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卢照邻:中国历史上命运最悲惨的诗人,病魔缠身,最后投水自尽,

卢照邻:中国历史上命运最悲惨的诗人,病魔缠身,最后投水自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嫋嫋故事会 访问量:2236 更新时间:2024/1/8 22:56:59

卢照邻:颖水知君苦,波拥沉疴人

历史上文人命运多舛者多多,有怀才不遇,有贫困潦倒,有疾病缠身,三者占其一便算是悲催了,但有一人把三者全部拥入怀中,生死两茫然,最后是在绝望中自沉颖水而死,这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

卢照邻是我知道的文人中最为悲惨之人,明代张燮《幽忧子集题词》有言:“古今文士奇穷,未有如卢升之之甚者。夫其仕宦不达,则亦已耳,沉疴永痼,无复聊赖,至自投鱼腹中,古来膏肓无此死法也。”

正史对卢照邻的介绍极为简略,仅区区两百余字,对他的生平散见于唐人笔记或其它传记中,杂和在一起,在我们面前呈现的是一个命运无比凄惨,催人泪下了一个诗人形象,直让人感叹世事弄人,天道不公。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人,即今天河北省涿州人,“初唐四杰”之一,出身范阳卢氏,博学能文,曾任益州新都县尉,现成都市新都区,不久便因病辞官,后病重不堪忍受,投颖水自尽,卒年40岁,著有《卢升之集》。

范阳卢氏在隋唐之时可是“五姓七宗”的望族,远祖可溯到三国时的卢植,可能是基因强大,卢氏家族中在唐初就出了多位名人,然而,他似乎同其它“四杰”的三位相比,要相对晚熟一些,因为那几位都属“神童”,而卢照邻并无这方面的记录。

卢照邻聪颖过人是必须的,他自幼聪颖,读书刻苦,十岁就跟着曹宪等名师学习,后来又被郑王李元裕任为典签,史载:“十岁从曹宪、王义方授《苍》《雅》。调邓王府典签,王爱重,谓人曰:此吾之相如。”

曹、王两位老师俱是大才之人,也是朝廷高官,卢照邻跟着这些名师学习,自然学问精进,迅疾成为当时出类拔萃之人,名声亦随之响亮了起来,17岁时被李元裕看重并委以重任。

这李元裕可别小瞧了,他是李渊第17子,李世民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任命卢照邻这一职务看似官阶不高,但却权力重要,典签一职源于刘宋时期,皇子被委以一方职后,皇帝都是用地位低下的寒门来担任典签,乃皇子近人,主要任务是替诸王起草或批阅公文,所以,虽为小吏而实为心腹。

可惜的是,他在郑王府一直没甚起色,一直熬了11年,熬得郑王都驾鹤西归了,还是个典签,落魄地离开了郑王府,此时的他已28岁了。

三年后,唐高宗李治即位,让卢照邻去四川新都当了个县尉,相当于副县级的公安局长,他本是一文士,如何担任这一职务,真是不懂当时吏部任命官员的依据是什么。但不幸的是,正是在新都这一时期,他患上了疾病,不得不离职辞官,从此告别仕途,以保命为人生第一要务了。

卢照邻很早就有诗名,他的诗既大气磅礴,却又有情感细腻的一面,最大的特色是想象丰富,很有时空穿越感,他有一首著名的《梅花落》,最能体现其风格特征: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梅花雪花,匈奴边塞,天山梅岭,脂粉妆台;这空间跨度实在是让人目不暇接,由雪压梅花想到天山征人,从风舞乱妆台而思夫盼春归,作者从小处入手,以细腻的笔触,将闺中思夫的情感婉转地表达了出来,全诗无一“思”字,而却处处有“思”,是从另一个角度对战争的一种反思,同王昌龄的那首“闺中少女不知愁”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的诗名在初唐也是盛极一时,给他带来荣耀是七言歌行《长安古意》,这也是他的代表作,从创作手法来看,这更象是一篇汉赋,极尽铺陈渲染之能事,文字优美,辞章华丽,就象是一幅长安风景画,以俯瞰的视角气势磅礴地展开长安的全方位画卷,也是一幅诗歌版的《清明上河图》。

这首诗所描绘的场景有大有小,有近有远,尽详长安城的风貌,通过对城市街景的描绘和各色人等的刻画,张显了长安大气辉煌的恢宏气派,犹如一个摄影师,用手中的镜头,摇、切、换、转,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依次展示在观众的眼前。

诗中的名句多多,最为人称道的就是这“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其实在这首诗中,这两句本是描写岁月场上的生活,从一夜欢娱到露水夫妻,因而引发出妓女们的感叹和期盼,是她们的内心深处的纠结之情。

但这两句又实在是契合男女之间对爱至死不渝的心境,所以,后世常将其用于恋爱誓言,如白居易《长恨歌》中“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般。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诗让卢照邻声名鹊起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灾难,其中一句“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被认为是讥讽当时不可一世的武三思,他因为是武则天的侄儿,当时被封为梁王,朝野想晋阶之人都巴结他,于是就有小人进谗言,悲催的卢照邻被投进了大狱。

好在卢照邻是个小人物,武三思也不愿在他身上费功夫,这样一个有名声的文人对自己又毫无威胁,所以,也并没有太为难卢照邻,时间不长便将卢照邻放了出来,但本来就疾病缠身的卢照邻经此一难,悲伤与失落相伴,心痛和病痛紧随,身体更加地孱弱,于是,他便离开了长安,开始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他先是在离长安不远的太白山居住,求医问药,但病情不见好转;后又去了登封附近的少室山,此时的他已是贫困之极,据清代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记载:“其病废以后,与洛阳名流朝士乞药直书,至每人求乞钱二千,其贫亦可想见,盖文士之极坎坷者。故平生所作,大抵欢寡愁殷,有骚人之遗响,亦遭遇使之然也。”

好在他还有些声名,得到了一帮文人朋友的赞助,给他赠银送药,但病情愈加严重,不但一只手残废得不能动,而且两只脚也不能直伸,彻底地成为 一个废人了。

继而他又迁到了具茨山,也就是今天河南新郑市境内,他用朋友赞助的银子购置了田产,修了房屋,准备长期在此隐居了;无奈病情是越来越重,天天折磨得他是痛不欲生,于是,他为自己提前修建了坟墓,并躺进去感受死后的情景,归来后,写下《五悲文》,并告之亲朋好友自己的现状,与之诀别后,遂投颖水而死。

卢照邻的一生似乎命运总是在捉弄他,好机缘总是同他擦肩而过,据《新唐书》载:“照邻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

就是说,他总是在主流外徘徊,高宗尚吏治,他却在成天研究儒家学说;武则天推行法治,他又在弄老子那清静无为;及至声名远播,朝廷屡次选拔贤良之士时,他又成为废人了。这最后不怪他,但前两个时段有点不识时务了,为何总是不入流呢。

卢照邻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边塞诗上可以说是有先声之功,他的边塞诗歌大气磅礴,气象雄浑,即有抛家为国的豪迈,又有别亲思乡的悲悯,通过对具象的描写,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将士们高昂的斗志和献身精神。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这首《雨雪曲》虽然没有后来的岑参高适的边塞诗出名,但对恶劣环境的描写却不输岑高,尤其是最后一联,隐隐地告诉人们全军也许没有一人生还这个残酷地事实,而且谁也不知其名,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都是那深闺梦里人。

他的送别诗也很有特色,情感丰富,虽离别伤感,却也充满着自信,这也许是初唐之时豪迈之气象使之然,后世李白杜甫等一众名笔大家受其影响是很大的。

“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相看万馀里,共倚一征蓬”,这是他的一首五言诗节选,对比李白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我们是不是能看出些端倪,我是不敢说李白有盗版之嫌,只能说李白在他诗作的中,化用了他的诗句。

难怪清代大名士沈德潜在他的《唐诗别裁》中评论说:“前人但赏其起语雄浑,须看一气承接,不平实,不板滞。后太白每有此种格法。”

“岁将暮兮欢不再,时已晚兮忧来多”,卢照邻应该是历代诗人中命运最为悲惨之人,怀才不遇,贫困潦倒,身患重症,人生几大不幸都与他交集,他对这个世界来说,就是上苍让他带着痛苦来人间看一下美好,然后带着遗憾离开,这对卢照邻来说,何其不公。

“天妒英才时常有,人生少见幸福临”,卢照邻所患何病史无记载,有说他从小就得了小儿麻痹,有说他是患的是“风疾”,有人说是误用丹药中毒; 他曾在《五悲文》中描述过自己的病情:“骸骨半死,血气中绝,四支萎堕,五官欹缺。皮襞积而千皱,衣联褰而百结。”从症状来看,他得的就是“麻风病”,这在当时来说,可谓是不治之症。

对卢照邻来说,得了这个病,余下的就是个等死的过程,他和他的家人及亲戚朋友为治他的病也倾其所有,四处求医,但他这病实在是太严重了,甚至神医孙思邈对此也束手无策。他后半生一直是被病痛所折磨,生不如死,他远离亲友,苦熬度日,但内心再强大也抵挡不住病魔的凶残,这是怎样的一个凄惨悲怆。

“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何。岁去忧来兮东流水,地久天长兮人共死。”这每个字都是用泪铸就,哀婉凄楚。这一声声绝望的呐喊,让我们感受到卢照邻在生死选择上的彷徨,当他躺在为自己挖好的墓穴中时,那是何种心情。

最终,他拖着残躯,一步步地挪到了颖水边,我不知道腿脚萎缩的卢照邻挪了多长时间才到了颖水边,但肯定是万分地艰难,此时的他,来这里是向这个世界告别。

他曾经热爱这个世界,他热爱生活,他热爱自己的亲人,但是,这个世界给予他的除了痛苦还是痛苦,他留恋这个世界,却忍受不了无尽的折磨,他仰望星空,写下了最后的绝笔,

东郊绝此麒麟笔,西山秘此凤凰柯。

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何。

这是他绝笔《释疾文·粤若》中的最后四句,写完这首诀别诗后,卢照邻便投入了激流,瞬间,一切复归平静。

岁将晚,时已暮,身难动,心飞翔,卢照邻走了,带着遗憾,带着伤感,吟着“地久天长兮人共死”走了,他解除了自己的痛苦,却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

标签: 卢照邻李白诗人杜甫白居易高适

更多文章

  • 【读书时间】卢照邻因病拜名师

    历史解密编辑:医药卫生报标签:卢照邻,孙十常,王勃,骆宾王,杨炯

    唐朝初年,文坛上出现了四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唐诗揭幕人,后人称之为“唐初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唐初四杰”都是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之人,命运最为悲惨的,则莫过于卢照邻。卢照邻的不幸,是因为多病。但从来祸福相依,不幸的卢照邻却有幸找到当时的第一名医孙思邈为其治病,更为有

  • 生命的最后时刻,卢照邻写出了人生最精彩的篇章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卢照邻,诗歌,行路难,闻一多,初唐,自怜

    初唐四杰之卢照邻 08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须臾难久恃。1在“夜伴饥鼯宿,朝随驯雉行”的艰难岁月里,对于生命和人生的得失,卢照邻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一直风流不羁的他,第一次将自己沉淀下来,他回顾自己的一生,试图琢磨苍天的深意,在天地万籁之际,聆听宇宙的密语。在那篇思绪庞杂的《五悲文》里,他思绪凌乱又悲

  • 卢照邻:被病魔缠身,虽拜药王为师,却不堪忍受折磨,终投水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漂江孤影标签:卢照邻,王勃,骆宾王,杨炯,杜甫,李商隐

    唐诗的盛行,可以说贯穿了整个唐朝近三百年的时光,从赫赫有名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到后来盛唐时期李白、杜甫,再到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最后是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杜牧……或许是命运的捉弄,这些万丈光芒的唐代诗人,却往往没有好的结局: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仕途不顺,屡遭贬谪,最后一个沉殁采石矶,

  • 卢照邻究竟得了什么病,居然连神医孙思邈都治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神医,扁鹊,唐朝,诗人,卢照邻,孙十常,李世民,释疾文,孙思邈,医学家

    初唐四杰之卢照邻 07卧壑迷时代,行歌任死生。#1常言说祸不单行,出狱没多久,正值壮年的卢照邻却被确诊患上了风疾。高宗李治也是风疾。史料记载风眩、风痹、脑廱是高宗风疾的不同发展阶段,用现代的医学术语说就是血栓形成导致头晕目眩,然后发展到脑栓塞致肢体麻痹僵化,最后会形成脑瘤终致全身瘫痪。风疾实质上就是

  • 卢照邻:曾名动京华,终自投颍水,半生病魔缠身,却写下最美情诗

    历史解密编辑:趣史研究社标签:卢照邻,长安古意,情诗,病魔缠身,司马相如

    “三秋北地雪皑皑,万里南翔渡海来。”那一日卢照邻仰望窗外,感慨不已。曾经他犹如横空出世的天才,站在顶端光彩夺目,如今却黯淡无光,终日流连无望。自他出狱以来,便窝疾空山,久病不愈。怀想那三秋北地历经风霜而来的大雁,不远万里,南渡而来。此时的他便犹如一只大雁,曾经翱翔,如今沉沦病魔。曾经的朝阳地、凤凰池

  • 论心大,谁能比得过卢照邻,关在牢里居然还不忘研究骚体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杨炯,唐朝,诗人,卢照邻,武则天,武三思,徐敬业,骆宾王,长安古意

    初唐四杰之卢照邻 06万族皆有所托兮,蹇独淹留而不归。01后人将王、杨、卢、骆四人称为“四杰”,除了四个人都才气彪炳之外,想必和他们四个十分相似的人生轨迹也有关系。他们四个都是少年成名,也一样的命运多舛。王勃先是被高宗怒赞,然后又被无情驱赶,后来还因为杀人吃了牢饭。出狱后到广西看望被他牵连贬黜的父亲

  • 初唐四杰之卢照邻:一个被病魔击倒的才子

    历史解密编辑:大白白说宠物标签:杨炯,王勃,刘彻,唐朝,诗人,卢照邻,武则天,唐才子传,司马相如,初唐四杰

    卢照邻的少年时期的表现并没有像王勃,杨炯那样。一直不温不火,只是他出身在范阳卢氏。如果关注世家大族的朋友一听到范阳卢氏马上就会感叹,这是一个人才辈出,传承久远的大族。最久远的就要追到引发秦始皇坑儒的始作俑者卢生,后有刘备的老师卢植,有八相佐唐。从汉代到唐朝被记载到正史中的人有几百人。卢照邻的出生注定

  • 卢照邻为何力压骆宾王排四杰第三?读读他17岁这篇神作,妙不可言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卢照邻,骆宾王,滕王阁序,王勃,杨炯

    初唐四杰的排名“王杨卢骆”,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是诗圣杜甫也认可的。所以虽然杨炯曾有“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得不服气之语,但千年来这个排名却并没变过。而4人中存在感似乎并不高的卢照邻凭什么能力压骆宾王排在第3,却曾引起过不少人的争论。骆宾王7岁时就曾写下《咏鹅》,在当时有神童之名;长大后更

  • 卢照邻究竟写了怎样一首诗,会让闻一多先生也拍案叫绝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诗作,杜甫,闻一多,卢照邻,骆宾王,帝京篇,科学家,战争法,长安古意,民国诗人,千古名句

    初唐四杰之卢照邻 05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0133岁的卢照邻遭遇了职场瓶颈,他将自己放飞两年,游历蜀中的名川大山。就像现代社会千千万万的社畜,厌倦职场,但又无法躺平,只能让脚步暂停。不过卢照邻只做了两年背包客就又重新上路了,这一次他前往洛阳重新开始。他大约于666年前后到新都做县尉,任期3年,之

  • 都说王勃是奇才,重阳节登高飚诗,他却输给了卢照邻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王勃,杜甫,高适,岑参,奇才,唐朝,诗人,卢照邻,骆宾王,千古名句

    初唐四杰之卢照邻 04万里烟尘客,三春桃李时。01卢照邻跟随邓王李元裕十年。公元665年,李元裕英年早逝,因为他无儿无女,邓王府也随之不存。从邓王府解职之后,卢照邻很快就找到了新工作,出任益州新都尉。益州新都位于今成都附近,卢照邻在这个职务上干了3年。在蜀中的这段岁月大概是卢照邻这一生的转折。唐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