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之卢照邻 06
万族皆有所托兮,蹇独淹留而不归。
01
后人将王、杨、卢、骆四人称为“四杰”,除了四个人都才气彪炳之外,想必和他们四个十分相似的人生轨迹也有关系。他们四个都是少年成名,也一样的命运多舛。
王勃先是被高宗怒赞,然后又被无情驱赶,后来还因为杀人吃了牢饭。出狱后到广西看望被他牵连贬黜的父亲,回程途中遭遇台风,惊悸而死。
骆宾王7岁能赋诗,一直沉沦下僚,后因得罪武后一党而体验了一把铁窗生活,遇赦出狱后这老兄变本加厉,干脆跟着徐敬业起兵造反,兵败后祸连全族。
卢照邻的仕途相比王、骆两位算是顺风顺水,但也没有逃过牢狱之灾。
四杰里面唯一没有“失足”的杨炯也好不到那里去,他安安分分的端着他的东宫公务员“铁饭碗”,却不曾想堂兄是个大男子主义的“怒汉”,也跟着徐敬业一起起兵反对武则天,这下好了,杨炯的“铁饭碗”也打翻了,被贬到梓州做司法参军。
这样看来梓州这个地方不得了,简直就是大唐才子们的“回收站”啊!
02
仔细想想,这“三杰”的牢狱之灾还都是他们锦绣文章惹的祸啊。
卢照邻入狱据说是因为一篇《长安古意》得罪了武三思,当时武则天已经开始与高宗一起临朝听政,李治患有风疾,时不时的要疗养休息,政事上实际就是武则天说了算。所谓一人升天鸡犬得道,这个时期武家权贵已经开始张牙舞爪了。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亲侄儿,早年因为父罪被流放边地,武则天起复之后被召为右卫将军。
我们常说小人得志,可能是遭受过命运最无情的打击,武三思这个人能屈能伸得令人侧目。他性格跋扈,但又极善阿谀奉承,简直就是”变脸“中的奇葩。他能躬身给姑母的男宠薛怀义、张氏兄弟配鞍驾车,极尽奴仆之事,而对于姑母要打压的李氏皇子们则百般打压甚至充当屠刀。所以他死后数年,唐睿宗李旦复位后,还将他废除谥号,开棺戮尸毁掉坟墓,可见他有多招人恨。
672年武则天资助的卢舍那大佛在龙门石窟开工,作为武则天的亲信,武三思自然会鞍前马后监督工程。估计那时他在洛阳停留的时间比较长,不知怎么就看到了卢照邻的那首《长安古意》,据说是其中一句“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让武三思十分不爽,一怒之下就把卢照邻关进了监狱。
03
卢家算是北地望族了吧,关系网可不是一般的广,就算这样也没法把卢照邻给捞出来。后来是因为友人救护才得以出狱。
《狱中学骚体》
夫何秋夜之无情兮,皎皛悠悠而太长。
圜户杳其幽邃兮,愁人披此严霜。
见河汉之西落,闻鸿雁之南翔。
山有桂兮桂有芳,心思君兮君不将。
忧与忧兮相积,欢与欢兮两忘。
风袅袅兮木纷纷,凋绿叶兮吹白云。
寸步千里兮不相闻,思公子兮日将曛。
林已暮兮鸟群飞,重门掩兮人径稀。
万族皆有所托兮,蹇独淹留而不归。
殊不知,亲戚朋友为了营救卢照邻而四处奔走,这位心大到没边的老兄却在监狱里悠哉悠哉的学起了骚体。当时文坛大家写的都是律体、绝句还有乐府诗体,估计是铁窗的滋味太过奇特,让他遥感到了屈大夫的心境,卢照邻居然在监狱里正儿八经地研习起了骚体。
这份潇洒还真是让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