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卢照邻:曾名动京华,终自投颍水,半生病魔缠身,却写下最美情诗

卢照邻:曾名动京华,终自投颍水,半生病魔缠身,却写下最美情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趣史研究社 访问量:4518 更新时间:2024/1/9 11:24:25

“三秋北地雪皑皑,万里南翔渡海来。”

那一日卢照邻仰望窗外,感慨不已。曾经他犹如横空出世的天才,站在顶端光彩夺目,如今却黯淡无光,终日流连无望。

自他出狱以来,便窝疾空山,久病不愈。怀想那三秋北地历经风霜而来的大雁,不远万里,南渡而来。此时的他便犹如一只大雁,曾经翱翔,如今沉沦病魔。

曾经的朝阳地、凤凰池现今都如何了呢?曾经那番光景怕是再也见不到了。他如是想着。

锒铛入狱染风疾

那时的卢照邻已经离开了蜀地,寄居在洛阳之内。这期间他观尽洛阳城内繁花似锦,心却始终空落落的。某日,他仰望长空,想起身世浮沉,亦想起从前光彩照人,不禁心生无数感叹。这一日一首《长安古意》横空出世。

本是震惊洛阳的名作,没成想却传到了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的耳朵里。一首名诗陡然间成了他的夺命诗。

武三思仔细端详那一句“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总觉得无比讽刺。他一时不喜,便下令将卢照邻下狱。而这一劫几乎要了卢照邻的命。

经过多方营救卢照邻才终于出狱,而这一次入狱也让卢照邻心灰意冷。身体上的折磨加上心里的苦闷与痛苦,他最终不幸患上了风疾。

这场疾病的到来一点一点地击垮了卢照邻对生活的信念,只因这风疾实在是过于痛苦,让人无法忍受。该病发作的时候轻者头晕抽搐,渐渐地四肢失去气力,皮毛脱落。重者浑身疼痛,皮肤腐败肌肉萎缩。

长此以往,患上风疾的人便失去了自主行动能力,每天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卢照邻也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病痛的折磨中,眼底失去了昔日的光泽,黯淡下来。日子久了,卢照邻心生绝望。

后来他便一直定居在太白山上,同病魔抗争。不过他颠沛流离的一生还远远没有结束。很快他的家族也遭遇了变故,没过多久就破产了。接着他的父亲和弟弟又相继去世,卢照邻眼看着自己深受疾病之苦,又经历了家破人亡之难。

他的内心充满了深沉的痛苦,却无人可以诉说。当时他为了治病便一直和当时医术冠绝天下的孙思邈一同居住,但是他的病情却一直反反复复,没有丝毫好转。

那一日他听闻自己父亲去世,悲痛过度以致将吞咽的丹药全部呕吐而出。之后他的病情便愈发严重。那一段时间里,他写下了有名的《病梨树赋》。

此赋中写道:“余独卧病兹邑,阒寂无人,伏枕十旬,闭门三月。庭无众木,惟有病梨一树,围才数握,高仅盈丈。花实憔悴,似不任乎岁寒;枝叶零丁,才有意乎朝暮。”

卢照邻在此赋中将自己疾病缠身的孤苦、寂寞与悲痛全部宣泄了出来,他说我十旬伏枕于病榻之上,闭门三月不出,唯有院中那一树病梨陪伴。

花也憔悴着,枝叶也凋零了,朝暮之间,如此而已。后来卢照邻病情愈发严重,以致到了无法行走的地步。也许是看透了这一世浮沉,他开始从容地为自己准备身后事。

身归颍水了无挂

那时的卢照邻孤独一人,没有亲友,政治理想也就此破灭。终日活在痛苦之中的他,写下了一首《羁卧山中》寄托情志。

他说自己终日居住山中,无人拜访。山野之中唯有鸟声透过窗户流进他的耳中,春色悄然勃发,他却没有机会观望。

常常阅尽了医术,等待着丹药炼成。终日听着那天鼓作鸣,烧香满地,然而他却此心孤寂,了无生机。终于他还是走到了最后一步。

他从前总觉得山水正好,风华正茂。如今即便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却依然要在山水之中从容赴死。

于是他在具茨山下,购置了几十亩田地,之后又以颍水作陪,环绕良居。青山碧水之中,他为自己寻到了墓地,打造好了坟墓,从此之后他便一直睡在墓中等待着自己死期的来临。

然而无边的黑暗,却又令他诗兴大发,此期内,他又写作了《释疾文》《五悲》。《释疾文》中,他道:

“余羸卧不起,行已十年,宛转匡床,婆娑小室。未攀偃蹇桂,一臂连蜷;不学邯郸步,两足铺匐。寸步千里,咫尺山河。

每至冬谢春归,暑阑秋至,云壑改色,烟郊变容,辄舆出户庭,悠然一望,覆焘虽广,嗟不容乎此生,亭育虽繁,恩已绝乎斯代。”

其实卢照邻何尝不是对这天地间生死命运之事愤然不解,只是最终如他所说“悠然一望”,除了一句天命如此,人力不可改,其他只能于无言中独自独食苦痛。

他知道自己即将诀别这个世界,于是他同自己的亲友一一告别,踏上了不归路。

他朝着颍水走去,一世繁华或许都曾在他心中一一涌现,只是如今他却再也没有了活着的希望。

面朝颍水,他微微一笑,便投入颍水之中,结束了此生。他院中的病梨花已然谢了,可到了明年也许又会重开。他一生的劫难起自一首《长安古意》,可这首诗最后却也成为了人世间最美的情诗。

人人念及那一句:“得此比目何辞死,只羡鸳鸯不羡仙”,必然会想起卢照邻。

当年的卢照邻也许也曾有过心爱的女子,只有最深切的情,才做得出最美的诗。

一代才子初识情

回想卢照邻年轻之时的光彩,那真是难得的人间珠玉。那时他初入仕途不久,年轻气盛。曾经出使西北,在塞外旅居。大漠黄沙之中,将士保家卫国,杀敌热血深深震撼着他的心灵。如此情景之下,他的才华与抱负也得到了施展。

《战城南》一诗中,他豪情万丈地写下一句:“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将自己内心的雄心壮志展露无余,此后他又在《紫骝马》一诗中刻画了驰骋疆场的“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的紫骝马。

如此雄心、如此豪情,当时的卢照邻当如烈焰,内心热血又满腔抱负。不过自古便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卢照邻亦是如此,他曾遇见一个红颜知己。

那女子温婉如玉,与他心意相通,两人好似早已相识,一经遇见便情根深种。那时卢照邻刚到蜀地,本来旅居在外万分孤寂,是郭氏为他拂去了尘世的苦闷。

他们二人常常诗情画意、花前月下,度过了一段很甜蜜的时光。也因此在卢照邻离开蜀地之后,他写下了《长安古意》,那一句情诗也许是赠予他这位意中人的。

他离开之时,郭氏与他相约,有朝一日定要长相厮守。

此后郭氏苦苦等待,却最终无果。其实卢照邻并未失约,是天意弄人,当时他疾病缠身,一直苦苦思念郭氏却再也无法见郭氏一面。

《五悲文》之中,他写下:“忽忆扬州杨子津,遥思蜀道蜀桥人。鸳鸯渚兮罗绮月,茱萸湾兮杨柳青。”恍惚间,那时的缠绵与留恋好像就在昨日,那情那景好像又重现在眼前。

只是最后卢照邻到底是辜负了她,这件事也成了卢照邻一生中的憾事。那时卢照邻也许还是太年轻,轻轻地许下了一生的诺言。只是他没想到命运太沉重,以致这承诺成了永远无法实现的一纸空谈。

后来他也曾得知,郭氏曾怀有他的孩子,只可惜孩子早早夭折。无声无息的命运又给他开了个玩笑,他却已然无力抗争。

卢照邻的一生是坎坷的,但是最令人叹惋的并非他后半生的颠沛流离,而是他曲折的一生。

他出生名门世家,十岁时便跟着文学大儒曹宪、经石专家王义方等人学习治学经典。他虽年幼却极有天赋,他的文章很有灵气。学成归来之后,他很快就奔赴长安城,准备入仕之途。

那时他很有名气,加之才华横溢,许多长安有名的官员都对他很欣赏。

后来他的名声传到了唐高宗的叔叔邓王李元裕的耳中,他以上宾之礼邀请卢照邻。后来还举荐卢照邻前去王府之中担任典签一职。

邓王甚至还曾将他同马相如作比,并对众人说卢照邻便是他的司马相如。如此一言,可见邓王李元裕是多么的器重卢照邻。

任职期间,卢照邻也并非只是忙于工作,他还时常前去藏书阁中阅读书籍,长此以往,他越发的博学多闻。后来他也一直跟随李元裕辗转于京城之中,一晃十年光阴便匆匆流逝了。

十年之后的卢照邻也早已历经人间风霜,变得愈发成熟了。

忆起当年之事,或许也会有所感慨吧。然而也就在此时,他前往蜀地,开始了命运的劫难。

此后,他便一路急转几下,命运几经颠簸戏耍于他。也正是因为有过辉煌,病魔缠身跌落低谷之时,他才会深陷痛苦之中无法自拔。

不过卢照邻虽然最后魂归颍水,可是他的深情,他的豪气却伴随着他的诗作永远流传了下来。

后世没有忘记他一句:“得此比目何辞死,只羡鸳鸯不羡仙”的至死不渝,也不曾忘记他一句:“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的雄心壮志。

他一声长啸,便是山河永传。如此,方得始终。

参考文献

《旧唐书》

《卢照邻集编年笺注》

《新唐书》

更多文章

  • 论心大,谁能比得过卢照邻,关在牢里居然还不忘研究骚体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杨炯,唐朝,诗人,卢照邻,武则天,武三思,徐敬业,骆宾王,长安古意

    初唐四杰之卢照邻 06万族皆有所托兮,蹇独淹留而不归。01后人将王、杨、卢、骆四人称为“四杰”,除了四个人都才气彪炳之外,想必和他们四个十分相似的人生轨迹也有关系。他们四个都是少年成名,也一样的命运多舛。王勃先是被高宗怒赞,然后又被无情驱赶,后来还因为杀人吃了牢饭。出狱后到广西看望被他牵连贬黜的父亲

  • 初唐四杰之卢照邻:一个被病魔击倒的才子

    历史解密编辑:大白白说宠物标签:杨炯,王勃,刘彻,唐朝,诗人,卢照邻,武则天,唐才子传,司马相如,初唐四杰

    卢照邻的少年时期的表现并没有像王勃,杨炯那样。一直不温不火,只是他出身在范阳卢氏。如果关注世家大族的朋友一听到范阳卢氏马上就会感叹,这是一个人才辈出,传承久远的大族。最久远的就要追到引发秦始皇坑儒的始作俑者卢生,后有刘备的老师卢植,有八相佐唐。从汉代到唐朝被记载到正史中的人有几百人。卢照邻的出生注定

  • 卢照邻为何力压骆宾王排四杰第三?读读他17岁这篇神作,妙不可言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卢照邻,骆宾王,滕王阁序,王勃,杨炯

    初唐四杰的排名“王杨卢骆”,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是诗圣杜甫也认可的。所以虽然杨炯曾有“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得不服气之语,但千年来这个排名却并没变过。而4人中存在感似乎并不高的卢照邻凭什么能力压骆宾王排在第3,却曾引起过不少人的争论。骆宾王7岁时就曾写下《咏鹅》,在当时有神童之名;长大后更

  • 卢照邻究竟写了怎样一首诗,会让闻一多先生也拍案叫绝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诗作,杜甫,闻一多,卢照邻,骆宾王,帝京篇,科学家,战争法,长安古意,民国诗人,千古名句

    初唐四杰之卢照邻 05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0133岁的卢照邻遭遇了职场瓶颈,他将自己放飞两年,游历蜀中的名川大山。就像现代社会千千万万的社畜,厌倦职场,但又无法躺平,只能让脚步暂停。不过卢照邻只做了两年背包客就又重新上路了,这一次他前往洛阳重新开始。他大约于666年前后到新都做县尉,任期3年,之

  • 都说王勃是奇才,重阳节登高飚诗,他却输给了卢照邻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王勃,杜甫,高适,岑参,奇才,唐朝,诗人,卢照邻,骆宾王,千古名句

    初唐四杰之卢照邻 04万里烟尘客,三春桃李时。01卢照邻跟随邓王李元裕十年。公元665年,李元裕英年早逝,因为他无儿无女,邓王府也随之不存。从邓王府解职之后,卢照邻很快就找到了新工作,出任益州新都尉。益州新都位于今成都附近,卢照邻在这个职务上干了3年。在蜀中的这段岁月大概是卢照邻这一生的转折。唐太宗

  • 二十岁的卢照邻初露锋芒,为何却甘愿蹉跎,做了十年王府典签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诗人故事标签:李渊,高祖,诗人,唐朝,卢照邻,李世民,王府典签,千古名句,十五夜观灯

    初唐四杰之卢照邻 02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1卢照邻出仕的年限大约是在高宗朝初年。此时大唐王朝已有太平盛世气象。长安作为帝国的权力中心,理所当然成为全国人才的集中地,卢照邻学有所成后也跟随时代潮流做了一名“京漂”。唐朝的科举制度与后世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嬗变于魏、晋九品中正制的隋唐科举制,实则是兼具

  • 《待储光羲不至》王维 |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王维,待储光羲不至,晚钟,颈联

    待储光羲不至作者: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译文清早就已打开层层的屋门,坐立不安地盼着友人,竖耳倾听有没有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原来自己弄错了;晚钟响在皇家的园林里,细雨从春城的

  • 《千家诗》146 储光羲《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其三》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储光羲,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其三,千家诗,长安,洛阳

    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其三唐·储光羲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五陵贵公子,双双鸣玉珂。译文洛阳城里的大道平直如伸展的头发,洛阳的春天气候适宜,有很多阳光明媚的日子,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在这样的日子里,洛阳著名的五处皇家陵园常有富家子弟去踏春,这时,在大道上飘扬着马匹上的玉饰发出的叮当声,不用看也知道是

  • 储光羲拜访农家时,写下的一首诗,展现了一幅淳朴闲适的农家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豁然书斋标签:农家,竹林,野花,田舍,农人,诗人,唐朝,储光羲

    储光羲,唐代诗人,是盛唐著名田园山水诗人之一。其诗多为五古,擅长以质朴淡雅的笔调,描写恬静淳朴的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在一个春日里,储光羲去拜访深山谷中的农家时,写下了这一首《张谷田舍》,诗中描绘了的农家的生活情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淳朴闲适而又自足自乐的农家生活的情景。《张谷田舍》储光羲 〔唐代〕县官

  • 储光羲以垂钓作掩护等待情人,写下的一首情诗,读后让人浮想联翩

    历史解密编辑:豁然书斋标签:垂钓,情人,绿杨,杏花,情诗,唐朝,诗人,储光羲,钓鱼湾,原创诗词

    储光羲是唐代著名的田园山水诗人,他的诗从题材上看,多写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从风格上看,大都质朴淡雅。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论他的诗作说:“格高绸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挟风雅之迹,浩然之气。”这首《钓鱼湾》便是储光羲的代表诗作之一。这首诗正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全诗犹如一幅别致有趣的山水风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