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武周差点掀翻李渊龙椅,怎就突然输了?他中了李世民的三大法器

刘武周差点掀翻李渊龙椅,怎就突然输了?他中了李世民的三大法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故事一箩筐 访问量:1472 更新时间:2024/1/20 20:36:25

李渊建立大唐过程中,打败了无数军头,要说谁让李渊最“惦记”,恐怕非刘武周莫属。想当年李渊龙椅还没有焐热,“鸡神”刘武周就雄赳赳气昂扬地跨过汾河来踹门,吓得李渊差点割地求和。

刘武周的出场绝对跟李渊有得一拼,李渊被相面大师暗示有天子相,刘武周更牛,娘胎里自带神基因。据说刘武周他妈有一天夜里在庭院里看星星,突然一只金灿灿的大公鸡从天而降,扑棱着翅膀一头扎进她的怀里就不见了。刘妈妈吓得使劲抖落衣服,结果连根鸡毛都没找到。

不久刘妈妈发现自己怀孕了,生下了“鸡神”刘武周。

刘武周生下来就是混世魔王,成天跟一帮混混搅在一起。有一天他哥实在看不下去,责骂他说:你就跟这些人鬼混,早晚有一天要毁了我们整个家族。

老是被哥哥骂,刘武周一生气离家出走,到洛阳从军去了。恰好碰上隋炀帝征高句丽,刘武周因为战功被提拔为校尉,后赴任马邑鹰扬府校尉。

马邑太守王仁恭非常喜欢骁勇不凡的刘武周,视之为心腹。刘武周也“投桃报李”,悄悄地将王仁恭的侍女当心肝。这种偷偷摸摸的感觉太刺激,就是心脏有点受不了,时间一久刘武周总觉得王仁恭的眼神不对劲。

于是刘武周一不做二不休,乘着天下大乱,他勾结同党杀害了王仁恭,在突厥人的支持下,扯起大旗黄袍加身了。

武德二年三月,在妹夫宋金刚的怂恿下,刘武周决定南下跟李渊掰手腕,他大旗一挥,两万大军踏入并州,仅用了七个月时间,将唐军打得节节败退,仅给李渊“留了”少数几座城池在风浪中苦苦挣扎。

从马邑到河东,一路下来唐军损失有多大,我们只要看一下折损在刘武周手下唐军大将,就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车骑将军张达全军覆没,榆次、平遥、介休丢失;行营总管李仲文全军覆没,孤身逃亡;左卫大将军姜宝谊战死鼠雀谷;并州总管齐王李元吉,抛弃晋阳大本营,逃回长安;右仆射裴寂临危受命,在介休附近被刘武周打得只身逃窜;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被俘,晋州丢失;永安王李孝基、陕州总管于筠、工部尚书独孤怀恩、内史侍郎唐俭、陕东道行军总管刘世让战败被俘,其中李孝基遇害。

十一位大将,包括了宰相裴寂,李渊的儿子李元吉、堂弟李孝基、表弟独孤怀恩。短时间内遭受如此大的重创,关中震动,举朝震惊。李渊一时都慌了神,准备放弃河东,全军退守关西。

战神李世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披挂上阵的,他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帮刘武周扒掉了“鸡皮”。

有意思的是,这场战斗“头重脚轻”,半年时间里,有五个半月是小打小闹,真正的决战时间就半个月。决战的高潮固然吸引眼球,可我们不能光看热闹,事实上门道就在小打小闹的五个半月里,这期间李世民给“鸡神”量身定做了三大“法器”。

第一大“法器”——绊马索

从晋阳到蒲州,刘武周的阵线分三段,横跨一千多里。刘武周屯驻晋阳大本营,中军主帅宋金刚在晋州、浍州一带,前锋尉迟恭在绛州,投靠刘武周的吕崇茂占据夏县,王行本在最前沿的蒲州(即蒲坂),过了蒲州抬脚就可以踢李渊的屁股了。

李世民下了一步看似最笨拙的棋——兑子,他率主力屯驻柏壁,兑子尉迟恭;派大将秦武通围攻王行本;让刚刚吃了败仗的李仲文北上浩州,以对付晋阳的刘武周;令逃回来的刘弘基镇守隰州,挡住宋金刚。

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布阵,有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点——张难堡。张难堡在平遥南侧,横亘在晋阳南下的必经之路鼠雀谷的入口处,浩州行军总管樊伯通率领一支“尖刀班”占领了这里,他们就是李世民的“绊马索”。

李世民的基本策略是坚壁清野,高挂免战牌,跟对方耗时间,他掐住了刘武周的一个致命弱点——补给线太长,截断他的粮道宋金刚必败。樊伯通的任务就是死守张难堡,截住刘武周从晋阳进入鼠雀谷的送粮大军。

李世民就不担心张难堡守不住吗?当然也担心,他曾经想双管齐下,先收拾掉吕崇茂和王行本,可是攻打夏县的李孝基败给了尉迟恭,连累五位大将被俘。尉迟恭逆天的战力,恐怕也是他后来投降后受到李世民重视的原因。

李世民只好亲自出马,在美良川打了尉迟恭一个伏击,算是挽回一点颜面。面对骁勇的尉迟恭,李世民只好改变策略——阻断尉迟恭南下就行,不主动惹麻烦。

好在樊伯通非常顽强,又有浩州的支援,他一直坚守到最后,成功地绊住了刘武周的马腿。

问题是,刘武周战线太长,李世民不也面临相同情况吗?他怎么就没有出现粮荒?

第二大“法器”——加油站

《资治通鉴》把唐军的粮食充足归功于老百姓的支持,这种说法很不靠谱,老百姓屡遭劫掠能有多少存粮?其实真正起作用的是偏离战场之外的另一个点——隰州,它就是李世民的第二大法器——唐军的加油站。

李世民的中军在柏壁,离黄河边的汾阴很近,运量很方便,浩州和张难堡则需要后方供应粮草,隰州粮道虽然不如汾河运输方便,可这条粮道也有一个好处——易守难攻。

宋金刚不傻,他也意识到粮道的重要性,也曾经数次攻打隰州,可惜都被刘弘基打败了。唐军唱着山歌推着小车,不紧不慢地给前线送粮,宋金刚干瞪眼就是突破不了刘弘基的防线。

到现在我们终于看清了李世民的厉害之处,两个不起眼的点,竟然成了他调动全局的“眼”,掐住这两个支点,唐军事实上已经处于不败之地。

接下来虎视眈眈的李世民就要盯住对方的软肋下手了。

第三大“法器”——锁喉犬

五个半月的小打小闹,唐军始终就一个基本思想——拖,拖到宋金刚粮食耗尽,然后纵犬锁喉!

武德三年四月,苦苦支撑了五个半月,弹尽粮绝的宋金刚终于被迫撤军。李世民立刻精神头十足,他率领大军全力追击,一昼夜追了二百多里,杀得宋金刚的殿后部队伤亡殆尽。

赶到鼠雀谷时唐军很疲惫,李世民不顾劝阻下令咬住敌军不放,继续穷追猛打,他本人也三天不卸甲,两天不吃饭。

正是这种“锁喉功”,让宋金刚根本没有喘息之机,除了逃他别无选择。

十天后,宋金刚带着寥寥无几的残兵败将逃出了鼠雀谷,介休、永安一带的守将见势不妙纷纷投降唐军,其中就包括尉迟恭。

刘武周眼见自己的那点家底全被妹夫宋金刚折腾光了,吓得扒了龙袍带着500随从,弃晋阳直奔突厥求保护去了。宋金刚原本想挣扎一下,可一扭头发现树倒猢狲散,没人听他的了,也只好带着百十个随从追大舅哥去了。

就这样,刘武周七个月轰轰烈烈打造的神话,被李世民轻松破掉了。顺便交代一下“鸡神”的下场,他和宋金刚后来跟突厥人发生龃龉,想逃回汉地,结果都被突厥人干掉了。

这场为时半年的反击战,我个人认为是李世民一生中最精彩的一战,张难堡、隰州、柏壁三个最不起眼的地方,竟然被李世民打造成了三件“法器”,他真的无愧于战神皇帝的称号!

标签: 刘武周李世民李渊唐军尉迟恭裴寂

更多文章

  • 刘武周:站在隋末风口上的幸运儿,和婢女私通,意外改变历史走向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刘武周,李渊,突厥,李世民,唐军,李元吉

    在隋朝末年的时候,曾发生过一桩离奇的通奸案:某个边境地区的实权校尉,和当地郡守的小妾通奸。事发之后,这名校尉怕事情败落,所以干脆杀了郡守,起兵自立为王了。更离奇的是,这名校尉起兵之后,因为种种原因,竟然逼得远在太原的李渊,也不得不起兵造反了。而李渊起兵之后,很快席卷了整个关中,最后导致隋朝在北方的统

  • 薛举意外病死,李渊如释重负,像个孩子似的神情让人忘不掉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李渊,薛举,郭子,唐军,长安,唐朝,李世民,国防政策,军事制度

    浅水原之战,唐军全军覆没!刘文静和殷开山等人罪责难逃。回到长安后,遭到了严厉的处分——革职查办。这是自太原起兵以来李唐遭遇的第一次惨败。也是战神李世民军事生涯唯一的一次惨败。薛举进据高墌后,将战俘全部活埋,连同唐军阵亡的尸体堆成一座高台,然后自己站在台上颐指气使,炫耀兵威。同时,授意薛仁杲进攻宁州,

  • 李世民为何惨败于薛举?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李世民,薛举,李渊,唐军,刘文静,突厥

    在我们的印象中,李世民算无遗策、攻无不克,是一位战神式皇帝,其军事能力在历代帝王中至少可排进前五。但鲜为人知的是,唐朝建立之初李世民有过一场罕见的惨败,导致阵亡士兵过半,最终狂奔400里逃回长安。随着杨广统治的崩溃,反隋起义此起彼伏,不少野心家看到了机会,李渊、王世充、窦建德等先后起兵。其中,李渊在

  • 唐王朝进攻薛举之战,李世民军事才华初显,一战定陇右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薛举,李世民,唐王朝,李渊,唐军,刘文静

    大业十三年四月,原隋金城校尉薛举与其子薛仁果杀了金城令之后,正式起兵反隋,自称西秦霸王。随后,一路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枹罕、西平、浇河等地,占据陇西,拥兵13万之众。接着,又攻占了天水,自称秦帝,并迁都天水。十一月,自称秦帝的薛举又击败了自称楚帝的李弘芝和自称唐王的唐弼,并吞并了他们的部众,一时之间

  • 在八总管大败于薛举之后,李世民是怎么扭转局势的?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薛举,唐军,李渊,唐朝,薛仁杲,军事制度,唐太宗李世民

    在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杨广的昏庸统治,全国各地的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杨玄感起兵反隋之后,全国各地的农民义军迅速兴起,将隋朝推向了的边缘。在这个时候,居住在金城的武人薛举也起兵反隋,其先是控制住了当地的官员,赢得了金城的控制权。之后又因为武勇指明吸引了宗罗睺等盗贼的归附,声势壮大,在很短的时间

  • 山西历史名人 五十二 薛举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薛举,唐军,李世民,突厥,李渊,长安

    薛举(?~618年),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人。隋朝末年割据群雄之一,金城校尉薛汪之子。网络图片、侵权联删薛举本是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人,其父薛汪,徙居兰州金城(今甘肃省兰州市)。薛举容貌魁梧雄壮,骁勇善射。其家钱财巨万,喜欢交结边地豪杰,称雄于北方边地。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四月,时逢

  • 浅水原之战,秦王李世民,如何大破西秦霸王薛举长子薛仁杲?

    历史解密编辑:世界属于你我标签:薛举,唐军,唐朝,李世民,薛仁杲,宇文化及,浅水原之战

    作者:忆香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浅水原之战,发生于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十一月,唐朝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浅水原(今陕西长武东北)对陇西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所部的作战,此役一举击败薛仁杲,夺取陇西,除去关中西面的一大威胁势力。此役李世民采用后发制人,疲敌制胜,坚壁不出,穷追猛打的策略

  • 历史上的第三次薛家将:击败李世民,勇悍绝伦的西秦霸王薛举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李世民,薛举,西秦,薛家将,唐军,李渊

    李世民率军战西秦历史上的第三次薛家将,薛举父子,与前文所说的薛安都父子、薛世雄父子一样,同样是祖籍河东郡汾阴县,也是蜀汉薛永的后裔。薛举,生于兰州金城县(今甘肃兰州),身材魁梧,骁勇善射,家资巨富,喜欢结交豪杰,称雄于西北边地,后为隋帝国的金城郡校尉。617年,各地起义反隋,薛举身为西北豪强,也趁势

  • 裴仁基有多牛?他的长子是隋末的“万人敌”,遗腹子是初唐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裴仁基,王世充,李密,罗士信,裴元庆,裴行俭

    熟悉隋末唐初那一段历史的朋友,一看标题,就知道本文要写的人是裴仁基了。裴仁基在演义小说《说唐全传》中,绝对是一个龙套角色。不过,他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这三子一女还是有相当戏份的。三个儿子分别是裴元绍、裴元福、裴元庆。其中的裴元庆在书中被设定为隋唐第三猛将,力大无穷,手持一对银锤,五升斗大,重三百斤

  • 在裴仁基和单雄信之间,李密选择了单雄信,难怪会败给王世充了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裴仁基,李密,王世充,单雄信,李渊,王世,李密(隋朝),唐朝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最出彩的莫过于李密领导的瓦岗军了,威名最重、声势最高、兵力最强,但即便如此,李密却没有笑到最后,而改变李密和瓦岗军命运的就是童山之战和紧随其后的洛阳之战。童山之战中,李密的瓦岗军和宇文化及的骁果军展开决战,战争持续了整整一天,最终的结果是宇文化及狼狈逃至魏县,而李密的瓦岗军虽然取得