个是从荆州北上,另一个是从淮泗北上进入黄河,第三个是从淮河向西北攻击前进,进入河南的东南部,夺占许昌、项城、开封等地。桓温北伐前秦就是从荆州入武关,进入关中;他北伐前燕则是从淮泗北上,进入黄河;而祖逖北伐则大致走的是第三条进军路线。就打击后秦来说,最捷径的路

  • 刘裕灭南燕之战:南燕放弃战略机会,刘裕围困广固最终耗死南燕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7 15:40:15阅读:235

    义熙五年(公元409年)三月,江南下起了罕见的大雪,平地积雪数尺。就在这一片白雪笼罩下,刘裕上书晋安帝要求北伐南燕,晋安帝同意,并于四月在西堂为刘裕壮行。十一日,刘裕率领北伐舰队,从建康出发,由淮河进入泗水,正式打响了北伐南燕之战。五月,北伐军推进到下邳(江苏睢宁)后弃舟登岸,留下辎重,从陆路徒步挺

  • 《绣春刀》丁修步斩十三骑,历史上以步克骑当属刘裕的“却月阵”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7 11:04:01阅读:4710

    如果要说影视剧中的以步战骑,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绣春刀》的结尾,“加钱居士”丁修手持斩马刀,一人对战十三女真骑兵,战果全歼,堪称剧中的战力天花板。影视剧中或许有艺术的成分,但历史上也的确有以步胜骑的经典战役,比如大破金兀术“拐子马”的岳飞,昙花一现的“却月阵”等等。我们后人谈论那些以步制骑的战法,必

  • 军事能力超群的桓温,为什么没能有效收复北方失地?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9 23:43:46阅读:509

    引言在西晋发生八王之乱后,中原地区便一直掌握在北方少数民族手里,而拥有中华传统帝祚的东晋政府只能偏居江左。由于在魏晋时期中国南方的发展还远远落后于北方,所以当时东晋在南北方的力量对比中处于劣势,一直以战略防守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但是到了东晋中后期,随着北方局势的逐渐混乱以及东晋地区的经济发展,东晋终

  • 桓温第三次北伐,距前燕国都仅百里,却因这6点原因折损40000将士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 3:17:04阅读:955

    东晋时期权臣桓温有过三次北伐,最后一次是在太和四年(369年),征讨前燕,桓温率5万余众北上,一度攻占枋头,距离前燕国都邺城大约百里,前燕君主慕容暐大惧,想要北逃,前燕有亡国之危,但此战的最终结局却是,桓温所率晋军被燕秦联军击败,折损4万余人,那么这次桓温北伐是因何失利的呢?桓温北伐的动机,一个是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